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垛田万顷,海里瓜香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8-3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陈 慧 谷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实习编辑:金海霞

这里曾黄海滔滔,茅棚点点;

这里曾白帆络绎,商贾云集;

这里曾河道纵横,稻花飘香;

范仲淹曾在此筑堤捍海,晏殊、郑板桥、孔尚任、李汝珍也曾在此逗留徜徉;

施耐庵曾在此设馆授徒写下洋溢巨作,罗贯中也曾在此拜师求学……

在这里,读懂里下河,

在这里,读懂沧海桑田,

在这里,读懂千古名著《水浒》。

欢迎继续欣赏长篇历史文化散文《唤我皎皎白驹》(十四):




 垛田万顷,海里瓜香 


原著|陈贻林   选编|陈慧谷

诵读|张建国   绘图|皎皎书苑



早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白驹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先民们为了生存,千方百计抵御日益肆虐的洪魔威胁,在俗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成垛,垛上耕作,形成垛田。

兴化垛田,是水乡人与大自然共同营造的杰作,它奇特的地貌堪称人间一大奇观。

这一块块散布在密如蛛网河溪之间的垛田,面积大的两三亩,小的仅有一两分地。

垛田与垛田间水面广阔,有沟、有河、有荡、有湖。河荡之间,千岛交错,瑰丽动人的“千岛之乡”乃真实写照,点睛之笔,没有一点儿夸张。

兴化垛田的成因,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今日兴化县城附近的旗杆荡,就是因当年岳飞率领岳家军抗金时操练水军竖立旗杆而得名。

据《兴化县志》记载:“飞率军……途经兴化时,曾驻师县城及城东旗杆荡等处。是垛田纵横交错的‘八卦阵’,铸造了岳家军的机敏、善战;旗杆荡气势恢宏的芦苇荡赋予了岳家军精忠报国、慷慨就义的凛然正气。”

就是说,南宋时期,岳飞迎战金兵曾在兴化地区驻扎。为了安营扎寨,岳家军在旗杆荡草地、荒滩上垒起无数土墩,称为“芙蓉岩”(古代军事上常用的一种障碍物)。

可以说,在垛田形成的过程中,水乡人受到了岳家军留下大量土墩的启发,才有了今天气势磅礴、近五万亩垛田的规模。

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登高远眺垛田黄花, 那金灿灿、黄艳艳的花的垛田,一块一块的像是漂浮在水面上,俯瞰望去——啊,那绽开绚丽的花朵,朝着阳光,朝着大地,朝着万物散发着浓郁的馨香。那无数金黄的花的垛田从足下向远处的天边延伸,延伸……

渐渐地,这洋溢着万种风情的花的垛田,在密如蛛网清流的烘托下,硕大的水乡迷雾氤氲,天水一色,变成了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莲藕芬芳

 

每逢夏日,骄阳似火,池塘里的荷叶翠得绿油油的直耀眼。那满池塘的绿呀,就好似正在流淌一般,让人一时分不清哪儿才是影哪儿才是实,仿佛随时能挤出碧绿得跟琥珀一般的汁来。

远远地看去,那绿又是那样的雅致、厚积。谁见了都会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好好地多看上几眼,用鼻子深深地吸上几下。

点缀其间的一款款荷叶如伞,如盖,如亭,错落有致地立在水面上。而那凝着露珠、娇艳欲滴的花朵,从绿叶间羞羞答答地探出亭亭玉立的身姿来,含苞的,半开的,盛开的……粉红色的花瓣,嫩黄色的莲须,在骄阳的照耀下,深深浅浅,娇娇嫩嫩,千姿百态,雍容高洁,呈现在一池绿液之上。每一朵似诗、似画,给古朴端庄的凤凰桥平添了万千姿色,万千妩媚。

夜幕降临时分,劳碌了一天的水乡人手持芭蕉扇来到池畔、桥顶乘凉时,那片片荷叶、朵朵莲花在如水月光和徐徐清风的抚摸下,轻歌曼舞,凉气习习, 给静谧的水乡送来沁人心扉的馨香。

