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粹京剧的手足 是颤颤柔心的滇剧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7


王德凤在线:

散 文



国粹京剧的手足

颤颤柔心滇剧

 

          

情怀依依的滇剧。为什么在昆明席子营小剧场我泪水盈眼,为什么心理被剧情牵着颤颤感动?因为滇剧真,滇剧善,滇剧美。不由得想起昆明的斗南,它是是滇剧发芽的地方。据资料载,斗南是历史上著名的“戏窝子”,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成立了“戏学社’专唱滇剧。由此可知滇剧花开遍布云南。

仔细想滇剧这样鲜活,是否因其它在红土地被大自然披挂着艳艳的红,没出生就营养富足,在其遗传基因里有丝弦、胡琴、襄阳三大声腔,加之丰富的板式调式和杂腔小调,不仅如此它还从云南各民族文化艺术中吸取养分,然后成长自己。

历史长河翻滚东流,那是在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一脸严肃的朱元璋,派傅友德、兰玉、沐英率军在尘土飞沙中三十万大军入滇。随后,夫妻相互搀扶,母亲抱着儿女大批移民多次投奔到云南,他们带来了江南的戏曲声腔和时尚的曲调。

明人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说:“腔有数种,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外、余姚、杭州、弋阳、自徽洲、江西、福建俱作弋阳腔。永乐间,云贵二省皆作之,会唱者颇入耳。据一位滇剧老艺人说,秦腔是甘肃、陕西一带的曲调,滇剧的三大声腔中的“丝弦”源出于秦腔。楚腔,现称汉剧。历史又翻到明清这一页,湖北本来是唱高腔,是西秦腔传到汉水流域后结合楚声衍变而来。滇剧中的襄阳调是这样来的。

有资料载滇剧演出方式有:每逢庙会搭高台演滇戏,在会馆或在农村草台四周围草席演出,为官府或富豪之家的喜庆、祝寿、宴客等唱堂会,在城镇在农村,在茶馆打围鼓清唱。滇戏富贵,滇戏朴实。滇剧在城市剧院的舞台,在深山、在乡下都能展示自己的风采。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爱滇剧。特别是每年春节后至农历三月农闲时,几乎村村都要轮流唱戏,开戏之前都要提前请戏师傅到村中教戏。因为滇剧完全以演员为中心,没有导演,如需拍新戏由讲戏师统一指导。只有少数剧目如1949年演出的《征夫恨》等有过导演。不同曲目的滇剧震撼着,感染着乡村百姓对幸福的珍惜,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樊梨花》、《杨家将》、《穆桂英》等历史剧目就这样得以保留下来。

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滇剧呢?也许是在其生命的沧桑里,它沉淀出让人记在心里不忘的许多剧目。《牛皋扯旨》《闯宫》《送京娘》等等。用书面语言表述,滇剧通过具有丰富生活内容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矛盾的过程,体现角色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通俗流畅,具有地方民间歌谣的风格因而打动人心。据1962年的一个初步统计,传统剧本有1600多本。滇剧时时不忘讴歌真善美,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上卓越无尽。

滇剧爱国,滇剧是有情怀的剧。1884年中法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将魔爪伸向云南,全省人们群情激昂,护路、护矿,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逢勃开展。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得到了云南百姓的积极响应,这时的滇剧成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舆论工具。

在抗战硝烟滚滚里,滇剧演员组织起来义演。《弦高救国》《临江会》《卧薪尝胆》《大报仇》等。在炮声隆隆的1941129日,日军28架飞机,先后四次炸昆明,不怕死,死不拍的滇剧演员在滇西、滇南、下关、保山高声唱戏,大声呐喊宣传抗日。滇剧成为一种唤起民众共同赶走侵略者的一种坚强凝聚的中国力量。

滇剧兴盛是因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曾经西南联大的刘文典、钱穆、梅一奇等文化人非常喜欢滇剧,陶孟起教授因为喜好滇剧而娶滇剧票友为妻成为佳话。曾经美国百代等唱片公司也为滇剧灌了很多唱片。

新中国成立后,滇剧也迈着巨人般的步伐,一直为祖国的繁荣高歌美好的兴盛的中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滇剧发展的最高峰,据有关资料载,云南省有专业滇剧院团30多个,它在所有的州市都开花,城市乡村的民间剧团数不胜数活跃在乡村舞台上,百姓喜欢的有《瘦马御史》《牛皋扯旨》《京娘送兄》《关山碧血》等优秀剧目,云南的滇剧(演员)站在中国的大舞台,先后获得了 “梅花奖”、“白玉兰奖”、 “曹禺戏剧奖”等国内顶级奖项。滇剧真棒!

