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分钟艺术 │ 吉木:一个创作者要使用自己的生命经历

郊野艺术 郊野艺术JYart 2021-07-02


Hi~




这是3分钟艺术时刻的第四十四

全文共3560个字 阅读大约3分钟





艺术家吉木



一个创作者要使用自己的生命经历的——你的生命热情,你的生活体验,你的思考。


___


吉木有一股子天然的乐观和坦诚,和他聊天,他恨不得把自己一股脑的天马行空都分享给人们,同样的,他也恨不得所有人都能真切地感受艺术的生命力。


几年前吉木开始了他的《MOON计划》,他把月亮带到不同的地方,带给不同的人们,精心地设计着各种参与环节,在农民工小学、在海边、在美术馆……希望能打破一种刻板的叙事和认知视角。他笑称自己是一个时常被现实困扰的理想主义者。


MOON@西什库社区艺术节  趁着月光正好来晾衣服



他小时候常奔跑的乡下海边,家家户户点着不太明亮的钨丝灯,庭院里铺面着白沙,夏天的夜晚,人们在庭院里乘凉,爷爷教他在白沙上作画。这位“理想主义”还关心环境污染、关心民间传统工艺传承、关心如何打破生活中的刻板和陈规……当然似乎也得关心吃饭问题。

 

采访结束后,吉木调侃自己最近处于地命海心的状态,对着手机忧国忧民。最近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就像吉木写的诗一样,“所有生命,今晚做同一个梦。”这个梦盼复疫情早日终结,人们安好,重新陪着月亮读着诗,诚如那个夏天的夜晚。






月亮只关心诗




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喜欢你的《Moon计划》,把月亮这么坦然地带到不同地方、带给不同的人们,月亮代表着了你怎么的心?

我们中国人一直对月亮很亲近,赋予它很多美的想象,月亮是我们古典诗词的经典意象,月亮在诗中的轮回感、命运感,体味着人们难以言状的思绪。相反,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所谓的太阳崇拜,有一些关于太阳的神话或者诗句,比如后裔射日、夸父追日,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没有关于太阳崇拜的母题。太阳崇拜是近代才有的事情,但我们对月亮的“好感”和诗意审美似乎是这个文化原生的基因。


对我来说,MOON计划也许是想打破刻板和套路。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很乏味,我们的话语是套路化的,人跟人的关系是套路化的,连我们的景观都是套路化的。我想文学应该是最能打破套路的、刻板的——如果这文学是真挚的,而非八股或者作协式的应景作业。




MOON@CHAO 日光礼堂  超越语言的交流    



那《MOON计划》怎样具体是打破刻板与套路的?

《MOON计划》首先用装置改变一个空间场景的氛围,让空间变得陌生化,陌生化就是我们去打破原来的空间刻板的开始。


同时它很强调现场的人与人的互动,我们精心设计了很多游戏跟参与方式,可以让人撇开身份标签,制造更多彼此连接的机会。




都有哪些有趣的互动?

记得我们当时在绍兴的一个水中央的戏台子进行了《MOON计划》,浙江有个说法,属羊的女孩不太嫁得出去。听到这个说法我很震惊,因为我妹妹就是属羊的。当天情人节,我们设计了一个蒙着眼到现场,不问星座不问属相,大家用眼神交流的过程,这个参与形式也有点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致敬的意思。


还有一次是“一日的隐居之旅”,大家带着各自喜欢的书,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一个山里的书屋,各自分享带来的书籍,有人带《瓦尔登湖》,有人带《阿勒泰的角落》,有人带《西伯利亚森林中》等等,都是和隐居有关的,然后大家一起听虫鸣和流水,这是一段静默的时光,大家放下了自己的身份和成见。


还有在昌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希望“种下诗的种子”,孩子们能感受一下装置的当代艺术。在上海有所做秘密交易,就是每个人匿名写下一个秘密和别人交换,最后整理了一本秘密档案,上面的故事都挺有趣的。《MOON计划》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我都挺喜欢的。




MOON@北京798镜湖艺术中心  种下诗的种子

MOON ×新公民计划 @北京昌平智新农民工子弟小学 城市的旅行家



后来看到你有继续你的月亮计划,比如《月亮梯》,我好奇的是,此时的月亮已不再亲近人们的、浪漫的存在,而是有些遥不可及,为什么有了这样的变化?

我们思考问题可能是从符号象征开始的,当我看到月亮,直觉告诉我应该有把梯子去触碰它,哈哈哈,这一听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一般情况下,梯子是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它才能实现它的工具意义,然而我的那把梯子是直立在大地上的,它就去除了工具性,当然,去除了工具属性的梯子,也无法帮助我们抵达到月亮。或许,所谓的理想就是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那个部分。


其实这可以作为我的某种教育理想,像康德说的那样,“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而我们当下的教育观充满了功利主义,这点我想我们都有体会,或者说,这样的教育搞得我们身心疲惫,失去了对学习求知本身的乐趣。




月亮梯

梯子是理想主义者的足迹,梯子从来没有触及月亮



刚刚提到的计划是你未完成的,这一点与有些创作者不同,你开诚布公地你的创作计划、甚至是草图都提前分享给大家,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想尽可能袒露自我,想到什么就会发什么。网站上更新的一些计划,只有三分之一。我希望有更多人看到,也许会有一些机会。对我来说“说”和“做”是同一回事,勇敢的发声,也是一种行动,这也是让更多别人了解我的方式。




MOON × 成思导演   @翡翠岛海边  海岸星球







创作者必须

要使用自己的生命经历

________________




以往的展览多半都是大自然中进行,为什么呢?


