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疫情下的高三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散 文




晓窗灯火,不负青春


——疫情下的高三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李静雯

 

 

 

我在拥挤的人流中缓缓地向前走去,隔着厚厚的口罩望着青春的面庞在人潮中涌动。几只麻雀在七月青翠的树枝上歌唱,转眼成群结队匆匆飞去。真的结束了吗?我望着高高抛起书包的学生,抱着试卷袋步履匆匆的老师,恍恍惚惚地走出考场。蓝色口罩下的大口呼吸,像极了高三备考的这年,喘不过气来的样子。我是2020年1071万高考大军中的一份子,是2020年山东第一届新高考53万“小白鼠”中的一员,请允许我在高考结束的这个夜晚,提笔记录这个特殊的高三,抓住庚子鼠年难忘的青春。



摩拳擦掌



高三说来就来了。九月初,我们从小教学楼搬到了大楼的高层——那是学校专门为历届高三生准备的教室。而五楼左转第二间教室,将陪伴我们度过一年的青春。我们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的,在教室门外蓝色牌子上留下自己的目标,时时刻刻将那些耀眼的学府挂在嘴上,仿佛我们和理想相差的只是时间。高三伊始,谁不想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呢?我们相信也期待那些属于高三的童话,我们在厚厚的参考书上领略过它的枯燥,在食堂书店花花绿绿的励志杂志旁感动于它的热血,在那些或怀旧或狗血的青春片中憧憬过它的美好。这就是被所有高中学子又爱又敬的高三吗?我抱着厚厚的一摞书,在拖桌子拉椅子的刺耳声中木讷而局促地摸了摸鼻子,高三的画卷就这样展开了。

细微的变化确实是有的,即使我们不曾或不愿承认,高三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我们的心态和生活。教室里的蓝灰色校服多了起来,爱美的姑娘们也常常素面朝天地出现在教室,时不时抬手擦擦脸上的油光;下课铃一响,走上讲台提问的同学多了起来,讲台因同学们排队拷贝课件变得越发热闹;“高考”二字被越来越频繁地提起——请去任意一个高三的班级看看吧,不管成绩拔尖的学霸,还是正在努力进步的学生,嘴上挂的都是高考、高考,它正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在我们心里渗透,提醒着我们不要放肆——高三了,该收敛的就忍一下吧。
我们在这样紧张而又平淡的状态下度过了一轮复习,熬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迎来了庚子鼠年。 


突发疫情


我们是年关放寒假的。本就不长的寒假被压缩至6天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怀有怨言,坦然接受这个安排,继续埋头书海中去——没有谁会那么不识时务,用几天休闲的假期为将来的高考增添几分不确定的砝码。放寒假那天上午,教室只剩零零星星几人。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吃力地抬起胳膊朝教室后方的同桌挥手:“六天后见!”那时我们万万没想到,我们再次见面时,已经换上了衬衫,在蓝色的口罩下远远地张望。

疫情在春节前后陡然严重起来。当春晚临时加入战疫的镜头,当社区巡逻们接到学校延期开学的消息,我们才终于意识到,高三这年恐怕不能安宁地过下去了。本该正月初六开学,随着疫情的爆发,开学变得遥遥无期。
二月拖三月,三月拖四月,我们在焦躁中,熬过了一天又一天。为缓解我们的焦虑,语文老师总在课前与我们分享励志图片和文段,班主任老师前前后后为我们开过几次网上班会,也鼓励我们把苦恼说给她听。常常是打着打着字,我的眼泪就掉下来——当你不得不在家中学习办公,一切就会变得难熬而可怕。我曾以为我的任务就是每天打开钉钉,上课,作业,省去了跑校的时间,省去了同学的干扰——可是现实不允许我打这样的如意算盘。疫情在家的三个月里,我的焦虑和急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涨,那是一种尖锐的矛盾。完美的计划与可怜的执行力的矛盾,挣扎的上进心与走不出舒适区的矛盾,青春的激昂澎湃与日复一日面对四角天空的矛盾,我看到理想正被一点一点慢慢消耗而死,而我却无力去改变。我像一条被打捞上岸的鱼,瞪着血红的眼睛绝望地翕动。 


 疯狂模拟


再开学已经是四月中旬了,教育部下通知,高考延期一个月。我们一面感到庆幸,嚷着自己是“见证历史的一届”,一面心里打鼓,夜长梦多,鹿死谁手,又是新的答案。模拟考开始多了起来,疫情返校的第二天我们便进行了地市一模,我永远记得那是距离高考82天的日子——那一次,惨败。我拿着四百多分的成绩单,48分数学卷子,踉踉跄跄往座位上走。我觉得世界都安静了。我哭着去找数学老师,愁眉苦脸去问政治老师,他们的劝勉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平复了我的情绪。在眼泪还没风干时,我们又进行了地市二模,县市区一模,先上来,每一次考试结束都能听见隐约的欢呼声,叫苦声乃至抽泣声。举手投足间,我们变得实际起来,985的目标被降成普通一本,再后来只敢在二本里找学校。

