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仲氏 家族起源族谱

文道阅读 2021-07-26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族谱》便是共祖同宗之血缘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的历史典籍,是以血缘联络族人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据《史记》记载,仲姓为姬周遗苗,仲氏渊源可追溯到上古黄帝。因此,仲姓是我炎黄后裔数千年族系史中繁衍最古老、谱系最明确、辈分最清晰的家族之一。


孔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巨人,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和奠基人,他与诸弟子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学说的基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儒学再次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随着中国及东亚诸国组成的儒家文化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儒学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彰显。“仁政、德治、明礼、忠信”等儒学理念越来越被现代文明社会所青睐,成为人类走向未来、走向繁荣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考“仲氏族志”之纂修,始于唐开元年间(713年—756年)之《泗源志》;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更名为《仲氏志》;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复更名《仲里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曾续修,但又由于水灾及兵患,于光绪二年(1876年)方得以刊印。后一度失传。


颇值得一提者,由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集体撰写、研究会理事长仲崇义先生领衔的《仲里新志》之修纂,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仲崇义先生是仲子的第七十四代孙,他于1955年由山东梁山迁往到黑龙江讷河。


1986年7月,时任黑龙江省讷河县信访办公室副主任的仲崇义,借办案之机,回老家山东省梁山县拳铺镇李官楼村探亲,发现了完整的《仲氏族谱》,经过一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故乡专门制作了铁箱,用石棉包好,派专人从梁山送到了黑龙江省讷河县。当时在全县只有一台复印机的情况下,县档案馆复印了《仲氏族谱》,原件“完璧归赵”。1987年5月29日,《新华社通讯》刊发了子路家谱在讷河县面世的消息。接着《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黑龙江农村报》、上海《新民晚报》、山东《济宁日报》、《枣庄日报》、吉林《长春日报》、武汉《长江日报》等报纸均转载了这一消息,为扩大与仲氏族人的联系创造了条件。仲子第73代孙、原山东省邹城市政协委员仲伟铸,也在邹城找到了《仲里志》。仲崇义开始萌发研究仲子历史和学术之念。


在长达十年的仲子研究和考证过程中,仲崇义先生与仲氏故里的联系和交流日益增强。特别是经新华社首次报道,《子路家谱在讷河面世》的消息被全国各大报刊转发,各地的仲氏族人得以进一步沟通,联系更加紧密。1996年,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华风仲子历史研究会”在讷河成立,并于1996年在山东曲阜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初步达成编制《仲里新志》的框架意见。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以仲崇义先生为代表的仲氏后裔,历时18载,北呼南应,访今寻古,上溯厥源,下明流变,将2500余年仲氏一脉世系衍变予以清晰勾勒,完成了拜祖谒宗的寻梦之旅。其不仅仅是仲氏后人一部家族谱志,同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文字见证。


《仲里新志》是在《仲里志》的基础上,用现代语言、当代思维和今人视角展示了仲子生平、仲子思想、仲氏文化遗产,并增录了后人对仲子的系统评介,仲氏姓源研究及仲氏后裔分支情况。全书以“仲氏姓源”开篇,统领全志,设先贤仲子、仲子集纪、仲庙、仲林、仲府等十卷。共43章53节,计45.3万字,附108幅照片和30幅图片。其以志体为主,兼取记、传、述、表、录等诸体,上起于仲子诞生之公元前542年,下限在公元2004年的仲氏分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文理兼备,扼要简明。特别站在现代学术之高度,溯仲氏源流、辑仲子史料、评仲子品行,为仲子研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种种因素的冲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家谱文化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抢救家谱,无疑是致力于使中华民族文化免于断裂之善举。“敬天法祖,天、祖佑之”。愿每一位炎黄子孙皆以笃信之诚,为我中华民族的壮丽史卷上留下自己清晰的痕迹。[1]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高辛氏,出自黄帝后裔高辛氏之臣仲堪、仲熊兄弟,属于以先贤名字为氏。


黄帝曾孙帝喾,姬姓,名夋,号高辛氏,为五帝之一。帝喾属下有八个具有才得之臣,号称“八元”,与颛顼属下的“八恺”齐名。“八元”是:伯奋、伯虎、仲堪、仲熊、叔献、叔豹、季仲、季狸,这八个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在“八元”之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任姓,是商王朝开国君主汤的佐相仲虺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仲虺,任姓,名莱朱,奚仲十二代孙,是商汤属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一代圣君商王汤。


