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拾垃圾老太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5-10

点击上方蓝字 记得关注我们哦!

 


拾垃圾老太



江苏|孔繁敖





四十多年前,在我居住的老小区里有一处破旧不堪的披屋,那是一幢没有门牌房号的违章建筑,蜗居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她姓王,孤身一人,靠拾破烂为生。邻居当面称她“王奶奶”,背后都叫她“拾垃圾老太”。进入我眼睑的她,总是成天伛偻着腰,背上搭条脏兮兮的编织袋,手里提着一根带钩子的小棍子,终日在小区里四处转悠。有时见她在寒风中用铁钩子在垃圾桶里仔细翻寻;有时又见她冒雨在墙根下、草丛中一丝不苟的捡废纸片、拾空酒瓶;有时还会看到她在超市旁专心致致地捆扎大大小小的空纸箱;有一次竟看到她眼巴巴的等着一个小孩慢慢喝完手中的饮料,才拣走了那听被丢弃的空易拉罐。隔一段时间又会看到她将抚平的废报纸、压板的硬纸合、成袋的空瓶罐一捆捆卖给废品收购站。闲暇时,也能看到她懒散地靠在小椅上,嘴上叼着半截香烟十分惬意地吞云吐雾,亦或是炒上一两个好菜,把小方桌搁在披屋前,端着小酒杯自斟自饮,喝到酒酣得意时还哼着别人听不懂的小曲儿。每当我看到她那张布满岁月犁痕的老脸,和伛偻着腰拎着破编织袋踽踽而行时,内心常掠过一丝同情和怜悯;可有时我又对老人的行为感到困惑和不解:政府对五保户是有政策的,况且听说街道、社区对她也特别关心照顾,——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何苦还要如此作践自己?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老人的印象。那是当年的冬季,一天外面还飘着雪花,我正在小区布告栏前看一个通知,忽然听到身后王奶奶央求我:“老邻居,能告诉我那告示上写的啥吗?”这时我才知道王奶奶不识字。我告诉她,通知上号召居民都来献爱心,捐款捐物,帮助受灾地区群众和辍学的孩子度过难关。她问我:什么叫“辍学”?我解释说,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停了学,这就叫“辍学”。王奶奶听后,老脸顿时阴了下来,嘴里不住地嘀咕:“可怜、可怜……”之后若有所思地慢慢转过身,伛偻着腰走了。当我捧着准备捐献的一摞书本纸笔和现金赶到社区门口时,见王奶奶已早早排在长长的献爱心、送温暖行列的前头。过了两天,小区布告栏里贴出一张大红榜,详细公布了居民献爱心捐款捐物的清单。王奶奶名列榜首,捐款的数额最高:1888元!我看到这组寓意吉祥的大数字时,不由得眼圈红了,一个拾垃圾的穷老太竟然慷慨地捐出这么一大笔钱(这在当时人们月收入普遍只是数十元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笔巨款),真是不可思议。当我从社区主任口中得知王奶奶从小是个孤儿,旧社会受尽苦难折磨,当了一辈子睁眼瞎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出于敬佩和好奇,事后我专门拜访了王奶奶。她告诉我,正因为从小受穷,上不起学,所以太知道穷人上不起学成“睁眼瞎”是什么滋味;也正因为自己没有后代,才特别关心那些穷苦人家下一代的成长、成才。接着她不无自豪地对我说:这拾垃圾、拣破烂虽又脏又累,还总让人瞧不起,但还真是个好营生,只要人不懒心不黑,不铺张、不浪费,养活自己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捐款就是她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她顺着自己思路缓缓说下去:“其实,国家对我们这些“五保户”的养老保障一直是很关心的,但我总觉得自己现在身体还很健朗,每天扒拉点破烂足够日常开销,不想去增加政府的负担。”她对此进一步解释说:“我总想,背后有党和政府当靠山,根本用不着在意防老,更不愁以后的送终。眼下自食其力之外,还能省出些钱来去做点善事、积点功德,对得起良心,心里就舒坦,就像帮助那些穷孩子,让他们不……那叫什么来着?对了,不让他们辍学,这钱说什么我都舍得掏,也掏得值;今后只要身体行、能力够,我还会一直掏下去!”她强调:“钱这东西,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说着她话锋一转,忽然又压低声悄悄告诉我:“知道我为什么乐意做别人嘲笑的‘破烂王’吗?其实我一是不想躺着向政府伸手,二是想尽一份力,让大伙儿有个好的卫生环境;顺带着也叫那些个乱丢瞎扔垃圾的人良心上过不去;同时还能使垃圾变废为宝,既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优化生态。”说到这里,她笑着赧然的补充道:“说实在话,这些新词儿还是刚从喇叭里学来的、这叫现贩现卖,嘻嘻!”王奶奶一席话虽然说得极其平实,但字字珠玑,令我肃然起敬。不过,我还是恳请她老人家,尽快去人社部门,按规定办理好相关的社保手续,用好、用足该自己享受的那份政策。老人听了,稍着停顿后,叹了口长气,淡淡地说:“我都七老八十了,身后的日子不多了,也无啥牵挂,就顺其自然吧……”语气多少有点伤感。临别时,我想调节一下气氛,于是开玩笑地问老人:“不多给自己留点儿底子,好喝喝老酒、抽抽香烟?”她笑着从衣袋里摸出一包叫不出牌子的烟说:“你瞧,我抽的就是这种上不了台面的蹩脚货,块把钱一包,照样过瘾,嘻嘻……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那位可敬的拾垃圾老太早已故去,随着老旧小区的改造出新,那间破旧的披屋也已荡然无存,可老人的爱心善举还时常被社区老居民们赞不绝口地传颂着。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王兆嘉


文/孔繁敖

孔繁敖,江苏镇江人。自幼就酷爱文学艺术,学生时代就开始文学创作;参加工作后更是笔耕不止。退休后当过法制报特约记者、党刊编辑,还应聘出任过私企高管。曾出版过散文集《野草闲花》、回忆录《沧桑岁月》、小说《脸色》《官运》等,篆刻集《方寸天地》以及《诗配画》集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现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致敬打工人(陕西|李艳斌)

⊙拥抱青岛(陕西|刘冠男)

⊙拾垃圾老太(江苏|孔繁敖)

⊙努力奋斗做个有钱人(江苏|陈新我)

上期目录(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匆匆那年(江苏|李国政)

⊙ 老家的草药(山东|樊泽宝)

⊙ 留一只眼看自己(北京|姚泰和)

⊙ 追尾奇遇(江苏|韩今)

⊙ 漫步春雨(江苏|康胤)


投稿须知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