我看过一场滇剧《杨门女将》,伴随着锣鼓响起,丝弦声声,台上呈现的那场《出征》最为难忘。演员们时而在高亢激越里舒展声腔曲调,时而又在方言韵味里表达心声,让人甚是喜欢如痴如醉。看滇剧表演展示本土艺术精萃,不由得感受滇戏与红土地血脉交融的悠悠情怀。感受它韵味是那样无尽美好。

庄严的滇剧,可贵的滇剧,它是云南人对中国戏剧舞台上,捧出的一朵绚丽无比的戏曲之朵。它绽放出高亢激越;开在委婉的小桥流水、它优美抒情,它传统丰厚,它流派纷呈、它剧目众多、它名家辈出,它被誉为“滇粹”“省粹”。200多年见证着我们中华民族从苦难到繁荣,卓绝艰辛的一程又一程。每一个时代滇剧都亮开喉咙歌咏美好,鼓励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碑永驻。

离开席子营小戏场,穿过云南昆明盘龙区的大街小巷,我在想东华席子营小剧场虽地处老街却宁静优雅,没有游客知道这舞台。它在深深的巷子里,200多岁的滇剧在这里散发着中国过去的文明和历史,弘扬正气,摒弃丑陋……

我将在席子营小剧场演出现场拍下来的照片,留存于心。当我与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会炫耀溢满灵魂的滇剧之美。还会说,我与200多岁的滇剧,握手于东华街道席子营小剧场。握手的那一瞬间感到非常荣幸,有谁能在不经意间就见到了京剧的双胞兄弟滇剧,在小小的得意里真的喜欢上了滇剧。如今那唱腔余音绕耳,滇剧的经典作品永恒在百世流芳里,滇剧艺术让我在感动中颤颤柔心,为传承滇剧的席子营小剧场孙曼华、吴振东、陈秋萍等演员,为看滇剧带着小折叠椅让浮肿的腿能够缓解不涨的老观众,那些银发飘飞的老人牵着200多岁的滇剧,大爱有歌,大爱有戏这是何等的滇剧情怀。让我嗅到了灵动的传统文化气息。


难怪诗人、国学家、学者洪海波先生和年轻有为的歌者、诗人戈捍先生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动,我该对两位老师真诚道一声“谢谢”,带我相识了滇剧。回望盘根在席子营小剧场的滇剧,对这200多岁不停歌唱的滇剧。竟然满心情怀,慢慢品读寻找它深重的个性与灵魂。省粹滇剧,不看真的遗憾,风华正茂的青春是否抚摸过,云南这片热土里长出的滇剧?韶华勃发的脚步是否会为滇剧而停下慢慢走近?该怎样将滇剧变为在喜爱里的传承呢?席子营小剧场,难忘舞台上用信念去坚持的那些年长的演员,台下的观众,难忘舞台上一幕幕美好的滇剧,让人在感动中颤颤柔心。想念……

 


总编辑:骆圣宏

栏目主编:李建丽


文/王德凤

王德凤,山东菏泽人。作家、摄影家,先后出版个人专著五部:《永远的白玫瑰》、《知音如溪》、《落下心帘》、《女人的脊梁》、《云雾里的视野心畴》。《华夏文学》特约作家,《上海文艺》等杂志签约作家。作品《筏客子博浪记》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岁月化妆师》获华夏文学最佳散文一等奖;《幸福美丽的牵挂》获“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二等奖。在《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千篇。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张晓惠在线

北上海(二十一)垦区之父黄序周(盐城/张晓惠)

陈航在线

忠义牌坊前的讹诈——《陈家大屋》连载(十五)(岳阳/陈航)

张亦怡在线

舞者(福建/张亦怡)

徐向林在线

苦命相搏 ——《腹蛇行动》连载(11)(江苏/徐向林)

韦江荷在线

那扇窗子(江苏/韦江荷)

王德凤在线

国粹京剧的手足 是颤颤柔心的滇剧(云南/王德凤)

张镭在线

对话(宿迁/张镭)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张晓惠在线

北上海(二十)茫茫盐碱滩上第一块墓碑(盐城/张晓惠)

陈航在线

长沙街头的逃亡——《陈家大屋》连载(十四)(岳阳/陈航)

张亦怡在线

许一场繁华盛景(福建/张亦怡)

徐向林在线

阡陌遇险 ——《腹蛇行动》连载(10)(江苏/徐向林)

韦江荷在线

从现在开始(江苏/韦江荷)

王德凤在线

千里冰封不冷花(云南/王德凤)

张镭在线

一本书与一个人(宿迁/张镭)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说得过去的文学作品可以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我们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

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编辑:李建丽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带着被爱去睡,是什么感觉?(点击查看!)

点击方标题进去体验 !!!!

我这么可爱,戳我一下呗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