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一个季节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8-31


    潘金敏说    



母亲的节日

 


南通/潘金敏


 

母亲的节日不是母亲节,也不是她的生日,而是这样的一个季节。

麦子已经金黄,在田野里一阵一阵地荡着麦浪;油菜也跟着金黄起来,菜杆变得坚硬而脆弱,一点风它便折了腰;蚕豆也是,曾经萌哒哒的豆荚现在也是老气横秋,干枯且硬,急得要爆开……然而,这些都还不够,那些成千上万条挤挤挨挨的四龄蚕刚蜕去旧衣,蠕动着白滑柔嫩的身子撒娇,默默不语却信息强烈地告诉我的母亲:亲,我的青春期到了!

于是,母亲着急却并不慌张。她以养蚕为主,贯穿始终。边角时间收割蚕豆、收割油菜,小麦呢?耳朵听着呢,收割机什么时候来,已经到了哪一家,该怎么运,请谁帮忙,悄悄地思量了,也悄悄地安排了。

养蚕是不能耽搁的,一天三顿,它们必须吃,也必须长。母亲三更眠五更起,摘桑叶、喂蚕、摘桑叶、喂蚕……炎阳不歇、风雨不止,循环往复。

母亲是个身材娇小的女人,年纪大了,越发得显矮了。她推着摘桑叶的小车在路上慢慢地走,隆起的桑叶早已将她隐藏了。母亲就这样一车一车将几块桑田的桑叶运到家里,又一片一片地撒到蚕的身边。母亲喂蚕很细心,角落里的蚕有没有桑叶,桑叶撒得是不是均匀,蚕室里有没有溜进懒蛤蟆(偷蚕吃),蚕有没有异样……所以喂蚕的时间也很长,等她干完这一切,直起腰来,一定要扫视整个蚕室。进来时到处是白白的蚕,现在呢?它们都已掩藏在翠绿的桑叶里了。耳边传来轻柔的沙沙声,很暖心!如果心情好,母亲定然还要细细欣赏“蚕食”,看着它们用锯齿般的嘴骑在桑叶的一侧,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桑叶就不知不觉像缩了水。

这样的日子要持续一周。然后蚕就傲娇了,不吃不喝,“上山”做茧。这一阵更忙了,丝毫耽搁不得。亲戚朋友都来了,大家纷纷凭着眼力劲儿筛选成熟了的,送进方格簇里。母亲的心渐渐宽了,慨叹“没出什么大事啊”。难怪!蚕是娇贵的生命,村里总有几户人家因为照顾不善,有的蚕中途就大批死亡,有的蚕照吃照喝,临了就不吐丝,白忙活了。

卖茧也是一场抢收。收茧子的老板开秤了,自家的茧子也做成了,这才是真正的天时地利啊!时间早了晚了,今天、明天,上午下午,南边的老板北边的老板,价格都有些出入。又是亲戚朋友一阵忙,各路传来各种收购信息,赶紧卖,别矫情,卖掉了就安心了。母亲就是这般小心翼翼。

其实,这几年,我因为种种的事情,并没有帮母亲干太多的活。养蚕是个辛苦活,不仅是这几天。平日里对桑田的侍弄也很费精力,锄草、打农药、剪桑条……我不太愿意,一来因为工作确实很忙,抽不出时间,二来我常怀一点小心思:父亲走了,你年纪也越来越大,不帮你,你也就早点不养蚕了吧?

父亲走后不久的一个周六早晨,我电话回来,得知母亲要去田里锄草、捧桑条,心便有些不忍不安,待不下去。开车回来已是九点多了。田里正是上下天光,暑气蒸腾。一看偌大的桑田,母亲磕在地上锄草,我顿时心疼夹着沮丧,这什么时候干得完啊?

天上的炎阳照得大地很是酣畅,我们的汗流得很是淋漓。我挨着母亲锄草:回去吧?太晒了。

锄草就是要趁太阳好,一割,一晒,它就死了,要是一下雨,完了,又活过来了。

以后别养蚕了,我们养你。母亲好像有些感动,不吱声。你年纪大了,一个人,怎么干啊?母亲不吱声。你年纪越来越大了,你就学学谁谁享享福。

享什么福?谁要享福?母亲突然恼了。我顿时心里也很气闷。

这个周六,我回到家时,场地上堆满了油菜,蚕室里也已空空。母亲已经站在灶边,有些憔悴和黑瘦。老实说,我都想不出,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她一见我,一边炒着菜,一边侧过脸来对着我:“你猜!我蚕茧卖了多少钱的?”她的脸上有绷不住的高兴喜悦,节日般的欢畅。

“我猜不到,多少啊?”我配合地做出一份好奇。“五千多!”“你这么厉害啊!”“呵呵!你猜张三家卖了多少钱的?”“我猜不到,多少啊?”“四千多。”“啊!他们两个人还没比过你啊!你太厉害了!”我给母亲竖了个大拇指。“你猜!我小麦卖了多少钱的?” “我猜不到,多少啊?”“两千多。”“啊!你太棒了!”那一刻,母亲像极了一个幼儿园的孩童,带着一份骄傲,一份炫耀,急切地想得到大人的肯定和嘉奖。

我倏地又想起去年中秋时节,也正是养蚕的时候。我主动去摘桑叶,母亲却特地带我走遍了我家所有的农田。她指着我家翻腾的稻浪,再跟邻居家的比较,告诉我我家的庄稼是如何地好,而她只施过一次肥,打过一次农药,可以放心吃。

母亲又指着那些沟沟坎坎说,这地方我种的花生,收了几袋子,对岸人家长得绿豆,还在那儿呢,也就长成那样儿。我那时心里暗笑母亲的迂,谁还在乎你那点出产呢?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母亲在乎,作为一个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她在乎!

原来,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年龄无关。那一刻,我也再次想起了那次母亲关于“享福”的气恼。她对于年老的不屈与不甘,才是对于自己的最大尊重与相信。而我呢?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地给了别人自以为是的好,却是一次次无意的心灵伤害呢?

好吧!母亲!以后每逢这样的节日,就让我们一起来欢度吧!

 



总编辑:骆圣宏

特邀编辑:陈劲松

实习编辑:杨涵铄


文/潘金敏

江苏省南通人,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期目录




网络媒体上发表论文和随笔多篇




本期目录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加关注即可阅读全部文章)

微信读书的性情与虚荣(成都/王潇) 

⊙ 月光童话(新乡/夏如墨)  

⊙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盐城/江兴林)

⊙ 夜之思念(盐城/丁凡)    

⊙ 石磨(成都/段祥兴)

⊙ 母亲的节日(南通/潘金敏)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盐城/曹玲林)

上期目录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放手(无锡/苏晓梅) 

⊙ 她与我(南京/张荟)  

⊙ 儿时(盐城/王中霞)

⊙ 给自己一个信仰(东台/崔海荣) 

⊙ 女算命先生(盐城/王承云)

⊙ 我想做一个俗人(许昌/张超我)

⊙ 消失的打麦场(封丘/杨恒战)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

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

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

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