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定位在COSMO成都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烂李子的新店,在COSMO开始内测。


关于这家新店,烂李子几乎没做什么推广,只是在微博和朋友圈里发一些定位在“COSMO成都”的照片,去记录更新这家店的呈现过程:装修施工、品牌呈现、产品研发。


这家新店在内测的这天就排起了队,烂总忙里忙外,这在他们的意料之中。熟悉烂李子的人都知道,他专注在“法式甜品”十几年的时间,不只是这个领域的KOL,也带出了许多成名的甜品师和店长,间接孵化出一批新的甜品品牌,长在成都的各个街道里,影响着年轻人的甜品消费观。


当然,这家店受到关注也和新的玩法有关,这是一家烘焙店而非甜品店,烂李子没有简单的复制自己,他总想去尝试一些新的。正如他最早在成都U37的甜品教室、再到明堂的甜品工作室、晶融汇和REGULAR源野的甜品店,一步一步去尝试一些突破,不只是基于成都,更是在自我突破。


烂总希望这家店相比以前的LANLIZI,能更加有温度一些,更有些社区感,服务于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当然毕竟是在COSMO,也需要有些“潮流”的要素:这不只是体现在烂总穿的okcenter上,整个新店的场景也由充满质感的钢管&石板拼接组合成,配合着大量的木质家居,在有先锋感的场所里保持温度,值得让大家专门跑过来体验。


在烂李子眼里,COSMO能吸引它的关键,不只是什么商务条件,而是这里很尊重本土品牌,也找了一帮懂成都,也懂潮流文化、青年文化的玩家和主理人,并且让他们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


的确,这就是一种无形的磁场。做“好东西”的人总能相互吸引,彼此成就,有许多熟悉的“兄弟单位”在,他也能在这找到归属感。


不只是烂李子这么觉得。



如果你关心潮流品牌或者城市更新,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圈内关键人物,频繁定位在“COSMO成都”。


这或许是一种默契,但绝不是偶然。


成都时尚买手店CLAP的主理人,邱邱和Jony,也每天在纪录着COSMO一点一滴的改变。他们两位,作为COSMO里“潮流内核”——INNERCO的主理人,日复一日的在项目上确定这里空间的每一个细节,呈现的内容,入住的品牌,一步步构建出INNERCO的场景;同时他们俩也给予了COSMO难得的品牌视角,让这里的内容更合理。


曾经的财富中心家乐福,是如今的INNERCO。这个7600平的复合空间,在他们的想象里,将不只是一个放大版的CLAP,而会成为成都潮流文化的一个“内容中心”。这里会有潮流买手百货、有品牌策展、有潮流杂货、有咖啡、还有不断发生的演出和Party,要好耍,更要去输出不少的好内容。


Randomevent®️的主理人Younker,在他COSMO的新店里摆着舒服的沙发和音响,很明显这里不只是他一个店,更是他在成都给到年轻人的一个小客厅,让大家享受好的音乐,好的设计。成都是他很爱的城市,他喜欢逛玉林、在明堂士多买黑胶,他也想让“随机事件”的文化能够在成都和大家玩到一起。



1OAK的小伙伴最近也出没在COSMO成都。在CLUB里面,1OAK是很难得的,又有国际水准,同时也专注在顶尖嘻哈音乐的俱乐部。本身成都的电音和嘻哈氛围很好也有国际影响力,COSMO有不少潮牌也源自这个圈子和这些Rapper,自然而然,1OAK把国内第二家店开在这里这里。


1807的创始人Chris则更加直接。作为原汁原味,从公寓楼里成长出的成都代表性潮牌,Chris在成都第一家茑屋的对面,在曾经LV成都首店的附近,开出了1807的城市旗舰店,以及他全新的个人买手集合店ChrisLV。


即便在大环境消极的情况下,他对成都依然充满信心,带着大家一起冲,呼朋唤友的来。在1807 COSMO成都旗舰店极具“车库”气质的巨大立面下,有专门设置的公共座椅,平日里喜欢嘻哈的潮人、年轻人和老成都的嬢嬢,带孩子的家庭都可以坐在这里,彼此之间很融洽没有距离。


这种状态就很成都,好耍就都来耍。



还有很多人和品牌,定位在COSMO成都。


他们来自各个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福州、武汉...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品牌理念,有着不同的奋斗史,带着各自城市的标签,但他们都有相似的观念:开放且接纳、热爱青年文化、爱玩儿,也喜欢成都,这座充满着年轻和热情的城市。