在仲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例如,周王朝的樊侯仲山甫,即其后裔。


源流三

源于姬姓,属于以先祖名、字或氏为姓。

①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祭仲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祭仲,是春秋时期郑国卿大夫、政治家,他是郑庄公身边的著名权臣,史书上记载他“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


祭仲在郑国前后辅佐、扶立了五代国君,堪称春秋时期佐君最多的卿大夫之一。在祭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②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子庆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字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庆父,字共仲。因乱鲁而遭到贵族与国民的谴责,最后身败名裂。


在庆父死后,其后裔子孙中有因避仇而改以先祖字为姓氏,称仲孙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仲氏、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③出自春秋末期卫国大夫仲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泉林镇卞桥村),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是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史称仲子,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在仲由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④出自春秋末期鲁国大夫公子彭生之后,属于以先祖氏为姓。


公子彭生,姬姓,叔仲氏,是鲁桓公庶子公子叔牙之孙,在公子彭生的后裔子孙中,多称叔仲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仲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庄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字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元公有一个儿子名叫皇野,字子仲。在子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字为姓氏者,称仲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仲堪。仲姓一支,据《元和姓纂》记载上说,是高辛氏才子八元仲堪,仲熊的之后代,以父字为氏。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看来,另一支是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称仲氏,又仲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尼弟子有仲由,字子路。由此可见我国的仲氏家族来源端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古人的后裔之以仲为姓,都是在历史上的秦汉以前,因此仲氏家族的古老,自是不容置疑的。仲氏家族的始祖仲堪,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最早的仲堪和仲熊,都是上古时名列“八元”的贤者。所谓“八元”是指当时8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他们的当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望族居乐安郡(今山东省广饶县)。《百家姓》注居中山郡(今河南省登封县)。仲姓后人尊仲堪为仲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历史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期,仲姓大约有3万3干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位以后。在全国分布主要于湖南、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湖南为仲姓的第一大省,约占仲姓总人口的27%。明朝时期,仲姓大约有5万7干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河北、安徽、四川、河南等地,江苏为仲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一半。


当代仲姓分布

当代仲姓的人口大约有35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27%,为第二百四十五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辽宁、山东、上海,这四省市的仲姓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陕西、黑龙江、河南、安徽、甘肃等地。江苏为仲姓第一大省,大约占仲姓总人口的40%以上。仲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端、湖北东北、河南东南、鲁辽大部、吉黑、内蒙古东部、陕西西南、甘宁大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以上,最高可达0.2%以上,其中江苏沭阳仲姓人口比例更高,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2.2%,居住了大约77%的仲姓人群。



历史名人


仲熊

上古进名列“八元”的贤者。“八元”指当时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即《左传》提及过的:伯奋、仲堪、伯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李里、忠肃共、懿、宣、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仲堪、仲熊,是被舜帝举为“布王教于四方”的人。


仲虺

曾作《仲虺之诰》,因而名垂青史。


仲由

字子路,又字季路,前542年―前480年,春秋时鲁国人(山东省平邑县钟村镇人,仲村镇因仲子故里而得名)。“孔门十哲"之一,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仲并

宋代进士,官至光禄丞。工诗文。有《浮山集》。


仲大年

宋代良吏,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


仲兆琚

又名仲八,清末民初江苏省赣榆县(今连云港市赣榆区)仲官河村人。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倾向革命。其事迹《海丰传》(已失传)上有记载。


此外,仲姓名人还有:唐代有太常博士仲子陵,宋代有天章阁侍制仲简、好学强记的仲并,明代有陕西按察使仲本,清有监察御史仲永檀等。


当代名人

仲少楠:法名释行风

祖籍河南省许昌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功传人。俗名:仲少楠,法名:释行风。释行风自幼在少林寺习武,


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功传人。现任中国博警特卫安全顾问有限公司(英文名:BOJING SECURITY AGENCY)创始人兼CEO。


他少林习武八年,参悟到了少林武学真谛——习武先修心,德为先,功夫次之;他曾代表中国少林寺,先后出访欧美、东南亚等数十几个国家,开展功夫巡演、武术文化交流和友好访问;他到世界各国展露中华武学、促使少林功夫与世界“接轨”,让中国功夫赢得世界尊重。怀揣着对祖国的感恩与对功夫的热爱让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创立了自己的保镖公司——北京博警特卫安全顾问有限有限公司。


