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边课堂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5-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李 元 程 在 线



主编:李建丽

编辑:张亦怡




湖边课堂

 

北京|李元程




人应该像松树一样活着,四季常青地活着,饱经风霜地活着,吸点水分,有点阳光就能活,历经风寒还能活。

凌晨3点多,离天亮还远。听见洗手间有动静,肖鸿对着房门喊:“妹妹,你还没醒呀?还睡呀!”

“怎么了哥哥?你是一夜没睡,还是这么早就醒啦?!”三江脆生生地回答着,推开了房门。

“不睡了。和妹妹聊会儿天儿。”肖鸿一骨碌爬起身,73岁的哥哥和65岁的妹妹相对而坐,一直说到了天明。

……

2013年1月3日,这一天北京的气温是10年来同期最低的一天,零下16摄氏度,戴着手套手还是冻得生疼。从早晨醒来,三江就一直在纠结——今天,要不要下水?!

13年来,每天骑车到颐和园锻炼是这对兄妹俩的“工作”。在结冰的河道冬泳,更给了三江新的生机,13年前她是被医院宣判无治在家等死的行将就木之人。

而今,只有1.50米个子的三江,像棵从冻土中重新发芽的小苗,又活泼泼生机勃勃地复苏生长了起来,那些在颐和园湖边散步锻炼的游客们,或见证或听闻了这个“起死复生”的过程,三江便成了很多人的榜样。

2012年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都对这对兄妹进行了报道。现在常常有陌生人跟他们打招呼:“看到了您的故事,我也开始锻炼了!”

每次听到有人跟她这样说,三江都很开心。

“我还起了鼓励别人的作用了!”三江笑起来脆生生的,像个小女孩。

但是这一天,三江因为要不要下水,变得格外纠结和沉默,她从来没有在地面气温这么低的时候下过水,对她来说,这又是一次挑战。

犹豫到了中午,三江终于找到一个说服自己下水的理由——虽然天寒地冻阴霾笼罩,但是今天却没有一丝风!

再糟糕的境遇里都有好的一面,这是三江13年在颐和园昆明湖边从哥哥肖鸿那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人生理念。

“今年,是我20年来第一次没有晕倒过的一年!”三江说。


40多岁的时候,因为输血,三江感染上了戊肝,高烧40度一连烧了100天,1.50米的个子,体重不到30公斤。住了一年多医院,最后无药可治无法可医,医院向家属报了病危,用一辆救护车把她送回了家。

躺在家里,三江每天昏睡20个小时,丈夫疏于照料,后来干脆把她交给了哥哥肖鸿,“大哥,你带三江去颐和园吧,她长一斤肉,我给你100块钱。”

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三江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以泪洗面的时候,哥哥会搂住她的肩哄她:“妹妹病了变丑了,没人要了……别人不要妹妹了,哥哥要,哥哥不嫌妹妹丑,哥哥陪着妹妹走。”

看见她转忧为喜,哥哥又问:“妹妹,你现在没人可靠、没药可治,是不是只有等死算了?”

三江不说话。

“妹妹,咱们从小就唱《国际歌》,你明白唱的是什么意思吗?”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妹妹,怨天尤人没有用,必须接受现实,想要活下去你只能靠自己。”肖鸿对三江说,“从今天开始,你想活,想活好,就接受现实,天天唱这首歌吧。”

在颐和园,肖鸿曾救过20多个溺水人的命。对于他来讲,“活下来”有着特殊的记忆。

六七岁时,生活在延安的肖鸿,在一次部队转移的路上遇到了敌军围击,父亲的警卫员带着他逃生,没有方向地四处跑,密集的子弹就从耳边嗖嗖飞过。肖鸿记得,他们从早晨太阳升起一直跑到天黑,枪声才停止。

“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歇了,终于活下来了!”从那时起,肖鸿知道了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又是多么好的事,需要拼命争取!