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近处萤火闪闪,远处渔火点点,乍然而起的充满诗意的荷塘蛙声,把桥畔这历经人间沧桑和炮火洗礼的水乡小镇,映衬得仿佛墨绿色海洋中一颗熠熠发光的夜明珠。

在《江南爱情故事》的电影中,有这样一首赞美荷叶莲藕的主题歌:

风摆荷叶颤,

小红藕根叶缠相连,淡墨画中走。

江南莲 ,伴晚船头,

含香立水间。花香幽幽,

月影重重秋水,清波伴唱无眠。

好一幅情真意切、形象生动的画面,在白驹人看来,苏北里下河地区的莲藕美景和诗情画意或许更以其幅员辽阔和秀美中的粗犷而更胜江南一筹。

 

油菜花黄

 

水乡的油菜花都是被种在大小不一、星罗棋布的“垛子”上。油菜一开花——成千上万的“垛子”眨眼变得黄灿灿,满满当当成了金色的世界!

“垛子” 与“垛子” 之间那百折千回的竟然是绵绵柔情的湖水!坐在船上看那大小不一一簇簇油菜花异样喜人,那绿的水,纵横交错;那黄的花,繁花遍野,看得人两脚不想动弹了,醉了!

坐在船上看那一块块盛开的油菜花,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你低头看去,密密的、整齐的枝干葱葱绿绿的。你稍稍抬起头,满眼是一片一片耀眼的金色。

如果你用半蹲的姿势看过去,便能看见“千岛菜花” 的整个气势。绿油油的枝干之上,烘托出像天空中无数片金金灿灿的“祥云”。

看着那景致,直叫你不敢相信那只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油菜花田,不敢相信那只是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湖水,让你不由得产生“只应天上有“”的天堂一般的感觉!

早春的田里,路边,河坡上,油菜花随处可见。

“桃红李白,菜花嫩黄”,是水乡早春的一大特色。她似一个娇俏可人的小丫,带着一点纯净、两份娇羞,三蹦四跳地展现在你的眼前,将水乡素有的清悠与灵动悄悄地渗透到你的心坎里,嗅着弥漫在空气中菜花的香气舒服极了!

如能偷得半日空闲,邀三两好友,摇一叶扁舟,在开满油菜花的垛子间款款而行,则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最让人眼前一亮惊异不已的是,那胜似繁星的油菜花热烈、奔放、火辣辣地竞相开放,将那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垛田染成一片金黄。垛田与垛田之间无数的小河小沟,碧波荡漾、金花倒映。船荡波中,水绕着垛,垛戏着水,千姿百态,韵味十足。

一边享受拂面的清香扑鼻的春风,心旷神怡,如痴如醉;一边欣赏着垛垛金黄映着蓝天碧水。“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旖旎美景。

十里八里阵风送香,千垛万垛一片金黄。船在水中走,人在花中游。尽情地感受着花的芳香、水的清澈灵动、沟渠的幽深神秘、蜜蜂的缠绵低吟……天水共氤氲,水乡多秀色,宛如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啊,梦里水乡,人间仙境,喜不自禁!碧绿的秧苗不时地皱起绿色的波纹。微风一过,它又恢复了原先平展展的姿容。你若是俯下身子细细地听一听,乖乖,准能听到它“咔咔”疯长的拔节声呢!

微风拂来,玉米地里便荡起层层碧绿的波浪,沙沙地响着。那长得足有半人高的玉米像怀着喜悦而焦急的心情,在初夏的微风中,仿佛在对水乡人说:“给我施肥吧!给我施肥吧!”