一次次模拟考把我们的感官逐渐锐化,变得极其敏感,然后又逐渐钝化,波澜不惊。考试成绩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我们往往抬眼一看成绩单,继续埋头做题,甚至分不清近期有几次考试。学校为了避免我们情绪波动,不再公布模拟考成绩。
试卷夹杂着粉色的答题纸,被一张一张发了下来,一会儿就成厚厚的一摞。雪花一样的试卷在前后桌传递,有时甚至站在教室门口就能闻到墨香。地市三模过后,我还是没忍住去找老师问了成绩。回升到了590分,老师语气舒缓地对我说,不错的成绩。我何尝不知道模拟考试不能决定高考,可那次瓶颈期的惊喜,使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平静地走过了高三剩下的日子。


全城护考


或激动,或忐忑,高考那天还是来了。由于山东省第一届高考改革,文综理综被排列成不同的组合,高考的战线被拉长至四天。高考前夕,我的内心出奇平静。爸妈早早就对我的饮食和作息高度重视,一言一行都注意着我的心态;亲戚们也关心着高考动态,有的不禁打来电话关切鼓劲,有的因担心施加负担而选择默默关心。交警同志出现在每一个考点的门口;志愿者们撑起了凉棚,发放矿泉水和湿巾;卫生人员穿着厚厚的隔离衣,随时整装待发;第三天下起了雨,无数家长相互帮助关心,保障考生顺利出行,店铺挂出鲜红的横幅,预祝我们金榜题名......考语文那场,我是大踏步走进考场的;最后一场地理结束时,我是笑着出来的,家长们围在考点门口,举手录像,甚至献上鲜花。短短的四天里,我们收到了太多的感动,这个我们即将要离开的小城,送给我们最好的善意和温暖。 后来,我坐在空调屋里敲下这篇文字。我曾想过,高考的意义是什么?那些在口罩与消毒水陪伴下度过的高三时光,究竟教会我们什么?

当我看到一个熟悉的名词,下意识回顾那些零碎的知识点时;当我梦到高中的课堂,拿到一份不及格的数学试卷时;当我从题海中抬起惺忪的双眼,又惶恐地低下头时;当我拿起手机,又害怕老师发现、家长夺走时,我才如梦初醒——不再有人检查我们背诵“吴丝蜀桐张高秋”;不再有人让我们爬黑板画洋流图;不再有人为我们讲解那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我们只记得那扔在半空中白鸽似的数学课本,那在寒风中踽踽独行的冬晨,那七点早读爬到五楼后累的气喘吁吁的样子。
他们说,高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没有,只能一遍遍去洗。等你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只要认真洗过,那件衣服就光亮如新,而你以后每次穿上那件衣服就想起那段岁月。高考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你考了多少分,而在于它用三年的青春时光教会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你在以后坚守正道,相信十指与劳动带给你的力量。我们是2020届高考生,我们遇上了疫情,赶上了高考改革,他们都说,我们是最难的一届,但我们想说,晓窗灯火,不负青春;十年寒窗,值得、值得。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王美萍

实习编辑王兆嘉


文/李静雯

李静雯,2001年出生于山东泰安,2020年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热爱文学与写作,曾发表文章《路遇》《长夜将尽》等。


每周一期      周一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秦天雨|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封面|恰好

李静雯|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



散文|晓窗灯火,不负青春

任真|江苏省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散文|觉今是而昨非

张文浩|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散文|审视自己,拥抱自然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周慧|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封面|我想吹着温暖的风

秦天雨|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散文|过客有情

郁东霖|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散文|不一样的烟火

邵羽琴|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散文|您的阳光



人民作家·青春文苑
投稿指南 

一、征稿对象

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中专生、高中生。

二、作品要求

题材、体裁、篇幅不限,尤其欢迎小说。谢绝一稿多投,必须是原创,未在别的平台上发表过,在纸质媒体上的除外。

三、关于稿费

作品在本平台发表后七天内的打赏收入,一半给作者做稿费;不管有无打赏收入,本平台不再另行支付作者稿费。

四、激励措施

1、优秀的作品《人民作家》编辑部将积极向各大纸质文学刊物、出版社或一些影视文化公司推荐发表、出版或收购影视、数字、动漫、有声版权;

2、影响比较大的作品和作者,适时组织其作品研讨会;

3、发表在《人民作家》上的文学作品,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评比;

4、《人民作家》编辑部大型文学活动和采风活动可以视情邀请特别优秀的作者参加;

5、特别优秀的,可以有机会担当《人民作家》特邀编辑,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民作家》编辑部出具相关证明。

五、投稿方式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信箱:来稿请发renminzuojia@163.com信箱,并注明“大学生来稿”字样,二周内未接到采用通知的可另投他处。

联系人:陈老师  18105113751(微信同号)

要求: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和照片及联系方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以示鼓励!

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人民作家》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