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入一口酥月饼 品一抹浓乡愁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散  文




入一口酥月饼 


 品一抹浓乡愁


加拿大皇后大学/黄羽诺



又逢中秋,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记忆中,和中秋节的初次邂逅还得从我初入幼儿园,第一次参加舞蹈表演的八月十五说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又不由自主地在我的耳畔响起:“八月十五月儿圆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我为爷爷把歌唱呀……”

一晃眼,十几年过去……

古有苏轼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苏轼月饼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传承,虽一代代被改良了配方,却依旧流传在寻常百姓之家。月圆中秋,赏秋月,吹秋风,品月饼,一家人,围一起,谈天说地,“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是我儿时记忆中最深的传说故事。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一卷的水,一卷的丝绸,一卷的江南烟雨。古镇长泾,又称东舜城,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拥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母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泾人。曾记得,我还在蹒跚学走路的时候,母亲有力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这诗情画意的画卷中。踏着青石板铺就的老街,穿过一条条幽长的弄堂,巷头巷尾大小脚印重合又重叠。长大些,随之我学习并领悟到了吴文化的独特之处,再次感受古镇长泾,宛如走进了一幅泼彩的水墨画:粉墙黛瓦,小桥细水,幽静的小巷,深邃的庭院,无不展现着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和韵味。现如今,每每我背起行囊,踏上新的一段征程,母亲依然会大脚带小脚,走一走那条熟悉的老街,温一温昔日故土的温暖,心中的明快之色渐渐舒朗开来……恰逢暑期末,异国求学出发之前,母亲建议我再次走一走老街。我惊喜地发觉,虽说离中秋节还差有一段时间,但泾水河两畔,大街小巷的空气中早已弥漫着扑鼻的月饼香味。商家月饼大战正酣,一个个月饼噱头无不彰显商家的精明,各色月饼也相继摆上了街头和超市。月饼花样翻新,品种繁多,外附上各种精美的包装,简直变成了一项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民国年间,江阴诗人沙曾达亦在《澄江咏古录》中曰:“长泾月饼在东乡,名重一时,伏游重酥,品类滋繁,每届中秋节时,远近争购者络绎不绝。”曾听闻母亲介绍,长泾月饼生产一直以分散的家庭小作坊为主。每年六月至九月的季节,沿街的月饼商家都会腰包鼓起。为何在长泾这一个乡镇能拥有这般多的月饼作坊,这在全国也并不多见……那么,长泾月饼为什么能够如此受宠呢?                                带着疑惑,我和母亲走进了一家位于河东的“宋氏月饼坊”。月饼坊中的师傅,个个技艺精湛,好客热情,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细细解释:“江阴长泾月饼,是传统的苏式月饼;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入口即化的千层酥皮。在咱们长泾,任何一家作坊,都坚持最传统的手工做法,对油酥和用料也都非常考究……”师傅们的一番话激起了我动手的欲望和一探究竟的好奇之心。挑馅,混馅,捣馅,擀皮,切酥,入酥,揉酥,包馅,裹馅,成型,烘烤,包装。我近距离地观察并模仿着月饼师傅们的古法手工技术,也像模像样地做成了一盘整整齐齐的豆沙月饼。看着略有瑕疵,初有成效的劳动成果,内心激起了兴奋的涟漪。离开“宋氏月饼坊”,我和母亲继而前行,一路品不尽的甘醴,香在口中,甜在心里...... “张慎裕”店铺所产月饼非常美味,相传晚清著名帝师翁同龢曾带回京进献给慈禧,慈禧也非常爱吃,准为贡品;自此声名远播,畅销邻县。他家月饼表皮中夹杂浓郁的菜籽油香,与别家作坊采用猪油很是不同,所以饼皮也格外酥脆。“邹氏家园”与“张慎裕”两商家仅相隔几十米,同样是一家知名老字号店。店中的芝麻月饼口感咸甜,香酥不腻,一层面皮一层酥皮叠加,采用双手的温度和技艺充分揉捏,做出的苏式月饼,味道绝妙。此外,如果和我一样不爱多油的口味习惯,那么邹氏家园会是选择月饼的最佳店铺。


