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来评选┃2022年度无锡市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邀您来评选
践行法治为民,彰显法治初心。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作为推进法治无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多角度、全方位向广大群众提供法治惠民服务,把无锡市法治政府建设落实为办好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法治带来的获得感与满意度。现在,由无锡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举办的2022年法治无锡建设惠民实事工程项目评选活动开始啦!共有22个市级项目、16个市(县)区项目进入最后决赛圈。究竟哪些项目能成为优秀项目,由您来决定!列位请看~
市级项目
1.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用心织密保护网 用法守护青少年
未成年人是未来的希望。无锡法院充分发挥和延伸司法职能,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撑起法治蓝天。“未”你而设,两级法院全覆盖设立少年法庭,实施少年审判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机制,将“寓教于审、审教结合”贯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全过程,做到“宽容但不纵容”;将“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贯穿家事纠纷审判全过程,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未”你发声,出台促进家庭教育指导26条意见,协同市妇联等单位建立13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不当履行教育职责的家长发出教育指导令9份,让“带娃不再任性”。“未”你守护,聚焦父母重残重病、失联失踪或服刑在押的“事实孤儿”,锡山法院联合区民政局形成“动态发现—法律支持—审核保障—关爱疏导”的救助保护闭环,宜兴法院与教育部门对接,帮助2名未成年人解决入学问题,让特殊群体拥有更多可期待的未来。“未”你而行,开展“法治校园行”行动,今年以来,进校园宣讲20余次、覆盖未成年人1万余人;联合市教育局、市妇联等单位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拍摄《依法育儿,是家事更是国事》访谈节目,录制“普法e课堂”法治教育课程,让依法守护浸润千万家。
2.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聚力人民法庭“三微三全”工程
创新司法惠民服务新模式
全市人民法庭积极探索运用智慧法院成果与数字化手段参与和融合基层治理,通过“微庭审、微指导、微课堂”将司法工作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从促进多元解纷、健全诉讼服务、提升业务水平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实现“全程服务、全域解纷、全员赋能”的司法惠民目标。一是“微指导、全域解纷”,深入社区基层,建立73间人民调解工作室,配备136名调解员,基层调解员在组织调解过程中遇到专业问题可随时通过微指导视频系统连线轮值法官,将司法智慧向引导和疏导端输送,精准化解前端矛盾纠纷。二是“微庭审、全程服务”,打造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在线诉讼、一网通立、一网通审、一网通调线上线下一站式司法平台,将一体化的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增强诉讼服务的便利性、便捷性和高效性。三是“微课堂、全员赋能”,打造集“案例式”“研讨式”“实战式”“普法式”为一体的全方位、分级分类培训平台,全面提高民事法官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通过“三微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进一步满足老百姓对司法的便民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3.无锡市人民检察院
构建多维“融保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无锡检察机关针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持续多发、严重影响民生幸福和社会发展问题,积极建立多维“融保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通过融合统筹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将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共同构建“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侵害未年人犯罪提起公诉460人,司法救助未成年被害人205名,精准帮教152名罪错未成年人,办理民事维权案35件,发出公益保护检察建议80份,对450组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对涉案未成年人100%教育矫治,100%综合救助。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已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5个,“一站式”取证中心10个,链接21个社工组织参与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社会调查等工作,市检察院被最高检、团中央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获评江苏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办案团队被评为省级网络领域“青少年维权岗”。
4.无锡市人民检察院
打造“三专”模式
助力生态无锡建设
无锡市检察院顺应群众关切,构建专业化办案、专门化协作、专项化治理的“三专”模式,积极助力生态无锡建设,努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专业化办案,打造8个办案团队,起诉破坏生态环境犯罪64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97件;科技赋能生态保护,获批国家级“区块链+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建成“无人机巡航监控系统”“宜南电子生态地图”等应用矩阵;融入长江“十年禁渔”、大运河保护等专项行动,起诉非法捕捞、污染环境犯罪18人,敦促整治黑臭河道54条、清除垃圾1911吨。坚持专门化协作,推行环资类案件一体化办案机制,对12件案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推动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常态化相互移送案件线索。坚持专项化治理,结合办案报送调研报告、专题分析,促进生态环境长效常治;打造依法打击、综合整治、修复补偿“三位一体”办案机制,追偿生态修复金1405万元,督促恢复农田、绿地、水域生态48.9万平方米;加强生态损害预防,建成8个公益损害防控教育基地,聘请229人担任公益保护志愿者,组织法治宣讲46场,增强各界生态环境保护共识。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53次,6件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5.无锡市司法局
