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作品】向生命的深处漫溯——《肖申克的救赎》作品选

昆仑雅君 昆仑群玉 2024-01-09

编者按:《肖申克的救赎》可以称之为一部杰作,在我为数不多的青少年观影经历中,曾深深震撼过我。寒假,让孩子们第一遍观影,什么都不需要想,只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即可。清明,让孩子们第二遍观影,同时完成挑战单。第二次观影,便不能仅仅停留于感动与震撼,而要去思考,为何感动与震撼,这次的观影,是一次思之旅。清明假期过后,我与孩子们围绕着电影,慢慢讨论,细细思考,不断梳理,进行思维风暴。讨论过后,便是写作。孩子们提交自己的作品,我不断提出修改意见,孩子们不断修改,直至最终定稿。定稿后,我进行最后一次把关,主要是错别字和字句的调整,个别涉及段落。之后,便是微信发布作品选,与孩子们分享朋友圈中诸位师友的评价,偶尔还会进行演讲,至此,形成一次教育学循环。下面的作品,便是本次《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课程作品选,与诸师友交流。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之旅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以后,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励志的电影。

 

在电影开头,安迪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死了,虽然不是他杀的,但是证据都对他很不利。于是,安迪被冤枉入狱。我觉得按照安迪的情况,他在入狱第一天的反应很有可能会和那个被打死的胖子一样,因为他是真正无罪的人,又是一个看上去有些书生气的银行家。但是安迪并没有,他立刻察觉到在监狱里应该怎样做才合适,这就可以看出他具有极强的判断能力,他的心理素质也比普通人更加强大。

 

安迪进入监狱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和监狱里的人交流,第一个人就是瑞德。安迪从瑞德那里买了一把锤子,用来雕刻石头——他的兴趣所在,在监狱里消磨时间,对抗监狱的孤独。后来,安迪意外发现了监狱的墙其实是可以凿开的,这又一次点燃了安迪心中的希望。如果没有这次意外的发现,安迪也许就会和监狱里普通的人一样,被体制化,在监狱里度过一辈子,最后老死在监狱。

 

虽然安迪在监狱里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既然有了出去的希望,他无论面对什么都能坚强地挺过去。他开始挖墙,为越狱做准备。

 

安迪在入狱前是一个银行家,在他的领域里,他很出色。在屋顶上干活的时候,他凭借自己的勇与智,成功说服海利,帮助海利免税拿到一笔钱,让同伴们在屋顶上喝啤酒。这样做不仅能让监狱官以后对他照顾有加,提高自己在监狱里的地位,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还促进了他和同伴之间的友情,同时,也让自己再次体味到了自由的美妙。

 

之后,安迪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帮助狱警们免税,帮助典狱长洗黑钱作假账,在监狱里受到特殊照顾。因为受到了特殊照顾,他在监狱里的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他开始做他想做的事情。他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写信把监狱图书馆扩大了好多,甚至很多犯人都开始读书了,他帮助许多同伴考到了文凭。安迪的行为给不少人带来了帮助。我觉得他把许多犯人带到了他们之前完全不了解了的领域,就是书和知识,还有艺术,或者说是接触那些监狱关不住的东西,也就是“精神自由”。这也许也是他救赎的一部分。

 

其中有一个入狱的青年叫汤米,安迪帮助他学习,从识字开始。汤米就像是安迪的儿子一样。偶然的机会,汤米知道安迪妻子及其情人死亡的真相,并告诉了安迪。安迪觉得,他有希望通过正当手段出狱了。但典狱长怎么可能让他出去呢?他既然帮助典狱长洗钱,典狱长就必须让他保守秘密。于是,典狱长把汤米杀了,这回,安迪算是真正见识到人性的阴暗面了,他完全失去了用正当手段出去的希望。

 

我觉得安迪在这个时候是绝望的,因为他心里还是渴望正常人的生活的。光明正大地出监狱和越狱是完全不一样的,哪怕他无罪也是不一样的。光明正大地出狱,每个人都会认可他的清白,但越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清白的。

 

就像瑞德说的一样,一个人的忍受能力是有限的。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安迪下定决心要越狱,他花了19年的时间凿开的越狱通道派上了用场。他成功越狱,并报复了典狱长,也算是为汤米复仇了。出了监狱的安迪,以一个新的身份活着,住在太平洋的小岛上。

 