他告诉妹妹,人活着必须接受现实,抱怨哀叹哭是没用的,只有接受和适应,之后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那就是,再糟糕的境遇中都蕴含着好的一面。

照顾生病的父亲10年,让肖鸿体会到,现代人已经陷入了健康的误区,有病完全依赖医药,放弃了调动身体自身的治愈能力。

“妹妹,咱们要战胜命运。尝试走自然康复之路,尽力了才不后悔。”从此,这对暮年的兄妹走上了“自然康复”之路。

三江记得,第一次被哥哥用自行车驮到颐和园,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游人们都穿着短裤短裙,只有她毛衣毛裤,毛衣外又加了一件皮背心,还觉得冷。

“那时候的我,脸色跟树皮一样,一手托着腰,一手捂着肚子,佝偻着干枯的身躯,走不到100米,就走不动了,必须坐下来歇会儿……”周围的景物三江根本没精神注意,喝进去的水,不是很快排泄就是引来一阵呕吐。

哥哥搀着她,肩膀一边挎着一个大包,装着她喝水的大保温瓶、要吃的食物、增添的衣服、坐在地上的棉垫子……

一天,三江打了一个嗝,还放了一个屁!这种说起来不雅的事儿却让三江高兴了半天。七八年了,她的身体连这个能力都没有了。

渐渐地,三江能够骑自行车了,怕她太瘦骑车硌得慌,肖鸿用破布条帮她把自行车车座缠上厚厚一层坐垫。从家骑车到颐和园要50多分钟,大风、大雨、大雪,遇到上下坡道,或是三江又晕了,或是自行车干脆坏在了半路……

肖鸿总是让妹妹扶着车站在原地等着,先把自己的那辆车推到前面,再跑回来帮妹妹把车推过去。看着哥哥推着车一路小跑儿的背影,三江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老天爷真好,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哥哥。是他救了我,把我从鬼变成了人啊。”

颐和园成了兄妹俩的“工作单位”,13年来,几乎每天他们都盘桓在这湖光山色之中。

“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水,不要一分钱,谁都离不开,现代人极力追求物质享受,却不明白这不要钱的东西才是人最该宝贝的。”


2006年,三江决定像哥哥一样冬泳。

在这个湖边待得久了,三江每次看到那些坚持冬泳的七八十岁、甚至还有90岁的老人,都觉得感动。

“一个人的行动代表着他的追求,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努力,都要勇敢,都不能放弃追求。”

冬泳能激发人体中沉睡着的微循环系统,从而修复治愈人自身的疾病,使人健康,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冬泳的好处,但要真正尝到甜头必须自己跳进冰水里。

“吃几秒钟几分钟的苦,换来一天身体舒畅,就看你自己是不是愿意这样,肯不肯吃这种。”

哥哥从不替三江做决定,“你自己看着办。哥不能替你下水,也不能替你生病。一切靠你自己”。肖鸿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做选择,“选择可以有很多种,可以选择下水,也可以选择不下水,但是想身体好,选择只有一个”。

第一次跳进冰水,让三江意想不到的是,想象中应该冰冷的河水,竟像是一锅煮沸的辣椒水让人浑身上下顿时有万剑穿心般的刺疼,心脏被挤压得马上要爆裂一般怦怦狂跳。三江想到了当红军的妈妈。

“当年我妈她们爬雪山时,是穿着破烂的单衣饿着肚子的,她们都能挺过来,我看这几十秒钟的冬泳能不能冻死我!”