入夏以来,老天爷赏脸, 三天五日一场透雨,紧跟着是火旺旺的大太阳,把个稻子晒得哟,黑绿黑绿得像要往外渗油,一棵棵都被沉甸甸的稻穗勾弯了头,金灿灿一片就等着水乡人开镰收割了。

水乡人的苦和累随着满仓的收获而变得云淡风轻,生活一年又一年,日子一天又一天,时间一秒又一秒,尽在这块土地上种植和收割中延续和绵延。

 

海里瓜香

 

提起那里里外外泛着青螺色水灵光亮的香瓜,水乡人会很自然地想到离白驹镇四五十里、濒临黄海、俗称“海里”的广袤无垠的滩涂棉垦区。

白驹以东广大的成陆地区,是早在19世纪就从南通市启(东)海(门)迁入的“启海人”的辛勤耕耘下,成为名闻全国的重要产棉区。

每到夏日,行走在那一望无际的棉海田中,只要你俯下身子,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世界:在那大片大片的棉田里,生长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像青玉那么圆润,又似琉璃那么水灵可人的香瓜。

它们静悄悄地匍倒在绿叶之下,远远望去——整个田地宛如一块硕大无比、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地毯!这是“启海人”勤于精耕细作的结晶。

这一青皮青瓢香瓜,以其脆、嫩、香、甜享誉大江南北直至沪宁。它既是棉农们的一笔可观收入,又是夏日人们解渴的保健佳品。

在“海里”,什么水乡的小桥流水,什么水乡的渔舟白帆等等特色全然失去了踪影,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齐整得跟棋盘格子般的绿野。

格与格之间,横平竖直、排兵布阵般井然有序的林荫大道, 仿佛镶嵌在这巨大无比绿色地毯上凸显出来的绿棱棱。

格子内,齐胸高的黑绿黑绿的棉花被累累棉桃压弯了腰。而那草顶白墙,袅袅炊烟,爬满勃勃生机的扁豆、拉瓜藤的错落有致、充满生气的重重农舍,则是这绿色地毯上三三两两的点睛之笔。

尤为别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那绿色棉海下又是一幅紧贴地面的碧绿世界!

一株株、一行行棉花间隙中,匍匐着葱绿葱绿的藤蔓,上面静静地结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香瓜,随着阵阵微风吹过,这葱绿的海洋,很快变成了香艳浓郁的世界。

你若置身其中,随着阵阵清香扑鼻,两腮里顿时涌上莫名的泛泛酸水,垂涎欲滴。

你若是将双眸凝视着这广袤的堆翠拢烟的绿海及忙碌其间的棉农们,实在难以置信这就是昔日寸草不生、白茫茫人迹罕至的盐碱滩!

值香瓜成熟季节,正是棉花缠人的辰光。锄完头遍草,又得赶紧从头再锄二遍、三遍草……只有保证勤除草,定期追肥,棉桃才能结得又大又多。

这些日子,眼看着棉花棵下的瓜该摘了,棉农们却没得工夫挑上街去卖,数口之家就是成天以瓜当饭也没法吃进这数以万计的香瓜,巴望着时不时来几个小贩丢个三两钱儿挑上一担走人。

“启海人”遇见过路的,总是兴冲冲挑上一个大瓜,汗巾擦巴擦巴,用大拇指甲在瓜顶上掐几个印子,两只大手那么一捏,“咕滋”一声,一股清香顿时从裂开嘴巴的香瓜里溢出……

“老乡,尝尝,青皮青肉青,连籽儿都又香又甜!”种瓜的“启海人”脸上绽开憨厚、纯朴的笑容……

水灵灵、扑鼻香的青皮瓜在口干舌燥的过路人眼前晃悠。日久天长,约定俗成,一条不成文却十分明确的乡规民约面出世:

过往行人,不问男女老幼,来路去路,也不论贫穷富贵,出身地位,更不管哪块棉田里的香瓜,一律可以任意采摘品尝。你就是把松开的裤腰带甩到一边去来胡吃海塞,棉农也不会取你分文瓜钱。

但是,有一条这样的规矩或原则:不准浪费或带走一个青皮香瓜。 



秋实满仓

 

夏末秋初,正逢稻谷、玉米和黄豆等秋季作物灌浆时节。庄户人眼巴巴地指望老天爷睁眼开恩,再赐一个风调雨顺。每天来一场短时大雨,紧接着就是一个艳阳天,晒得地里的庄稼那个欢哟,让你能听到稻谷、玉米和黄豆灌浆的声音。

