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楢山节考》Ballad of Narayama(1958年版)

给丘吉尔做饭 给丘吉尔做饭 2022-09-14

 

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日本民间弃老习俗,一直没有勇气看。

 

直到经历了生离死别,才有了看片的心理准备。

 

1958年的片子,彩色,从蓝光碟机放出来,清晰度竟然很高。

 

一开场便是类似中国说书的日本净琉璃解说,随这叙述出现故事画面,以舞台剧的方式呈现。

 

先介绍故事。未交代时代背景,约等于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日本古信州某原始山村,由于食物匮乏,老人一到七十岁便要按照传统,上到楢山见山神。

 

简单说,就是等死。

 

为的是把口粮省给年轻人。

 

虽然习俗野蛮而残酷,但影片是从人情人性着墨,并没有刻意批判或渲染。

 

日本故事一向线索简单、叙事清晰,在文本上从不烧脑。

 

女主是家中69岁的奶奶。她不但身强力壮,连牙齿都没掉一颗,更有一手捉活鱼的绝活,全村无人能及。她张罗着给新丧妻的儿子辰平续了一个贤良的媳妇,就心满意足地着手做上山的准备了。

 

辰平一直不愿,新来的媳妇也是不舍,毕竟,每顿能让自己吃上饱饭,这样慈祥的婆婆让她很感恩。

 

敌对势力是家里的长孙,他一直唱着小调说,老家伙应该上山,这把年纪竟然还有33颗虎牙,赖在家里抢儿孙的口粮,可耻啊可耻。

 

他自己找了个女人,怀孕了特能吃,想把老的赶走,省下粮食让小的吃。

 

一家人围在火炉旁吃豆子。辰平说,孩子生出来就得扔掉,这样才省粮。

 

奇葩的是孙子竟然接口唱:是啊是啊,我去扔,不劳你动手。

 

这村缺粮食是真的,但这么说儿媳妇肚子里的孩子真的好吗,而且那孩子还是自家的第四代呢。

 

奶奶倒是平静地遵循着老规矩,楢山节(山神祭祀节)后,她就该走了,临行前,她跟辰平一起去见村中长老,把上山一事过了明路,脑补的底层逻辑是,这样能光耀门楣惠及子孙吧。

 

见长老一段特别有仪式感,注意事项共四条,长老一人说一条,最后一人交代线路,每个人说完,都从罐子里舀一瓢水喝,再传给下一位。私以为,这就是茶道的前身。

 

有个长老还私下跟辰平说,要不你别送到山顶就回去也行。

 

但奶奶心意已决,一路照规矩一言不发,自己备好草垫、念珠、雨布,让辰平背到山顶干净开阔处,脱了鞋子静坐。

 

辰平心中大恸,一路跌跌撞撞,归途中下起大雪,他又狂奔回去问母亲冷不冷?!

 

这是情绪最激越的一段,三味线弹得嘈嘈切切,鼓点更是敲出悲悲凄凄,配上长镜头跟着男主一路奔袭,把人物心境表现得十分充分。

 

“弃老”,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如何弃,如何被弃,此处有情绪上的一放一收。

 

同村有个男人,父亲到了上山年纪但并不想去,儿子就在家不给饭吃,还用绳子绑了把父亲送上山,父亲挣扎求救,儿子狠心把他推下了山,推搡中,自己也掉进了山谷。这是放。对其中不人道部分的愤怒。

 

辰平下了山,妻子在家门口等他。漫天大雪,据说是好事,因为能尽快见到山神。也就是死得快。我们平时也说“喜丧”,是同样的不合逻辑和可以理解。妻子平静地对他说:等我们到了70岁,就一起上山吧。这是收。

 

他俩同龄,是难得的恩爱夫妻。

 

妻子说这话时语气特别平和,就像我们说:到时候我们一起进养老院吧,别给孩子添负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