无锡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厕所问题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无锡聚焦公共厕所管理中堵点、痛点、重点和难点,深入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立法明确公共厕所软硬件建设标准和监督管理要求,确保公共厕所建设有规可依,管理有章可循。
一、聚“难”题应民之所“呼”。公共厕所问题已经成为民生热点话题,也是各大政府门户网站留言中的高频词汇。“希望2022年政府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同时将全市公厕地图和街头路边的公厕指示牌标识清楚,方便居民和外地游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景区、服务区可以在节假日增加移动式临时公共厕所,确保游客、旅客的如厕需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立法项目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过程中,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各抒己见,通过全媒体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等多渠道收集民之所“呼”上百条,而这些意见和建议部分将在公共厕所管理办法中得以体现。
二、出“实”招解民之所“急”。小厕所,大民生。从城市到乡村,从景区到市场,从建设标准到管理要求,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如何让一座座公共厕所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群众“方便”之事更方便,让城市“尬点”变“亮点”,是此次公共厕所立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立法全面提高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一方面明确要求城乡公共厕所在全面普及无障碍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精细化保洁管理标准,将农村厕所革命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一项项解民之所“急”的“实”招,在公共厕所管理办法中全面体现。
三、孕“新”式纾民之所“难”。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在赋能传统城乡公厕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作用,公共厕所管理立法将探明确公共厕所精准定位等信息进入“灵锡”APP,以实现公共厕所电子查询和动态管理。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景观厕所、智能厕所、生态厕所,发挥创新精神,推动用好“公厕+” “以厕养厕”等新思路新手段,致力让公共厕所成为城市的“口袋风景”,让公共厕所建设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资源化,公共厕所管理立法将努力解锁一招招“新”式,让民之所“难”化解于无形。
6.无锡市司法局
规范建设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平台
7.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成立全省首家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我市现有快递企业55家、分支机构122家、末端备案网点2435个,全市快递从业人员约2.4万人。快递员作为新业态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职业归属感不强、社会保障不足、劳动强度与工资收入不匹配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保障2万余名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2022年5月,无锡市人社局会同市邮政局、市总工会成立全省首家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全市快递企业和快递从业者,搭建优质的调解仲裁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调解网络立体化。组建由仲裁员、街道调解员、龙头快递企业调解员、律师等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二是调解流程规范化。建立一套快速处理快递行业劳动争议的有效运作机制。发生争议受理后,中心指派快递企业调解先行、仲裁调解补充保障,两级调解化解纠纷。针对集体性或案情复杂的,由人社局、邮管局、总工会联合组织调解。三是协同治理多元化。构建由劳动仲裁、劳动监察、法律援助、信访、人民调解、社会保险等部门组成的协同服务体系。会同工会等部门就快递行业平台用工、劳动标准等开展集体协商,约定我市快递行业最低工资标准。
自成立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以来,已指导30多家快递企业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化解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2起、普通劳动争议20余起。2022年,无锡市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获评江苏省“金牌调解组织”,并被人社部通报表扬为“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8.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用法治为居住权登记保驾护航
居住权入“典”,是从法律层面进一步体现和保障民生需求,让房屋回归其本身用途和价值的重要之举。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居住问题出发,从规范程序、完善制度、改进方法等方面着手,制定《无锡市居住权登记操作规范(试行)》,按照“同市同标”指导全市范围内有序开展居住权登记实践工作,使登记操作有法可依。因工作基础扎实、业务实践有特色,无锡被列为全国15个居住权登记联系点之一,自开展以来全市共办理居住权登记171起,为解决我市弱势群体住房、离婚时居住、以房养老等实际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结合居住权登记的热点难点问题,率先开展理论研究,相关课题获评无锡市法学会优秀课题。在实体窗口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线上办理功能,深化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全力打造规范、高效、统一的全业务线上办理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居住权登记线上申请功能,实现线上“全程不见面”办理,为群众提供了更便捷渠道,真正实现了登记惠民、利民、便民。
9.无锡市城市管理局
