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杭州天目里的几点快思考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天目里,本身就不是传统商业“套路”逻辑而生成的产物,更不仅仅是产业逻辑,而是一个独特业主方所构建的,充满创新和生活方式的理念下的“作品”逻辑。


-《对杭州天目里的几点快思考》

SENSE CITY VOL.44


/


这个周末,被杭州天目里刷屏了。


上一次有此盛况的项目,可能出现在广州的超级文和友,但主要发生在行业内,或是一些广州本地的探店号中。


而这一次天目里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商业地产这一个行业,更囊括当代艺术、建筑、时尚和媒体行业等等,宽度之广有甚于阿那亚,足以看出这个项目亮点之多、强烈的内容属性和跨行业的关注度。


对任何一个项目的判断,在其呈现的半年里都难以去直接下定论,因为开幕本身自有新鲜度,自然会引得行业内外的一片考察与关注。尤其是对于天目里这样一个背景、玩法与传统商业地产截然不同的项目来说,更容易被放在聚光灯下,被各种渠道放大,只能待其平稳运营后才能看的更清晰。


当然,这不妨碍从天目里现有的呈现(没有机会被邀请,只能朋友圈“云踩盘”),来进行一些“快思考”💡。



1⃣️杭州天目里,可能开启了一个商业地产产品模式的“新赛道”。


你很难去定义到底天目里应该归类为哪种产品,肯定不是传统集中式商业,其核心依然是产业园区,办公用途为主,商业基本集中在正负一层,那么这是“社交型街区”、“产业社区”或是“体验式产业街区”?似乎都不够准确。


当然,不论怎么定义,天目里至少革新了传统产业园区的惯性认知,让大家第一次知道,在国内,也有如此有品质感和精致氛围感,甚至可以“度假”的产业园区。



2⃣️杭州天目里,或许将再次为“大师设计”而正名


在商业地产里,“大师设计”,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大师,一方面可以成为建筑的独特亮点,但另一方面又容易成为商业运营角度的“累赘”。


确实,“大师设计”或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感和仪式感,但有可能会因此带来更多的空间死角,复杂的客群和后勤动线,高昂的维护成本等等,每一条都足以让运营人头痛。


然而这一次天目里从呈现效果看,很可能叫好又叫座:既有独特的空间场景体验,和谐、干净和清澈,让人放松也不乏打卡性。从空间效率角度看来也足够成立,单中心广场聚集人气,动线明晰,周边商铺清晰可见。


当然,实际空间效能需要持续观察,但目前所呈现出的设计与商业逻辑的平衡,要归功于前策、施工、更要归功于这些大师:伦佐·皮亚诺、枡野俊明等人。



3⃣️杭州天目里,品牌业态的选择值得观察和思考。


天目里的品牌很有看点,特别是从国内首个茑屋书店、阿拉比卡、喜茶、主打独立文艺影院的三克映画和一些有趣的文创休闲餐饮等。


足够有爆点、足够“网红”、足够打卡、也足够有独特的调性...首店、生活方式、打卡休闲拍照,等等新锐的社交要素一个都不缺。


这些品牌的集合即便是在一线城市,也往往出现在核心商圈的核心项目中。



很难想象天目里,这样一个不属于传统强势商业开发商(如港资央企),不属于传统城市核心商圈(甚至还有点偏)的项目,是如何招到这些品牌资源的。是依托江南布衣自身的行业资源?依托独特的定位和建筑空间?依托高昂的招商成本(租金or装补)?依托哪位行业“大神”的倾力相助?


