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百家姓之--乜氏 家族起源族谱
百家姓溯源
乜
氏
家
族
起源地点
古之乜北
西周前期,周康王姬钊赐封地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因为领土不大,领主又在卫国为官,因而没有建国,也不属任何一国。[1]
西周后期,被邢国吞并。
东周春秋后期,卫灭邢,并入卫国领地,与晋、齐两国交界。
东周战国时期,先后沦为魏国、齐国领地。
今之乜北
古之聂北,大至今以对角线画贾寨镇张名扬村至肖庄镇朱楼村的范围(境内除朱楼村外现均在贾寨镇境内)。
贾寨镇,现今属于山东省的茌平县境西部,地处聊城、临清两地中间。聊夏公路(聊城——夏津)、省道075交错在乡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乡辖37个行政村,2.8万人,5.1万亩耕地面积,其中蔬菜面积1.7万亩,总产4万吨,蔬菜收入2500万元。
姓氏历史
得姓氏始祖
吕衡,生卒年不详,西周时期人,姜姓,吕氏(后自己改称聂氏),名衡,字奭(一说字“弼”),也称姜衡、吕奭、聂奭。是齐丁公吕伋的儿子,曾在卫国为官。有封地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子孙以地为氏。”
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血统不同,他的后代则改以“乜”为姓。他因而成为了聂氏始祖,乜姓始祖。
贵族的氏
吕衡,是姜太公后人齐丁公的儿子,因为母后非齐王正室,因而在当时被看作庶子。但毕竟是齐国王室子女,因而有机会在周天子朝中做官,前976年农历五月,周康王姬钊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在古代男子看来,氏是一种贵族权利的象征,所以很多贵族可以以新得到的封地为氏,以体现自己是那个地方的统治者或者王室成员。因此吕衡也不例外,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于是他不仅有“吕氏”,还多了一个“聂氏”的称呼。当时的贵族男子可以有几个氏。
于是吕衡在聂北建造了聂城(乜城),大至今贾寨镇耿张庄村、耿大庄村内。(城址具体位置暂不能确定)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序》:“(商周时期)‘姓’与‘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那么吕衡的后人,就开始男子称“姜姓,聂氏”,女性称“聂姓,(随丈夫)氏”作为自己的姓和氏了,象征自己的家族是聂北那个地方的贵族。
平民的姓
所谓“名、字”,“命名取字”,有“名”就有“字”,“名”是父母给起的,在出生时就有了的称喂。在当时的平民百姓,有以地名给自己孩子命名的,因此聂城中的百姓也不例外,有以城名“聂城”中的“聂”为自己的孩子命名的,表示出生地在聂城。如某聂。
而字是自己或请人取的,代表长大成人了,古人到了成人不分出身贵贱,都要给自己取字,或者请德高望重的人赐自己一个“字”。这“字”要与“名”相对,有的是含义相近,有的是含义相反,有的是含义的延伸。但一般不会用到地名给自己取“字”,因此不会有字“聂”的人出现。
我们再来说姓与氏, “(商周时期)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是有爵位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称号。不是贵族出身的平民,不是一代没有“氏”,而是世世代代都得不到“氏”;出身贵族家庭,子子孙孙都可以得到“氏”,象征是贵族出身。家庭出身成了是不是贵族的根本与标志,社会地位完全由家庭出身决定。那些没有氏的名字,只要一听称呼就知是平民百姓。[2]
明代顾炎武《日知录》:“(商周时期)最下者庶民,庶民者无氏,不称氏者称名…… 者氏类族也,贵别也。”
商周时期,‘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王公贵族有着很多特权,他们看作象征身份的“氏“当然是不允许平民百姓也照用了,所以通过法律手段禁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因此当时有称聂氏的人,也绝对是聂北那个地方人数相当少的吕奭家族。
但是那是个男权社会,贵族之间默认“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错了会被嘲笑,所以他们也不会去管“姓”在平民百姓中的使用到底分不分男女。听说哪个地方普通男子也称自己姓什么,只会笑言百姓愚昧。
事实的情况确实是有的,既然各国没有约束“姓”不准在百姓中使用,也没有去管非得男子用还是女子用,作为远离贵族生活的普通百姓来说确实理解不了,一个称谓有这么大讲究。因而百姓中有称“姓”的男子,那么聂城中的百姓,也就有开始有称“姓聂”的人了。
氏不再尊贵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本贫民出身,与自幼受贵族文化熏陶的项羽不同,没有氏,但毕竟统一天下成了皇帝,由此家族贵贱的思想被打破,连当皇帝的刘邦都没有氏,百姓还攀附什么“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呢?自西汉开始,姓即氏,氏即姓,除了场合的用法不同,含义已经没啥区别。
所以,曾经贵族的聂氏也就成了百姓的聂姓了。这就是聂姓的起源了。
终究不同