停车便民服务升级改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停车管理工作是城市治理的必答题,事关民生福址。无锡市城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决策部署,提档升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牵头推进“停车就诊联动”和“先离场后付费”两个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运用智慧停车手段,让市民充分感受便捷的停车体验,以“数字赋能”助推城市“品质提升”,打造生活数字化转型“无锡样板”。截至2022年11月,完成公共停车泊位智能改造升级10159个,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已接入全市近8406个场库、195万个泊位,实现近1180个场库、41万个泊位的动态联网。通过聚合微信、支付宝、银联以及ETC等多种支付渠道,“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已覆盖全市48个停车场,实现不停车快速离场,使机动车离场变得方便又快捷。以妇幼保健院为试点开发“停车就诊联动”场景,打通医院HIS挂号系统与智慧停车两个系统对接通道,实现多平台预约就诊与预约停车联动,自上线以来,停车预约数达4500车次,实现就诊车辆快速停放,推动就医体验更舒心。随着我市智慧停车服务知晓率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无锡停车”公众服务平台总注册用户突破85.7万人,服务车辆532.7万辆,接入车辆流水数据1.89亿条。市城管局将秉承服务为民理念,因地制宜、开拓创新,让市民充分感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捷,把数字红利转化为民生红利,惠及市民百姓。
10.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打造婴幼儿“小有优育”幸福工程
2022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积极实施三孩生育配套政策,加快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年初的2.88跃升至3.60,全市备案托育机构达200家,位列全省第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获2022年度江苏省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通报,社区托育工作做法被《学习强国》刊发。
为满足群众需求,我市通过大力促进托幼一体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托育机构、探索发展街道社区托育服务等途径,持续为广大群众提供普惠优质的托育服务。免费发放托育体验券,惠及婴幼儿家庭,成为江苏托育服务的创新亮点,得到国家卫健委肯定并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托育机构保育人员项目制培训,传播先进的照护理念和知识技能;加强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的监督管理,确保在托婴幼儿安全和健康;免费发放《婴幼儿家庭照护指导手册》2.7万册,普及家庭婴幼儿照护知识和技能;“福娃禧宝爱运动”亲子活动、移动传媒滚动式宣传、“无锡托育”公众号等宣传方式,有效提升了托育服务的知晓率和美誉度。
11.无锡市审计局
依法执审 计利民生——
谱出民生事业新“锡”望
2022年,市审计局深化审计监督在民生领域的作用,将各类民生保障政策跟踪审计列入“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推动被审计单位出台完善制度40余项,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更加彰显。项目主要呈现为“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规范民生投资。开展民生投资审计工作,对项目立项、招投标、造价、投资绩效等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加大对居家养老工程、居民小区电梯整改、公共服务设施装修改造、疫情防控改建的审计力度,促进项目规范建设和有效运行。
二是聚焦服务疫情防控。开展核酸检测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核减2021年检测机构核酸检测费用中不合规申报金额5400余万元,推动相关单位就核酸检测价格谈判进行会商,完善议价和结算机制,促进检测资金使用绩效,《中国审计报》头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三是聚焦养老服务发展。开展养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审计,推动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督查检查机制,提升供养机构服务水平,促进在院老人权益得到保障。
四是聚焦兜底民生保障。开展困难群众补助救助资金审计,揭示虚报套取救补助资金、违规享受待遇等问题,推动61个问题完成整改、涉及金额2600余万元,帮助492名残疾人和1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救助范围享受补贴。
五是聚焦东西协作战略实施。组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发展资金和项目审计,促进对口支援政策措施落实,助推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
12.无锡市行政审批局
企业办事“一照通办”
无锡市行政审批局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牵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在全省率先试点企业办事“一照通办”改革,充分发挥电子营业执照“一次生成、一库管理、随时下载、移动应用”优势,探索实行仅凭营业执照即可办理高频审批服务事项,并打造了涵盖开办企业、经营许可等八大主题的企业全周期服务“生命树”。
在企业办事过程中,逐步实现营业执照从纸质到电子、从“索要”到“不要”、从“多头跑”到“不用跑”的重大突破,最大程度为企业群众“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减跑动”。目前,全市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50.6万次,累计调用量达8.3万次,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可联通办理事项241项,全市累计登录办事162.6万次,相当于帮助每户企业减少跑动次数1.51次,成功帮助3.58万户市场主体在线完成身份比对,及时获得政府“停业补助”。相关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典型经验做法改革举措》,并相继被省政务办、省深改办、省政府专报报道,谱写了“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新篇章。
13.无锡市行政审批局
无锡市公共资源全流程不见面交易