……

冬泳彻底改变了三江,一次次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挣扎,她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灵的强大。

在湖边,三江曾经和两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姐妹约定,看看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谁身体锻炼得最健康?当时3个人中三江的身体最差,可是到了2008年,那两个人已经相继去世,只有她还活着。

2009年,她到医院进行了一次体检,所有的指标都呈阴性。迄今为止,医学书上还没有一例戊肝患者治愈的记录。

对于三江来说,这些年跟着哥哥在颐和园锻炼,功夫没白下,所有的难受都一点点、一层层、一年年消失了,一片药没吃,一分钱没花治了大病,颐和园成了最好的医院,阳光、空气、水是三江最好的药。这个过程,让三江意识到,身体的财富、头脑的财富才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

“面对身心两方面的狂风暴雨,你站起来了。这场大病没白得,最坏的事情变成了最好的事。”

哥哥对妹妹说,“人应该像松树一样活着,四季常青地活着,饱经风霜地活着,吸点水分,有点阳光就能活,历经风寒还能活!”


湖边的小路,没有其他人,三江听见自己脚掌跺在石板上的啪啪声。每次游完泳,她都要绕着湖跑上一圈,跑着跑着身体就渐渐从里往外暖和起来了,这是她最享受的时刻。

记得当年住院时,妈妈来看她,临走放了5000元钱在她的胸口处,她竟连抬手把钱拿到被子里的力气都没有,人来人往的病房里,一沓钱就那么晾在白色的被单上。

“从1992年我病倒之后,就什么自由都没有了。连吃、喝、走、乐的权利都被疾病剥夺了。没有身体这个本钱,享受生活是一句空话!”

冬泳后没多久,一位在颐和园认识的熟人非要让三江吃一块巧克力。得肝病的人糖吃到嘴里就像锯木渣子似的让人作呕,为此三江十多年没吃过糖。推了半天实在推不过,三江把那块递到眼前的巧克力放进了嘴里。没想到,糖一入口,竟是甜的!

“哥,没想到巧克力这么好吃呀!”回家的路上,兄妹俩直接进了一家食品店,一口气买了5斤巧克力。

……

岸边光秃秃的柳丝随风飘荡,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跑在寒风中,三江一身旧衣裳,袖口、衣角破得卷着边儿,褐色的裤子,膝盖、腿角儿早就磨得没了颜色,露着发亮的布丝,为换游泳衣方便而穿在裤子外面的裙子,拉链坏了,不听话地咧着口子。

“这衣服10年来我一直穿着,和它有感情了。”

三江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堆起,眼睛却是亮晶晶的干净透亮。

一度,三江想跟丈夫离婚,被哥哥劝阻了,“人和人的相遇,人和环境和物的相遇,都是缘分,要珍惜”。

现在,三江甚至感谢丈夫,“要不是他把我赶到我哥这儿,我哪儿能活明白呢?!”

“人的一生到什么时候都要自强不息。有多大的难处、多大的不幸,知道怎么面对,碰见冷和热、美和丑、甜和苦,都从积极、美好的角度来欣赏、来享受,人就活出自己来了。”

三江说,等她活到100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书。“人生其实很简单,可好多人到死都没明白。”

【采访手记】

“人和人的相遇、人和物的相遇,是缘分,要珍惜。”

重读《湖边课堂》,看到这句话,忽然特别感动。和肖鸿、三江兄妹的相遇,使我获得了新生。

这一点也不夸张。

在颐和园,肖鸿被泳友们称作“大侠”,妹妹三江自然就变成了“二侠”。这是一对特立独行的兄妹,穿着二三十年前的衣服,背着破旧的书包,尤其到了11月份,游人们都穿上羽绒服,他们还精神抖擞地穿着短衣短裤。七八十岁的人了,眼睛清澈透亮。

正像大侠老师后来教育我的,最坏的事情里有最好的东西。遇到他们,恰恰是因为我游泳遇险,是大侠老师救了我。

那次我到颐和园西边的湖里游泳,因为没有经验,一下扑进水草里,腿立刻被水草缠住,越使劲挣扎反作用力越大,眼看湖水就要淹过头顶,危急中我只能拼命朝岸上喊:“救命!”

幸运的是,二侠听到了我的呼救,连忙告诉哥哥,快10年了,大侠老师冲我喊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你别害怕,我马上过来救你!”

