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座美食岛,却远远不止于「美食」。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五一期间,位于麓湖的天府美食岛正式开业。


经过8个月的试运营,天府美食岛所迎来的,不只有来自五一假期的超高人气,得到了“岛屿商业新物种”,和“黑珍珠美食岛”的强烈认知。


今的天府美食岛,是区域内大众点评的商业项目榜首,更拥有了“岛集”这样的城市级生活IP。


那么回头来看,是什么让天府美食岛做到这些?



想聊天府美食岛,「麓湖」是起点。麓湖对成都人民,对地产相关从业者,对我自己,都是个不能再熟悉的地方。


在现实里,无数PPT与短视频里,一池湖水与楼宇相映的城市界面,成就了这座“神盘”,也成就地产行业里一座理想主义的里程碑,没有人不惊叹,也没有人不被感染。


凡是用心了解麓湖的人,没有人怀疑这里会成为未来的理想城市,但一定会有人疑问,这里是否有未来的“理想商业”?的确,相较于住宅,商业更是一座城市的价值“引擎”,对于麓湖,这也几乎是未来最巨大的挑战。



而天府美食岛,则有力回应了这样的疑问。


它几乎运用了所有能在麓湖所用到的独特要素:包括绝无仅有的湖岛场景、建筑形体、景观绿植、社群与丰富的内容资源;当然,也存在着一定困局:比如离传统城区较远的区位,周边常驻人群不那么成熟,缺乏对天府大道明显的商业昭示等等。


这些都让天府美食岛的基因足够特别,但也足够“难解”。可是如今,天府美食岛不光是你我知道,也成为了全成都年轻家庭和外地游客,都会点名要来的一个“微度假”目的地,也让“黑珍珠”餐厅云集于此。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座远远不止于「美食」的天府美食岛,更是一座努力营造「水上烟火人间」,营造独特生活方式的小岛。


01

在湖岛中央,重构「美食」的场景化商业


在成都做餐饮不容易,做一条以餐饮美食为特色的街区,无疑更不容易。


成都的餐饮竞争激烈的无以复加。你随意走在成都各种小街小巷,当街边的最最普通的串串店,都在用裸砖裸墙大字报的形式,以「复古怀旧」风吸引顾客时,就知道大家有多努力。


而在天府美食岛,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只是产品这么容易。谁都知道这里的场景独特风光无限,设计感也好。可是怎么做?


正常情况下,大家往往只会联想到两种玩法。


//图自:逍遥Francis


一是坐落在三圣乡或者龙泉山脉的升级版「农家乐」模式,这是成都特有的一种美食生活方式,阳光大好的周末,带着「内伙子」找个院子,吃饭打麻将待一下午;还有一种模式,即曾经藏在各种公园深处的「会所」式餐饮,提供商务接待正餐,服务于各种商务洽谈需求,需要相对私密的氛围和所谓仪式感。


然而天府美食岛并没有选择这些貌似很“稳”的模式,因为这些方法最大的隐患在于生命周期不长,单纯的网红逻辑容易过气,缺乏真正的消费活力。来了打卡拍照一次,却缺乏来持续重复来的动力。



天府美食岛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玩法:并没有把概念停留在PPT上,停留在营销文案上,而是将多重和深入的美食生活场景,与湖岛休闲场景进行叠加,并与品牌主理人共同创作,营造一种可体验可感知的生活方式。


场景是营造生活方式的值观入口。虽然“场景力”已经是个不新鲜的词,特别是当各种主题街区,当超级文和友出现之后,场景转瞬之间成了商业地产的“红海”战场。


然而天府美食岛的“场景力”却有多重的体验。很简单,麓湖为天府美食岛造就了不可复制,充满真正度假感的“宏大场景”,而岛上的每一个商家,又根据这样的湖岛环境,在已有亲水物业的基础上,构建出自己的一个个丰富多样的小主题,让每个人都可以沉浸其中。


那么具体下来,天府美食岛是如何做的?



