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喜根:裂肺记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8-31







裂 肺 记 



江苏|王喜根

 


引言:人,什么都能有,不能有病。

六年前的阳春三月,当我刚接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退休通知,便拿到了省肿瘤医院的住院通知,我一辈子没有住过院,刚退休却与医院结了缘,肠镜检查在直肠中发现了恶性肿瘤。

好在发现及时且包体完整,病遇良医,虽吃了一刀,不消半年便基本康复,我又打起精神游走在中国古镇古村落之间。不过,遵照医生的嘱咐定期例行检查仍在进行,每次检查结果都令人满意。

去年,CT检查发现左肺上部有一钙化点,我没在意。今年5月再次做CT,结果令人震惊:"与前数次CT比较,左上肺斑块较前致密,范围增大,恶性不能除外,建议明确诊断。″

先前为我做直肠手术的专家杨大夫对此十分重视,马上请胸外科专家蒋主任会诊。蒋主任在电脑上调出近几年的CT影像进行比对,认为有必要住院检查,如果是癌必须尽快手术。

肺癌,犹如晴天霹雳!

杨大夫关切地打来电话安慰我,即使摘除一页肺也不影响今后的生活,要相信蒋主任的医术、相信现代医学。不久,蒋主任发来短信安排我住院,我始终犹豫不定。

偏偏这段时间,我年近九旬、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岳父,患肺炎住院,夫人在医院陪护近半月,身心疲惫,我哪敢告知实情。但她从CT报告上看到"恶性不能除外″的字样,心里的纠结是可想而知的。

私底下,我和连襟暗暗商量对策,他是内科主任医师,比我有主见。他和同事仔细分析了CT报告,首先肯定不是直肠癌细胞转移,肺部阴影性质不明确,可以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

好在他有位老同事是胸科医院结核病专家,一个电话过去,对方答应马上接诊。到了医院,她仔细查看两年的CT影像,觉得不像肿瘤,有必要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和痰结核杆菌快速培养。

T细胞试验结果第二天就出来了,仅一项阳性,但痰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结果需要等一个月。

这一个月,对于我来说是切切实实的精神折磨,除了连襟,我将隐痛藏在心底。

这一阵,我正在学习京剧麒派唱腔,周信芳先生在《宋士杰》中的精彩唱段触动了我的心弦:"可怜我年迈人离家郡一一″唱腔如泣如诉、悲悲切切,令人肝肠寸断。

我反复吟唱,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禁不住潸然泪下。

在一次票友活动中,我将此事悄悄地告知好友刘兄,他对此类病症略知一二,按他的理解,万一是恶疾,需要摘除一页肺,手术过程中可能要伤及一根肋骨。

我听了头皮直发麻:这该是多大的手术呀!

为了等待结核试验结果,我一直心怀侥幸每天为自己祈祷。在这期间,我担心肺部手术后身体恢复缓慢,忙里偷闲去医院做了结肠息肉手术。

出院后,第一时间拜会了蒋主任。蒋主任是肿瘤医院胸外科年轻的博士,他提醒我对病情不可轻视,应及时住院进行仔细检查,尽快确诊。如果确诊,尽量使用微创技术,万一不行,开刀在所难免,不过现代技术不伤及肋骨。

出了肿瘤医院,我直奔出版社拜会编辑部汪主任。

聊到身体状况,我道出自己心中的隐痛:《寻访中国古村镇》自去年8月出版发行以来,社会各界反映良好,该书不仅列入月度“全国好书榜”,江苏省有关部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还将它列入《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读者期待出版续篇。

我手头尚有70多篇余稿,再深入三五十个古村镇进行田野调查,集齐100个古村镇,续篇不成问题。由于受疫情影响,到处风声鹤唳,我虽拟好了寻访路线,但迟迟未能成行。

如果自己因病再吃一刀,今后寻访之旅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汪主任劝我保重身体,健康第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心怀歉疚,表示一旦身体康复,哪怕爬也要将余下的古村镇跑下来。

回到家中面对夫人,再瞒是瞞不住了。此前我的观点是,早说早烦,迟说迟烦,不说不烦。这回我仍故作镇定地对她说,下周一住院检查,说不定要吃一刀!

夫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个月来她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结果,一夜无眠。第二天清晨,她告诉我夜里做了一个梦,亲家母打电话给她,劝我再咨询几位专家,不要轻易动手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

儿子这一阵为我忙前忙后煞是辛苦,得知我准备住院手术治疗,责备我似乎草率了一些,无论如何也要等到痰结核杆菌培养结果出来,万一不是癌,岂不是白挨一刀!

