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2岁女子负气投河,父亲一个举动让人泪目:最深的爱,往往藏着最锋利的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在热搜上看到一条揪心的新闻。

 

4月4日,江西九江。

 

22岁女孩与父亲,哥哥一同乘渡船回乡。

 

但在途中,女孩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愤怒之中,父亲对着女孩吼叫:

 

你爱去哪儿去哪儿!

 

这句话,在火药味浓烈的氛围中,有如一把火种,彻底点燃了女孩的情绪。

 

她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打开车门,没有丝毫犹豫地跳进了滚滚的江河之中。



四月的水,冰冷刺骨。
 
女孩纵身一跃,似乎没有任何留恋。
 
但此时,更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就在女儿跳江的那一刻,父亲也立马跳江,他一头扎进了水里,奋力营救自己的女儿。


所幸,在周围人的帮助下,父女二人均被救上岸,转危为安。
 
这件事引起了网上的激烈讨论。
 
有人说语言是一把利器,这个父亲说话太过分。
 
也有人说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只不过被说了一句重话,就要轻生。
 
但有一条高赞留言,一下戳中了我:


这就是这件事情最痛的地方,我们明明相爱,却互相伤害。
 
这个父亲明明是爱女儿的,他可以为了女儿放弃一切,甚至包括生命,但却不懂得如何与女儿好好相处,好好说话。
 
那个女儿,并不是因为简单的一句话跳江,而是情绪累积的结果,那句话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中国式亲子关系,令人窒息,为人父母的,吝啬表达爱,不会表达爱,总是以一个高大的形象或者一个指责的形象出现,这样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和喘不过气。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呆久了,人会变得偏激和走向极端。
 
这一对父女,并不能简单地论断谁对谁错,而是爱的方式不对。

这个父亲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思考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去爱对方,而女儿也可以主动找父亲多沟通,敞开心扉好好聊一次。
 
其实他们并不是个例,有很多中国式亲子关系就是这样,表面看好好的,可是里面尽是脓疮,一个冲突发生,就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曾在微博看到一则新闻。
 
有一个母亲,是一位画工笔的艺术家,性格很固执、强势,她不仅在艺术方面一丝不苟,要求完美,甚至将这种在艺术中的执拗性格带到生活。
 
她对自己的女儿要求极其苛刻,尽管女儿已经很优秀,但母亲仍然诸多挑剔,永远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跟她作比较。
 
一次,她去美国看望正在常春藤读博士的女儿,也不知怎么回事,母女俩拌起嘴来,闹得很大。
 
也许是这种争执从小到大每天都在发生,女儿感到极度厌倦。
 
她问母亲:“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其实到了这里,女孩的情绪正濒临崩溃。
 
可这时候,母亲说了一句话,直接把女儿“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她说:“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听完这句话,女儿没有再回答母亲,而是转身跳下阳台,再也没有醒过来。
 
据说,其实这位母亲一直以女儿为傲,但就是吝于肯定,甚至热衷于对女儿恶语相向。也许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女儿的上进心,不会骄傲。
 
但她没有想到,女儿竟会以如此决绝的方式来惩罚自己。
 
其实,女儿想要的,无非是母亲的一句肯定。
 
可惜,一直到去世前,她都没有等到这句话。
 
前段时间,看李成儒和他儿子李大海的相处,也是让我感受颇深。
 
李大海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在节目里,很多选手的明星父母都在为孩子加油打气。
 
但唯独李大海,遭受到了父亲李成儒无情的批评。
 
“你现在狗屁不是啊,行不行啊一天到晚的?”


“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样,你有什么可让我夸的啊?”


说真的,这样的话,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讲出来,真的太过扎心。
 
在一旁的李大海,也露出了苦涩而尴尬的笑容。
 
后来,节目组嗅到了这种火药味的苗头,再一次采访了李成儒,希望他能夸夸自己的孩子。
 
但李成儒老师依旧没给面子,直接开怼。
 
主持人问他:
 
您觉得李大海成功吗?
 
他愣了一下,再一次不以为意地说:
 
你觉得呢?
 