为加快智慧政府建设,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数字赋能交易服务,依法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放管服”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传统的线下招投标向电子化招投标方式的转变,目前该类项目不见面交易率已达100%。不见面交易从招标、投标到开标全流程线上开展,中心同步建立健全平台运行规范,有效保障交易信息保密性、交易系统安全性和交易过程公平性。通过不见面交易,实现全过程电子化监管,系统操作全程留痕,有效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促进依法交易。同时,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投标保证金、中标通知书发放、进场交易证明开具等交易服务各个环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不见面交易,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提高交易服务效率、降低企业投标成本的同时,减少人员聚集、助力疫情防控,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充分突显不见面交易公平、阳光、高效、协同的优势特征。
14.无锡市市场监管局
法人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建设法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市场监管局的对外信息服务功能,打造服务中台,做优做强三大服务领域。一是法人信息服务。依托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建设法人信息门户,实现全市108万法人主体查询自身目前的信息情况,包括登记信息、许可信息、投诉举报、知识产权信息、处罚记录、信用情况、获得荣誉情况等等。集成企业自查报告、行政检查整改、消息通知、法律法规等功能应用。落实主体责任,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二是部门信息服务。依托大数据中心通过政府向其他政府部门开放市场主体等市场监管公共数据,提供查询、标签及数据共享等服务。与各单位、部门共享交换数据107.8亿条,实现“让数据跑步,让基层减负”。三是公众信息服务。加入“叉车举报”功能,加入社会共治力量;开放电梯全域数据,实现公众扫码“一键呼、一键查”;开放充电桩强制检定数据,服务全市充电桩运营平台,支撑“低碳出行”;开放零售药店、医疗器械数据,完成“药店地图”功能;开放食品小作坊数据,实现苏锡常食品作小坊互查互认;建设“互联网+名厨亮灶”视频汇聚平台。
15.无锡市体育局
专业检测规范高危体育项目经营
游泳、滑雪、潜水、攀岩作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条例》《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方能申请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
在以往审批监管过程中,主管部门缺乏专业仪器和专业测试人员,无法精准把握相关标准。而经营企业自行联系检测公司对场地进行检测,不仅成本较高,检测的项目也不一定符合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管理要求。为了更好地依法管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无锡市体育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我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免费开展第三方检测。第三方检测与审批流程同时进行,提高了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减轻了经营企业的经济负担,为我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规范经营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从而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加舒适、规范的健身环境。
2022年全年市体育局共组织游泳场所检测50家次,攀岩场所检测4家次,滑雪场所检测1家次,潜水场馆检测2家次,做到新审批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检测全覆盖。
16.无锡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爱粮节粮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粮食行业法治建设实际,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走进阳光粮仓——反浪费、保粮安”教育体验活动,面向全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师生等,讲述“无锡米市”历史,宣传科普法治知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让法治深入人心。
活动紧扣“反浪费、保粮安”教育主题,设“探无锡大粮仓,忆历史米码头,守家庭主阵地,树节粮新风尚,反浪费我承诺”等五大环节。在全国先进示范粮库的党员标杆仓里,参观者感受淡淡稻谷香味,了解依法治粮、依法管粮下“保粮食安全”新举措。在无锡米市展馆,学习历届国家领导关于粮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认识。在爱粮节粮科普展馆,了解粮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分辨粮食及油类的储存方法,亲手体验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在多功能室,通过观看法治宣传短片,感受和学习无锡厚重的米市文化和爱惜粮食的良好风尚,懂得尊法守法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最后全体通过微信小程序,留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庄严承诺。
17.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防非普法面对面
服务群众零距离
一是突出“活”字,拓宽防非普法广度。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发布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防范方法,组织金融知识进社区、进养老院、进企业等现场活动等扩大防范非法集资知晓面。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组织各类宣传活动53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单15万份,发送短信19万条,累计覆盖人群超50万人。
二是聚焦“实”字,挖掘创新宣法深度。开设金融微课堂,重点针对养老诈骗、理财诈骗等类型“以案释法”,破解经典套路,引导居民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创新开展发布主题短视频,沙龙、有奖竞答等环节,提升居民参与度。1-11月,全市新立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涉案人数、案件数、涉案金额数分别同比下降82.9%、 38.1%、63.1%,成功连续四年实现三降。
三是瞄准“联”字,增强多方执法力度。发挥部门、属地、银行“三位一体”联动优势,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有序开展非法金融机构专项风险排查,积极打造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良好格局,查实未备案机构79家,标注列异31家,督促注销24家。对6起输入型非法集资风险及时预警,并向省预警系统录入风险企业7家,向公安移交线索5条。
18.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
