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英伦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疫情下的英伦



英国|


 

宅家日记Day 1


自3月23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为了遏制新冠疫情,英国将禁止民众非必要出行三周时间。

今天是宅家的第三天,前两天我们都老老实实呆在家,除中午出去在我们小区附近的林间小道散步半小时外,没有离开过家。

今天散完步回来,先生说想去买些水果、甜点,虽然我们家的冰箱装的满满的,够吃一个月的食物,但水果和甜点只能买新鲜的,现在吃完了。而先生是每天必须吃新鲜水果和甜点的。

我不知道现在的超市情况是怎样的,也想去看看,于是对先生说:“好,我们一起去超市,这次多买点水果和甜点。”

开车去我们常去的超市M&S, 一路上车辆很少,畅通无阻,也没有检查车辆的人员。达到商场停车场,停好车,我瞧见店门外排有五、六人的队,每人相距两米左右。

我们下车,先生去拿购物车,我叫先生带上一次性手套。我们没带口罩,排队等待的人也都没戴口罩。

突然我留意到在放购物车的旁边,有一个流浪的中年男子坐在地上,他时不时地咳嗽。

我立马警惕起来,对先生说;“瞧,那个无家可归的人在咳嗽,他可能感染上了新冠状病毒。英国政府或者NHS 怎么不把这些无家可归的人集中起来?这样任意让他们留宿在街头,会成为超级传染源的。

先生回答说:“他们习惯了在街头生活,不习惯被管制。”

我说:“可是这对大众不公平呀。”

先生说:“政府拿这些人也没办法。我们只要与他们保持相距两米的距离即可。”

“可是他在咳嗽,今天有风,风会把他的咳嗽物传播更远的。”我继续说。

先生不再回答,我看看其他人也都泰然自若,我隐隐地担忧。

这时我见商场出口处一位推一满满的购物车的年轻女性走出商店,当她经过流浪汉身边时,还从购物车里取出一盒三明治和一瓶桔子汁,递给流浪汉,流浪汉接过,道了谢,马上吃。

吃完食物,流浪汉又走向排队的人群,向一名中年男士要烟。这位中年男士从口袋掏出烟盒,抽出一支,递给流浪汉。我注意到他们相距很近,根本没有两米距离,也隐隐地担忧。

我再次跟先生说:“这样真的不安全,应该叫NHS的人把他拉走。”但先生没回复,我也没办法:只好心里默念:“但愿他(流浪汉)没有感染上病毒。”

轮到我们进入商店时,这时见一位戴口罩的女职员站在里面,对我们说:对不起,只准许一次一人进。”我先生说:“她是我妻子。”女子继续说:“对不起,一家只允许一人进入商场,让她在车里等待。”

我听后,马上回答说:“好,我在外面等你。”于是我退出,站在外面晒太阳,离排队的人群远远的。

在等待先生时,我仔细观察排队的人群,流浪汉继续坐在地上,时不时地咳嗽,排队的人群没有一个人引起警惕或者怀疑。

我还看见一家三口从流浪汉面前经过,可爱的小女孩蹦蹦跳跳,高兴地唱着歌,我再次在心里祈祷:“但愿这个流浪汉没有感染上病毒,但愿这个小女孩及他们全家不会被传染上。”

这时我看到很温馨的一幕:一个年迈的男子,弯着腰颤颤微微地走向购物车,当他取完购物车,欲走向队列的未位时,这时只见一个站在玻璃门前等待的中年女士对他说:“先生,请到这里来。”

老者可能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说:“我不插队,我排到后面去。”

只见中年女士笑着说:“请你到这里来,我后退。”于是该女士真的后退几步,让出位,让老先生排在她前面。

后面排队的人都相应后退,没有一个人发出反对的声音,看到这,我面露微笑,由衷地感到高兴,尊老爱幼,这是英国人的全民素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做得很好。




不久见先生推着购物车走出出口的玻璃门,我迎上去,问:“店里情况怎样?食物多吗?”

先生回答说:除Pasta(意大利通心粉)、面粉及洗手纸没有外,其它都有。”

我再问:“收银员带口罩吗?”先生答:“没有。”

我又问:“里面购物的人多吗?”先生回答说:“不多,总共十五到二十个,每人都保持两米以上距离。出来一个,再放进去一个。”

我不再问,我们走向车,把货物放进车后备箱,然后先生去放回购物车,我交待先生离流浪汉远一点。

这就是英国在禁令发出后第三天的真实生活:一切井然有序,没有恐慌,但仍有隐忧,如流浪汉的管理问题。


宅家日记Day 2


上次我们去M&S 购物,遇到街头流浪汉咳嗽且他没戴口罩,我心里一直不舒服,担心我们会被感染上,特别为我先生担心,因为他没戴口罩,且两次经过那个流浪汉身边。

不知新冠状肺炎病毒是否会通过空气传染?为找到答案,我上网查找。网上信息太多,真假难辨,我尽量找权威网站上的信息。刚好查到3月26日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回答留学生华侨华人抗疫问题》的视频。

观看了这个视频,我对新冠肺炎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不再盲目担心害怕了,知道了这个新冠病毒是可防可控的,也知道了普通大众,如果没被感染,不一定非要戴口罩。

一是尊重当地习俗,随乡入俗。

英国一般不戴口罩(这与他们祟尚自由有关),只有生病者(已经被感染上的)需戴口罩,防止把病毒传染给他人。

二是英国的防疫政策是勤洗手,不外去,不聚集。

对这个新冠状肺炎病毒来源,我既不认同任何阴谋论,也不认同是因为吃某种蝙蝠而产生的。

如果因为吃中华菊蝙蝠而感染的,那病毒为何只发生在武汉?中华菊蝙蝠出生地云南反而没有?还有一些被称为野人的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深山野林,靠吃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为生,他们为何没被首先感染?

