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革毛主席把住所盆花全撤掉 却独留下这种花

湄潭检察 共产主义之家 2020-02-25

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每天收到这样的好信息

湄潭检察 2019-05-14 14:02:25

众香国里伟人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爱花的故事

花为天地之灵物,人为万物之灵长。

人之爱花,或藉此消遣赋闲,或藉此赏心悦目,或藉此怀德明志。花有品之高下,不同的花卉,不同的人品,不同的心境,寄托和体现的主体精神和情感又不尽相同。伟人同样爱花、赏花、感悟花,与之交流、与之沟通,寻找那相通的灵性、高尚的品格、独有的气韵,言不明言之事,达不直达之意,显不张之志。



1951年,毛泽东和女儿李讷观赏荷花。

毛泽东爱花:诗文相随显伟人之大爱

毛泽东有一阕著名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阕词是毛泽东喜爱梅花的最好写照。

毛泽东喜爱梅花。瞻仰过毛泽东遗容的人大都看到过,在毛泽东纪念堂里,水晶棺前摆放着五盆梅花。这是根据毛泽东生前酷爱梅花的性格而摆设的。毛泽东生前,无论是居室还是工作室,都要摆上几盆梅花。

毛泽东不仅喜爱梅花,还喜欢许多其他的花,留下了许多关于花的诗词句。1906年,毛泽东13岁时曾写《咏指甲花》诗,他说“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赞其“叶小枝又弱”、“惟婢傲火天”。战争年代里,他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扭转乾坤的气概,写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咏菊佳句。他在1949年的《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有“落花时节读华章”之句,在他手稿之初曾为“暮春时节”,后改为“落花时节”。春末夏初,仍是花繁时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英缤纷的日子,读美丽的诗句,诗花人相悦。他写《蝶恋花·答李淑一》,为“我失骄杨君失柳”,让“吴刚捧出桂花酒”。他笔下有过“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以梅品格悼赞亡友。他曾诗赞“桃花岭上风”,也曾诗评陶渊明“桃花源里可耕田”,还曾诗叹屈原“艾萧太盛椒兰少”。1966年6月,“正是神都有事时”,他却“又来南国踏芳枝”。他希望伟大祖国“彩云长在有新天”、“江草江花处处鲜”。



1965年,毛泽东在杭州赏花。

毛泽东还在不少地方称赞过牡丹,提倡“牡丹精神”。

战火纷飞的延安,毛泽东几次和周恩来、朱德偷闲到当地的万花山欣赏牡丹。万花山,因多牡丹又称牡丹山,距延安城南20公里。1939年和194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曾两次来这里观花。据有关回忆文章说,领袖们穿行于牡丹花丛,评评点点,兴致盎然,还不时地凑近牡丹嗅嗅花香,什么战争呀,“围剿”呀,好像都抛在了脑后。毛泽东在听了有关牡丹的传说后,还对当地的同志说,这里是一座天然大花园,是我们民族的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不要使牡丹受到侵害,待赶走了日本鬼子,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公园、疗养院,作为劳动人民休息、游玩、娱乐的场所……“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曾指示把住所院里的盆花都撤了,惟独留下几株大牡丹。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留下牡丹,他却说要树立一个对立面。并讲起了故事,唐朝有个武则天,有一天她下了道命令,叫御花园的百花在一个早上统统开放。其它的都遵命开了,惟有牡丹不开。武则天一见大怒,喝令太监把牡丹连根掘起,推出午门斩首。结果刀劈不折,斧砍不断,又架火烧,也烧不死,无可奈何,只得弃置路旁。而牡丹却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于是,我就把它请到这里来了。工作人员问牡丹为什么不开。毛泽东告之,这个老太婆的命令不对,违反了自然规律,牡丹就是不听她的。工作人员又问这是不是真的。毛泽东说能照牡丹那样做就行了,我们应当向牡丹致敬。牡丹劲骨刚心,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正是毛泽东所提倡的精神。



毛泽东与女儿李讷赏花。

毛泽东是爱花人,也是护花人。在延安时,有一次,勤务员在王家坪桃园折了三根桃花枝,插在毛泽东房间里,供毛泽东观赏。但他看到后,便把勤务员找来,问明了在哪里折的桃花枝,又要勤务员数了三根桃花枝上的花苞。勤务员数后说有40多个花苞。毛泽东听后认真地对勤务员说:“一个花苞结一个桃,有的花苞还能结双桃。你想想,群众今年又要少收多少桃子呢?咱们是中央机关,机关的同志要带头遵守群众纪律,你们不能为了让我看花,就去干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你们这不是要我也犯错误吗?”毛泽东爱护一花一卉,充分表现了一代伟人对人民之爱,对大自然之情。

朱德爱花:花品人品两相宜

朱德爱兰花,“举世闻名”。

据说早在战争年代,朱德就开始收集培养兰花,有株手植兰竟然还陪伴他度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岁月。在井冈山地区,群众中至今仍流传着当年朱德引种兰花,香飘湘赣边界的美谈。有首歌谣中还唱道:“朱军长挑来湘江水,浇得井冈兰花放……”解放后,朱德广泛采集,精心培育了上千盆兰花,并赠送给园林部门、植物研究机构和解放军战士。