实现多重,丰富的场景体验,就意味着要突破传统的招商逻辑,要与品牌商户、与黑珍珠餐饮的主理人之间形成一种共创关系:一方面给品牌足够的发挥空间,在水岸的独特场景下构建自身的主题,同时也与天府美食岛的商业运营逻辑相契合,相互补充。


这首推言门十二味街。


言门十二味街源起赤水河畔,跨越三省十二座乡土风情,集川滇黔风味为一体。若是尝遍言门十一道风味餐厅,虽然人在岛上,但你的味觉与感官已经跨越数百里,来到川滇黔交接,赤水河的两岸。



言门十二味街的背后,其实是我们更熟知的餐饮品牌银芭和南贝。但在天府美食岛,所有的品牌都不是简单的纯招商复制,而是通过共创思维,天府美食岛与品牌方一起,通过为期几个月,在赤水河两岸的调研、研发与产品化而来。


两支团队共同协作,一路觅得赤水河畔的传统小吃风味,从制作工艺到菜系特色等方面进行提纯,汇集成以“赤”为名的十一道风味,以及一处以饮品和甜品为主的单品店。


//言门十二味部分菜品展示


同样的共创逻辑,还有子非。


子非同样没有复制自己在市中心的门店,而是在天府美食岛“创作”出更纯粹的“中式院落文化”的生活场,打围上的画,就直接的表达了它的场景理念:“我们喜欢中国院落一样的中国精神,我们也喜欢就是湖面一样的中国逸情。”



在子非主理人的创作下,十余个包房面对着院落与湖水,每一间房间都是对中式空间精神的一种描绘,让你安放杂尘,安放内心。



子非选择天府美食岛,因浮岛与湖岸,因为共创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新中式餐饮美学:湖光连接着天色、浮岛勾勒出湖岸线,挑高落地窗边,让传统的川菜意象又多了一层梦幻色彩。


而同样的中式文化场景,还有银庐。


银庐是以宋朝美学延展的风雅生活“剧场”,它在麓湖这样的充满未来感的城市里,构建了一个最为东方式的审美场景,并且即将有“宋宴”与宋代雅集,营造宋人一般的生活:曲水流觞、杨柳堆烟。


既传统,又“未来”,这种抽离感,只有在天府美食岛能够呈现。



若你喜欢“放空”,则不能不注意白麓。


白麓的场景营造,在于突出了东南亚式的度假感。舒适放松,是从这个场景里告诉你的潜台词。


但我会觉得它很有治愈的能力,不信你可以坐在它临湖的平台,湖风与米色的墙面混合,伴随东南亚菜的清新风味,它都可以把你从庸常的压力中解救出来。



除此以外,还有徐孝洪老师创立的渔盼后川味餐厅,也为食客打造出“临水而居,望水而餐”的美食体验场景;连续四年荣获黑珍珠餐厅的银滩鲍鱼火锅;将四川麻辣完美呈现于岛屿花园的麓过花园火锅;打破传统大胆跨界,融合音乐、美食、好酒的不二音乐餐吧等等。



不同品牌所创作的场景,在天府美食岛的融合堆叠,除了在社交媒体,小红书大点评有丰富内容输出以外,也造就了消费者对于这里无限的“探索欲”:来天府美食岛,总有更新鲜的发现与体验,总有更多的你前所未见。


这即是天府美食岛在场景营造上,与入驻餐饮品牌的共同「创作」获得的成果。但场景本身只是一个承载,场景本身只是一个背景板,它需要更多的「事件」来点燃。


如果说最近大家是因为什么知道天府美食岛,那一定离不开「岛集」。


02

当我们聊起「岛集」,我们在聊什么?


诚实的讲,「岛集」不需要华丽文字的装点,更不需要视频的渲染。岛集的美好,藏在每个参与者的现场情绪欢乐中,也藏在每一张顾客拍出的照片里。



市集对成都来说一点都不新鲜。成都不只是餐饮竞争激烈,充斥在各个公园里,各个购物中心里的市集更是层出不穷,每个周末市集活动足够多,反而是参与的人不够用。


但岛集的定位思路,不仅是从“成都微度假”的打卡休闲角度出发,更是营造城市级的活力,目标在于还原出成都对亲水生活的热爱,以及充满“元气”氛围的生活状态,并融合当下年轻人的方式,与品牌和主理人来共同呈现。