只不过他们需要一个平台,能够作为他们在成都的据点,与这里有意思的主理人有交流,也能和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完成链接,在这开店、做展览、做活动,做出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这里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10月17日,成都说唱歌手马思唯,也定位在COSMO成都,为他本人的潮牌AFGK的开业打气。那是个阳光很好的周末下午,面对着提前一晚搭帐篷排队,热爱他的粉丝小伙伴,马思唯牵着易梦玲的手,一起打开香槟,放飞鸽子,a few Good kids的巨大围挡应声落下,人群中响起掌声,正如曾经无数次Higher Brother舞台下的欢呼一般热烈。


这是疫情时代里很难得的瞬间。尽管环境不容易,但成都年轻人对嘻哈音乐的热爱不灭,大家依然关注着他们喜欢的艺人。


此时此刻,位于市中心的COSMO成为了另一种无形的“中心”:一个代表青年的鲜活热爱的中心,就这样呈现在大家眼前。



COSMO怎么做到的?在这些成绩背后,大家一直在克服着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还要从十多年前说起。


COSMO成都的前身,是上普·财富中心。这个在2007年呈现的项目,是成都最早的“城市综合体”之一,融合住宅、办公和商业于一身,许多在成都生活十几年的本地居民,都对财富中心有着鲜明的记忆。


这里有全成都第二家星巴克,有85度C,有最大的家乐福,有王子厨房、有万达影院、有室内电玩城...在那个还没有IFS和太古里的时代,财富中心就是当时成都“都市白领生活”的一个代名词。它对面的成都仁恒置地广场,则是成都最早的重奢场,LV成都首店就开在这里,PRADA、MIUMIU、DIOR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店,仁恒置地的写字楼,则聚集了成都最多的500强企业的成都总部。


那时的财富中心和仁恒置地广场,可谓风光无限。


但商业永远都面临着变化与挑战,成都商业格局在2016年前后发生了质的改变。


随着春熙路商圈的东移,成都新商业项目雨后春笋的成长起来,财富中心也陷入了困局,客流减少,商业老化,财富中心的商业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业主方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比开一个新购物中心,扭转一个老商业颓势要面对的问题太多太多。


物业老化需要整体改造、商圈冷淡需要去重建这里的商业认知,包括对品牌也包括对消费者;而整体五万方建筑体量,两万方的可租面积,体量小,可容纳的品牌有限,意味着这里不能去走传统地产的老路;而业主方虽然在本地有着十余年的商管经验,但单论商业品牌资源,是难以和不远处的太古、九龙仓和华润对比的。


所有关乎城市更新和商业盘活的困局,COSMO几乎全都在直面。更何况,还叠加着疫情这个无解难题,这里离太古里还不远不近,很多人不愿意这时候开店,也不愿意这么近开两家店,这直接让COSMO的商业更新进入了残酷的Hard模式。


在新冠爆发的2020年,COSMO开始了更新计划。在这疫情的三年,业主方想过很多种更新定位思路,从做书店到做城市免税店,无数次的接洽,拒绝一个个不匹配新定位的品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COSMO辗转曲折中摸索,到底该去做什么定位。


这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这个消极的环境下,躺平很容易,做事才难,想去做突破做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千头万绪中,必须要去探索出正确路径来解题,所有的时间和资产的投入,才有意义。



这时候新的契机出现了。2020年,潮流年轻定位的商业崭露头角。


从北京的SKP-S到上海的TX淮海,先行者已经迈开了脚步,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各种项目也在观望、尝试和实践,这其中也包括COSMO成都。


年轻定位的确是COSMO更感兴趣的方向,早在2009年业主方就打造了成都第一家潮流场ego。用潮流品牌的“刺激性和新鲜度”来更新商业和商圈,会更加直接彻底,而COSMO的三万方可租的体量,面对潮流的垂直定位,正好够用。


但这个方向如果做,究竟该怎么做?很显然这不是一个营销包装的问题,不是简单加上一层“潮流年轻”的表壳就能解决的,更不应该是粗暴的纯招商逻辑,复制那些走在前面的项目,堆一堆潮牌就能克服的问题。


