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刺猬的优雅》

磻溪伊尹 给丘吉尔做饭 2022-09-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015p76qo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有些电影从第一个镜头就能认出是自己的所爱,比如《刺猬的优雅》。

 

或许是因为其浓郁的死亡气息——第一个镜头,就是11岁的小姑娘说,她觉得自己家人的生活很虚伪,她不愿意做一条在玻璃缸中等死的金鱼,所以决定在12岁生日那天自杀。而影片最后也以故事的主人公,女门房的死作为结束。

 

或许是因为其另类的布尔乔亚气质——女门房有优雅的内心,酷爱阅读,钟情托尔斯泰和日本电影,凭着这些文化密码,她与新搬来的日本房客小津先生成了朋友。

 

小姑娘是故事的记录者,也是整个影片时间的沙漏,她对自己死亡的倒计时,是影片的第一重张力。

 

第一次从小姑娘的视角认识女门房,是发现了她在读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此前,我们发现她用一只日式的铁壶煮茶喝。小津先生搬进来的时候,他俩在第一时间对上了密码:

 

一个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另一个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她是一个不幸的寡妇,表情阴沉,矮小肥胖,不修边幅,没有朋友,像老房子的墙面上一块不起眼的霉渍,看着不让人愉悦,但因为习惯了,所以视若无睹。

 

小姑娘充当了两人的另一次情绪传导,她俩谈起小津先生家的猫,小姑娘说“一只叫沃伦斯基”,“另一只叫卡列宁”,女门房应声答道。

 

《安娜卡列琳娜》是女门房与小津先生交往的第一阶段,直到他送了她一套精装本。

 

第二阶段从他邀请她去家中吃饭开始,到相约看日本老电影,以及在他生日的时候请她去餐馆吃日本料理。

 

走出她狭窄的房间,这是一个象征,表示这个女人将打开自己紧闭的心扉,迎接外面的世界,接纳别人的善意与友爱。

 

第一次去他家吃饭,是他亲自下厨做日本拉面,但是她不小心把借来的衣服弄脏了,这让她无比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与这样高雅的人物交往。

 

还好她一眼认出小津家墙上挂着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宗方姐妹》中的“红豆雪山”,文化好歹让她扳回一点自信,两人更加默契。下一次约她出去吃饭的时候,体贴的小津先生特意先送了她一套得体的衣服。

 

多么美好的邀约啊,对于女人来说,无异于一场白马王子的舞会,而她是唯一的客人。这犹如一道光,照进她灰暗孤独的生活。

 

女门房的生活对小姑娘的自杀大计也产生了影响。有一个非常优美的设计:小姑娘把安眠药倒进金鱼缸,金鱼死了,小姑娘把金鱼扔进马桶冲走了。而心灵开始复苏的女门房看到自家马桶里有一条活着的金鱼,于是把它捞起来养在玻璃瓶里。是的,自比为“金鱼”的小女孩没有自杀,她被女门房拯救了。

 

影片的最后发生了惊天大逆转:女门房终于带着幸福的表情,走出房间拥抱阳光,却被一辆洗衣店的车撞倒,就此结束生命。

 

真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谁会想到她在刚刚体会到幸福的时候迎来这样的不幸呢?

 

她的生命像安娜一样结束了,不过她并非自杀,而是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晨意外身亡。

 

每个人都是刺猬,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优雅。孤独的灵魂在人群中彼此相认,对方却如同精美的瓷器忽然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但是,按小女孩说的,“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女门房在那一刻,正准备好去打开自己的生命,大胆去爱,又让人感到一种心痛的满足。这真是日本式的悲情美学。

 

生死只在一线之间,如果能找到生的意义,则死亦不足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