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家的“老物件”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我家的“老物件”



北京|曹高仁




 

(点击上面绿标可收听平凡诵读)


少小离乡求学路,京城安家谋居处;孩儿问及老物件,难于屈指羞于数。细细想来,即便现下就在南方的老家,我也难以找出几件真正象样的传家物件来,更遑论眼前的京城小居。愁眉待展之际,偶然瞥见客厅一隅的那个靠背小方凳,却给了我一个猛然的惊喜。小方凳实在不起眼,可来头很大。母亲十年前从南方老家陆续带来过不少东西,它可算是硕果仅存的固定资产了;不光如此,它在老家呆的年头也不少,论“年纪”竟和我仿佛——它是我祖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件作品。祖父那时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为了解决当时我的两个姑姑上小学的自用桌椅问题(当时老家的小学校里低年级学生需要自备桌椅),他用打制家具的边角料做了几个结实的靠背小方凳。姑姑们用了几年,等我和弟弟上小学的时候,也自然先后用上了,没想到的是,弟弟的孩子阿龙和我的孩子小越竟然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几年上小镇幼儿园时也短暂地用到过。这来头,不想也罢,一想真让人“吓一跳”吧?小方凳实在太普通,可故事不少记得我和弟弟上小学那阵,老家的孩童学伴挺多,有一次,弟弟的方凳不知被谁“顺手牵羊”而去,哭得泪人般回到家里,全家人急得连夜出门分头寻找,幸得好心人送来方才止住一场虚惊.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祖父用毛笔在几个方凳的椅背上浓浓地写上了“高仁/高义记用”的大字,这让我和弟弟仿佛吃上了定心丸。那时班里的小圆凳很有地位,但祖父坚持让我们用靠背小方凳,我们颇有不解,他只说了一句话:“坐椅子方正,做人就方正;坐椅子有靠背,做事也有靠背”,这话经过了后些年父亲的多次解说,我们才真正明白祖父的一番心思。也不知在哪年春节时,父亲又在我们的小方凳的椅背上用毛笔添上了“天天向上”的字样。后来,我给彼时上中学的侄子阿龙讲起这个故事,尽管他在上小学学前班时也曾用过其中的一个方凳,他还半信半疑,待看清了椅背上依稀残存的字迹时,他恍然曰:“真个是这样的啊!”不清楚母亲当年把其中的一个带来我的北京新家时的深远用意,只记得她念叨了一声:“这凳子好带,在火车上方便,在这里也好用,你爷爷做的东西牢靠。”她不经意地一说,我却为之而动容了!这一方小凳,在我的眼前总能幻化出祖父那常年佝偻操持的身影和父亲那常含坚定期许的眼神,总能让我怀念起老家厅堂香案上常燃的清亮的烛火之光和故乡小河两岸边生发的清纯的文明之风。方凳虽小,难言其老;物件普通,家有至宝!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陈诗莹


文/曹高仁

江西人,北京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现于北京市朝阳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诵/平凡

山西太原人,从事管理工作,朗诵爱好者,《人民作家》平台特约主播。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 满眼皆绿入画来(江苏|蒋健 单伯平)

⊙ 我家的“老物件”(北京|曹高仁)

⊙ 话说灯火阑珊(南京|叶喜林)               

上期目录(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开车赴宴(江苏|王明皓)

⊙ 大纵湖礼赞(江苏|孔令玉)

⊙ 享受无用时光(湖北|曾小玲)

⊙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江苏|方小慧)

⊙ 那年夏天(江苏|周桂稳)         


投稿须知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