1961年,朱德在成都住地修整兰花。

1960年3月,他和周恩来、邓小平等看望北京某部指战员后不久,为了鼓励他们奋发向上,特地赠送给他们400盆名贵兰花。1962年,他一次送给龙华苗圃的兰花就有9个品种。1964年,他送兰花给盆景专家周瘦鹃。周瘦鹃感慨之余,以诗记之:

兰蕙争荣压众芳,滋兰树蕙不寻常。

元戎心事关天下,要共群繁赏国香。

朱德还曾倡导在几个地方建立了兰圃,如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杭州花圃的“国香室”、上海植物园的“兰室”等,并为广州越秀公园“兰圃”题诗:

越秀公园花木好,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1961年5月,朱德闲暇时修剪兰草。

朱德晚年更是把精神和情操寄寓于朴实无华、清香淡雅的兰花上,他为兰花拍了很多照片,经常戴上老花眼镜一张一张欣赏。朱德爱兰成癖,有关他爱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爱兰似乎有一种灵感。1961年2月,他到福州鼓山浏览,路过一棵古树,翘首一望,便说树上有兰花,众人不信。当时,有个小僧爬上树察看,果然从树上采得兰花一束。“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为养兰花受到批判。据工作人员回忆,后来撤走兰花时,他用一种近乎痛苦的声调说:“它不是资产阶级的花呢!”孔子曾有言:“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当在荒僻之地见兰花独放,孔子又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用独茂,与众草为伍!”兰花被称之为君子之花,是坚贞、美好、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惜兰如宝,敬佩兰花高洁淡雅、正气清远的性格。兰花的性格象征着朱德的品格。



1959年,在中南海家门外的兰圃与孙辈整理兰花。

周恩来爱花:珍惜多于品赏

周恩来也是一位爱花之人。

他十分关心洛阳牡丹。1959年秋,周恩来首次来洛阳,就问起牡丹的情况,当他得知牡丹已濒临绝境时,很是着急,说牡丹是中国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指示赶快抢救。1961年秋,周恩来陪同尼泊尔贵宾游览,再次来到洛阳,又问起了牡丹。1973年深秋,周恩来陪同加拿大总理又一次来洛阳,得知牡丹得到发展、繁荣,十分高兴,但又很惋惜,说自己与牡丹无缘,每次都是秋天来洛阳。科研人员没有忘记周恩来的话,通过研究,终于改变了牡丹的自然花期,延长了花时。如今的洛阳牡丹基本上可以做到“四季花开随人意,春来春去不相关”。



周恩来在花旁与陈毅、宋庆龄合影。

1954年4月,周恩来在日内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在居住地看到一种树盛开白花,形似鸽子,煞是喜爱。一打听,得知此种花树引进于中国。回国后,他立即向植物专家了解,才知道这是一种产于云南名为鸽子花树的珍贵花树种。后来,鸽子花树被推广种植。如今鸽子花树已成为世界著名花树。

1957年2月1日,周恩来应邀访问斯里兰卡,在这里,周恩来曾亲手栽种一株美丽的凌霄花,当作和平与友谊的象征。20年后,1977年4月邓颖超也应邀访问了斯里兰卡,在周恩来种植凌霄花的附近,又栽种了一棵“花后树”。两棵凌霄花象征着中斯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世代相传。

周恩来爱花,尤爱马蹄莲、海棠花、君子兰。他爱马蹄莲洁白、纯洁。他的办公室常摆着马蹄莲。1964年11月,周恩来出访苏联归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北京机场迎接时,还带去了一束正在盛开的马蹄莲。周恩来还爱海棠花的旺盛生命力和非凡气势。据说,1946年国共谈判住在南京梅园新村时,他常在空隙时间观赏海棠花……他北京的住所,栽有许多海棠花,还曾请友好国家使者来家里欣赏海棠;他爱君子兰堂堂正正,气节高雅。他去世后,工作人员曾在他遗体旁摆放了许多君子兰。

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看到我最近的文章。

我的文章

未来100年的中国会是怎样的一个中国

漂亮!为蔡英文叫好!你的这个行动对大陆太给力了

这角色真的太厉害了

毛粒子带给我们的思考

去腾云驾雾过上神仙日子

在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中我们如何应对

饥饿的巨兽在决斗?中国龙当勇!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以看到我在公众号发表的文章。

我的文章

我的《张口说世界》系列文章

下面是我在“共产主义之家”公众号上推荐的网络好文章,打开可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

有关中国文字和文化的网络美文

网络美文

非常好的知识

美丽的植物

中国文化的魅力

可爱的动物

大千世界

欢迎关注“共产主义之家”公众号,探索实践“以民为本”的网络空间共同体,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实现全体网友,包括企事业、政府机构的资讯与服务共享,利益与价值共赢。

——以上图文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

点赞广告,分享好文;世界因分享而美丽,因共享而共赢

共商 · 共建 · 共享 · 共赢

全世界网友联合起来 我们是天下的主人

苹果手机和隐身打赏请识别下面的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