我从小就比较亲近大自然,小学四年级之前都是我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度过的,这也奠定了我的审美基调,后来大学我念的专业也是生物学。


海南的乡下还没有路灯,每家每户点昏黄的钨丝灯,夏天家家户户铺竹席,院子里铺面了白沙,月亮照在上面,像一张白纸,我爷爷教我在地面上画画。现在我大部分时间在城市生活,但依然延续了一个“野孩子”的心性,依然对自然充满好奇,偶尔还会去露营、徒步之类的,近两年经济状况窘迫,在大自然中创作,对现在的我来说有点奢侈,毕竟我还是一个为生计奔波的人。把大自然搬进室内,希望让我们的空间场景叙事变得更多元,打破一些乏味、无聊的居住景观。




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最后一次见爷爷) 



对,看到你有些展览把“大自然”搬进了室内,比如去年的《落叶与井》,它是基于一个怎样的思考?

落叶都是在小区里收集的,也有一些是来观展的朋友带来的,“井“其实是一幅画,镶嵌着不同形状的人,这一点可能是受超现实主义的一些影响,当然我还很喜欢荣格,我的创作一部分是在探讨潜意识。


我做一些无意识绘画,放空个人意识,采用自动书写的方式来生成画面,这些画面是我潜意识海洋里打捞上来的证据,我通过凝视它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画这些画的时候,有过禅宗所说的“禅定”体验。



LWP落叶与井  2019北京Lost We Play独立艺术空间


你的作品大多数在等待人们的参与,你希望人们在你的艺术中获得什么?

创作者是要处理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和他人的关系。一个创作者是必须要使用自己的生命经历的——你的热情,你的冲动,你的思考。所以我的一些作品是向内的,与自我内部的探索有关。


当然创作者同时是一个镶嵌在社会中的个体,他肯定要承担他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尤其是公共艺术,那自然是要处理人跟公众的关系,或者一个社会议题。这些创作是向外的,希望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Forest of Spirit  选作






所有的生命,

今晚做同一个梦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来说2020年你的计划吧,听说是一个“造神计划”,都有哪些神呢?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把他们造出来?

我们创造了12位“新神”。继承了传统的童子画、门神画、仕女画、金刚、观音、弥勒佛等具有强烈世俗色彩的民间绘画形式,结合我们当下的一些流行梗,比如放鸽子、脱发、ACG、网红直播、撸猫遛狗、送外卖等生活场景,通过艺术拼贴实现。



怪力万神之 放鸽童子(填色作者 李薇)

照片怪力万神之鸡神(填色作者 安琪)



为什么想要做这个项目?和我们分享一下它的缘起吧。

这可以从10年前说起,当时福建连城县培田村做调研,对乡建的议题很感兴趣。遇到一个剪纸艺人,她叫曹凤凤,这位大姐的生活被繁重的农活、糟糕的婆媳关系包裹着,剪纸成为了她很重要的精神寄托,我当时鼓励她做一些现实主义的表达。这也是我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如何当代化复兴的思考,它们如何获得新的活力,其实就是结合当下的环境,进行真诚的表达。


“怪力万神”采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来表现当代的生活场景/趣味,延续了我的一个探索——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化复兴。这个项目的直接灵感来源和去年年初在河北坊口村的调研,当时是受一个开发团队的邀请,课题是——这个村自是否能承载乡村文旅、乡村文创。这个乡村经历了我们近代的几轮“运动”之后,很多民间的东西被冲刷了。我们的乡村不止是人口外流,就连文化也开始空心了。这很可惜。好在有些记忆还依然存留在中老年一辈人记忆中。我们想激活村民的创作主体性,想在文化记忆上来开发这些文创产品。这样的情怀最终没能在这个村实现,中间略去一万字.......


我就把当时调研中得到的一些启发搬到了我的工作室来实现。毕竟比起纯艺术来,文创更容易与公众连接。




怪力万神之护法观音

怪力万神  手工拓印和填色工作坊


那你有想过要进入这个所谓的“艺术圈”吗?

太阳疲倦了,躲进山林

农夫和耕牛都回到河流边的村庄

猎人也收起了猎枪

人们坐在篝火旁望着星空说唱


月亮离开树梢

向海面播撒银色的种子

土地结束了一天的生产/也该休息了

所有的生命,今晚做同一个梦






采访、撰文:乔冬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版权为艺术家所有

\ END /



   ARTISTS 艺术家


吉木

JIMU


海南万宁人,独立艺术家。


MOON计划公共艺术发起人。流动艺术工作室计划发起人。


常居北京,从事装置、影像、设计、行为相关的自由创作。对环境、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自然艺术、公共艺术、大地艺术感兴趣。












   RECOMMEND 推荐阅读

3分钟艺术 │ 蒋志:非常疯狂,但是不会告诉别人

3分钟艺术 │ 苏葵:带日常物逃离日常

3分钟艺术 │ 杨圆圆:创作是对抗时间的工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