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著名画家刘工谈“品位”与“品味”,精辟!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5-10



品位 与 品味


江苏|刘 工

 


众所周知: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然而对艺术品位的认识,以及对艺术品味的评说,如今有不自重的一面,也有不自信的一面。

不自重表现在一味地追求官场好恶与商业利益;不自信显露在拿来主义,玩弄貌似前卫的,实际是乞食西方的残羹剩菜。

这是中国传统的权利主义滋养出的文阀、学阀、商阀、媒阀,是遗传旧有的,主宰艺术发展成为浮庸散奢的动力。

如果单从艺术家的“品位”而言,这里主要指的是人之品格。说白了,品位就是人的处世质量。

曾听一位当代的大画师说:“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

并高调自称:“我是坐四望五,以待来日。”

听明白了弦外之意,这位大画师一定是坐稳了“大师”的宝座,只等死后当“巨匠”了。

由此,我不得不耻笑这位自称的“大师”已经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

我在品味这位“大师”论“品”的后缀中,感到其味有一种厚颜卑俗的病灶在发作,难怪备受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欢喜。

其实,人的品位是内在的一种宁静,一种淡泊,一种心境,一种谦虚。

品位,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种虚伪的做作或摆势,或是哄抬所谓的社会地位,以及毫不谦虚的表现。

人的品位理应是生活的、日常的、尊重自己言行的,是由里而表的真实流露。

但是,我的这种认识也是矫情的,至少也是不讨有“品位”的人喜欢。

从艺术家的品位而言,忙着追求日思夜想的名利,把自己装扮成什么模样吸引人,想着说什么话讨官商人等的喜欢,论什么调子与众不同,摆什么架势端起自己……由此而包装外表艺术的人不一定有品位;有品位的艺术家不一定要包装。

但是,有品位的人一定具有人格精神,绝不是包装出来的品位。

在艺术家的现实生活中,品位有时是很随意的一种生活态度,不哗众取宠,不卑躬屈膝,是日常品味综合积累起来的,一种人的质量。可以说,艺术家的品位是逐渐形成的自身内在的品味。


从中国当下艺术家的品位与品味而言,不好说是乱象丛生的,起码说是乌七八糟的事超过了中国画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虽然,中国文人有嗜蟹嗜酒,逃避现实的技巧,又有文人相轻的毛病。但是,中国文人如果都转变为文化人,这种情形恐怕要好得多。

远的不论,就民国文人来说,他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民国文人为保护中华文化命脉,在炮火中南渡西迁;在时局与学术中,追求自己的独立自由价值。

正如陈寅恪在王国维纪念碑文中所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而今的文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前些时候,我有幸见到两个“获奖”的画家,两人在电视屏幕上漫不经心地讨论艺术。对话在小提琴的旋律声中娓娓道来,端坐的“品位”与衣着的“品味”确实不低。听来听去,乏味的对话几乎都是自己的艺术之旅,编造的全是坎坷人生,好像刚从万恶的黑暗世界逃生出来。

这儿要矫情地问:假如,艺术家的“获奖”是迈向成功的台阶,那么颁奖的人是不是砌台阶的人呢?假如,艺术家的“获奖”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那么要什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呢?

节目过后,还没等我思考出什么,又有两个耄耋的老画家开骂了。前提是,两个耄耋的、有钱的、有地位的艺术家骂些什么呢?

相互开骂的内容是他骂他画画尚未入门、呆板写实、荒率变形、既无色彩亦无线条,论其人品、人格、政治投机、打击同道、欲壑难填……最后又回味到两人当年的相濡以沫……最终才认识丑恶灵魂……如同一场“文革”遗风,再现了当下中国艺术家的品位与品味。

两个耄耋的老画家开骂未了。中国画坛又爆出当下第一俗僧,俗的含金量囊括了俗人、俗画、俗字、俗事。随后拽出了男性画家的胭脂派、女性画家的野性派、蓄发留须的淘古派、弄虚作假的获奖派、愤世嫉俗的衰象派、洋为中用的混纺派、加官进爵的投机派等等。全然把小聪明的轻浮、狂妄、狡猾、鼓吹等程序融化成艺术家的品位与品味。

那么,艺术家是不是以假斯文,装野蛮来量化品位与品味呢?做节目的艺术家津津乐道:学问要博、生活要广、认识要深、情感要真、立意要新、想象要丰、意象要蕴、形象要神云云。

