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蓬皮杜中心 | 2020上半年精彩展讯来袭!

蓬皮杜中心 蓬皮杜中心 2022-04-21

重磅展览:


 “马蒂斯,如一本小说” 

 Matisse, comme un roman 

 2020年5月13日-8月31日 


亨利·马蒂斯, 《玛格丽特与黑猫》, 1910年 ©Succession H. Matisse. 图片©G. Meguerditchian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Dist. Rmn-Gp


为纪念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诞辰150周年(1869-1954),蓬皮杜中心将于今年5月为我们带来一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马蒂斯作品展。


此次展览将分为九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回顾马蒂斯的创作生涯:从1980年左右开始学习绘画并临摹大师们的作品;追溯到艺术家拥有自己的创作语言;直至其艺术高峰期过后,1950年又展开的新的艺术创作——剪纸。透过解析其作品中错综复杂的文字或图像,本次展览不但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品读马蒂斯的难得机会,更能让我们去细细品味他为艺术而投入的一生。



 “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 

  双人展: 巴黎!”

 Christo et Jeanne Claude, Paris !

2020年3月18日-6月15日


克里斯托,《包裹凯旋门,(巴黎项目, 戴高乐广场)》(局部手绘图), 2018年 ©Christo 图片©André Grossmann


本次展览将回顾克里斯托 (Christo) 和珍妮-克劳德 (Jeanne Claude) 夫妇在1958年至1964年间旅居巴黎的经历,并呈现了二人于1975年至1985年间的创作——“巴黎项目:包裹新桥”(Le Pont-Neuf empaqueté, projet pour Paris)。7年的巴黎旅居生活在克里斯托的创作生涯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创作并不仅仅停留于绘画表面,从捆扎包裹日常用品,到以户外空间的物体或公共建筑为创作对象,克里斯托一直在不断探索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在巴黎实施的众多项目也赋予了这座光之城极具纪念性的意义。


展览汇集了艺术家诸多创作,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作品,如《被包裹的表面》、《盒子》;以及受让·杜布菲 (Jean Dubuffet) 影响的唯物主义画作:《火山口》;还有一部分精选的包裹物件作品,如艺术家的早期创作:《橱窗》、《商店前》等。



其它展览:


“爱丽丝·尼尔: 笃定的目光”

 Alice Neel, un regard engagé  

 2020年6月10日-8月24日 


爱丽丝·尼尔, 《马克思女孩 (伊雷内·佩斯利基斯)》, 1972年 ©The Estate of Alice Neel, courtesy The Estate of Alice Neel and Victoria Miro


蓬皮杜中心将于今夏迎来北美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的回顾展,再次聚焦画家生前长期被忽视的政治表达,以及其对于社会问题的介入。此次展览囊括了大量文献、70余幅油画及绘画作品,几乎涉及了艺术家自1920年末至1984年逝世前的所有创作。展览将围绕阶级斗争和性别斗争两个主题铺展开来。届时,美国观念艺术家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基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尼尔的调查文件而创作的作品也将在展览中呈现。



“黑特·史德耶尔”

 Hito Steyerl 

 2020年6月24日-8月24日 


黑特·史德耶尔《太阳工厂》, 2015年(局部) ©Justin Lubliner

凭借讽刺和批判性文字相结合的独特艺术语言,德国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的作品近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今年6月,蓬皮杜中心和杜塞尔多夫K21美术馆将以联合举办的形式,带来一场关于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的个人展览。届时,一系列史德耶尔创作生涯中的精选作品,连同其最新力作与两本出版物均将在展览中呈现。


此外,带着对纪录片极具个人视角的创作方式,本次展出的沉浸式多媒体视听装置,是艺术家自2010年以来,集聚探索与实验精神的创作成果。史德耶尔在作品中采用最新的图像处理技术,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思考这些革新技术的影响力,它们如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重塑甚至取代“真实”世界。她的知名作品,如《如何隐身》(How not to be seen ,2013年)或《太阳工厂》(Factory of the Sun, 2015年),讽刺了在当下监控无处不在的社会中,人人被定位,世界被压缩为一串串数据,而这些数据却被“当权者”掌握。黑特·史德耶尔还密切关注国家机构的发展动向,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跨国资本的日益扩张对整个社会领域和公共空间的影响。



“袁旃”