既有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血统不同,他的后人则改以“乜”为姓。东周时,曾聚居在与聂北邻近的聂堂(也作“乜堂”,今肖庄镇乜堂村),成为乜姓的发源地。[3]
由于聂姓是人数众多的聂城百姓的后人,而乜姓是人数相当少的吕衡家族的后人,这就造成了乜姓人口远远低于聂姓人口的结果,并差距随着时代越来越大。
分布历史
汉代,山东省、河南省有分布。
北宋,《百家姓》中列于关、岳、公等熟知姓氏之前。
明代,山东省、河北省有分布。其中在河北较为集中。
清代,卢见曾《山左诗钞》(即《中州集例》):“山东之乜,系也先后所改。”
当代,乜姓至今已十分稀有,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姓氏族谱
郡望堂号
郡望
赵郡:汉太祖四年(前203年),邯郸郡改为赵国,治所在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东汉建安年间(196- 219年)改为赵郡。
通用联
七言
乜旅长挥戈峄县廓;
活张飞大闹台儿庄。
——庄温英撰,
全联典指民国时国军少将,31师91旅旅长乜子彬:参加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台儿庄战役。
姓氏名人
人物名称 | 所处时代 | 家乡籍贯 | 主要事迹 |
乜仁义 | 明代 | —— | 名士 |
乜子彬 | 民国 | 河北省景州(今河北省景县) | 少将,曾任92军副军长 |
乜庭宾 | 共和国 | 河北省景县 | 少将,曾任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 |
乜小红 | 河北省 | 历史学博士后,曾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鲜卑族的乜姓
汉化姓:鲜卑族人改汉姓。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有一首领名叫费乜头,在后周政权为将,所属部下皆称费乜氏。在后周世宗柴荣元年(954年),沙陀族人的北汉神武皇帝刘旻(刘崇)趁后周太祖郭威去世之际,与辽国穆宗耶律·璟联手南攻后周,费乜头等率部在后周世宗柴荣指挥下与北汉军大战于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将北汉军与辽国联军击得大败,刘旻穿著农人的衣服随百余骑逃走,辽军亦退走。费乜头因功官升,并被周世宗赐汉姓“乜”。后周世宗在巩固了北部边防之后,持续发兵击败后蜀,收复秦州(今甘肃省秦安县)、阶州(今甘肃省武都区)、成州(今甘肃省成县)、凤州(今陕西凤县)四个州地,费乜头在期间一直率部随后周世宗四方征战,后驻扎于凤州。
木雅藏族的乜姓
古代秦、陇羌族活动地区有乜姓人口,是明代羌族首领无弋爰剑的后人改为乜姓的。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番姓,望出晋昌、赵郡。”这里说,乜姓为“番姓”,即今西藏一带之姓,其发源地是晋昌、赵郡,也就是今天山西省石泉县、甘肃省等西北地区。
清代智观巴·贡却乎丹巴饶吉《安多政教史》:“贵德城……有众位护法神齐集列座的穆尼亥(为乜纳亥的转音)护法神殿,又称穆尼亥九层殿,年公爷(即清代年羹尧)的兵士来到时,阎罗法王神像显怒容向下视门口,因此兵士畏惧,未敢破坏该神殿。……”又载:“当年吐蕃赞市赤热巴巾率兵北征时,曾在此处唐蕃交界地区,以他的头发为内藏修建了一座宝塔,并在塔顶安装了金光闪闪的鎏金铜日月。”
1962年朱辑五《贵德县简志》:“(今青海省贵德县)乜纳寺主持和遗老乜生华说,尹等初到斯地识有一人,本羌族,西羌无弋爰剑之苗裔倒贵德最早。尔时此地被水淹没,一片汪洋,人不能住,乜纳族住东山麦浪相卡。不知经多少年所,水渐下去,变为桑田,半数迁到化隆县属秋杂族,半数人移到贵德。元、明间未筑城时,住在隍庙街,训导衙门地,到明洪武三年(实为七年),因筑城,一半人移到城外东北效乜纳村,一半人移到城西效拉萨村。氏所建弘善寺(今大佛寺),不妨碍筑城,故未迁移。”
如今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乜纳自然村、拉萨村,罗汉堂乡尼那村、河西乡上刘屯村等地还有乜纳亥部落族,也称木雅藏族。族人已被汉化,大多说汉语、写汉字,知识分子占60%- 70%。
回族的乜姓
汉化姓。《中国回族大辞典》:“乜,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回族乜氏族人对记载内容有较大争议,因此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一般认为,回族乜氏出自本民族一种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世代相传的经济文化现象“乜贴”,属于以传统民族宗教习俗称谓为氏。“乜贴”是古波斯语“Niyyh”(尼耶)的汉译俗音,本义为“心愿、决心、意念、动机”,也就是“举意”,多指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的意愿,旨在发自内心祈祷真主佑助、赞颂真主的恩典。“乜贴”在回族内部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举乜贴、散乜贴、过乜贴。元朝时期起有以宗教身份为姓氏者,称尼耶氏,后汉化为单姓乜氏,世代相传至今。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