它更像成都多年以前的春熙路市集,那个曾经更为纯粹,也更加充满年轻氛围的市集感受和打卡体验。


那么岛集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来聊聊最直观的。



“有湖,有岸,有美食”,一个词都不能少。


“有湖”,意味着亲水,意味着丰富的湖岸线,有天生对人性的吸引,本身就能带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有岸”,其实是活动现场立体感与层次感,人与帐篷、人与湖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立体有趣;而有美食,则代表着欢聚,交流与分享。



再加上岛集本身所创造的摊位与演出,露天场景,它们共同造就了一种情绪。按岛集团队的理解,这是不断激活人,充满年轻力的「元气」,是「交换生活的向往」,与热情和美好相关的生活价值观。


当然,从行业视角来看,一个理想的市集体验,不仅仅体现在顾客端,也更体现在品牌端。根据来自多位摊主、品牌主和主理人的反馈,岛集是成都近年来让他们体验感最好的市集,不仅仅是服务与内容的完整,还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尊重感。



但在我看来,我认为「岛集」就是在回归商业让人舒服的“初心”。


岸边可以让人凝视湖水,内心充盈。而随意摆满的摊位,并不昂贵却精心的手作,以及不吵闹背景音乐,家人朋友之间闲聊的氛围,都是岛集处处溢出的愉悦感。



这里的一切并不昂贵,也没有一样让人感到突兀和陌生;一切都很轻松,一切都很包容,并不凸显人和人之间的身份与阶层,但却让人感到真真切切的满足。


所谓商业感染人,亲近人的“烟火气”,不就是如此来表达的吗?



03

以沉浸式戏剧,来「幻化」一座烟火美食岛。


我一直都觉得,如果没有戏剧节,所谓乌镇,不过是千篇一律的古镇中管理运营较好的那一个,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没有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的海边,是不足以被称为必然打卡的「远方」,无非是临海度假村里普通的一员。



因为我们都明白,所有的空间所有的场景,包括商业品牌与活动,都需要有一种方式,不管是戏剧、文化或者展览也好,来为它植入真正有标签的记忆认知,在意识层面建立一种「憧憬」。


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种改变,或许能称之为「幻化」:将可见的场景幻化为不可见的心理感知,用内容去建立起顾客认知里的「水上烟火」。



那么天府美食岛是如何在「幻化」的?


美食岛对内容的理解与选择,并没有“高举高打”,通过单纯购买头部内容来解决,而是在利用美食岛自身的场景特征,与岛集的影响力,为戏剧搭建了一个跳脱传统舞台的“生活舞台”。


如同乌镇戏剧节一般,美食岛的所有区域,都有可能成为这戏剧“舞台”的一部分,可以是码头,可以是街道,更可以是在岛集的人群中。它建立了一种更加鲜活的戏剧参与感,而非传统剧场的“观看与被观看”的分隔,让顾客可以自然的融入与沉浸。



同时,美食岛所选择的戏剧,其实更加针对于成都在地,偏实验偏年轻的戏剧团体,比如化工场;美食岛大流量熙熙攘攘的“生活舞台”,为这些剧团带来了与青年家庭,与年轻人即兴创作,无缝链接的机会;



而岛集本身不断出圈的影响力,也让这里成为一个面向公众的“内容展场”,成为外界不仅了解成都生活方式品牌,也是了解成都在地戏剧的一个窗口。这即是美食岛对选择内容的策略,既然没有选择行业的影响力,那就深耕在地,从而树立自己在演艺内容上的影响力。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这是一座以美食为媒,在构建「水上烟火人间」的美食岛,一座岛屿商业“新物种”。


这样的「水上烟火人间」,远远不止你所看到的内容,充满设计感,休憩感的街道与水岸,它真正的灵魂所在,而是它无时不在对外传达出的一种「情绪」,对成都全城所制造的「远方想象」。


它让你始终充满期待。让你在渴望饱腹之余,也愿意在湖边闲坐散步,寻找治愈。也让你在渴望放松的时刻,找到真正可以抽离出日常,离开城市的压迫感,憧憬理想的生活。



所以这是「水上烟火人间」,它不仅是麓湖那座真实存在的美食岛,也是为天府新区与整个成都,也为每个人内心深处,带来对美好的向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