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化研究》2023全年总目录

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
2024-09-13

中国文化研究

2023年 | 春之卷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


主持人语

杨学功


“天下”的裂变、重构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董彪


周初“中国”的内涵及其意义的嬗变

徐新强、薛振宇


17世纪以来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

——以沈光文、陈永华、连横为考察中心

林佩芬



当代文化热点


诗词类电视节目对00后受众文化认同的影响实证分析

张洪顺


中国思想文化


尧舜之前何书可读?

——陆象山的本心与言语

何俊


邵雍内圣外王之学的道学旨趣

朱汉民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特征、价值与时代局限

——以先秦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宋时磊


中国文学文化


论初唐贬谪现象较唐前的变化和对贬谪诗的影响

杨照


论吴敬梓与清乾隆初期诗坛之关系

——以《儒林外史》支剑峰、浦墨卿原型人物考论为中心

叶楚炎


从《聊斋志异》士人治生主题看蒲松龄的小农思想

于红慧


东西方之间的汪曾祺

——以汪氏1987年赴美访问为中心的考察

邓如冰、黄文君


文献考辨


清代乾隆朝禁毁小说书目考

胡海义


典籍翻译


《法句经序》的域外阅读

任东升、闫莉平


中韩建交前《骆驼祥子》在韩国的译介与接受

刘云海


中外文化交流


祭文与近世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演进

古宏韬


东西之间:美国西医胡美的中医研究与中医的海外传播

李传斌





中国文化研究

2023年 | 夏之卷



“中国特色文论建构”专题


刘勰《文心雕龙》民间文艺体系建构的开启意义

段友文、赫学佳


论中国古代艺术“形”“神”范畴的生成

杨洋、廖雨声


元人乐府观下的“乐府”相关称谓辨析

徐艳丽



当代文化热点


人工智能作为媒介,即讯息

赵树军


人工智能在古文字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莫伯峰、张重生



新出文献


据王家嘴楚简《诗经》解读《左传》引“诗”一例——兼谈《诗经》在楚地的流传

蒋鲁敬



中国思想文化


也说《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解问题

宁镇疆、韩驰


“风水”内涵流变考释

王逸之



中国文学文化


北朝文化模式与文学精神

杨柳


论北宋曾巩救灾诗文中的多重思想内涵

张静、唐元


中原文士入元世祖潜邸为幕僚的途径及主因考论

杜改俊


郭小川的诗歌困境与“十七年”诗歌批评生态

巫洪亮



文献考辨


五代两宋《经典释文》传刻新探

杜以恒



中国典籍翻译研究


朱利安的《中庸》译本及其中庸观

黄洋、王春桥


《红楼梦》书名俄译述评

左安飞



中外文化交流


亚洲秩序的思考: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

吴晓玲





中国文化研究

2023年 | 秋之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

李德顺、葛晓音、张学智、詹福瑞

赵敏俐、郭英德、党圣元

左东岭、马自力、韩建业



《中国文化研究》创刊三十周年纪念特稿 

(本栏目论文编排以齿为序)


谈谈中国哲学的主干与中西哲学的汇通

陈鼓应


历史演进中的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

阎纯德


全球视野下的精神人文主义

[美]杜维明


温庭筠乐府效法“长吉体”的取向

葛晓音


儒家如何不法家——孔子“听讼犹仁”说

武树臣


从李冰到文翁:东周秦汉时期中原文明对蜀地的“教化”

王子今


论抗战时期知识界的“中华民族”观念及其差异

郑大华


信史与伪史之间——周人改篡殷号考

冯时


王家嘴楚简《孔子曰》初探

[美]顾史考


对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几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反思

聂锦芳


高第《西人论中国书目》之小说史学史建构

宋莉华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的成绩与未来

王珍





中国文化研究

2023年 | 冬之卷



“一带一路”专题研究


重树海洋文化自信

——以对明代海禁法律闭关锁国观点的批评为中心

王栋、徐祥民


近代中国东学西传与文化传播

——海关造册处西人作者研究

邢宇晨



“冷门绝学”专题研究


由清华简《畏天用身》的“径圆”“轸方”说《老子》的“和光同尘”

程浩


清华简《五音图》乐音体系探析

谭惟


清华简《五音图》论略

陈民镇



“易学与文学”专题研究


《周易·蹇卦·六二》爻辞考

晁福林


易学视域下魏禧的文学思想探析

江梅玲


汉学家杜善牧与《易经》研究

吕霄霄



“新文化运动”专题研究


从重估反思到具象探索

——21世纪以来五四运动研究新动向

韩启云


再议梁启超“保教”思想之变化历程  

 张娜



中国文学文化


中唐杭越唱和及其文学史意义

文艳蓉


马其昶《定本庄子故》与桐城派的“文章义趣”

刘文龙


陆时雍的《诗》《骚》观

王孝强



中国典籍翻译研究


基于知识建构与话语塑造的概念对译反思

——以《史记》里的“中国”英译为例 

付添爵


英语世界关于《淮南子》学派问题的研究

 程跃、胡翠娥



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诗经》图谱探赜

乔辉、刘雨欣


晚清来华西人中国知识报道与美国汉学的兴发

——以《中国丛报》为中心 

庄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文化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