2009年中国博警特卫安全顾问有限公司在京城成立,释行风成为中国首个将少林寺的禅武理念引入职业保镖的行业的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少林第一保镖”。其后一段时间,释行风先后去以色列、美国等国家深造,汲取国外保镖丰富的先进经验。释行风尤其擅长在安全与风险评估,反劫持以及谈判心理学,由此被保镖业界称为“中国民间反劫持第一人”。2013年10月,释行风被再次邀请赴美参加国际反恐组织的CQB(室内近距离战斗)交流学习。


仲曦东

仲曦东(1915-1984),原名仲崇兴,别名仲子凌,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龙东乡(今北马镇南仲家村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4路政治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政治委员,烟台警备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6师政治委员,第9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27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野战军27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事学院政治系主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驻捷克斯洛伐克、驻坦桑尼亚特合全权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非友好协会会长。为贯彻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路线,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谊、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6月5日因病逝世,终年69岁。著有理论著作和回忆录多篇,先后出版的有《增强党的团结》、《谈谈党的整风经验》、《论共产主义风格》、《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等专著,共约35万字。


仲兆隆

男,汉族,1944年5月生,江苏铜山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政协甘肃省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仲恩荣

中纪委驻原冶金工业部纪检组组长仲恩荣,山东人


仲秋元

仲秋元,江苏苏州人,1920年出生,文化部原副部长,曾担任重庆三联书店经理,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重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经理。建国后,历任出版总团发行管理局处长兼新华书店总店办公室主任,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任,文化部副部长。


仲呈祥

1946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成都市西城区中学教师,文教局干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四川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客座教授。


仲跻权

男,汉族,辽宁辽阳人,194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70年9月参加工作,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水工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


1974年9月至1976年4月在省革委会农业组工作;1979年5月至1977年5月在铁岭柴河水库指挥部办公室工作;1977年5月至1990年11任在省水利厅计财处 工作人员、副处长、处长;1990年11月至1997年4月任省计委任处长、副主任;1997年4月至1999年12月任省政府任副秘书长;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任省计委、发展计划委、发展改革委任党组书记、主任;2007年1月当选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中共十六大代表


仲兆宁

仲兆宁,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江苏海安人,1978年10月入党,1968年11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2006年10月任省纪委副书记。


仲建成

1956年5月生,江苏沭阳人,现任安徽省省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仲冬平

1966年 江苏金坛人,华中科技大学1985届激光物理专业毕业生,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物理系终身正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仲冬平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博时师从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hmed Hassan Zewail,并是其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生物学超高速科技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199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Zewai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列举了获奖者的七大学术例证,其中就有两项得益于仲冬平的研究成果。


1999年,仲冬平从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并成为获得“加州理工学院最佳博士生奖”的首位中国留学生


2005年,仲冬平获得美国科技大奖——全美 Parkward Foundation奖,该奖项每年只有16个人获得。2009年,仲冬平获得年度华人物理学会“杰出青年研究奖”。200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13获得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科学和艺术年度大奖。


仲跻昆

1938年生,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专业。历任北京大学东语系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希伯来语教研室主任及援外翻译、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曾多次出国访问并讲学。199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论文《人民的诗人,革命的诗篇——试论伊拉克诗人鲁萨菲》、《源远流长——谈伊斯兰教前阿拉伯文学与世界文化的渊源关系》、《当之无愧——谈纳吉布·迈哈福兹及其文学创作》、《闯出中国研究阿拉伯文学的路》、《谈阿拉伯文学翻译》、《阿拉伯海湾国家的文学》,译著长篇小说《难中英杰》([埃]伊·阿·库杜斯著)、《沙漠——我的天堂》([沙特]赛·萨拉赫著)、《努埃曼短篇小说选》([黎]米·努埃曼著)、《埃及短篇小说选》、《米尔玛拉公寓》([埃]纳·迈哈福兹著),诗歌散文集《本来就是女性》([科威特]苏阿德·萨巴赫著)、《泪与笑》([黎]纪伯伦著),参加编撰《汉语阿拉伯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文学百科辞典》、《东方文化辞典》、《世界名诗鉴赏辞典》、《简明东方文学史》、《比较文学史》等。