把我救上岸后,看我安然无恙,兄妹俩便离开了,惊魂未定的我顾不上问一下救命恩人的名字。

几天后,带着礼物,我又来到这个湖边寻找救我的恩人。

结果,礼物他们坚决不收。

“我哥说,他七十岁了,还能救人,比什么都高兴。”

“如果你真要感谢我,就在以后力所能及的时候能帮助人就帮助人,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了!”大侠老师说。

在这个湖边,他先后救过20多个溺水人的命。“她也是我救的。”大侠老师指着妹妹说,接着他又对我说:“认识我以后,你的人生不一样了。”

那天,在波光粼粼的湖边,我对着大侠老师说:“那我给您鞠三个躬吧!”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本来想磕头的,众人面前,因为羞涩,给大侠老师深深鞠了三个90度的躬。

抬头看到,他的眼睛里也有泪光。

从此,大约有1年的时间,只要有空,我就会到颐和园,在湖边和大侠兄妹见面,听三江讲她如何在哥哥的带领下从病重将死到自我康复,听大侠老师不厌其烦掰开揉碎了地帮我重建全新的健康生活理念,那就是要唯物辩证地生活。

写到这里,我眼前出现了一幕美好动人的场景:午后阳光下,赤裸着上身的大侠老师,坐在草地上,背后是郁郁葱葱的松树,对着坐在对面的我灌输着人要适应大自然适应社会,并从中找出积极的东西……

我当时想到了孔子施教的场景。

《湖边课堂》受到很多读者好评,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专门找到我的电话,她说,看了兄妹俩的故事,她又想努力活下去了。一位在颐和园冬泳的杨老师更是自费复印了几百张报纸发放给对冬泳和大侠兄妹感兴趣的游人,身临其境中,很多人主动找到大侠兄妹向他们请教健康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让我特别难忘的是,2017年著名演播艺术家雅萍老师将《湖边课堂》录制成了精彩的有声作品,大侠兄妹的故事再次得以流传。

我专门到颐和园播放给大侠兄妹听,午后阳光下,兄妹两人蹲在玉带桥下,头挨着头凑在我的手机上全神贯注地倾听,当雅萍老师唱起《国际歌》时,那曾经激励他们奋斗,陪伴他们熬过生死困苦的歌声,让这对暮年的兄妹一下子泪水夺眶而出。

那一刻,我眼里满含着泪水,心里却特别欣慰,对生命充满感恩。

现在,随着时间越久,我越深地感悟到,遇到大侠兄妹,我从身体到精神都获得了新生。这个湖边的课堂,改变了我,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因此改变。

(本文选自作者《也许今生不再相见》一书,长按二维码查看详细介绍)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6、


作者简介

文/李元程

籍贯北京工人日报社高级记者。20年坚持一线采访,足迹遍及数百个艰苦危险的建设工地,见证了中国崛起进程中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奋斗和奉献。在被称作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无人区,在海拔4700多米的青藏线雀儿山等条件艰苦恶劣的建设工地,写下了《只有云知道》《也许今生不再相见》等感人具有影响力的报道,多次荣获中国媒体最高奖一一中国新闻奖。与广大一线劳动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诵/李亚萍

祖籍安徽,出生地新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及文学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播音正高职称);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广联合会“新中国成立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素质高级测评员;新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系播音与主持专业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业28年,播出各类题材作品数万篇,多部作品获各类奖项。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王中华在线

人间二月(江苏/王中华)

李元程在线

湖边课堂(北京/李元程)

朱国平在线

静静的胥江(江苏/朱国平)

孙宇光在线

竹林外(江苏/孙宇光)

上期回顾

木子在线

稻田的守护者(香港/木子)

熊梅生在线

莎士比亚故乡行(江苏/熊梅生)

朱国平在线

岁月悠悠自升华(江苏/朱国平)

孙宇光在线

雪鹦鹉(江苏/孙宇光)

周伟在线

凶杀后的晚餐 (下)(江苏/周伟)


名家在线稿约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8105113751(微信)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