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呼啸而来的音频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5-10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编 辑 日 志




一个呼啸而来的音频


 

《人民作家》陈劲松

 

七月十八号,周六,这天我打算好好买菜做饭了。

这天于我还是有点意义的,从一月十八号摔骨折后,历经半年,终于可以回到跑道上跑步了!而且这天,放暑假的女儿也要回家了。

中午正忙碌间,收到一个加好友的信息,微信名只一个单字“辜”,这倒少见,各种繁琐的微信名我实在是看太多了,信息也简单,干脆利落的几个字“拟投稿”,于是加了。

原来这位是西南财大的退休教授辜堪生先生,说是闲来无事,写了点回忆录,将其中一段往事发给我们选用。

文章我手机上就看了,立即被吸引了,这是个有趣的作品,《眉山剧团的那些事》,一个财经大学的教授,写的却是自己在剧团工作生活的经历,故事热闹,文字也是川人那种干脆风趣的味道,当即就确认用了。

下午到工作室看了看新一周的稿件安排情况,正好下周二还有个位置,便加了上去。这也是因为原来的栏目编辑李建丽老师陪着父亲去北京看病了,最近一段时间我自己在上手做,所以便捷些。

在编辑过程中感觉到这篇文章虽说长了点,可是想着作品本身故事值得,而且文中说到的那些主人公年纪应该也是不小了,听着一定更省力,于是决定赶紧安排诵读。

当时已是十九号,周日,时间的确是有点紧了,而且这篇文章还不是谁都能读的。

打开朗诵者群,我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脑海里迅速把各自的声音回放起来,琢磨着谁更适合。为了便于联系,我们建了个朗诵者群,大家可以在里面互相交流分享作品以及探讨各种技术技巧。


越来越觉得安排朗诵也不是个省心的活。

有时候为了给一篇文章配个合适的朗诵者,得盘算好长时间,总想着让诵读跟文字更契合些,看作品特点,看朗诵者气质,声线,还要考虑朗诵老师的时间,既不能连续同一个声音,也不能一期栏目上有相同的朗诵者,更要考虑大家的时间许可,毕竟朗诵老师们都是业余时间义务在做。

最后,终于决定请周生亮老师读。周老师是我们的一个作者老师介绍来的,第一次听他的作品就被他独特的声音和绘声绘色的表达吸引住了,颇有那种说书人的味道。后来又他请给我们读过几次作品,播讲的小说效果都很好。

对这篇文章来说,无论是年龄还是气质、风格,感觉他都是最合适的,不过约之前我心里是忐忑的,因为前面我们交流过,知道他这一阵特别忙,上周还在深圳出差的,即便这样我还是开口了。

这一开口不要紧,等周老师告诉我他的具体情况后,真是被惊到了!

过去只知道周老师是做企业的,哪里想到原来他家就住厂里,旁边还紧靠高速公路,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高速路上车流的呼啸声,当然一定还有各种业务上的人来送往,都让他的环境里白天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录作品总要等夜深人静。

这段时间放暑假,两个小外孙还接回来了,是两个根本停不下来的小男孩!大多数时间,电脑还得给孩子上网课……

不过他还是在认真看了作品后告诉我一定想办法读出来,而这天已是19号,周日了。

20号,周一,我们又一次就作品再三沟通交流,周老师说文章昨晚他看了又看,不仅是他,其实我对川剧也是没有什么概念,我感到了他的压力。这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对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哪怕再难再累,很多时候读了又删,删了再读,绝不将就。

因为时间跟设备的限制,也为了更快做好,他向我提出录干声,也就是只读,不制作音乐背景,我接受了,因为我有几个可以剪辑制作的音频编辑,也都是我从朗诵者队伍里发展出来的。

21号,周二下午三点半,我收到了他发来的音频,说是昨晚读到将近十二点,文章太长,只能先读一半了,这让我有点紧张,晚上就要推送,还有一半没读,并且还没制作,这个的确有点让人心里没底了。

于是告诉他今晚要发,请他无论如何抓紧时间把剩下的录好,他倒淡定,说一定会尽量早点读出来,还给了我一个建议:是不是请谁先在前面加一段川剧做引子,这倒是个好主意,反正还有时间,也要等剩下的半段。

立即找制作后援,岂料也是好事多磨!

沈熙远老师在医院陪着太太做产检,陈紫萌在外面拍苏州园林的宣传照片,李玲老师单位里正忙得不可开交,我几乎要冒冷汗了:他们平时可是最最坚定的音频编辑,同时没有时间的事很少,而刚给我们做音频编辑的朱正阳老师手上当天的两个作品正在制作呢。

感觉事情有点大!

这时候齐瑛老师出现在我脑海里,这是个远在内蒙的大姐,也是个朗诵爱好者,她很讲究,剪辑技术非常不错,总是在关键时候帮我解围,这次她依然没让我失望。

下午五点半,剪辑好的音频给我发来了,却是让我又吓一跳,大概我们沟通没到位,她居然把整个音频都配上了川剧的背景,打开音频,里面又唱又叫热火朝天的,而文章还没读完啊。

再次沟通,她也乐了,说是那就等音频到了再做呗。当下无语,各自先做别的事,晚上九点半,周生亮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录出来的音频终于呼啸而来了!

立即发给齐瑛老师,怕她不能及时看到,还给她打了电话,事实上我的担心多余了,她正在接受下载呢,为了效果好,她还特地买了两个川剧音频,由于各自的设备不匹配,经过转换、去噪再配乐剪辑,十点十分,制作好的音频发过来了。

看着制作好的音频显示时间那么长,我心里又咯噔一下,赶紧打开试听,正听着,她又发来一个,说是刚才那个没有修剪好,后面有空白,难怪呢!又听了下赶紧做上去、发布,等文章审核通过,已是晚上十点四十分。

赶紧各个作者群里推送,果然有在线等的,简单解释了下,心里一阵温暖,再推送给这个栏目今天文章的作者朗诵者们,一期作品就算圆满完成了。

此时,已近深夜十一点,如果不关手机,一定还有各种交流。

在为这一篇文章的一个音频这样各种工作时,我端坐在电脑前,同时在做日常的其他工作:从邮箱、微信里接受下载处理来稿,分发、编辑,跟其他投稿者、朗诵者交流作品,收集个人资料,为实习编辑答疑解惑,还跟几个线下活动的合作者们交流沟通活动方案、人员名单……

在这信息时代,靠着电脑、手机,平台上的每一期作品,就是这样一边于无声处、一边波澜壮阔的完成了。

林清玄说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对我来说,“一生一会”意味着眼下、手里编辑的每一篇文章,遇到的每一个合作者很可能就这一回,最起码做一次少一次了,有些人有些事一旦过了,是再也不会遇到了,所以,我唯有珍惜,全力以赴。


附:眉山剧团那些事(四川|辜堪生)(点击标题查看)




栏目主编:陈劲松


文/陈劲松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民作家》运行负责人、栏目主编。


每周一期      周日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 编辑日志

1.一个呼啸而来的音频(《人民作家》陈劲松)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文学动态

1.《只有爱·戏剧幻城》主题征文大赛启事

⊙ 作者故事

2.《人民作家》里的业余画家(广西|滕云飞)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