2011年10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著名教授仲跻昆因其长期从事阿拉伯文学研究及在翻译阿拉伯文学作品中的突出贡献荣获该奖项的荣誉奖


郡望堂号

郡望

仲姓的望族居中山(今河南省登丰县西南)、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据《郡望百家姓》中记载云:仲姓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中有记载云:仲姓望出乐安、中山。


乐安郡:东汉将原有的千乘郡改为乐安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堂号

乐安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三善堂:分布于江苏赣榆、兴化、沭阳一带

东鲁堂: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

翰博府《仲氏家训》,作者明朝仲于陛,现收藏于山东省莱阳市穴坊镇


仲里志(今名志、泗源志、仲氏志、仲氏家谱史志),著者待考,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起纂,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编辑,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宝应仲氏家乘不分卷,(明)仲代勋编,明崇桢十五年(公元164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广陵盂城仲氏家乘不分卷,(明)仲代勋辑,明崇桢十五年(公元164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甘肃兰州宛陵支胍兰州仲氏敬修堂宗谱稿,著者待考,民国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江阴仲氏宗谱六卷,(民国)仲朝桢编,民国十四年(公元25年)铅印本。注:始迁祖为[明]仲遗山


仲里新志,(现代)仲崇义主编,2006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海安县中华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


江苏赣榆仲氏支系家谱,著者待考,2006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赣榆县官河乡仲官河村。


山东莱阳仲氏支谱2004年版,主修仲惟生。民国版主修仲巨川,现收藏于烟台莱阳穴坊镇


字辈排行

山东济宁仲氏字辈(自64代起)

蕴耀振贻绪 统延肇跻伟

崇启昭光辉 怀如敦恒循

封典锡恩广令德毓贤

昌旺胜明煌荣茂超清香

国祚享祯利 乾坤乐泰康

注:个别地区从维召光辉、崇米昭光辉

甘肃兰州仲氏字辈

锡大玉佑国 炜福承万德

弘仁懋业敦 学允许衍宗

盐城大丰字辈

蕴跃正礼绪 尔芝学立春

寿以文庆汉 林海福存涛

荣华同增进 辉越百世高

唯和旭森晟 怀远甚至超

嵩岳堃龙领 德愔鼎安韬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八元留誉;

二仲启源。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仲姓的得姓始祖仲堪、仲熊两兄弟事典。(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介绍)


雷精感孕;

崧岳降灵。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卞地人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性情直爽勇敢,喜闻过,事亲孝,有政事才干。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为季孙氏的家臣,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据传其母感雷精而生他。下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仲山甫(一作“父”),受封于樊,又称樊仲,宣王“料民(调查户口)于太原”,他曾劝谏,辅佐宣王中兴。《诗经·大雅·崧高》有句:“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圣门高弟

商鼎元臣。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鲁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下联典指商仲虺,为成汤王左相。


七言通用联

人杰地灵钟毓秀

中流砥柱挽狂澜。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仲姓的“仲”字的析字联


圣门高弟仕卫宰;

江都诗人集浮山。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有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得意弟子,仕卫为邑宰。下联典指宋代进士仲并,江都人,官到光禄丞。工侍文,有《浮山集》。


光华梅谱流芳远;

翰村诗集播誉长。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画家、高僧仲仁,会稽人。住衡州华光山,号华光长老。擅画梅,用水墨浑写,创为墨梅,亦画山水平远小景,有《华光梅谱》。下联典指清代诗人仲冯保,号翰林,常熟人。有《翰林诗稿》。


到此便为浮海客;

于今谁是问津人。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济宁市仲家浅仲氏(由)祠联。


句为偶拈无次第;

梦常半记不分明。

——林纾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古文家、翻译家林纾赠仲珊联。


一时逊国难为第;

千古名山尚属虞。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周太王次子仲雍祠联。祠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逊国”,辞让国位,指周太王次子,为成全太王立幼子季历,与兄泰伯同避江南事。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敷教宽平,德留内邑;

以人为本,哲论昌言。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良吏仲大年,淳熙中知内江,敷教宽平,人感德之。下联典指东汉哲学家仲长统,字公理,高平人。好学,敢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开道为末”的论点,否认“天命”,著有《昌言》一书传世。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佚名撰仲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济宁市仲家浅仲氏(由)祠联。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