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坐家中“笃笃电话”可赚钱?

澳門日報 2022-07-23


再有本地居民疑堕购物刷单骗局,以为安坐家中“笃电话赚钱”,结果反被骗11万多澳门元。另有居民堕“卫生局职员”电骗,被指在上海购买“违禁药物”,交出个人银行账户及密码“协助调查”,终发现49万港元不翼而飞。

司警正跟进调查两案件,暂无人被捕。


本月7日,一名男事主透过社交平台发现一个“澳门兼职全职揾好工”群组,入群后联络一名“订单专员”,两人透过通讯软件联络。随后“专员”介绍购物刷单任务细节,讹称需先垫支货款,完成任务当全额退还并可获总额8%奖励。事主同意后,“客服”分派5个刷单任务,要求将相应货物加入购物车并付款。


未几,“客服”告知事主因操作错误导致账号被冻结,要求支付“解冻费”,事主信以为真,转账到指定账户。但有人收款后一直拖延,随后更失去联络,由于无法取回货款等,事主如梦初醒,急忙报警求助,报称损失约11.3万澳门元。
 

“卫局职员”骗男子49万


电话骗徒又得逞,再有本澳居民堕“卫生局职员”电骗,事主被指在上海购买“违禁药物”,透过视讯向“检察官”求情,交出个人银行账户及密码“协助调查”,终发现49万港元不翼而飞,报警求助。



讹称泄个资需报到


本月上旬,一名本地男居民接获“卫生局职员”来电,指其在上海购买“违禁药物”,电话转线至“上海公安”,讹称事主个人资料可能外泄,更涉内地一宗信用卡骗案。“公安”要求事主接受调查,每日用聊天软件向其报到,案件必须保密。事主信以为真,每日向“公安”报到行踪。



入住酒店视像对话


惟数日后,“公安”要求事主不用上班及立即租住某酒店房,之后拨打视像电话与“公安”对话,“公安”展示一份“拘捕令”,讹称若延后“拘捕行动”,需透过电邮向“检察官”求情。事主深信不疑,并向“检察官”交出个人银行账号等。
正当等候“调查结果”期间,事主手机收到银行发出短讯,发现银行账户内49万港元被转走。此时事主才觉不妥,与家人讨论事件后,随即报警。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更多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