 Yuan Jai  

 2020年2月5日-4月27日 


袁旃,《承载》, 2012年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2月早春,蓬皮杜中心将带来中国艺术家袁旃的个人展览。生于1941年,袁旃祖籍为四川重庆。她的父亲能文能武,曾经是蒋介石的亲信。1947年,袁家举家迁往台湾。袁旃早年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国画专业,毕业后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和皇家文化遗产研究院进修艺术史和文物修复。旅欧期间,她在大英博物馆和众多美国艺术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返台后,袁旃任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修复科,主要从事器物修复工作,后来被晋升为科室主任。在转向个人艺术创作之前,袁旃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服务长达三十余年。袁旃自重拾画笔以来,创作可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八十年代末以来用水墨纸本为主的创作;第二阶段为2000年起转向重彩绢本的创作;第三阶段为2006年之后,艺术家完全将重心放在重彩工笔绢本上的创作。本次展览将为我们呈现袁旃独具一格的绢本彩墨画等作品,完整地呈现其创作历程。



“杰瑞米·肖”

 Jeremy Shaw  

 2020年2月26日-4月20日 


《相移指数》, 视听装置, 2020年 ©Courtesy Jeremy Shaw and König Galerie, 柏林


蓬皮杜中心2月将迎来定居在柏林的加拿大艺术家——杰瑞米·肖(Jeremy Shaw)于法国的首次大型展览。届时,艺术家将为我们呈现其最新项目,一个沉浸式视听装置:“剧院技术”(Cathartic Technology),艺术家继2017年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的作品《边缘》(Liminals)三部曲后的又一力作。它由7个视频屏幕组成,分别展示着7个横跨50-90年代不同风格的人群,视频中的人们手舞足蹈地进行某种仪式化、迷幻的动作,画面则会在人们集体欢呼时定格。

在电子音乐流行的时代,艺术家曾是知名DJ,并以“Circlesquare”的名义录制过专辑。因此,音乐作为他的首要创作媒介,在这个庞大的编舞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的其中一部分投射了艺术家对未来的想象:人类将借助技术随意修改基因;面部特征因修图软件的过度粉刷和篡改将彻底变形;又或是人类需要在大脑中植入人性来保存其意识等。杰瑞米·肖在作品中对亚文化和科学,尤其是神经科学、科幻小说以及当代人性的交叉引用,引发人们对信仰、渴望消除界限和现实关系的思考。



“沃尔斯: 一张承载世界的纸”

 Wols, une toute petite feuille 

 pour contenir le monde 

 2020年3月4日-5月25日 


沃尔斯, 《优美的陈列馆》, 1937年, 39.4x28.3cm ©Centre Pompidou / Dist. Rmn-Gp


蓬皮杜中心将通过百余幅素描、三十余幅摄影以及部分绘画等为我们重新解读艺术家沃尔斯(Wols)的创作方式。届时,由五个板块构成的全新观展路线,以沃尔斯的艺术实践为线索,从文字、摄影、油画多方面诠释艺术家感知世界并将其感知融入作品的方式。



“克里斯蒂安·杰卡德: 

 赠予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的作品”

 Christian Jaccard 

 Donation au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2020年5月27日-9月7日


克里斯蒂安·杰卡德, «烧焦的栗色/茜红色亚麻画布, 褪色的绿/黄 n°57819», 1975年 (局部细节) ©Centre Pompidou / 图片: Ph. Migeat / Dist. Rmn-Gp


1939年出生于枫特奈-苏博瓦(Fontenay-sous-Bois)的克里斯蒂安·杰卡德(Christian Jaccard)是一名法籍瑞士艺术家。他的作品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此时的杰卡德受到“支架/表面艺术运动”(mouvement Supports/Surfaces)的号召以及西蒙·汉泰(Simon Hantaï)研究成果的影响,开始发展艺术创作。自1971年起,艺术家尝试用细绳、丝线、特别是结状物替代画笔,在画布上任意发挥,留下这些材料在“未成型”之前的纹路。甚至,他还会通过缓慢燃烧灯芯,使其燃烧产物在无框画布或者其他载体上留下特殊痕迹。受到“无笔绘画”和燃烧实践的启发,1977-1983年间杰卡德发布了一系列新作:《匿名燃烧》、《战利品》、《烧焦的画布》......在探索过程中,艺术家还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燃烧17世纪至20世纪的“无名之作”。这些作品中的肖像和宗教场景在被火焰“灼伤”后面目全非。


自1948年至今,杰卡德极其独特的创作经历使得2017年艺术家对于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即蓬皮杜中心)的捐赠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年3月,大家便可在我们的全新展览中欣赏到这些不同寻常的作品。



“20世纪的画廊”