打台球没打出世界冠军,演戏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唱歌也没有代表作,哪怕有三首歌都行啊!
 
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
 
说罢,他再次丢下了一句让人内心刺痛的话:
 
没有李成儒,你们知道李大海是谁吗?


看完这个采访,我深呼吸了好几回,这样的亲子关系,简直让人透不过气。
 
但是,就此断定李成儒就是一个“渣父”,显然又是不合适的。
 
尽管他把孩子说得一文不值,但是他又是爱孩子的,愿意去帮助他,到了最后的助演环节,他还是亲自上场,为儿子助力,加油打气。
 
他觉得儿子形象还不错,有点“小白脸”的底子,于是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让儿子参与影视剧的拍摄,为他以后进入演艺圈铺路。
 
这对于一个耿直的老演员来说,已经是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给予。

他爱孩子,但却从来不会用正确的方式,从来不会肯定他,表扬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打压,于是导致父子关系,变得越来越僵。
 
在节目中,李大海需要给父亲发信息确认拍摄的时间。
 
然而,他在手机上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还是觉得,等合适的时间再给他打电话。


因为他害怕时机不对,会被父亲责骂。
 
看完以后,让人觉得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原本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两个人,中间却隔了一层厚厚的壁障。
 
连发信息都要斟酌再三,思考良多。
 
很多时候我总搞不清,中国式的父母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对子女的一切都需要打击。
 
在他们眼里,别人的孩子就是可以夸赞、表扬的,而自己的孩子都是需要打击和否定,吝啬表达爱,而且他们美其名曰:这是打击教育,骄傲让人落后,如果表扬了,孩子尾巴就会翘起来。
 
可是不好意思,“打击教育”就是打击,它和教育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虽然裹着教育的外衣,可它仍然是赤裸裸的对孩子的伤害。
 
一个常年受到打击的孩子,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无法有强大的修复力了。
 
他没有办法再去感受最强大的爱,再去创造最美好的情感。

父母和孩子,他们可能是彼此最爱的人,但这份爱,却在长期的压抑中,变成一把利剑,刺向彼此的心。
 
可悲又可叹。 


 
看过《语言暴力》这样一个纪录片,印象极为深刻。
 
视频里的父母经常骂他们的孩子:“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这些话都变成了凶器,刺向了孩子。
 
视频中,父母长期对孩子辱骂和打压否定,后来孩子大多变成了杀人放火的少年犯,或者真的去死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成年人的程度,他们还没有学会成人的思考方式,很容易局限在一点之中。
 
如果他们因为你的打击而受到伤害,心碎到了极点,为了让你感知到与他们同样的痛苦,他们就会容易走向极端。
 
“你不是说自己生了我吗?那我就把这条命还给你。”
 
“你不是说我是个废物吗?那我还活着干吗?”
 
“你不是不在乎我的尊严和感受吗?那我一定也要让你尝尝我的痛苦。”
 
实际上很多父母并不知道,那些被羞辱和随意践踏自尊的孩子,他们早就考虑过自杀很多次。
 
还记得那个四川14岁离家出走的孩子吗?
 
父亲每打压他一次,每骂他一次,他就在日记里面写下,而打开他的日记,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对父亲的控诉。


“我是有错,但纠正的方法不是骂!我是人,我有尊严,不是畜生!你,尊重过我的感受吗?会不会换位思考?总是这样,我会控制不住地去恨你,懂吗?我是你的儿子,不是一个任你玩弄的玩具!”


后来,这个父亲看了孩子的日记,他一边看,嘴唇一边在抖动,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打骂和否定,竟然会对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让孩子对自己恨意如此之深。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非爱行为”,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
 
为何家会伤人?
 
