查看原文
其他

马布里可以拿冠军,但是不能扛票房

看电影的 给丘吉尔做饭 2022-09-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070zjzu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是马布里》看了。除工作需要对类型片有所了解外,朋友圈看到的好口碑,创造了属于个人的观影驱动。


应该说,完成度还行。


首先这一定是个处处受到掣肘的创作过程,真实人物、真实背景,电影需要呼应时代情绪,但事件贴得太紧,不见得是好事。


说几个元素。体育+商业。励志+情怀。NBA顶薪球星跌入人生低谷,来中国球队做外援,带领士气消沉的北京队奇迹般战胜已经连续6年冠军的广东队,逆袭成CBA总冠军。马布里对中国的热爱、对北京的贡献得到认可,他成功申领了中国绿卡,在这个国家的首都拥有了一座自己的雕像。这些都充满当下受欢迎的正能量。


片中有几个被强调的重点。一是马布里对于“冠军”的信念,坚持到底还真是“万一实现了”呢;二是马布里与父亲的情感线,对其一生的影响,和随之而来的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虽然有直白说教之嫌,但这些都没毛病。


表演是其中令人惊喜的部分。马布里贡献了作为球星的演技,无需指责,何冰的表演一度让我产生“教练也自己上场演戏”的错觉。



值得商榷的是剧本。故事框架是中规中矩的,但支线有些零碎,黑人饶舌太多也影响节奏。


目前大家担心的专业性强的问题,我反而认为做得不够。作为伪球迷的家属,我来看一场篮球电影的心理驱动其实是想到影院犯花痴的,想看到炫酷的画面,偶像级别的面孔和身姿,燃情火爆的赛事和争斗,以及少许对小白们的技术解密。不知真球迷的感受如何,在这里,我没有看过瘾,类似《破风》、《摔爸》级别的竞赛场面、科普背景。我觉得,对于NBA用上百个机位现场剪辑出来的画面培养出来的球迷而言,电影里这种伪纪录场面,实在要嫌其简陋吧?


但是最大的问题,我以为,是隐秘的社会心态。


的确,体育精神,集体主义,坚持信念,甚至引进外援带领夺冠,这些都很主旋律,但是,一个歪果仁,即使他热爱中国,拿了你们颁布的中国绿卡,又怎样呢?


君不见,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第一任北大校长司徒雷登,连想在北大要一块小小的墓地都不得;实际给北大募得资金的路思义,和他那个在其创刊的《时代周刊》上卖力宣传中国的儿子亨利卢斯,又有多少中国人知道?还有那个以镇江为故乡,靠写中国故事得了诺贝尔和普利彻双奖的赛珍珠,和被她引荐到美国的胡适、徐志摩、林语堂等人,后来也都形同陌路;甚至像利玛窦这种给中国送来近代科技知识的“传教士”,也只能是文化界的范畴内的冷知识。这说明,在潜意识里,让老外来唱中国的主旋律,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拍一个《纪念白求恩》,在如今这个市场环境下,也不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