安迪不是杀人犯,最多只能算一个坏丈夫,在监狱里呆了19年,无论什么过错,他也已经付出足够的代价了。安迪在监狱中没有被体制化,不仅仅是因为他呆的年数还不够多,还因为他的心中一直怀有希望。他的心中有监狱的围墙关不住的东西,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由的感觉,这种自由不只是肉体的自由,还有精神的自由。哪怕是在监狱中,他也没有忘记书本,音乐……正是精神自由,让他一直怀有希望,因为希望,而坚持,最终,将希望变现。

 

救赎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三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个不用讲,肯定是男主角安迪,另外两个人就是老布和瑞德。

 

我觉得他们三个可能分别代表了三类人。第一种是主动追求自由的人,第二种是已经开始被体制化,但心底还有对自由的渴望的人,第三种就是已经完全被体制化的人。

 

先说老布,老布是一个在监狱里呆了大半辈子的老头子。在监狱里,他好歹是个图书管理员,还比较受尊重,但是到了监狱外面,他真的什么都不是了。

 

其实监狱最可怕的地方并不在于能把人关多少年,而在于,只要时间够长,它能把人的思想也禁锢起来,心中曾经的希望,也会逐渐消失。一个人失去了希望后,就再也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了。我认为这就是彻底的体制化。对于老布来说,监狱里的生活可能就是他的“自由”,一种完全受他人控制的自由。所以离开了监狱,他适应不了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就只能选择自杀了。

 

再说说瑞德。瑞德和老布一样,在监狱里属于相对受尊重的那一类。虽然瑞德呆的时间并没有老布长,但是很明显,他也有被体制化,只是并不是很彻底。我认为瑞德的心中也曾经有过对自由的向往,但是监狱的生活会让这种向往一点一点地消耗殆尽。因为遇到了安迪,瑞德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安迪尝试阻止瑞德的被体制化,或者说是安迪重新点燃了瑞德心中对自由的渴望。

 

电影中有一段,是安迪送给瑞德了一个口琴,瑞德觉得很漂亮,很感谢安迪。我觉得安迪应该是想让瑞德想起精神自由的感觉,我觉得瑞德应该也感觉到了,只是,他还在怀疑自己,他还在迷茫徘徊,他并未做出反应。

 

安迪的第二次尝试,是请求瑞德出狱后去他和妻子求婚的地方,找一块石头,下面有东西给他。这次瑞德答应了他。要不是他对安迪的承诺,他的结局应该就和老布一样。安迪给了瑞德希望,使他相信监狱外的世界也是有值得让人活下去的东西的。

 

最后谈谈安迪。自从安迪发现了监狱的墙是可以凿开的之后,他整整凿了十九年。其中,有一次还特别惊险,差点被典狱长发现,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化解了这次危机。最后他带着可以告发典狱长的证据,爬过肮脏的下水道,离开了肖申克,重获自由。

 

安迪的自由是什么呢?我还记得电影里有一段,就是安迪把歌剧放给全监狱的人听,那些监狱里的人虽然没有接触过,却也感觉莫名的好听,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

 

歌剧代表的可能是一些偏向精神方面的东西,因为歌剧也是情感的表现形式。监狱可以管住人们的肉身,却管不住他们心里所想的事,也就是精神。我认为安迪没有被体制化的关键就在于他还保有着精神的自由,拥有精神自由的人,内心总是会有希望,这种希望是连监狱的生活都消耗不掉的。

 

我专门百度了一下,电影所选歌剧片段出自《费加罗的婚礼》,叫做《待到微风轻轻吹过》,描述了两位女士一起写一封信,一起使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计划。不惜冒犯典狱长,安迪享受着歌剧,是否暗示着他在精神自由的同时,谋划着什么呢?可能有吧。

 

在结尾处,安迪在芝华塔尼欧的沙滩上,修理他的旧船,瑞德也来到了那个地方,渡尽劫波,两人拥抱在一起。

 

肖申克的救赎,既是安迪的自我救赎,也是他对瑞德的拯救,自救与救他,从安迪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味道。一个自由的拥抱希望的灵魂,一定可以实现自我的救赎,同时,这样的灵魂也是有光的,可以把光带给其他黑暗中的灵魂,去温暖,去拯救。光明大放,便是救赎。

 

自我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神作,它的主线故事虽然还是一贯的越狱,但它的一些细节是颇有深意的。

 

《肖申克的救赎》,一看这个题目就知道它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电影。安迪在监狱的这段时光中,经历的种种,让他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救赎。而越狱,让他完成对自己身体的救赎,同时,也将对自我的救赎以越狱的形式表现出来。

