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茶语人生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茶 语 人 生

江苏|沈春涛




仲夏时节,大街上树木葱茏,茂密的枝叶挡住了行人的视线,遮住了深蓝的天空,气候十分宜人,应《人民作家》采编老师之约,我们赴三芽茶庄一叙。

庄主三芽知道有客人来访,早早就在店堂等候了。

茶室内古筝悠扬,茶香淡淡,芳香中氤氲着一片纯净,一份美好的心情悄然滋生。

此时的三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举手投足间都显得十分优雅,整个茶室充满着平和、雅趣,我们仿佛踏上了一条茶马古道。

三十年前,一名从小在皖南山区里长大的女孩,因在家中排行老三,被取名为三芽仔。

三芽学会了种茶、采茶、卖茶,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她目睹了茶农们祖祖辈辈不停地开拓,把一片片青山辟为茶园,对茶农的甘苦有着深切的体会。

少女时代的杨三芽,扎着两根马尾辫,露出光洁的额头,一对弯弯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给人一种十分干净的感觉。是她,开启了一段茶的旅程,来到大丰创办了“三芽茶庄”。

从此在大丰县城的街头巷尾响起了一位女孩银铃般的叫卖声:“卖茶叶啰、卖茶叶啰…….”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生活不管多苦、多累,三芽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

初到大丰创业,三芽有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般的惆怅和无奈,县城里的饭店、酒楼鳞次栉比,客人络绎不绝,恰没有一家茶馆、茶楼。

路在何方?在茶乡长大的三芽仔思索着,自古以来老百姓开门有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何不将希望的种子撒向路的尽头,开辟农村市场……

熟悉三芽的人都说,她的这一路走得真的不容易。

“从县城到乡镇往返要两三天时间。饿了,只能打开随身携带用手帕包裹的饭团啃两口,饭团馊了到老百姓家里讨点凉开水洗一洗再吃;困了,在小镇的旅馆或老乡家里借住一宿,常常在半夜里,迷迷糊糊之中,被一阵犬吠从睡梦中惊醒,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一宿。

被狗撵着跑过、被小镇上的店主摔过茶叶担子……”聊起创业初期的往事,三芽说着、说着,已是热泪盈眶。

几年乡下的走村串户,三芽建立了一串串的人脉关系。

在乡下曾为三芽提供过住宿的老房东听说三芽在城里发达了,辗转找到三芽茶庄坐一坐、拉一拉家常,喝一杯香茗,临走时三芽还送上一份伴手礼,望着客人渐渐远去的背景,三芽总会沉浸在那份浓浓的情愫之中无法自拔。

一个单薄的身影,穿行在这座移民城市的街巷里和大大小小的村落里。她总是憧憬着这片未开发的“处女地”能处处散发着茶香,而这憧憬的背后是她默默的隐忍和坚持。

在县城驻点销售后,三芽以茶会友,结识了不少文化人,深感这一生没有把书读好,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现在有时间应尽快读点书。

于是她把自己的生活分为三块:读书、事茶、练琴。

陆羽的《茶经》、王阳明传记、陈忠实的《白鹿原》等大部头著作都成了三芽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在她的日记里、朋友圈里、与朋友的交流论道中,分明都能闻到她在生命煎熬中的那种独有的文化芳香。

三芽笑着说:我现在几乎成了王阳明的粉丝。因为王阳明认为物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只要良知是光明的,在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就会变得格外清晰,了然于心。

一位茶农之女,用她的良知30年如一日以茶为伴,只做这一件事,最大的希望就是懂茶的人能喝到真正的好茶。

“苦心人,天不负”,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当三芽的事业小有成就的时候,女儿孙小芽出生了,这给三芽带来极大的抚慰。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三芽总是喜极而泣,因为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事业一样重要。

女儿18岁生日那天,三芽牵着女儿的手一起行走在县城的幸福大街上,她环顾四周,望着一座座办公大楼,告诉女儿:

这里的每一幢办公楼的每一个台阶我都往返过无数次,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幸福生活是辛勤劳动创造的,奋斗的味道最甘甜。

女儿默默地听着、听着,低下了头。这是三芽献给女儿的一份成人礼!

2020年的元旦,一家叫做“三芽·万芳阁”的茶楼,迎着新年的曙光开张营业了。

茶楼的主人正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放弃了在苏南某校执教的岗位回到苏北第二故乡——大丰,从母亲手中接过当年挑过茶叶的茅竹扁担的孙小芽,她,成了一名新时代的“茶人”。



在“三芽·万芳阁”茶楼的橱窗里,高悬着一支茅竹扁担,在中央美院工作的表弟卯丁老师应邀为三芽题写了一篇《扁担赋》,上书:

“双足行遍江北巷,一肩担进万家芳。三芽创业至今近三十载春秋,兢兢业业诚信薄利,故声名载道,闻其名饮其茗者纷沓而至。三十载春秋一路风雨亦是满程风景。一肩嘉木七载飘摇,四年棚窝却流芳市井,十八载煮茗名满大丰,真道是一片树叶,半生华彩。”

母亲三十年如一日,一生在茶道上的执着和苦心修行,孙小芽耳濡目染,感受到家族茶文化的氛围,人生的第一堂课是茶人的传承,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

望着日益苍老的母亲,在万般不舍中,她选择了放下教鞭,从母亲手中接过这支不同寻常的“扁担”。

新开张的“三芽·万芳阁”传承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忠诚、勤勉”的家训、家风。

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些孩童端坐桌前,看茶艺老师如何沏茶、品茶,让孩子从小感到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茶文化的优雅、朴素、知性、知礼、懂礼、守礼。

窗外的阳光折射地面,仿佛有一种花影浮动之感。

“从母亲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坎坷、生命的坚持和生命的壮阔,从唐代茶圣陆羽出著《茶经》到《一片树叶的故事》,绵延数千年的茶韵在我们这一代定会让它得到传承和绽放。”孙小芽如是说。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陈诗莹


文/沈春涛

1956年8月生,现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民营企业商会秘书长。2012年以来先后有300多篇稿件见诸报端。其中《一本书、一辈子》征文获光明日报举办的第二届“濠江杯”“追逐中国·我的读书故事”全民阅读征文优秀奖。

诵/曹永华

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裕华中心小学音乐教师,朗诵爱好者。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 茶语人生(江苏|沈春涛)        

⊙ 暮然回首,渐行渐远(江苏|刘工)

⊙ 岁月的补丁(河南|薛凯敏) 

⊙ 一半是母爱,另一半还是母爱(湖北|李凤英) 

⊙ 给小田心(江苏|陈晓艳)           

上期目录(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你愿意拒绝吗?(湖北|邱启健)

 对面那个拉二胡的(江苏|周伟)

⊙ 梭子蟹惊魂记(江苏|朱婧婧)

⊙ 我遇见过你们(贵州|顾言) 

⊙ 老王和酒(上海|王美萍)              


投稿须知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