优化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为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践行金融为民宗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优化无锡营商环境、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突出“快、专、实”,促进无锡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效运转。
与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召开无锡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会,对无锡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确保在全辖尽快形成工作合力。在调解员队伍建设突出“专业”导向,会同无锡中院建立58名专家组成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专家名录库,涵盖专业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金融机构法律专家等各层次人员,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合理配置纠纷解决资源,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调解协调联动务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基层法院+金融机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三向联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构建了基层法院委托调解、金融机构提请调解、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邀请调解三种模式。在江阴市徐霞客法庭建成“金融纠纷调裁中心”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全年共办理调解200多笔,形成了专业高效、有机衔接、便捷利民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19.无锡海关
“锡”心“关”护展现“无锡窗口”新风采——
构建无锡海关空港口岸执法普法新格局
本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围绕打造“为民、利民、便民”目标,“锡”心“关”护,多措并举推进海关在空港口岸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高效服务法治无锡建设和无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智”,提升海关旅检监管“智慧”。建设“智慧旅检”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监管流程改造,实现旅客“无感通关”体验和监管精准度双提升。“智慧旅检”系统入选南京海关关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海关执法监管机制”生动实践案例。
二是围绕“质”,规范海关旅检执法“质量”。全面梳理法律法规及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进出境禁限物监管等内部管理要求650余项,并通过“我来讲一课”、“翼展讲堂”、“以案释法”等学法讲法平台,不断夯实一线关员执法基础,提升执法规范度。
三是围绕“知”,推动进出境旅客“知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不断丰富普法手段,助推进出境旅客知法、懂法、守法。制作《显然有关》动漫微视频作为全国海关系统20部之一、南京海关唯一,被海关总署推荐参加第十八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根据进出境旅客携带物规定、生物安全法等内容,制作法律宣传折页4种;建设“枫桥”实体工作室,发挥公职律师和业务专家作用,将普法嵌入执法,将矛盾化解在一线。
20.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
构建税费服务新格局
激发惠企利民新动能
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税务局推动建设“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税费服务新体系,构建办税缴费一体化服务新格局,为惠民利民注入税务新动能。
“零跑动”“更快捷”,税费服务优体验。大力推动“全程网上办”“零跑动办”,全市“非接触式”业务事项超97%。试点推出财务报表自动转换、企业所得税“一键申报”,报表填报时长大幅压缩50%以上。升级智能办税服务厅,推出“无柜台”办税服务模式,建设24小时“智能微税厅”,推动线下办税“更快捷”。
“沉浸式”“精准达”,税费政策直达享。探索税收普法新路径,打造“大运河税收普法带”,建成全天候开放的“沉浸式”税收普法教育实境课堂。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以精准宣传、简便易行、务求高效、实质减税四步法推动政策红利惠企利民。
“一号通”“云响应”,办问协同解难题。统筹12366热线热线“问”的优势和“办”的职能,推动税费咨询服务从“解答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打造“阿福税通”征纳互动平台,推出“云办税”功能,人工与智能互补互促更加精准地响应纳税人个性化涉税诉求。
21.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打造普法矩阵,构建法治地铁
22.无锡日报报业集团
警媒联动筑牢全民反诈防护网
互联网时代,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市民一不留神就会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导致财产损失。由无锡日报与无锡市公安局联合主办《警方周刊》,开设反诈栏目,从报端到网端,从文字到视频,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用各类反诈宣传,激发全社会共同反诈防骗的活力,牢牢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警媒联动,筑牢全民反诈防护网》项目主要内容:
一是每周二在无锡日报警方周刊上开设“全民反诈 无锡无诈”“反诈小课堂”“通讯网络诈骗一周警情”等栏目,既有反诈预警提示,又有反诈知识宣传,将反诈声音传递给每一个读者。
二是利用无锡日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无锡观察APP,设置“全民反诈”话题,扩宽宣传渠道,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叠加式的宣传,掀起无死角的防范宣传攻势。通过全媒体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引起广大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视度。
三是由公安机关深入各行各业进行反诈宣讲,无锡日报及时跟进报道,全面推进“全民反诈 无锡无诈”主题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市(县)区项目
1.江阴市人民法院
“巡回法庭+协商议事”构建“家门口”式多元解纷新格局