上述种种问题导致我个人认为:病毒是地球自我保护品,为保护自身(地球),为维持物种平衡而自动产生的。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日益老年化,人口数量的无限增长,这都使得地球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有些人为使用野生动物皮毛,从而滥捕滥杀各种名贵野生动物,更有甚者乱吃野生动物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地球上的物种不平衡,导致某些物种的急速下降甚至灭亡,为了维护物种平衡,地球自动产生某种病毒。

这不得不使我们更加觉得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作控制一切,优胜劣汰,从而使我们更加敬畏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的个性安静,适合宅家,在宅家的日子,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制作、写作和翻译。所以政府宅家三周的禁令,对我没有什么不适。

先生就不同了,他喜欢运动,以前每周打三次高尔夫球,喜欢外出吃西餐等。现在禁足,他有点不适应,前几天以看电视为主,今天,也许是厌倦了,他开始打扫房间卫生,清洗厨房抽油烟机。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疫情也有好的一面,让我们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哪些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有一个最大的不幸消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染新冠,现在家隔离,为该国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导致英镑贬值,与美元和欧元的汇率仅为1英镑兑1.2226美元和1.1092欧元。

让我们为英国首相祈福吧:早日康复!

 

宅家日记Day 3


家里的牛奶和新鲜水果快完了,先生又想去购物。昨晚我与儿子打电话,询问了网上购物事宜。儿子告诉我,现在网上购物很慢,至少要一周以后才能送到。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决定还是去超市自行购物。

与先生商量好,这次由我进超市购物,先生坐车里等,因为我会更小心。我们选择午餐时间去超市,因为这时是人们用午餐的时间,去超市购物的人会相对少些。

没有口罩,我就用丝巾把口和鼻子遮得严严实实,再戴上一次用手套,上车出发。

一路畅通无阻,路上的车比上次还少,行人更是难见到。很快我们就到了超市的停车场,首先我留意到上次那个流浪汉不在了,我马上告诉了先生。

先生说:“现在政府新规定:各郡需集中管理无家可归者,在本周末之前,街头需无任何流浪者。”我立刻说:“这个新规好,解决了疫情传播隐忧。”

因为我平时忙于诗社工作,很少看电视,故很多英国的防疫政策我不是很清楚,常常是先生告诉我。

我走下车,看到在商场外排队购物的人很少,只有两人,也都没戴口罩。我走向购物车,取车,然后排在队尾。

轮到我进入玻璃门时,看见今天值勤的女工作人员也没戴口罩,她告诉我:进商场后只能前行,不能转身逆行,并与前面人员保持两米的距离。

进入商场,我看到货架上商品很多,各种肉类、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的价格都没变化。除意大利通心粉和厕纸还是没有外,其它都有。我想要的面条和面粉也都有,很高兴,买了满满一车货物,特别是冻虾,又大又便宜,很好。

购完物去结算时,我看见收银员还是没戴口罩,但在他们的座位前,都装了一个玻璃防护窗,阻止与客户面对面交谈,这个很好。

走出超市,见先生站在门外等我。我说:“怎么不听话,不坐在车里等?”先生说:“外面也没什么人,下车可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先生又告诉我:“看来超市的政策也放宽了,今天我看见一对夫妇两人一起进入了。”

我回答:“哦,是吧?为什么?”先生回答说:“可能是购物的人比较少的缘故。”

先生还告诉我另外一个新政策:“为保护老年人,政府建议凡65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他们自己去超市购物,尽量请其他人帮忙购物。”

我说:“这个新规也很好,让老年人呆在家里,不出门,从而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英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他们所有政策都是以人为本,各项政策都很人性化,特别是在保护老人和小孩等弱势人群方面做得很好,很暖心。

英国政府上周计划招募25万抗击疫情的志愿者,帮助那些在家独自隔离的老人以及需要照顾的高危人群,24小时内就有大约40万人报名参加,可见英国人群体的爱心和为他人服务的态度。

英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这里的人们为了自由,可以不惜舍弃生命。

英国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里的全民价值观高度一致。


上周四,整个英国都在为医生鼓掌,为医生加油,为感谢他(她)们为了这个国家做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加油!

英国上下,从皇室到高官,无论是首相还是财政大臣,或者普通民众,全英国都在晚上8点,同一时刻鼓掌。

在办公室,在家门口,在路上,为那些奋斗在英国抗疫最前线的医疗工作者鼓掌,伦敦一片蓝色的海洋(英国全民医疗系统NHS的颜色)。


有这样为民服务的政府和有爱心的国民,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我相信英国人民一定能战胜疫情,天佑英伦!

 (本文系从作者系列日记中选出的三篇,使用时略有删节。)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陈艺璇


文/王静

网名静好,英籍华人。现任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世界诗会瑞典总社荣誉社长,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 你能把心安靜下來嗎(香港|李俊)

⊙ 应对不穷(美国|卞荔莎)

⊙ 疫情下的英伦(英国|王静)

⊙ 宅,记之(日本|赵晴)

⊙ 把十四天的爱都给您(加拿大|郑南川)

上期目录(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南京古城墙,惟有窑工留其名(江苏|王喜根)

⊙ “钟”的故事(江西|邓星明)

⊙ 你的美好 我格外珍惜(河南|古娟华)

⊙ 那段日子(福建|郑建光)

⊙ 锅巴头子肉汤泡(江苏|范保华)

⊙ 东红时光(江苏|董建超)


投稿须知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