 

开篇,安迪不清不白地被判了无期徒刑,到了肖申克监狱。肖生克监狱是个什么地方呢?那里是个鬼地方。那里被高围栏包围着,有无数持枪的狱警,凶残的狱官,阴险的典狱长,那里没有希望,只有深深的绝望。安迪刚来到那里的一段时间,肯定是被绝望深深地包裹着。但是,安迪是个“聪明人”,第二天,他在食堂,他便开始真正地与这个监狱互动,只是他想融入这里,还需要一点时间。

 

在监狱里,姐妹帮盯上了他。他时常被他们暴打,他也时常反抗成功,打姐妹帮。两年后,在修屋顶的过程中,安迪发挥自己的才能,帮监狱官免税,在监狱中找到了自己的求生之道。之后他又在一次偶然中发现监狱的墙上竟然可以打洞,就找瑞德要了张海报,开始了漫漫越狱路。后来,安迪又被姐妹帮的人打了一顿,但是由于他帮监狱官免税,监狱官就帮了他一个忙,彻底扫清了姐妹帮的威胁。之后,典狱长突击检查,他以自己的沉着与智慧,彻底获得了典狱长的信任,然后,他就被调到了图书馆。慢慢的,他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很多狱警免税,他开始真正地融入到了监狱之中。在这个时候,他开始给州议会写信,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图书馆。也在这个时候,布鲁克出事了,他被假释了,但他已经被体制化了(之后再详述)。之后他写的信被州议会真正地重视起来,他也建了图书馆。在这时,典狱长又利用监狱的劳动力来谋利,典狱长让安迪帮他作账。几年后,汤米来到了这所监狱,还带来了一个很惊人的消息,一个能让安迪洗清罪名的消息。但是,典狱长为了自己利益拒绝了帮安迪洗清罪名,而且还把汤米给杀了。无奈,安迪只能带着典狱长的记账本和皮鞋越狱了。越狱成功,他取走了典狱长的钱,并告发了典狱长。最终,安迪与瑞德在太平洋小岛的宁静祥和中,度过一生。

 

《肖申克的救赎》是有关于救赎,希望,自由与体制的电影。讲完了电影的主要内容,我们就来讲讲救赎,希望,自由与体制。

 

救赎。《肖申克的救赎》中,在我看来,单纯从救赎方面来讲,当安迪进入肖申克监狱,便预示着安迪开始自我救赎。监狱,是他需要承受后果也是他开始自我救赎的地方。进入监狱的头两年,他是承受了后果的,这个后果,如果按照安迪的自述,是他虽然没有犯罪,但是,他有愧有疚于他的妻子,他所遭遇到的一切,可能是某种程度上的罪有应得。而后两年,他才开始真正救赎自己,挖地道则是把他自我救赎的过程具象化出来。越狱成功,代表他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从精神上,他已经豁亮。而在这个救赎过程中,他是否是被冤枉的,已经不重要了,他是否杀他妻子也不重要了,不管是不是他杀的,是他把她赶走了啊,之后,他的妻子遇害。他爱他的妻子,真的爱;他为他妻子的死而自责,真的自责;他从自责中超拔出来,打开心结,以在肖申克监狱遭受苦难的形式,类似于苦修的形式,完成自我精神的救赎。这,可能是一个理解《肖申克的救赎》的思路。

 

希望。肖申克监狱是个没有希望的地方,高墙铁窗把希望围了起来。在这里,希望渺茫,希望好像没有一点儿的处,就像安迪说的那样,“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希望能让人发疯,在这里它没有用”。是的,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但是它却又是个宝贵的东西,安迪就在这渺茫的希望中完成自我的救赎,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自由的渴望。

 

自由。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自由。安迪挖地道能坚持下来,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在这里,还经常强调艺术,艺术是什么呢?那是一种不受限制的自由,不受束缚的自由,这种自由,又符合天地大道,与大道同音共舞。安迪是热爱艺术的,或者说安迪的骨子里有艺术的因子。他挣得了一群人夕阳下屋顶喝啤酒的机会,他不喝,他看着大家喝,便很满足,这画面,不是艺术是什么?他冒着惹恼典狱长的危险放歌剧,让歌剧的声音在整个肖申克监狱飘荡,这行为,不是艺术是什么?我觉得,安迪的自由境界,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甚至还要高于思想上的自由,接近一种艺术化的自由,一种创造的自由,一种可以让灵魂借以超越的自由。