这值得深究。当然天目里也证明了,不是“背景好、地段好、实力强”的项目,也能做出精致,品牌亮眼的商业。



4⃣️杭州天目里,用大比例的自营业态进行呈现,但最值得关注的是这个项目。


自天目里公开资料显示,天目里有大比例的自营业态,包含其当代艺术机构、酒店等等。这并不新奇,在阿那亚,在文和友,甚至是乌镇,有特色场景力的商业项目均选择用自营来进行把控,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要什么。


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买手小百货”:B1OCK,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项目本身比天目里更值得关注,概念堪比SKP-S和TX淮海。



天目里公众号这么来介绍它:“位于天目里11号楼的B1OCK,形容为一个买手制运营的时尚概念店,但其实它更像一座10层的美术馆,展品是各类设计师品牌、还有我们对时尚、艺术、生活的理解。”


不仅它所选择的品牌有声有色,再看每一层的主题定位,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百货品类区分,男装淑女装正装等等,而是用风格、价值观及潮流文化进行细分,例如“RUDE BOY”、“HITHER PLEASE“等等,相似的分主题方式能够对标的,只有东京涩谷Parco。


有当代艺术的展览,有专业的买手逻辑,有细分的主题,再加上江南布衣集团本身对于行业的直接理解力,这个自营的项目当然值得期待,也会成为天目里最核心竞争力的展现。



5⃣️杭州天目里,必然是“强人主导”型的作品。


IPhone的出现归功于乔布斯,甚至连苹果的外星太空飞船总部的出现也要归功于乔布斯。


当然这个案例太极端,但即便在地产领域的几个项目,例如侨福芳草地、阿那亚、麓湖、K11、TX淮海、超级文和友等,背后都在依托着“强人”强势主导,才能诞生如此的创新。


这也是地产,包括商业地产领域的行业特点。因为其高度复合的特征,对从资本、策划、开发、招商运营品牌等各个环节均有要求,很容易出现相互制衡、意见不统一等问题,而只有“强人”才能够真正高效的解决内部沟通问题,统一思想,推动创新。


相信天目里也是如此。



6⃣️杭州天目里,值得关注的还有其强烈的“内容策展逻辑”,和它们的官方公众号。


“策展逻辑”贯穿天目里的整体与细节,线上与线下。从整体园区的景观设计打造,专门的艺术家驻留基地,到具体到自营业态的艺术特色,独立的艺术策展驻留部门、其艺术策展思维在每一个维度里几乎都有呈现,每一个艺术装置都能找到其清晰的布展逻辑。


这无疑比传统所谓“艺术购物中心”的商场中庭里放艺术装置的公关行为要更高一个级别,也更能进入当代艺术的专业语境中去沟通。


连官方公众号本身也体现出这个特征。


看天目里的公众号,几乎做到了完全的“去商业地产化”,从视觉呈现到推送内容,如同一个美术馆的公众号,介绍前沿的品牌与风格,“公共教育”活动,驻留计划和志愿者招募,就连传统的商场平面图,都被冠上了“导览”的字样。


策展的足够彻底。



7⃣️杭州天目里,是一个需要用多重维度观察的一个商业项目。


天目里的业主足够”非主流“:江南布衣与大象设计,基于浓烈的设计背景;天目里的产品足够新奇:本质上还是产业园区,只不过其社交体验功能堪比传统的商业街区;天目里的内容足够有趣:以当代艺术策展逻辑串联内容与商业空间;


等等此类,天目里都显示出它是个完全的“新物种”,它同时运用建筑设计、业态规划和内容思维,对时尚和品牌的独特理解,努力去打造出自己所理解的生活态度。


当然背后或许是它与传统商业,截然不同的投资和测算逻辑相关,和它为业主方所赋予的价值和使命强烈相关。毕竟江南布衣不是地产开发商,它所需要的,或许是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的“生活方式展场”。


所以,理解天目里,必然要从多维度的观察视角出发,才能真正的“看见”这个项目。


       

EDITOR 主编    佐夫Zoff & Kliy Chen

WRITER 撰文    佐夫Zoff

VISION 视觉    来源自网络


   CONTACTS 联系我们

EDITOR 主编微信         zoffwalker

BUSINESS 合作微信     llb970205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