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条路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常常想起那条路


                         

内蒙古|王素艳

 


常常想起那条路。

那路跟别的路没啥不同,甚至更崎岖漫长。它的两端各有一个天然的不规则的“结”——类似于人衣服上的疙瘩扣,在阳光下默不作声,在夜色中彼此打量。这两个“结”分别位于我当年的家门口和曾就读初中的门口,相隔4公里。

父亲原也没想到,新家竟座落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而且,还隐藏在胡同里,除了一个后来被拆除的大彩门,没有第二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标记。我清晰地记得,去学校报到那天,我转了好半天才摸回家哩。

算起来,我在那条路上步行了两年,平均一天四次。父母早起晚睡蒸煮岁月的底色也默默地陪伴了我两年。

那时候,学校每天早上七点上自习,我便早早起床,背单词,检查作业,吃饭,然后出发。我家的锅灶不大好烧,烟囱里犹犹豫豫的炊烟像极了母亲刻意压抑的咳嗽声和父亲紧贴着地皮走路的声音。

冬天,他们甚至四点半就生火做饭了,那会儿,周围人家都还在酣睡中,我家门口的“疙瘩扣”也不例外。

父亲每每生完火,便抄起扫帚扫院子,顺带扫大门外那条路。我不解,问,“门外毛驴车也走,猫狗也过,你扫得再干净有啥用?”父亲笑笑,“新的一天,新的开始。人为啥天天洗脸哩?都干净干净,好。”


我后来才渐渐理解了父亲这话的含义——在他眼里,那条通往学校的路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他想让我明白,亲近大地而不染杂尘是多好的一件事,它值得拥有仪式感。


因为我不会骑自行车,父亲也不会载人,我便每天走着上学,从家到学校,单程四十多分钟。若赶上阴天下雨或刮大风,我便提前一刻钟出发。路上很少遇见同学,只有看惯了的房舍桥梁默默目送我的身影。

我很享受这样安静的时刻,边走边背各学科知识点,走到学校门口时,往往是一头热气,恍似刚出锅的馒头。

那段时间,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矛盾的。至今有人对我说,“真看不出来,你上学时细得像豆芽菜,哪来的力气背恁大个书包?关键是你走路比‘飞毛腿’导弹还快!”

我听了不觉失笑,想起当年那个草绿色的大书包——带子很长,勒得我一侧肩膀生疼。我曾无意间听某同届同学向别人介绍我说,“王素艳啊,就是那个书包特沉的女生!哪,看那个绿书包!”没想到,她后来竟成了我在那条路上并肩同行的伙伴。

有几次,我跟她一起回家,中间不得不驻足停留,等她赶上来。再后来,在我带动下,她竟也变成了“飞毛腿”!我记不清在“两点一线”的奔波中磨破了几双鞋,但至今想起当年那匆匆来去的背影,仍能感到脚底隐隐发热……

如果说,那条路偶尔也有心软的时候,一定是看到了我父亲的身影,抑或是听见了我母亲在家里焦急等待的踱步声。

话说我升入初三后,父亲多了一项活动内容——接我下晚自习。

为了节省时间,我中午带饭,下午放学后在学校热了吃,偶尔花一块钱买面包对付一顿。上完自习,通常是九点多了。

夏天还好说,有星光和月光做伴。到了冬天就不同了,天空早早晦暗下来,有时还会下雪,路不好走,光听那单调的“咯吱咯吱”声就够让人难受的了。

然而,不管晴天还是阴天,不管路好走还是难走,父亲每天雷打不动去学校门口接我。我一出校门,就会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顿时安定下来。父亲走路速度也快,但是不及我。

记得有一次,雪下得特别大,路面很滑,几乎一步一出溜。父亲一手提着我的书包,一边尽力保持身体平衡,不时嘱咐我注意脚下,自己却差点儿栽进一个雪窝里。

父亲自言自语,“这眼睛好使……腿脚咋恁笨了呢?!”我不由得一阵难过。

想当年,父亲穿着整洁的工作服,骑在绿色的自行车上,走街串巷送信送报,身手矫捷,笑声朗朗,常让人觉得干啥都有依靠,干啥都有底气。

可现在呢?即便没有路灯,即便夜色如水,我还是发现他老了,那丛从簇簇的白发正以数倍于从前的速度生发,铺陈,占据父亲的头和我们的目光,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啊。

走过街心的繁华路段,两侧人家的灯火开始变得稀稀朗朗,离家渐渐地近了。父亲忽然趔趄了一下,嘴里却兀自大声提醒我,“小心哪!”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只是默默地放慢了脚步,有一个想法在我心里越来越明晰……

第二天,我告诉父亲,我以后跟同学相约一起走,他只需在我和同学分手的岔路口等着就行了。父亲勉强同意了我的计划。可是,次日下晩自习后,同学忽然指着路旁一个人影说,“那不是你爸吗?”

我定睛一看,真是他。一瞬间,我的泪水淌了出来,我赶紧用手背抹掉——虽然在夜色里,父亲其实是看不见我流泪的。

我后来到外地上学,父亲像松了一口气似的说,“住宿有住宿的好处,上完晚自习,可以直接回宿舍。”我听了,也感觉像卸下了一个担子,轻松了许多。

父亲老了,我希望他多歇歇,少操点儿心,实在闲不住,就在家周边活动活动筋骨,或是帮母亲侍弄待弄园子,不是挺好吗?

……

而今,记忆中的那条路有了显著变化,路面平整了,两侧安装了路灯,各种广告牌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尖儿,路上的私家车一辆接一辆……听父亲说,家附近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走着上学了。

我笑了,想起那路两端的“疙瘩扣”,忽然感觉它们原是心心相印的连环,把生活中充满温情的片段串在一起,放在我心间,放在蓝天白云下面,风起的时候,舞姿蹁跹,缕缕香气里酝酿着的,除了希望,还有更多的温暖……




文/王素艳

内蒙古通辽人,文学爱好者。曾在《故事会》《内蒙古日报》《通辽日报》等纸媒和部分公众号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诗歌

父亲的肩膀(重庆|杨承军)

散文

那个父亲(广东|陈琴)

这个老男人(山东|颜峰)

与父书(北京|万刚)

常常想起那条路(内蒙古|王素艳)

莳里荷香话金庵(江苏|顾治立)


  上期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诗歌

无数个近在咫尺的眺望(江苏|洪季平)

散文

梦回南泡子(北京|阚士英)

金弹子(江苏|王明皓)

真正的英雄 (江苏|丁广州)

瓜洲古渡口(江苏|秦聿森)

小说

我的半仙老舅(河北|李合英)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

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