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又中招,损失惨重!为何“受伤”的总是......
电话诈骗越来越猖狂,日前,再有一名大学生误堕“猜猜我是谁”及假冒“快递职员、公安”电话诈骗,损失惨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莘莘学子?
20岁本地女大学生,在4月下旬收到自称快递职员来电,称事主寄出的包裹疑有违禁品被北京公安截获,随后有“公安”致电事主,要求提供个人资料及汇款作资金审查。
事主信以为真,从4月23日至上月19日期间,先后透过当铺、电话店等,将14万澳门元汇到骗徒指定的3个账户。事主随后与家人商量方知被骗,报警处理。
本月3日,30岁男事主收到来电,对方以熟悉的口吻打招呼,事主以为是“老友”,对方称更换新电话号码并挂断。
至翌日,骗徒来电声称在内地犯事被公安拘捕,需钱应急。事主本着帮朋友心态,将钱汇到指定账户,事后致电老友核实,对方声称根本没有换电话号码,才知被骗报警,报称损失3,100元人民币。
纵使当局不断宣传“电话诈骗”的各种手法,但该类案件在今年首季较去年同期仍上升超过半成至231宗,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近期本澳大专院校学生及中学生成为该类案件的重灾区。
保安司司长办公室表示,留意到“电话诈骗”的手法在不断改变,将针对大专学生群体展开防骗宣传,加强学生的防骗意识。
加强学生防骗意识
据保安司司长办公室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诈骗案”由去年同期的219宗上升至231宗,当中较为滋扰市民生活的“电话诈骗”,由去年同期的22宗上升至28宗,主要是“猜猜我是谁”及“冒充内地国家机关人员或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务厅”诈骗案件,分别占7宗及21宗。
保安当局表示留意到“电话诈骗”的手法在不断改变,例如近期接获的电话诈骗案件大部分受害人是本澳大专院校学生及中学生,骗徒冒充快递公司及内地公安机关人员,用字头为“+853”的电话号码致电事主讹称其包裹内含违禁品已被内地公安扣查,以涉刑事罪为由胁迫事主上当汇款。
讹称包裹含违禁品
保安司司长黄少泽指出,为打击电讯诈骗,本澳警方已与广东省公安厅建立案件快速通报和追查机制,并设置对涉案资金的紧急止付机制,节省通报程序,尽量减少或避免损失,共同从罪案源头着手堵截跨境犯罪。
司法警察局于去年8月开设了“防诈骗查询热线8800-7777,方便市民查询怀疑诈骗案件。
此外亦从多个不同渠道进行防骗宣传,包括针对主要以大专学生群体为被骗对象的诈骗犯罪,与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及本澳大专院校携手于校园内宣传防骗,加强学生的防骗意识。同时透过媒体呼吁市民严加防范及主动举报电话诈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