 

电影还涉及到一个词,就是体制化。这一点,在布鲁克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体制化是什么呢?适应了这里,便无法再去适应这里以外的世界了。在肖申克监狱,体制化意味着什么呢?经历了体制化之后,肖申克监狱已经不只是囚禁了你的身体,那四面高墙已经把你的灵魂都囚禁了起来,或者说,不是监狱囚禁了你,而是你成了监狱的一份子,永远无法摆脱监狱,也决不想离开监狱。监狱里的一眼望到头,便是最大的希望与渴慕。一旦离开,一无所有,除了死亡,别无他法,宛若布鲁克。

 

那《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可能是世界上一直都存在着的希望与自由。当我们身处困顿,觉得困难时,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呢,是逃避,还是迎难而上?这,是个问题。

 

抓住希望,你终将会被救赎

这部电影上个学期就看过,前些天老师将这部电影布置为家庭作业,就再刷了一遍。虽说只多看了一遍,新理解到的东西可不少,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几乎每一个电影细节都有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想谈谈三个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安迪发现米饭有虫子,老布看到了,从安迪手中要来,喂他捡到的受伤的小鸟,因为鸟类非常喜欢吃虫。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老布和他的鸟之间关系不简单。也许这只鸟对老布来说,是他在监狱里唯一的陪伴,或者说是希望,鸟儿渴望飞翔,老布是否想过呢,或者说,这时的老布,是否有从监狱出去的希望呢?我觉得,是有的。

 

对于老布来说,他最亲的“人”可能就是那只鸟了,他们之间好像存在一种神奇的关系,相乎扶持,老布在现实生活中养育这只鸟,而这只鸟给了老布一种陪伴,也就是说他们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相依为命。

 

我觉得,老布养这只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若是没有这只鸟,周围将没有一丝光明,他就可能会屈服于监狱现状,彻底被监狱改造,并且依附于监狱,就算将来被放出监狱,还是会因为没有了“归宿”而流离失所,走向灭亡。

 

老布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他自杀了,因为没有办法适应监狱外面的生活。他有鸟所带来的希望与光明,可最终,他没了希望与光明,为什么呢?我觉得,老布身上,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有限性。我们叫他老布,不叫他小布,中布,为什么?因为他老了。对于普通人而言,苍老的身体,是很难承受住希望与光明的,或者说,生活让无数曾经的少年灰头土脸,垂垂老矣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精神。衰朽的精神,怎能在变动不居的社会上生存呢?这可能是老布所揭示的生活真相。那这无解吗?我能想到的

 

第二个,就是安迪在管理台放歌剧,当音乐响起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可以说,当时,他们获得了一种自由,当然,这肯定不会是肉体上的自由,而是一种灵魂上的自由,也可能是一种希望,一种对生命灵魂的救赎,它就好像深夜中的灯,亮起一次,便让人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让很多人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洒脱。

 

我想,为什么歌剧会有这种力量呢?歌剧的力量,可能就是艺术的力量。艺术是什么呢?在我的理解里,艺术可能就是我们内在生命能量的浪漫表达。这种表达,是自由的,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奇特大胆。这种东西,我们每个人的原始生命中都有,经由具体的艺术样式,便可以将之唤醒,产生一种灵魂在空中飞舞的感觉。安迪放歌剧,便唤醒点燃了监狱中人的这种情感,于是,他们都被深深震撼了,沉浸在美好中,身心放空。

 

第三个就是安迪越狱相关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当时在监狱里,安迪几乎是处在一个“人间地狱”的状态,周围唯一的“夜灯”在他心里颤颤巍巍地燃烧,好像这越狱的希望随时会破灭一样。但是安迪尝试以各种方式往这灯里添柴,也就是在寻找希望,实现希望,成就希望。

 

在这里,希望会从很多地方来。比如成功地将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大,让他坚信自己是有力量的;比如教书,他教给其他人知识的时候,会得到认可,也会给自己增加信心;熟读《圣经》,既可以作为伪装,又可以寻得灵魂的片刻安宁……

 

他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弄到了一把锤子,于是就开始挖地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历许多困难后,终于完工了。在一个雷雨的夜晚,他趁别人睡去,悄悄钻了进去,爬到下层,和着雷声砸开下水道,钻进下水道,慢慢地蠕动向前,一步,两步……

 

雨声越来越大,夜灯已经不再是夜灯,变成了熊熊烈火!终于,他爬了出去,他成功了!他离开了这个地狱,他在雨中狂欢,向远处跑去,逐渐的,夜色吞噬了他的身影,雨声掩埋了他的脚步……

     

我们至少要有一个梦想,要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去努力,像安迪一样,17年的梦想在一夜兑现,永远不要放弃!