无独有偶,我将病情告之报社同仁,他们众口一辞:慎重慎重再慎重,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做手术。

我觉得病症在自己身上,讳疾忌医总不是办法,肺癌在八大癌症中治愈率最低,迟治不如早治。

偶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读到一篇文章《一杯水的故事,看完你就放下了》,它告诫人们:





其实,生活中的痛苦有时就像我手中的杯子。我们痛苦几分钟没有关系,但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





"最终击垮一个人的,也许不是无法承担的坏结果,而是你始终放不下自己的糟糕情绪。″

我自恃内心强大,将此文转发到朋友圈,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告慰亲友。

星期天上午票房活动,手术前我与票友们道别,不敢告诉大家实情,找了个正当理由:外出采风。

临别时唱了一段《宋士杰》,由于倾注了感情,唱得倒也声情并茂,然后和大家道别。万一动手术,半年之内别想亮嗓子,想到此不由喉咙干涩热泪盈眶。

由于要到医院陪护,夫人将实情告知娘家人,全家人唏嘘不已:"喜根这么个好人,怎么病魔总是和他过意不去!″就连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岳父也长吁短叹。

术前检查,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原计划周五上午第一台手术,由蒋主任亲自操刀。

周二下午,我来到主任办公室,他询问了我的身体状况,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富贵病已纠缠了我十多年,近年来血压还算稳定,血糖指数却居高不下,每天吃药打胰岛素仍不见效果。

关键是"美食家″名头害了我,见到美食"顾嘴不顾身″,日常饮食未严格控制,药是白吃,针也白打了。

蒋主任查阅了我历次化验血糖指标,立即请杨大夫过来会诊,他认为血糖指数居高不下,即使手术创口愈合仍有风险。两位专家商定,先做穿刺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再作下一步打算。

次日上午,我准时躺到了病理科手术台,穿刺是局部麻醉,我可以清醒地感觉到大夫的每一个动作,当空心针在CT指引下刺入左上肺提取活组织标本时,明显感到难受,虽不是撕心裂肺的痛,它的确是在裂肺。

转念一想,这是我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比起摘除一页肺,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我暗自祈祷,不是癌!不是癌!

穿刺病理报告要等三个工作日,我耐着性子等待终审判决。

傍晚,在病区过道里遇到一位老专家,他听说我做了穿刺,出于关心,主动用双手摸摸我的淋巴,不假思索地冒了一句:"不容乐观!"我和夫人惊愕不已,他却扬长而去。

"不容乐观!″这四字像梦魇让我们诚惶诚恐。

尽管蒋主任告诉我,穿刺碰到硬块是利好,但最终还要看报告。但老专家的话语仍在我心头萦绕,我担心不幸被他言中。

周五一早,我拜托蒋主任的助手陈大夫密切关注我的穿刺病理报告,由于他们那天有手术,直到下午两点才走出手术室,他在电脑上查看了一下,报告还没上传。

又过了一小时,我如坐针毡,突然想到"解铃还须系铃人″,拜托杨大夫去查询,不消10分钟,望眼欲穿的穿刺病理报告发过来了:"未见明显转移癌!"

我大喜过望,压在心底的石头终于落地!

杨大夫和蒋主任先后来电告知病理结果:虚惊一场,逃过一劫!与此同时,痰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结果也出来了,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结核病专家认定,这是高血糖引发的肺部炎症,只要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及时住院降低血糖、消除炎症便可康复。


一场虚惊,不亚于撕心裂肺,但它也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真谛: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有,不能有病。健康是1 ,其余都是零 ,纵有家财万贯,如果没有1,一切归于零!




栏目主编:陈劲松

栏目编辑:李建丽

文/王喜根

江苏扬州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原副总编辑,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特写集《耐读人生》、民俗文化读本《扬州古巷风情(上下)》《渐行渐远的老行当》《农耕年华》《江南老行当》《寻访中国古村镇》。

诵/张建国

江苏大丰人,从事广播播音工作,《人民作家》平台特约主播。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封面文章

所有的风暴(重庆|杨承军)

诗歌

以树的形式  抽枝发芽(湖北|汪新元)

散文

裂肺记(江苏|王喜根)

新疆啊新疆(江苏|牟忠武)

小说

向母亲敬礼(湖北|宋红莲)

没治了的姐妹情(河南|杨新玲)

不要对陌生人微笑(江苏|沈萍)


  上期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封面文章

社区小路上的画石(美国|禾青)

诗歌

在记忆链最深处(江苏|洪季平)

散文

死海之渴(四川|董元静)

怀玉随想(江西|郑国福)

小说

谁是凶手(加拿大|郑南川)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

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