“季氏糕饼”位于河南街,在整个长泾的月饼行业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店的月饼以葱油、百果为特色,用料考究且丰富,在当地有着众多忠诚食客。“留香园”、“泾水人家”、“吾仁居”......月饼,作为长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演变为一种品味和文化。很多人挑选月饼,更讲究的是档次、包装和价位。然而,这并非是月饼作为中秋佳节所必不少的原因。在我眼中,月饼,在跳动舌尖上的味蕾的同时总能瞬间把我的记忆延展,延伸,直至串成一幕幕穿越时空的亲情片段。中秋—月饼,中华民族舌尖上的记忆,不知吃了多少年,不知多少人吃过。它承载着我美好天真,无忧无虑的童真时代,更给予我在异国他乡求学之时,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期待。    入一口酥月饼,品一抹浓乡愁!







          

栏目主编:劲松

实习编辑许    彤


文/ 黄羽诺       

江苏江阴人,加拿大皇后大学在读大学生,攻读教育学和数学双学位。小学曾多次参加当堂作文竞赛、“望江杯”读书征文竞赛、“张国荣眼镜杯校园创新作文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佳绩;初中,《Spring Festival(春节)》一文曾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英语读写大赛银奖。同时,曾被评为江苏省“四好少年”和无锡市“万名好少年”标兵;高中,和同学创立Humans of Wuxi(人在无锡)微信公众号,积极参加妇幼志愿者和学校支教活动;大学,担任学校CHIN (Chinese course)Volunteer TA (Teacher Assistant),并加入“One To One”等多个社团从事宣传文案工作。


每周一期      周一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张亦怡/福建闽江学院

小说/ 世界尽头,愿你归来仍少年

杨沛业/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小说/抱怨

黄羽诺/加拿大皇后大学

散文/ 入一口酥月饼 品一抹浓乡愁

夏志成/江苏警官学院

随笔/生命的芬芳与魅力


 许钰洁/陕西科技大学

征文/一路南下,相聚小镇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张亦怡/福建闽江学院

随笔/那些我想一生珍视的人

郭子璇/郑州大学

随笔/执念如一

王兆嘉/长春大学

杂文/我们总要学会成长

浦天屿/南京林业大学

杂文/ 致敬乌鸦

陈新鹏/上海大学

散文/泮池畔

宋娟/盐城工学院

征文/盐行之路



人民作家·大学生文苑
投稿指南 

一、征稿对象

各在校大学生。

二、作品要求

题材、体裁、篇幅不限,尤其欢迎小说。谢绝一稿多投,必须是原创,未在别的平台上发表过,在纸质媒体上的除外。

三、关于稿费

作品在本平台发表后七天内的打赏收入,一半给作者做稿费;不管有无打赏收入,本平台不再另行支付作者稿费。

四、激励措施

1、优秀的作品《人民作家》编辑部将积极向各大纸质文学刊物、出版社或一些影视文化公司推荐发表、出版或收购影视、数字、动漫、有声版权;

2、影响比较大的作品和作者,适时组织其作品研讨会;

3、发表在《人民作家》上的文学作品,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评比;

4、《人民作家》编辑部大型文学活动和采风活动可以视情邀请特别优秀的作者参加;

5、特别优秀的,可以有机会担当《人民作家》特邀编辑,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民作家》编辑部出具相关证明。

五、投稿方式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信箱:来稿请发renminzuojia@163.com信箱,并注明“大学生来稿”字样,二周内未接到采用通知的可另投他处。

联系人:陈老师  18105113751(微信同号)

要求: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和照片及联系方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以示鼓励!

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人民作家》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