 

和梦一样蔚蓝的太平洋

最近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讲了一个很励志的故事,还在结尾有一次心思缜密的报复行动,就和《基督山伯爵》差不多。

 

讲一讲电影的背景吧。《肖申克的救赎》于一九九四年的九月二十三日在美国上映,这部电影是改编于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的一部小说。后来在IMDB中被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并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

 

在还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先看过了这本小说。观影过程中,我觉得电影将小说中所描述的还原得非常逼真,而且,也能让观众们确切地感觉到监狱中的残暴、恐怖、温情、孤单。

 

电影的开头,就是主人公安迪被冤枉导致无期徒刑入狱。随后,在监狱中,安迪被监狱长“欺压”,被其他犯人骚扰,甚至在关了一些年之后唯一合法出狱的机会也被监狱长恶意驳回。尽管如此,安迪还是有梦想的,他坚信自己还能够重获自由,他的梦想就是在出狱之后去那和梦中一样蔚蓝的太平洋上生活着。

 

安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好友瑞德,瑞德其实是不相信的,或者说,瑞德觉得安迪在讲天方夜谭之事。最终,安迪将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了瑞德,让他重获新生,让他知道,希望,是一直就在那里的,只要我们将它变为激动。

 

在监狱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无罪的,也不“救赎”自己,可是无罪的安迪,早已发现,能相信的只有自己,救赎就在其中,唯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

 

电影中,安迪挖那条越狱通道,只用了不到二十年就做到了;越狱之夜,砸开下水道,爬过将近半英里的充满腐臭气息的下水道;用智慧取得了典狱长的所有非法所得并最终使他的罪行暴露于天下,为汤米复仇。我觉得,如安迪般,连这桩桩件件也可以做到,那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看完电影,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瑞德说过的话,“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翅膀太鲜亮了”。在这里,翅膀指的就是希望,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是实现希望与憧憬的武器。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希望都没有了,那么他又还能做成什么呢?

 

再来反观老布,他几乎在肖申克监狱中关了五十年,在他进去时,他还只是个孩子,他只见过一辆车,可是当他出来时,满大街都是车了,当年的那个少年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所以,他出狱不久,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社会的脚步了,于是便上吊自杀了。

 

所以说,有人面对困难选择放弃,但是总有那些像安迪一样的人还在为自由而战,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预做最坏的打算,最终,去到梦一样蔚蓝的太平洋中愉悦地生活着。

 

电影已经放映完毕了,但是斯蒂芬留给世人的思考还尚未结束。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就像老布,他的死就和他的生活方式有关,他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体制化了。有一种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讲的就是当人在一种被逼迫下的环境生活过久时,有些人就会产生一种依赖那种本来他讨厌的环境的情结。就像之前所说的,老布在出狱后不但不想呆在社会中,还在考虑要不要再犯罪以便进监狱。老布的行为,一方面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另外一方面就是人是随时都会被社会淘汰掉的,精神不成长,便会被社会丢弃到垃圾桶;还有一方面,便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超出他所处环境的希望与自由的,老布不是没有希望与自由,只是他的希望与自由,完全局限于那间监狱,是与监狱合为一体的,当离开了监狱,新的希望与自由,反倒成了杀死他的凶手。

 

是啊!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在社会中,我们最终会有怎样的选择?或许,我们也要在经历了一场救赎之后才能明白吧?

 

希望、自由、体制化——《肖申克的救赎》观后

《肖申克的救赎》,年轻的银行家被冤枉入狱,判终身监禁在监狱里经过近三十年的隐忍后逃出生天回归自由。

 

整部影片在谈的是一个希望与自由的议题,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大家口口声声说的希望和自由到底是什么?