特别是那骄阳暴晒、紧跟着大雨淋后的棉花,在阳光下那一片片叶子绿油油地闪着亮光,隐隐地能见到那一朵朵鲜绿鲜绿的棉桃一天一个喜人的模样。

白驹镇方圆百里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足有筷子长的玉米棒子,粒儿鼓得差点撑破了皮。尺把长的稻穗沉甸甸地垂着头,稻秆被压得连气都喘不匀。

那星罗棋布的河边塘畔,纵横交错的田埂、土坡成了黄豆、豇豆、扁豆的天下。连河塘也被伞似的荷叶,还有红菱覆盖,那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成群的花鱼、鲫鱼缓缓地漫游中间,不时地有几条调皮的花鱼、鲫鱼跃出水面。

整个水乡,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绿色的村落,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河塘,金色的鱼跃……到处绿荫匝地,郁郁葱葱。久违了,一个特大的丰收年!

秋收了,除了水稻,还有玉米、芝麻、黄豆、红豆等五谷杂粮。一场接一场打下来,白驹镇周围八乡九村,乡乡增产,村村满仓。

加上菱藕、芋头、荸荠,加上串场里鲫鱼、鱼、鲈鱼、胖头鱼、鲤鱼、黑鱼等十几种鲜鱼,截再加上鸡、鸭、鹅,猪、羊和牛的进项,水乡人腰包里破天荒地有了不少一崭新的票子。

水乡人脸上的褶子里都挤满的笑意。是啊,紧巴的日子可能刚过去没多久,稍有一点宽裕,人们便知足地忘了曾经的尴尬,忘性怎么这么大呢?

生活总要前行,忘性大,忘记悲苦,似乎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啊。

“打了春,赤脚奔;挑荠菜,拔茅针。”

这是苏北水乡的谚语,更是报到春天的气息。立春后的天气,逐渐温暖和湿润肃杀一个冬季的田野,开始显现绿意和生机。

最先返青的荠菜,追随着春天的脚步,热烈而旺盛地爬上田间地头、河汊沟溪,到处是三三两两弓腰争先恐后挖荠菜的身影,一棵棵又嫩又肥的荠菜纷纷落入菜蓝,那叽叽喳喳的说笑声随之响起……大伙儿兴高采烈的劲儿简直像是在捉迷藏。

西边野地里,隐隐传来挖荠菜孩子那婉转、稚嫩的童谣:

二月二哎,

去野外,

荠莱花儿一片白。

 

有人挖哎,

没人栽,

明年花儿照常开。

 

生得多哎,

长得快,

一星泥巴一棵菜。

 

有人挖哎,

没人栽,

明年花儿照常开

荠菜是一种越冬野菜,它萌于严冬,茂于早春,被水乡人视为“春天的使者”,人们舌尖上的野味。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咏荠”诗篇。元朝诗人方回在《荠菜花》一诗中这样赞道:

斗草吴王眩越娃,

终然轮与老陶家。

雪挑霜煮春无尽,

不似吾园荠菜花。

明朝诗人陈继儒的《十亩之郊》诗写得更传神:

十亩之郊,菜叶荠花。

抱瓮灌之,乐哉农家。

就连那清代扬州八怪之首、多次光临白驹小镇的郑板桥也对荠菜情有独钟:

三春荠菜饶有味,

九熟樱桃最有名。

清兴不辜诸酒伴,

令人忘却异乡情。

江夔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荠菜花虽小,点点斑斑的白花中尽透着它独特的香味。三春头上,它们在里下河的田野里随处可见。

半饥半饱的水乡人总是习惯地将荠菜挖来,或拌炒或做馅或烧汤。当那软塌塌的肚皮鼓起来,准备长点劲儿做活计混日子的时候,心中难免五味杂陈。究竟是春风中悲悯和凄苦的怅然,还是一种春光里短暂的惬意和欢欣的甜蜜?