 Galeries du 20e siècle 

 2019年5月22日-2020年5月22日 


《1960年, 丹尼尔·寇迪耶在纽约》图片©Nikki Ekstrom

现今,蓬皮杜中心的4、5层不但呈现着其庞大的现当代馆藏,且每年也会时时更新,根据需求策划新主题展览。自2019年5月22日已经启动的最新观展路线,便展示了1905年至上世纪60年代末活跃于法国的现当代艺术品商人的藏品。


此次展出的作品将分部于十余个展厅和走廊,分别呈现了不同艺术品商人收藏的各个艺术家作品,它们共同组成了“20世纪的画廊”这一观展路线。这些作品中的大部分源于蓬皮杜中心的馆藏,它们或是从艺术商手中收购得来,抑或是来自艺术商的捐赠。展厅的橱窗中还陈列了一系列重要的文档资料,旨在向公众展示保存于康定斯基图书馆丰富的文献(包括手稿、邀请函、开幕式照片和画册)。



 电影放映+展览: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2020年4月9日-5月17日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 « 朋友», 1992年 ©Abbas Kiarostami


从1987年执导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到1997年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 (Abbas Kiarostami) 逐渐成为影坛公认的伊朗电影大师。他既是导演、电影编剧,也是摄影师,作为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基亚罗斯塔的作品高产且富有多样性, 这和其丰富的艺术实践息息相关。至今,基亚罗斯塔的作品集独特风格、简约语言与深刻观念三者并存,仍对世人影响深远。今夏,蓬皮杜中心将通过一场独一无二的展览,和大家一起回顾这位电影人的毕生创作。



 线上展览:

“在康定斯基的内心深处”

 Dans l'intimité de Kandinsky  


《属于康定斯基的调色板》 ©Centre Pompidou


为纪念瓦西里·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逝世75周年,蓬皮杜中心将携谷歌艺术&文化平台(Google Arts & Culture)为大家呈现首个大型线上展览——“在康定斯基的内心深处”。来自其遗孀妮娜·康定斯基(Nina Kandinsky)的馈赠丰富了此次展览的内容,届时,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还可以通过展出的照片、画家的调色板、画笔及其他遗物一览康定斯基的生平。此外,展览将公开一系列未曾面世的经典文献,邀请公众进到康定斯基的内心世界,了解其生活经历和艺术作品。



会谈:

“月刊:会话蓬皮杜中心”

 Le Mensuel 

 Le magazine parlé du Centre Pompidou  

 2020年1月起 


《菲利普·芒朱》(Philippe Mangeot), 2019年


为扩大其文化项目的影响力及探讨当前文化领域所面临的挑战,蓬皮杜中心发起了一项新的项目:“月刊:会话蓬皮杜中心”。“会话蓬皮杜中心”是一个“会说话”的杂志,首先由两位记者开启与受邀嘉宾的对话类采访或圆桌会谈,整个过程将通过录音或视频的方式被记录下来,所有对话会在结束后被编辑成文字并以杂志的形式呈现于众。


“会话蓬皮杜中心”创造了一种新的对话机制,每一期围绕特定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实际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每个月的切入点不仅与客座艺术家及蓬皮杜的文化项目息息相关,同时也涉及当下社会热点和文化符号之间的联系。


 欢迎使用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蓬皮杜中心参观助手”,

带您发现我们精选的“重量级”

现当代艺术馆藏作品!


每天11时至21时开放

每周四延长至23时(仅针对6楼的临时展览)

*每周二及5月1日闭馆

全价:14€

优惠价:11€

网络购票需+1€手续费

网络购票链接:

*票价可能会根据不同展览稍有调整

*若网上提前订票,需根据网上订票时选择的时段参观,凭此票可在观看特展以后,免费参观蓬皮社中心所有展览及空间

地址 :Place Georges-Pompidou, 75004 Paris


入口 :面向rue Beaubourg、近rue Saint-Merri一侧。


地铁 :Rambuteau站(11号线),

           Hôtel de Ville站(1、11号线)、

           Châtelet站(1、4、7、11、14号线)

公交 :29, 38, 47, 75路


RER  :  Châtelet-Les Halles站(A、B、D线)


● 重磅厚礼 | 小程序 “蓬皮杜中心参观助手” 现已正式上线!

● 巴黎当前展览 | “波尔坦斯基--留痕时间”

● #PompidouVIP | 馆藏作品全新观展路线+导览


蓬皮杜中心位于法国巴黎,拥有数量最庞大的欧洲现当代艺术藏品,是全球最大的两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它更是巴黎文化之旅不容错过的景点,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将巴黎尽收眼底。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蓬皮杜中心官方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