这种“要”还要什么呢?秘籍里的“要”正正反反、反反正正都是老套。最后又用“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表白自我。不能不说,获奖是给匠人颁发的金属牌,开骂是引人注意的广告,俗僧与俗派是自大又自卑的写照。

正如法国著名画家塞尚在给友人信中,他赞许一位知心朋友时所言:“他与那些获奖章和勋章的画匠全然不同,那些东西令人作呕。”

难道所谓高品位的人,一定就能产出所谓高品味的艺术吗?由此看来,全然不是这样子。

如果说,品位是人的一种选择,那么选择就要符合自己的舒适度;

如果说,品位是人的一种行为,那么行为是不能欺骗人的。

当然,品位不存在评判的标准,如果有评判标准就是目的的、世俗的,甚至是借标准推销自己,故而卖弄品位。不言而喻,这种品位就是让别人品味为目的,只是变着戏法拔高自己所谓的品位。

从汉字的品味而言:品——是品尝;味——是味道。合起来倒有品尝味道的意思。从艺术的品味而论:品——是人品、品质、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体味、回味的解释。合起来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趣味、情操与修养。

若要论当下中国艺术家的品位与品味,可谓是:玩“品位”的艺术家会炫耀自己的生活状态,向往的是置身庭院、书柜四壁、窗前绿意、案头琳琅满目等艺术气场,力求的是别人赞扬他的品味;玩“品味”的艺术家爱一种生活状态,喜欢一杯茶、一壶酒和一圈人的气场,渴求的是为了生活状态,不得不用品味来营造品位。

品,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范畴中,强调人之品格极为重要。

因为,中国历代书画家绝大多数是服务于王朝政治的读书人,所以,统治阶层及书画家本人都极为重视自己人品的优劣。

诸如,唐太宗之弟李元昌,他与众臣讨论书画家品格时说:“及品格高下,列为先后”。宋代著名书画家郭若虚,他提出绘画的楷模论,对如何画好人物有一种定式的言论:“画人物者,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徵明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清代画家王昱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同时,王昱还特别强调了“文如其人,画亦有然”的道理。

如果,我们翻阅一下历代书画家论述“品”的语录,可谓是浩瀚如烟。

可惜的是,身为汉王的李元昌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被赐死。身为外交官的郭若虚因遗失金酒器及叛逃事件被降官一级。唯有十次应举均落第后经推荐以贡生进京,拿了几年微薄薪水的文徵明,又因受同僚的嫉妒和排挤,目睹官场腐败,57岁乞归故里以书画生活,享年90岁而仙逝。而王昱则一生以书画为伴,终年70岁谢世。

由此可见,纵论中国历代书画大家强调“品”之重要,依旧是说论,做到的也只是半数,这也算是论“品”之幸事了。

为此,晚清著名书画家松年在《颐园论画》中说:“历代工书画者,宋之蔡京、秦桧,明之严嵩,爵位尊荣,书法文学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弃之,湮没不传?实因其人大节已亏,其余技更不值一钱矣。”

显而易见,在中国书画艺术领域,其“品位”是人,“品味”是作品。有人说,只有高品位的艺术家才有高品味的作品。这话有些哲理,起码说出了“品味”产出于“品位”的问题。然而事实也不竟然,因为“品位”与“品味”缺乏评定的刚性,诠释也只能由欣赏者而定。

诸如,我在前面说的那位论“画分九品”的当代大画师,其品位就很难评定。如果,有人说他品位高,肯定有一片呼声,说他没品位,他自己已经给自己确定了高品位。所以,其画作的品味问题也就自当别论了。

(文中画作均为作者所创)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陈艺璇


作者简介:

刘工:当代艺术家、油画家、人文历史学者。主要油画作品及名家访谈收录于《中国文化报》《中国油画名家》《中国收藏》《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中国画廊与艺术家》《当代油画·风景专辑》《艺术印象》《新海岸》等专辑专刊。出版《当代油画·刘工专辑》《野性与色彩》,长篇小说《紫陌尘事》,著有《中国潜流文化》《中国绘画的精神含义》《中国传世名画二十讲》等专著。




每周一期      周日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 文艺评论

1、品位与品味(江苏|刘工)

⊙ 文艺人生

2、读书,励我成长(吉林|刘国峰)

上期目录(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文学评论

1,这只是一个开始(江苏|陈同生)   

2以柔韧梳理人生的风(湖北|邱启健)    


投稿须知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