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电影】价值观,生命的意义所在——《七武士》观后
编者按:经典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对人性人生有最伟大的洞察,每看一遍,便会在心中荡起不同的涟漪……
秉宸:
在那个时代,提到农民,总是讲农民是最悲惨的群体,可在菊千代口中,却有另一番说法:狡诈、利益熏心、自私、卑鄙……那时,每个村中均会有一些来自武士的装备,这些普通的农民是怎么得到?杀死武士,准确讲是杀死那些没有归属的落魄者,杀死的是可怜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农民好像穷凶极恶,可在当时,有一条,“武士可以杀死农民,不用承担责任”。农民的稻田、村庄在幕府战争中被践踏、摧毁,那些走投无路的武士还想将农民的财富转化为生存的资本……所以,农民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变得卑鄙。资本,也就是利益,不论是金钱还是名望与财富,在混乱与阶层分化中成为主导力量,武士、落魄武士、农民都围着转。残忍的杀戮和意义与方向的丧失让众人下坠,变得无耻。
欣怡:
在电影中,有一个人,叫久藏,他是武士时代绝对武力的代表,但他却在与山贼作战时,被鼠辈枪杀。这其中是有矛盾的。一个绝对武力的存在,却被不属于旧时代的东西所杀,他死得不得其所,必然是有遗憾的。从他作为武士个体来讲的话,他的死可以叫做以死来成就理想,马革裹尸。但这里,久藏某种角度又可以等于武士群体。武力低的武士被枪杀,高的也被枪杀,这可能代表着武士群体终将灭亡,这是一个群体的大恸。久藏的死,是价值之死,也是理想之死。无论怎样,旧时代总会被新时代所代替。我有一个疑问?武士道的湮灭是必然吗?在我看来,可能是必然的。新世界会有新的价值,而旧价值的精华又会沉淀在新价值里,成为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
久藏的武士价值观
天洋
武士A与武士B比武,二人拿着竹棍切磋,只听武士A一声高喊冲向武士B,只见两人都把竹棍压在了对方的脖子上。武士A以为打成了平手,事实上,武士B要更快。武士A不满这个结果,要求真刀比试。武士B拒绝了,说,如果真刀,武士A会死。武士A不信,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武士B无法拒绝,只好应下。结局显而易见,武士A死了,武士B胜了。
武士B不是别人,正是武功高强的久藏。勘兵卫就站在旁边,旁观了这一幕的发生。他想邀请久藏加入他们,与山贼作战,守护农民。可久藏却拒绝了,他告诉了久藏一个地址后,便离开了。后来,众武士在旅店讨论人手不够怎么办的时候,胜四郎发现久藏就站在旅店门前,就这样,久藏加入了他们。
久藏由最开始的不愿到愿意加入他们,我想这和久藏的价值观有关系。起初的不愿是因为久藏要练武功,使自己的本领不断提升,这应该是久藏做抉择时首要考虑的点,因为某种角度讲,他是武士之“武”的象征。那为何要练武功呢?为何要武功高强?我想这应该是久藏对自我的叩问。 我想,最终,答案在久藏的心中明晰,那就是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守护正义。这便是久藏所找寻到的价值所在,所以他去了客栈,和勘兵卫他们一起。
久藏的武功本领可算得上极致,所以他在战斗中非常自信,没有他用刀杀不死的。可没成想,山贼的手里有火枪,这对武士来说是不公平的。武士们擅用的武器是刀,久藏的刀术可谓了得,可对方根本不给久藏用刀“比武”的机会,这是极不公平的,一把火枪,足以让久藏英雄末路,无用武之地。而且,山贼的价值观也与武士不同。武士用刀杀敌保护农民,伸张正义,而山贼只是为了战胜对方,获得利益,可以使用任何办法、任何武器。
最终,久藏死于火枪。久藏中枪后,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站起来,把刀扔向了开枪的人之后,倒地再也不起。久藏无疑是不甘的,他还没有实现他的目标,而且他是死于火枪,并不是他一向擅长的刀,这是多大的讽刺啊。若是被刀所杀,久藏在死前遇见了一个比自己武功还要强的人,那是死得其所,以死殉道。可他是被枪所杀,在枪响的那一刻,他无能为力,死不得其所。在那一瞬,久藏会不会有片刻的犹疑?是否该如此坚持,无怨无悔?
久藏的死,对他自己来说是遗憾的,可他以死成就了他的理想。但对于武士群体来说,可能意味着武士群体终将消亡。久藏之死,殉了一个时代,为这一时代画上了句号。
价值观的冲突
熙锴
仁、义、礼、诚、勇、忠、名誉、克己、复仇等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具体呈现。在《七武士》所展现的年代,农民与武士冲突不断,既然武士本着武士道精神,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我看来,原因可能在于两种集体价值观的冲突,这是根本性问题。那么,武士和农民到底各自本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冲突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七武士》,我们就能清晰地了解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从电影的背景及对话中了解到,当时的武士可分为四种:堕落武士——山贼、变异武士——“官府”武士、迷失武士——迷失武士道精神丧失价值观的武士和真正武士——以七武士为代表的武士群体。其他三种武士群体与农民的冲突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是冲突不断,矛盾剧烈,所以不细讲,下面,我们专门来分析第四种真正武士。
武士与农民的冲突,在于价值观的冲突。七武士,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可最终指向,都以守护天下大义为目标。可这“天下大义”,往往又不与具体百姓相关。在这群武士的眼中,农民可以说是低贱的,是苟活的,虽然也是生灵,但是却不值得他们帮助与尊重,至于为了他们冒丢失性命的风险,则是难以做到的。他们拼命练武是要守护他们的价值,这个价值,需要不断地明晰,最终要“创造”新的价值,这新的价值,与农民,可能没有什么大的关联。这听起来很无人性,但是在当时,这群武士已经是最“仁慈”的了。也正因如此,造成了武士与农民的不断冲突。
既然原因在于价值观冲突,那么农民的价值观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农民没有价值观,或者确切地说,农民的价值观太过驳杂,变化无常。不过,在这无常中,有一点恒定不变——利己,为了生命,活下去。其实,某种角度讲,也正是因为农民的利己,农民的目光聚焦于生存层面,他们的标准价值观才会一直改变。
在那混乱的年代,生死不由己,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不知自己还能不能看见明日的阳光。农民只不过是乱世贱民,在生存层面挣扎,没有且很难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若连天衰草,随风起伏。正因如此,有着较为稳定价值观的武士,难以看得起农民,可能也正因如此,农民将武士视为异类,武士一旦落单,便被群起而攻之,农民如恶狗,杀死落单的雄狮。
至于武士们守护的天下大义,因阶层的差异,所以当武士们真正践行时,这大义却又不属于具体的百姓,且在大部分武士的认知中,他们认为百姓是可以随意生杀予夺的,他们拒绝承认自己可能与农民流着同样的血脉。
在我看来,这好似阶层对立,上层阶层对下层阶层不断压迫,当达到底层阶层的警戒线时,他们就会奋起反抗,为了生存而抗争,掀起一番波澜壮阔。有时,这会有奇效,但是有时却也只是一段波折。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农民,好像赢了……
昆仑电影作品汇总
【电影作品】最美的年华与爱邂逅——电影课程《罗马假日》作品选
【昆仑电影】活出我们的无限可能性——电影课程《疯狂动物城》作品选
【昆仑电影】从文化中生长出来的使命——《拯救大兵瑞恩》影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