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 《后来的我们》

悦豫且康 给丘吉尔做饭 2022-09-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18rhjhu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其票房已经超过13.55亿了,市井的热议已过,资本的狂欢已过,退票的风波已过。

 

于万千喧嚣之上的安静,似乎更符合印象中刘若英的气质。

 

导演与影片的吻合度,是一部影片成功的神秘因素之一。

 

《后来》是属于刘若英的IP,好过郭帆之于《同桌的你》。

 

演员执导的处女作,再次突破爱情电影的票房天花板。上一次现象,是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7.19亿。5年时间过去,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从218亿飙升到556亿,分配给刘若英的部分,也比赵薇翻了将近一倍。

 

刘若英的高级,表现在没有把电影拍成一部MV,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后来》的旋律总在银幕后面跃跃跳动呼之欲出,如同我们泫然欲泣的眼泪,但她终于把这首原以为是正宫娘娘的主题曲留在了片尾的彩弹,并且由观众合唱出来。

 

但是如此有地域和年代特征的北漂故事,原本不属于刘若英的选题。我翻了一下她原来的那篇散文《过年回家》,是讲台湾的小城,一对恋人原本相偕回家过年,分手后,女生还是陪男生演戏安慰老父亲,直到老人去世前最后一年,男生才带了怀孕的妻子回家。老人留了一封信给女生,表示父母的愿望,只是希望他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与谁结婚并不重要。

 

可见电影的叙事框架没有变化,甚至以书信开头的倒叙结构也包含在其中。

 

故事背景的更改、人物身份的重置,显然是改编时重要的加分项。北漂,或任何一地的漂,是这个时代年轻人最大的心理共情之一。有时间(跨度10年)、地点(北京-老家)和职业(其诗和远方是游戏设计,眼前的苟且是练摊卖盗版碟)背书的青春奋斗故事充满质感,叠加在未能善终的爱情故事上,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刘若英的歌《后来》,以及她的散文《过年回家》。

 

也还原了所有奋斗过的青春,和所有遗憾过的爱情。

 

这大大地将原散文中充满小岛乡土气息的格局撑开,与大陆电影市场主流观众做了地理、心理和文化上的对接。

 

翻了一个观影app,随机看到关于本片的第一条影评说:受众面窄,大约是指受限于年龄和经历等,在经验范围之外的人不会有兴趣。

 

我尊重每一条UGC,一个声音总会代表一类声音,那么这13.55亿票房都是谁贡献的呢?

 

是北上广深的各种漂?还是高幸福指数的一线城市居民?还是生活在二线城市的“小富即安”们?或者“一眼看到未来”的小镇青年?

 

我又粗略查了一下票房的城市构成,并与另一个类型迥异的好莱坞大片《头号玩家》做了简单比较。

 

片名

后来的我们(上映中)

头号玩家

总票房

13.56亿

13.96亿

一线城市

2.18亿,占16%

3.53亿,占25%

二线城市

5.53亿,占41%

5.43亿,占39%

三线城市

1.94亿,占14%

6551.7万,占5%

北上广深

3.91亿,占29%

4.34亿,占31%

 

结论一,当然是爱情片的票房总体量已经提高到与斯皮尔伯格大片比肩;

 

结论二,《后来的我们》在三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大大超过《头号玩家》,即小镇青年的观影口味值得探究,或者说,人们对遥远而陌生的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

 

必须考虑到票价的因素。比如北京的票价是50元,长沙的则是30元,因此在上述数据中,二三线城市实际贡献的观众人次比表面占比要多。

 

我就是在长沙看的。作为刚回来的“北漂”,听到旁边的土著说:“在北京生活真有这么惨呢!”很有一种想要他“放学别走,咱们好好聊聊!”的冲动。

 

所以说,人们对自己的未曾经历更好奇和感兴趣。

 

票房的终极影响来自口碑,而口碑来自观影体验和满足感。

 

简单分析大众的观影体验和满足感,一般来自几个维度:情节、表演、画面。

 

《后来的我们》虽然不是强情节片,但感情的错位、试探、发展和终止这几个推进表现得很清晰,而且因为结局前置带来的悬念,都满足了观众对故事的原始需求。

 

井柏然和周冬雨双双贡献了他们从业以来最好的表演,尤其是井柏然,他的角色原本在肢体动作和台词上都不甚突出,但是他对于男生到男人的层次变化,通过眼神和表情表现出来,令观众真切感受到撕裂的疼痛感。周冬雨的个人角色定位有些固化了,虽然她的此类表演已经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但还是建议尝试新的戏路。田壮壮一如既往的飘忽感,作为留守老人为影片带来一种奇妙的配重。

 

李屏宾的摄影自然可圈可点,尤其男女主角的激情戏,不失时机地从俯拍往上拉,拉到最后的大全景,出现一个超现实的群租房平面,“北京折叠”,简直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镜头调度。

 

必须说,影片如果控制在90-100分钟,节奏会更好,片长120分钟,前90-100分钟情节和情绪都很饱满,在后面20-30分钟并无重要反转,因此完全可以去掉。当然我说的这个可能是心理时间,实际或许并不准确,但片尾之前的段落的确减分,就靠片尾彩蛋来保证峰终体验,毕竟有些冒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