江阴法院周庄法庭利用驻村“红色先锋+法官工作室”开展“巡回法庭+协商议事”活动,将开庭审理、矛盾化解的场所搬进村民“家门口”,打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最后一米”,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法庭还在驻村法官工作室设置“网格法官”公示牌,通过定期赴村(社区)开展“大走访”活动,答复基层群众的法律咨询,认真听取群众对法庭工作的意见建议,与基层组织沟通交流涉诉纠纷情况,共同研究矛盾纠纷化解措施。“巡回法庭+协商议事”活动在全力化解纠纷的同时,也让群众近距离接触法律,学习法律、感受法律,增强了群众学法、守法意识,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江阴市公安局
打造一处沉浸式交通安全体验馆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道路交通安全宣教体系,提升交通安全文明素质。江阴市公安局率先践行“十四五”道路交通安全规划部署,聚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交通安全公益事业运行机制,结合原有经验优势,本着“政企联手、服务惠民”原则,联合江阴澄江驾培有限公司,打造一处融展示与互动、参观与体验、学习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按照“全省示范、全国一流”建设目标,邀请公安部道研中心对基地的规划设计及运维管理提供专业方案,基地毗邻G2江阴出口,总建设面积达3000平方米,按照“分层分类、注重实效”的设计原则,一层建为服务于货车、网约车等新就业群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二层建为涵盖多群体的综合宣传教育展厅,提炼“情绪线”和“知识线”两条逻辑线精心布展6大功能区40个体验区和1个多媒体影音厅,引入AR、VR、XR、交互投影等技术,融合游戏、体验、自测、比赛等多种形式,呈现序列化、有节奏的展览,从视、听、感等多方面出发,调动体验者的多感官沉浸感,引发情绪调动与共鸣,进而强化意识提升、固化知识积累,形成“警示——提示——倡导——寓教于乐”的宣教体验线,增强宣教效果。主馆外部空间还设有汽车文化区和交通事故实体展示区,全方位打造一处集体验感、互动性、趣味性兼具交通安全文化传播的阵地。
建成后将启动全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程,实施日均千人宣教计划,建立长效可持续运维机制,依托江阴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重要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该基地未来服务范畴将进一步辐射长三角区域,率先在全国范围为建立中国特色的交通安全文化范式探索打样。
3.宜兴市人民法院
宜兴法院“法官+工作站”:科技赋能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司法为民工作水平,宜兴法院全面贯彻最高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面向”“三个服务”“三个便于”功能,自主研发“法官+工作站”综合司法信息化平台及微信小程序。该平台整合“智慧法院”建设的各类线上资源,设有微解纷、微指导、微立案、微庭审、微直播、微课堂、微法规、微法官、微执行等9大板块,集咨询、调解、立案、审理、执行等全过程司法服务于一体,实现了司法服务智慧革新。同时,该院还以镇(街道)、村(社区)、行业协会等为基本布局点,建设线下“法官+工作站”,着力打造人民群众身边的“数字微法院”,走出了一条智慧、创新、为民、务实的新路子。
目前,宜兴法院“法官+工作站”已建成23个,全面覆盖宜兴18个乡镇(街道),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起,上线云课堂视频25个,开展各类法治宣讲活动16场,5000多人次参与并给予好评。宜兴市委专门召开会议推进“法官+工作站”建设,相关经验被《法治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并入选最高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被最高院、省高院简报推广。
4.宜兴市司法局
宜兴市村居法律之家
宜兴市司法局紧扣法治引领、法治护航、法治赋能总目标,深耕乡村振兴建设,打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激活“法治细胞”,优化法律服务模式,全面整合资源,组织力量下沉一线,创新打造23个村居“法律之家”。完善“窗口”到“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基层群众提供涉法事项处置服务和解决路径,形成援法议事“微自治”、立法民意“直通车”、法律服务“全方位”、精准普法“零距离”、法律援助“一站式”、纠纷调解“点诊式”6大服务模式,构建法律服务“15分钟”服务圈,实现“群众在哪里,法律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目标。不断提升群众依法办事意识,形成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法治乡村自治建设积极性,创新打造“三员三会”“红网微治˙三治融合”“邻聚蠡”等一批具有宜兴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真正形成“协商议事在窗口、法治文化送到门、矛盾化解不出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与村(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融合度。自“法律之家”建设至今,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00多批次,开展法治宣传60余场受众3000人次,化解矛盾120多件,引导法律援助和办理公证80多次, 1300余人参与民意征集。此举得到省司法厅张亦军副厅长肯定性批示: 宜兴做法是构建公共法律服务村居窗口的又一种探索,又一种模式。并在全国党媒《人民日报》公众号的新华法治网站上进行推广。
5.梁溪区人民检察院
“溪护·晚晴”——倾力织密老年人法律防护网
组建专业化团队,全领域检察服务高效精准。梁溪区检察院结合辖区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办案实际,制定涉老年人刑事案件工作意见,落实成年家属或辩护人陪同讯(询)问、法律帮助全覆盖、心理疗愈等工作机制,一体推进“捕诉监防教”检察保护。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四大检察”跨部门联动合作,拓展老年人司法保护“多元化”途径。
坚持人性化办案,全链条司法保护刚柔并济。坚持依法从严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对涉众型团伙诈骗案件,在精准有力打击犯罪的同时,加强检警配合,大力追赃挽损,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对因犯罪遭受损害的老年被害人及时有效提供法律帮助,优先开展司法救助,全力帮助老年被害人维护权益。
强化全方位普法,多层次治罪治理一体推进。根据老年人对身边人、身边事高度关注的特点,在落实“线上”普法的同时,打造老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以发生在老年人身边的案例加强释法宣传,提高老年人风险防范、辨别能力。以“检察官进网格”为依托,加强与社区联动,及时通过老年人法治课堂,有针对性开展日常普法工作,从源头降低老年人遭受犯罪侵害的可能。
6.梁溪区民政局
