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澳门记忆】红色印记(四):澳人团结抗战救亡
澳门记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对华不宣而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更被推向存亡边缘。面对危难,各派系间联手共抗外敌,尽管当时澳葡政府宣称“中立”,不过澳门人亦在抗战历程中作出贡献。
多方角力环境险
当时在澳葡统治下的澳门属于“中立区域”,因此许多难民逃难来澳。加上战争年代百物腾飞,奸商囤粮,社会环境可谓水深火热,大批难民食不果腹。政治形势同样是波涛汹涌,当时日本在澳门设有领事馆及特务机关,加上伪军、国民党、“大天二”(黑社会)等,多方角力下澳门人人自危,评论时势随时惹祸上身。
虽然环境险恶,但仍有许多人站出来团结社会,例如当时规模最大的“澳门四界救灾会”。四界救灾会是澳门朝阳日报和大众报发起,以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以及戏剧界为主的爱国团体,他们奔走于粤澳,透过多种形式宣扬抗战救亡,以团结社会。
不顾风险援前线
救灾会亦多次发起募捐,有抗战见证者忆述,当年澳门工人月薪约为5元,但救灾会2次募捐竟筹得10万元白银,若以今昔工人收入当作比例尺,款项价值可比拟今日的2亿元。此外,更有“四界救灾会回国服务团”,动员爱国青年到内地参加抗战。
除了“澳门四界救灾会”,在抗战期间,还有澳门中国青年救护团,更有许多活跃在出版、教育领域的爱国人士,冒着被驱逐甚至被暗杀的风险宣扬抗战思想。可以说,在那风云激荡的年代,澳门社会从未隔岸观火,而是循不同途径支援前线,与祖国一同抗战救亡。
【澳门记忆】红色印记(三):三张照片的故事 【澳门记忆】红色印记(二):澳人支援祖国建设 【澳门记忆】红色印记(一):濠镜与革命 【澳门记忆】岗顶剧院为文明风尚而生 【澳门记忆】端午习俗,传承有道 【澳门记忆】澳门消防百年使命,舍己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