荠菜,又细又小,不怎么起眼。但是,它在风、雪、虫、旱面前却能倔强地挺过来。在水乡,凡有一星半点泥土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它含笑摇曳、密密绵绵的身影。

当残冬不肯轻易逝去、早春姗姗来迟之际,它就冒着雨雪、迎着寒风拱土而出,给水乡大地披上点点新绿。生机无限,无穷无尽,淳朴幽然,令人神往。

这醉人的绿呀,就好似可以流淌出一般,那么嫩,那么翠,水乡人就爱这嫩嫩的绿、翠翠的绿。

远远地看去,着实让人产生禁不住要好好亲近一番的冲动。小小荠菜,作为水乡人度过春荒的救命之菜, 如何让人不记住它,如何让人不怜爱?

荠菜,一如这块大地上的民众,细小,随风摇曳,却也是绿色的一部分,是春天的组成部分,东西南北,不分昼夜,野蛮生长,在延续历史和社会中承载风寒和酷暑,给人带去那份清爽,那份回甘,生命,不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和经久延续吗?

全部播讲完毕,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关注《人民作家》平台继续收听其他精彩作品。) 
(长篇历史文化散文《唤我皎皎白驹》选编自陈贻林长篇小说《白驹镇》,并由《今日出版社》出版。)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滔滔黄海如何变成梦里水乡?万顷盐场如何造就千古名镇?黄海湿地又如何塑造里下河水乡文化?施耐庵又如何流落水乡创作出千古名著《水浒传》?


1、白驹,从远古走来

2、书评:悠悠千古事,绵绵白驹情

3、施耐庵故里,梦里水乡

4、荒野芦苇好风光

5、串场河畔的盐官名相

6、范公堤与“三贤祠”

7、盐民领袖张士诚

8、芦苇荡里写《水浒》

9、“正心诚意”的白驹社学

10、黄海之滨的水墨画廊

11、水乡街市的风情密语

12、小镇里的“人民剧场

13耐庵故里老行当

14、文化名镇的奇风异俗

15、水乡白驹的斑驳记忆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6、


作者简介

选编/陈慧谷

1965年生于大丰白驹镇。1981年入华东政法学院,读法律书,1988年获民法学硕士,赴北京任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其间,曾赴陕西丹凤基层锻炼一年。1993年弃笔从商,南下海南,辗转上海,置身金融、证券、投资行业,取得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入长江商学院,读EMBA;还曾游学哈佛、圣彼得堡大学、希伯来大学。1990年代曾努力言说资本市场,主编有《点津财经法律文库》;蛰居多伦多,著书《一叶读秋》,散记加拿大社会观感。现在上海主持一家股权投资公司,关注创新性高成长企业;任职上海集爱肌病关爱中心理事长,致力于儿童罕见病公益。受邀兼任白驹小学张秀成教育基金名誉理事长,家乡发展,念念在心。

原著/陈贻林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人,作家,资深报人。1966年调《解放军报》任记者、编辑等职。长期从事报告文学的写作及小说、电影、电视剧(片)的创作,笔耕不缀,发表数百万字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白驹镇》,长篇报告文学《生死之约》,报告文学集《现代夸父》《诗一样的中国面孔》《挚爱深情》等,电影剧本《北戴河纪事》《坠星》等。

诵/张建国

江苏大丰人,民进会员,曾播过30年的《对农村广播》节目。数年参与会议宣读、移动直播,涉猎电视专题片配音解说工作,有不少专题片在省台播出,曾为中央电视台《让世界了解你》(大丰版)短片配音。《人民作家》平台特约主播。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沈艳在线
爸爸与书(北京大学|沈艳)王喜根在线江南老行当之:厨子(江苏|王喜根)周伟在线
风中阁楼(江苏|周伟)陈慧谷在线垛田万顷,海里瓜香(上海|陈慧谷)王少坤在线火流星之郎中门前的枣红马(江苏|王少坤)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邹秉南在线
探访黄河古渡(江苏|邹秉南)王喜根在线江南老行当之:箍桶(江苏|王喜根)周伟在线
大马一丈高(江苏|周伟)陈慧谷在线水乡的斑驳记忆(上海|陈慧谷)王少坤在线火流星之激杀(江苏|王少坤)火流星之逆变(江苏|王少坤)火流星之凫水的两个女人(江苏|王少坤)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81051137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