无锡市未成年人保护(梁溪)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无锡市未成年人保护(梁溪)实践基地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工作抓手。基地建设以“立足社会实践教育、延展学校课后活动、推进素质文明教育、关注帮助困难儿童”为目标。梁溪区民政局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专业力量,依托未保实践基地的功能区域,建立“溪心护苗”项目品牌,联合区检察院、教育局、妇联等部门启动十大服务内容。发挥驻点专职专业人员的作用,开展常态化专业服务,致力“溪心护苗”项目品牌化运作。开展心理援助个案介入265多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法治培训,推动法治进校园和儿童主任培训共计2000多人次;开展常态化未成年人帮扶活动25次。构建未成年人多元化救助、帮扶、成长的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7.锡山区行政审批局
医保政务深融合 服务民生优赋能
锡山高质量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今年以来,锡山区严格按照省市创建标准,全面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区建设任务,着力提高医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便利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聚焦“就近办”需求,激发创建“热度”。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先后8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安排78人次的跟班学习,形成“1+9+127”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高质量医保服务体系。聚合“规范办”要求,确保创建“力度”。18项医保事项全部纳入综窗,优化完善“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窗口及时出件”的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医保政策宣讲,发放宣传资料达10万余份。28家“便民服务药店”可提供30种以上集采、国谈药品。依托网格员为行动困难人员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达800余人次。全年累计办件1.4万件。聚力“智能办”诉求,提升创建“速度”。通过“互联网+医保服务”,实现医保13个高频事项“掌上办”“网上办”“自助办”;增设OCR便民网络,实现参保群众住院费用零星报销事项“零跑腿”,增设了可“全天候”网办的13台医保自助服务机,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保民生服务。
8.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锡山区税务局
“五个聚焦”依法推进税费服务一体化建设
锡山区税务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指示精神,以“五个聚焦”依法推进税费服务一体化建设。聚焦“一体化”,实现办税缴费更便捷。办税服务厅全面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社保业务“一厅联办”,减少“多头跑,多次跑”,推动税费事项全区通办。聚焦“零跑动”,实现线上线下更智能。以“智慧税务助发展,惠企利民稳增长”为主题,推动税费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受理服务来电39307个,发票邮寄配送52449笔,线上新办套餐5600户。聚焦“降税费”,实现税费政策更直达。优化“前置性”数据分析,细化“滴灌式”服务措施,将税惠“红包”精准及时地送达纳税人。创新申报期分时点发送提醒信息160595条,引导纳税人自主完成申报。聚焦“满意度”,实现需求响应更及时。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理念,建立网格化服务机制,实现“一张网、全覆盖”,真正打通办税缴费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严规范”,实现营商环境更公平。认真落实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推进“同事同罚、公平公正”。与区法院共同签发《助力破产重整、和解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修复的实施办法》,优化破产“重生”企业“商誉名片”。
9.惠山区检察院
以“数字之钥”开启未成年人保护新模式——“惠佑未来”未成年人社会治理检察监督平台
近年来,惠山区检察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履行“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网络领域省级“青少年维权岗”职责使命,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源头治理,探索并建立一体化“惠佑未来”未成年人社会治理检察监督平台,融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普法宣讲、帮扶帮教、家庭教育、心理救助、公益诉讼等功能于一体,努力构建未检“掌上、线上、云上”大保护格局。
期间,惠山区检察院通过“惠佑未来”平台成功办理全省首例未成年人利用网络侵犯上亿条公民个人信息“等”外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两起生母虐童案,分别被省院评为“公益诉讼和支持起诉”典型案例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被中央电视台《守护明天》栏目专题报道;通过平台摸排抓取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线索81条,针对线索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9份;开展普法“云课堂”“云直播”17场次,覆盖中小学生及家长6万人次。最高人民检察院三次莅临惠山区检察院调研未检工作,对“智慧未检”工作高度肯定。惠山区检察院被评为省级网络领域“青少年维权岗”,未检团队荣获集体三等功、区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10.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惠山区税务局
非接触自助办,打造多功能终端绘制办税新蓝图
惠山区税务局在全市首创“功能集成化、风险可控化、管理无人化”的多功能微办税终端,并通过终端进驻全区各为民服务中心的方式,构建起以专业纳税服务机构为主导、延伸点为补充、社会化服务网点协同、区域一体通办的办税矩阵,充分融入“15分钟便民服务圈”,绘制出办税新蓝图。
功能拓展,一机通办。多功能微办税终端功能全面,其中包含在全市首创的自然人私房出租普票代开、建筑劳务普票代开、其他临商普票代开和水蜜桃普票代开功能,实现开票申请、自助缴税、打印发票、自助盖章一体化操作。
精准监管、防范风险。组建税收基础数据采集团队,全面采集辖区桃农信息、集中市场租户和租金信息,对亩均可开票金额、平均租赁金额等进行测算,形成风险指标嵌入终端,建立精准防范的监管网,实现风险可控化。
远程协助,效率翻倍。当遇到问题时,纳税人按下协助按钮可开启远程桌面协助。平均每份发票开票时长从5分钟压缩至40秒,一台自助机一天可开约400张票,相较人工窗口的200张,效率翻倍。
组建团队、有效推广。全面梳理自助机操作流程,制作简单易懂的宣传手册,通过税收共治网格员、流动“税课堂”等开展“地毯式”宣传,确保更多纳税人懂政策、知流程、会开票。
11.滨湖区人民检察院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让家长“把爱带回家”
12.滨湖区司法局