从一开始大家就明白,做潮流需要深入意识和价值观层面,真正的与潮流玩家同频。要创造出一个潮流文化的生态,让这里有源源不断的潮流内容输出,有新品牌新产品的展示、有策展和演出的发生、有频繁的潮流玩家、主理人、设计师和潮流艺术家再次聚集、交流、碰撞出好玩的想法。


潮流不是一个固化的商业主题,潮流永远都是“正在进行时”,是一种不断输出和创造的精神,让这里始终都有新的,好玩的,有“狠货”和突破想象力的内容流动。


只有这些,才能创造潮流真正的吸引力,才能让一个项目始终拥有内生的活力。


做年轻方向流于表面是很可怕的,正如那些开业即巅峰的网红店一般,人很多、货不错,但因为没有变化没有内核,就很容易经不住时间考验,半年以后再没人记得。做这种商业运营需要长期主义,不是一锤子买卖,对COSMO来说,这些误区都是需要警惕和规避。


这条并不好走的路摆在COSMO的面前,COSMO要怎么走?



这些事要从街头去找答案。


回想那些自然而然生成的“潮流街区”,不管是东京里原宿、广州东山口、还是成都玉林,固然我们能找出许多原因,比如街道的松弛气氛,原生的社区感与老房子,适合的城市区位,友好且低成本的商业空间...最后我们都会回到一个事情上。


这些因素,都直接间接的促成了关键潮流人物的聚集。


就如同创造里原宿潮流文化的藤原浩、高桥盾、NIGO...他们或许是KOL&KOC、是媒体博主、是品牌主理人、是服装设计师和创意人、是Rapper、DJ。就像我们看许多新店开业,有些对的人去现场了,大家都频繁出现在那里,说明这个事儿就对了。


当这群对的人频繁的出现在这个地方,说明这里是他们的主战场,这里有交流、有好玩的事,会有故事有传播,慢慢成为这个圈里的人都向往和感兴趣的地方,而后这些信息和内容会进一步扩散,影响到对的玩家、消费者、社群。


对特征型的商业也是如此,尤其是潮流。


而COSMO的潮流定位路径也由此展开。坦诚讲,尽管成都城市氛围还不错,但相比那些真正的潮流文化策源地,比如东京和上海,成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况且动辄“空降”资源也有巨大的成本代价,说不准还容易水土不服。


COSMO团队决定从本地开始破局,重点去关注那些本地的,新生的、初具规模的、内容有独立风格、并且有号召力的品牌机构与人,用各种方式支持他们,放大他们。


事实上,这些处在上升期的品牌和人也有类似的诉求。面对越来越扩大的品牌影响力与销售规模,他们也需要一个地方能让他们完成更好的线下门店,不仅是位置好展示好,重要的是,大家能有相似的态度,都能发自内心的热爱潮流,有同样的审美和做事风格,能够理解彼此的价值,力可以往一处使。


要知道在成都,虽然商业项目过量饱和,但真正能发自内心,把这些品牌当作主力店的却寥寥无几,大家能够聊得来,有可以对话的语言,有共同态度和认知的更是稀缺。


于此对应的是,COSMO喊出“青年磁场”和“众在参与”的理念,去击破一些彼此之间的隔阂。商业没有那么多的定义和论资排辈,只要你有意思,有表达和创作的想法,都可以加入进来一起玩潮流,一切开诚布公,COSMO最大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这些理念就直接的写在了COSMO的巨大外立面上,这不只是一个动作,也是决心。


“成都很团结”


这是1807主理人Chris的一句话,的确大家都成长于这座城市,也因这座城市的青年文化生态而走到今天,相比于相互拆台,更应该做的是彼此帮衬,让成都潮流,本土潮流文化,或者说中国新锐潮流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力量。大家也走到了这一步,也需要真正的站在台前,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认可你。


COSMO团队和这些品牌,是这么想的,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拿出格局,作为业主方往后退一步,让这些真正懂潮流文化,懂年轻人的品牌成为这里的主角。


就这样,伙伴就多了起来,圈子里也在呼朋唤友的一起在这扎堆。


而COSMO还准备了另外一份礼物。




为了让COSMO有一个潮流内容的驱动核心,不断的创造“好东西”,COSMO所做的更重要的一件事,叫做“INNERCO内合”。


在空间上,INNERCO的确是COSMO的内核。这个由超市留下来的,二拖三的一整块空间需要被活化更新,需要去设定新的主题与内容,来吸引大家走到内场,走到高区;