也就是说,家人明明是对自己最好的,最爱自己的,可是伤害自己最深的,却是家人。
 
从小被打压长大的孩子,心理会发生很严重的变化。
 
儿童期乖巧懂事,越长大,内心越孤僻敏感,人际关系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总是很容易过分自卑,丧失自尊,只敢远远地躲在一个角落。
 
“从小,我特别羡慕自信的孩子,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
 
不敢自信地表达自己观点,不敢于去展现自己,这是很多人身上永久的伤痕。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调查。
 
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我国也在逐渐增加。
 
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里,就有1个孩子,是抑郁症患者。


而抑郁的主要根源,很大一部分是:与父母的关系持续恶劣。


不懂表达,无法让孩子获悉正确的爱,是大部分中国父母,一生都要习得的难题。
 
很多父母即使到了年迈,对孩子心存愧疚,但那句抱歉的话,仍然无法宣之于口。
 
生硬的问候,简便的关心,是太多父母道歉的方式。
 
但,此时,孩子已经长大,他们内心的价值体系已经形成。
 
那些被伤害的过往,仍清晰地刻在两代人中间,沉默而尴尬。
 
唯有在适当的时候,正确地表达爱,才能冰雪消融,不留遗憾。
 
想跟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知乎作者“梦幻茶馆”,从毕业以后,一直都在考公务员。
 
这是母亲的希望,她想要自己的孩子,以后走上仕途。
 
甚至,她为儿子报了几万块的班,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可是,孩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了。
 
前几次,是他吊儿郎当,没当回事。
 
母亲在家气得好几天没理他。
 
可是,第五次备考时,他认认真真,全力以赴,最后却还是失败了。
 
他一下子情绪崩溃,开始自暴自弃。
 
不断地自我怀疑和否定,考公5次过不了,没有工作,待在家里啃老。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
 
重压之下,他什么都不想做,待在房间里打游戏玩得昏天黑地。
 
母亲叹息着,为儿子担忧。
 
一天,她走到儿子的房间,问他玩的什么游戏,并告诉儿子,自己也想学。
 
但毕竟年纪大了,玩游戏总是犯一些简单的错误,被怪兽打死了一次又一次。
 
游戏结束后,她惭愧地说:儿啊,我才明白,原来有些事不是你努力了就可以做得成的。就像我打游戏,就像你的考试。
 
对不起,这么多年你为了完成我的心愿,辛苦了。
 
妈妈一直在反思,你本来可以自由选择你的人生,而我一直逼你,你考不上,我也总责怪你,是妈不对。妈以后再也不逼你了,你不想考就不考,开心快乐就好。


这个故事,看得人心头一暖。
 
我们和父母,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他们永远等不来我们的道谢,而我们永远也等不到他们的道歉。
 
这个死结,在这个故事里似乎一下子被解开。
 
她试着理解孩子的难处,而孩子也在尝试着站在母亲的立场上,去完成她的梦想。
 
这才是正确的爱。
 
两代人相互沟通,学会理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完成一波又一波的情感连接。
 
这一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缘,是那样的妙不可言。
 
有人和孩子成了最亲密的朋友,有人把孩子变成了最亲密的“敌人”。
 
而沟通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能试着去理解对方的善意,在爱的天平中,妥善地做出选择。
 
爱不是控制,不是打压,更不是占有,而是力量和慈悲。
 
怎么改?
 
有一个著名的二十定律,就是要求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把他的年龄增加二十岁。
 
如果他十岁,你要把他想象成是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沟通,这是其一。
 
第二个二十,就是要求父母始终都要和孩子保持20码的距离,给孩子自己独立的空间去思考,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去成长。
 
坚持这两个办法,往往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愿你我共勉!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往期推荐


每天睡前问孩子这4个问题,孩子未来会越来越优秀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一线教师:让学生爱上阅读的3个妙招(简单有效)

寒门养“贵子”, 全民“富二代”, 是当今最大的教育悲剧! 呼吁父母们能反省自勉

央视直播间校外培训调查:升班考试、KET、智测,都说清楚了

外交部全球推介福建,惊艳8分钟!via@人民网

为什么有些人不怎么努力,却总能考出好成绩?!

上海“学区房”事件刷上热搜,某房子一夜爆跌60万:学区房要凉了?

20岁中国学霸在美自杀:那个优秀的孩子,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10个方法,彻底释放你的情绪

人教版整套PPT课件、整套教学设计(均可编辑)获取方法:扫码关注本公众号,进入后,发送"教学课件",得下载地址,无任何条件免费分享.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关注本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