“法助民和”开启锡城东西部协作首个公服项目——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今年8月,滨湖区司法局与民和县司法局签署《无锡市滨湖区 海东市民和县司法合作框架协议》,现场捐赠公共法律服务帮扶资金11万元,并为民和县司法局援助了一批办公设备,实现滨湖司法行政工作与民和司法行政系统的资源共享。滨湖区“法助民和”项目的成功牵手,成为无锡首个东西协作公共法律服务重点项目,蓄力打造新时代对口支援合作交流典范。新华报业网、交汇点、江南时报、无锡观察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
同时,组建“法助民和”法律服务团,利用半个月的时间,为民和县以及各个乡镇、工业园区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业务培训等工作。疫情防控冒雨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广场送法现场服务群众50余人,发放普法宣传刊物、宣传册等普法资料300余册;参与“重点疑难案件分析研判会议”3次,讨论疑难案件10余个;为民和县22个乡镇的法律工作者开展网络授课培训,覆盖司法干警1000余人;走访当地律企,解决律所疑难案件4起,解答法律问题3件;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和出发点,在助力公共法律服务基础建设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13.滨湖区荣巷街道
法治惠民 善行荣巷
社区简介:荣巷社区隶属于滨湖区荣巷街道,位于滨湖太湖之畔,由百年荣巷古镇和新时代城镇相糅合,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辖区总面积1.92平方公里,社区内有常住人口5709户,总人口约1.6万人。
2022年,荣巷社区基于梁湖南苑宜居小区改造基础,投资两百余万,行成“三线五园”的融入式法治文化休闲格局。荣巷社区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内容共包含8个设计点位,在梁湖南苑小区内,通过设置法治步道、法治文化背景墙、“有声图书亭”---戒欺亭、民主法治长廊、普法法治理念互动区、“法律明白人”学习室等,向百姓普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利用图文解法、实物展出、场景体验等多种形式,以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为设计原则,生动诠释“法润民生”的质朴道理。涵盖《宪法》和《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内容。现已经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年均服务人次达5000人次。
14.新吴区人民法院
集智 聚力 解忧—法“智”新吴综合司法服务平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吴法院自主研发集“群众答疑、学术研究、服务企业”为一体的“法智新吴”便民小程序,打造以科技保障良性互动、以智慧解析司法难题、以交流紧密法律共同体的全链条、多矩阵司法服务供给平台。小程序设置“法智快讯”“争鸣论坛”“案例解析”“理论研讨”“答疑释惑”“联系工作”六大版块,为社会各界了解法院工作、联系法院人员、发表法律观点、学习法律案例、探讨法律课题的提供平台。小程序推出后,受到党委政府和众多企业关注,无锡高新区在线、新吴政法、太湖湾科创城、空港硕放等多个官方公众号设置了小程序的导入链接,并在综合创新创业基地3W咖啡落地。
新吴法院还以法“智”新吴线上平台运行为依托,与江南大学法学院建立合作机制,衍生开展“争鸣论坛”线下法律沙龙。邀请工商联、团委、人社等行政机关共同参与。学者、审判专家、企业家、律师代表围绕热点法律问题交流发言,30余家企业通过沙龙与法律人士面对面。沙龙几乎场场爆满,赢得一定美誉度。
目前,小程序访问人数已达万余人,已收集到各方投稿超百篇,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社会各界人士对平台予以积极评价。
15.新吴区人民检察院
“家圆童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
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启动“家圆童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依托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维权平台,帮教涉罪未成年人、救助被害儿童、开展系统化家庭教育指导。
打造专业团队,实行“捕诉监防维”一体化办案,全面负责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设立“家圆童心”未成年人保护专项经费,联合区妇联、关工委出台家庭教育指导规范性文件,与社工组织签订项目合同,由检察官、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组建保护团队,开展一对一跟踪帮教、家庭教育、技能培训等,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注重社会宣教,成立法治副校长宣讲团队,打造前沿性法治教育基地,拍摄“小敏姐姐”普法短视频,线上直播法治课等,推动适应疫情期间、更为高效便民的法治教育模式。
项目开展以来,共将13组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纳入“家圆童心”项目,实施综合帮教63次,已有10名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项目工作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今日说法》《检察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团队成员荣获“江苏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
16.经开区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
多元实质化解金融矛盾精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随着太湖新城高速发展,经开区已成为全市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地区。针对近年来金融领域矛盾纠纷增多、诉讼程序复杂的现状,经开区政法和应急局联合滨湖区法院,探索建立了集诉前调解、保全查控、简案速裁、难案精审、审执对接“五位一体”的金融案件解决纠纷新模式,并通过建立健全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等举措,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维护辖区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经开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机制,推动“诉前调解+速裁快审”多元化解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提升金融矛盾纠纷的化解质效,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投票规则:
1.请关注“无锡司法”微信公众号;
2.市级项目和市(县)区项目至少各选1个;
3.每个微信号只能投一次;
4.投票日期为1月11日17:00—1月18日23:59
5.网络投票期间,防止刷票等造假行为出现。严禁候选人通过商业手段或其他不正当途径进行拉票、投票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其票数。
法治
惠民
稿件来源|法治督察处
编辑|李静
审核|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