 

印象里,监狱似乎是个绝望的地方,其实也不尽然。人很难自主陷入绝望,也很难在绝望里呆太久,毕竟人是一种会苦中作乐的生物。即使是监狱,大家也依然保持着希望,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格局有着不同的希望。他们在自己不同的人生格局基础上努力朝向各自的希望,最终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结局。不论是安迪,老布,还是瑞德,皆如此。

 

先来看老布。可能在刚入狱时,老布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雄心壮志,想去做一番事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老布没能在监狱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中保持住自己最初的那份心,于是,老布对未来的希望越来越小,为了更好地在监狱里生存,老布学会了不抱太多希望。于是,在监狱单调的生活中,老布逐渐丧失了追求希望的能力,因为在监狱中的生活不太需要用到这项技能。但当他终于走出监狱,当他能够对未来抱有更多的希望时,他却迷茫了,在迷茫与对未知的恐惧之下,老布最终走向了死亡。

 

那瑞德呢?从影片中能够看出来,瑞德在入狱最初的几十年里都未曾放弃过自己最初的希望。他曾在自己刑满二十年,三十年时都尝试过离开这座监狱,回到外面的世界,去追求自己原来最初的那份梦想。那后来呢?可能是一次一次尝试的失败打击到了他的希望,也可能是像老布一样被规则和时间消磨了。瑞德逐渐成为了一个和老布很像的人,不过他最终没有走向与老布相同的结局,毫无疑问,与安迪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可能是因为瑞德并没有完全丧失自己希望的能力。

 

安迪自己呢?可以看出来,安迪从来没有因为规则和时间或是失败而逐渐放弃自己最初所抱有的那些希望。在安迪怀抱着希望努力的同时,还会去试着做一些没有自己的最终愿望那么困难的事情,就好比他建图书馆,教导汤米等。他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想让自己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保持希望。

 

这里要注意的是,老布和瑞德也可能不是丧失了对希望的渴望,只是逐渐在监狱中丧失了追求希望的能力,或者说,在试着让自己在监狱中好好活下去过程中,付出了这样的代价,只是这代价,有些惨痛。

 

谈完了希望,那么,自由呢?那又是什么?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监狱里是没有自由的。而我要说的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没有自由的,不存在没有自由的地方,只是自由的限度不一样。不存在没有规则框定的自由,也不存在没有自由的规则。所有的规则都会给人留余地,所有的自由都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

 

当一个人在监狱里,那这个人就要在监狱的规则中寻找自由。当这个人适应了监狱的规则,也就在监狱中拥有了自由。其实有很多人在监狱这样身体不太自由的环境中,开始寻找精神的自由。就好比说安迪,他建立图书馆,做石雕,包括放歌剧,都是让精神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但同时他帮助狱警和典狱长,则是让自己的身体自由在监狱中最大化。只有不放弃任何一样自由,他才能成功。而老布和瑞德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开始在监狱的规则之下寻找自由,但他们长时间浸泡在监狱这样的规则下,无论是从精神还是从身体上都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自由。就像之前谈希望所讲到的,当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他们逐渐丧失了一些原有的能力,那这里,他们可能就丧失了去追求监狱之外的自由的能力。

 

既然希望和自由都是必然存在的,那为什么会有体制化?这里要提到的,就是人的一种本质。人会去追求享受,追求快乐,一个正常的人不会去自寻苦果,哪怕是在极度黑暗的情况下,人也会去寻找光明,寻找快乐。而监狱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的地方。当一个人进入监狱后,最先感受到的大多是绝望,一瞬间失去了那么多东西,换谁都会绝望。但没有人会愿意沉溺于苦海,没有人会愿意让自己被规则变的束手束脚。于是,大部分进入监狱的人开始在规则之下寻找自由,在监狱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中学会不报太多希望,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他就可以在监狱里过得很满足。

 

如果这时再把这样一个人放回监狱外的世界,那他只会不适应。他在监狱中已经丧失了渴望过多自由的能力,因为每一次追求监狱规则外的自由,都会伴随着严厉的处罚。同时,这个人也逐渐丧失了追求更多希望的能力。因为他生活在监狱里,监狱里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如果有了过多的希望,那么回馈的只能是失望。有谁会去主动失望呢?当人丧失了追求希望和自由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融入外面那个大部分人都充满希望并且拥有更多自由的世界。

 

这就是老布和瑞德面对的情况。然而,除了本来的不适应,老布还要面对的,是五十年外面世界的变化。老布已经很老了,他没有能力再去适应这个对他而言的新世界,于是老布选择了死亡。而瑞德,可能是在监狱中呆的没有那么久,当然还有受安迪所托的缘故,瑞德有了一丝动力和寄托,即使适应不了也坚持了下去,最终,因为安迪,重获了希望与自由的能力。

 

人活着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希望和自由,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要放弃自己最初的希望,也不要放下对自由的追求。可以去寻求舒适,但是请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