同时COSMO也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内容场。这个空间本身的气氛要能满足各类潮流企划、潮流事件的举办,而运营和内容团队同样也需要主动输出内容,对接各种品牌、人和IP资源方,要有很强的空间运营和选择能力,让这这里成为COSMO的潮流文化中心。


新锐潮流品牌,年轻的主理人,相比于传统品牌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有着想做好内容的心,却常常受到基础运营体系不够成熟的制约,更需要灵活多元的合作方式。相比COSMO,INNERCO有着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以面对这些新兴的,潮流或是成熟的品牌所需要的各种合作模式,品牌最简单可以拎包入住,也可以深度的和INNERCO去策划一个整体公关活动包,让更懂成都的他们帮助外来品牌在成都落地呈现。


INNERCO的内容输出也紧紧围绕着潮流文化,更具体点其实是潮流人物。


文字与视频的深度访谈,针对每一个和INNERCO或者COSMO深度合作的主理人,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合作,也去帮助这些人来在本地输出个人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品牌去做更多的好内容。


难得的是,在INNERCO呈现的整个过程里,业主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让真正专业和有丰富经验的外部团队,不管是品牌还是媒体,来去主导INNERCO的定位、内容和空间运营。


对待这种创新复合空间,不能只是名称上的创新更需要内在模式的更新。COSMO从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前置”更前一步到“主理人前置”,让长期在市场,同时有品牌运营经历的专业人来直接操作INNERCO,让“品牌方对品牌方,内容方对内容方,让设计方对设计方”,从而去打破传统的甲乙方认知壁垒,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性。



没有事情是一蹴而就的。


做这些事情的所有意义,都是在让COSMO一直所宣扬的“青年磁场”真实存在,让“众在参与”不只是一个招商故事口号,而是成为所有COSMO参与者的共识。


外界能够看到的部分,是那些一个接一个开放的潮流主力店,是一次次的潮流活动,是COSMO内场充满冷峻和先锋气质的场景氛围,是INNERCO公号里的“内伙子”“有来头”“内伙子”这些来自本地,而又充满力量的语言;是由成都籍,工作生活在苏黎世和上海之间的视觉设计师林涛打造的巨大立面:那些一笔一画所透露出的,是迥异于传统购物中心的态度表达,“城都来耍”、“To Get INVOLVED一起介入,众在参与”。


而看不到的部分,则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追求,以及对潮流发自内心的热爱。不论是这些品牌主理人,做内容的小伙伴,或是COSMO自己团队,大家都在相信一件事情:


COSMO不只是一个年轻定位的商场那么简单,它更是代表成都本地潮流的一次“事件”,在成都从未有这样的机会,能让这些品牌如此完整聚集在一起,把他们放在最明显的展示面,出现在成都城中心的街头。在以往,只有那些“空降”的大牌才有资格和实力出现在这些地方。但如今时代变了,我们需要一些“潮流自信”,这些更加鲜活和真实的本土新锐品牌,注定会走向台前,而COSMO成都在加速这个过程。



1807有一个做设计的小伙伴,常常也定位在“COSMO成都”。


他的朋友圈和在COSMO许多参与者的朋友圈一样,不止有1807的内容,也有其他“邻居”品牌的海报,活动,相互帮忙推广,发AFGK的开业,发1OAK的派对;他定位在COSMO的朋友圈几乎出现在任何时间,深夜、凌晨,看着1807这家店拆掉围挡,投入运营,完善细节。


你能感觉到他爱做这件事,在投入自己的心思,也想把这件事做好。


同样,参与COSMO的所有人,不论是品牌还是业主方,从来都没有人在强迫必须什么时间发什么内容,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文案和照片来发朋友圈。


虽然多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份工作,可是大家的爱都很真实很具体,大家喜欢这些品牌,Respect这些很“来真的”的主理人。对年轻人来说,这些货品也有好看的设计,亲切的价格,也代表着“成都”,大家都愿意上班的时候穿着它。


如今这些品牌都聚集在一块儿了,COSMO在慢慢打开。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COSMO成都,定位在“COSMO成都”。


以上。







上海和成都,品牌内容在流动

商业自己做杂志做内容,有什么用?

城市更新的乐与苦

从标准到非标,未来商管会走向何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