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外国语文”订阅号
《外国语文》
2023年第1期目录
值得学界关注的一个新动向:关系论 —— 解读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 | 王 寅 (1)
体认概念下的非人称构式 | 杨朝军 杨更前 (10) 体认视域下量词 “把” 的词义演变研究 | 廖巧云 李蕊秀 (20) 汉英 “血 (blood)” 隐喻词簇异同及其体认语言学 ——文化脚本理据阐发 | 孙 毅(31)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玫瑰之名》中的转型焦虑 | 荆兴梅 (49)
“怀念主义”叙事与文化帝国之梦 ——以葡萄牙殖民史叙事的一个片段为例 | 冯倾城 (57)
《围棋少女》中的交通工具及其流动性叙事功能 | 葛长义 (65)
重绘西部史: 当代美国西部小说中西部神话的改写 | 张健然 (72)
现代俄语兼类词研究 | 王仁强 (83)
交往主体人格观照下的人际信任关系建构 | 姚晓东 徐启朔 (94)
基于国家安全学的国家安全话语研究 | 潘艳艳 (102)
中国特色减贫话语英译的句法象似修辞研究 | 袁 微 (112)
中俄景点名称形义对比与互译探赜 | 刘丽芬 肖 欢 (123)
鲍勃·迪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之流变 | 马 双 陈历明 (132)
翻译过程中省译策略的运用及其认知研究 | 刘晓东 李德凤 周祥艳 (143)
英语学习者口语复述表现结构方程建模研究 | 鲍 贵 (151)
21 世纪国际二语/ 外语教师心理研究的主题演进及启示 ——基于 Web of Science 核心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 陈金平 程红艳 周馥郁 (160)
值得学界关注的一个新动向: 关系论
—— 解读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
王 寅
(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 要: 通过考察百余年来的西方哲学及相关学科, 我们发现西方自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黑格尔、布拉德雷之后, 在哲学界、逻辑学界和语言学界等还出现了从 “实体论” 转向 “关系论” 或 “过程论” 的趋势,意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 反思经典形式逻辑, 摆脱亚氏“S-P 模板” 的窠臼。怀特海更是明确指出, 世界不是由 “实体” 构成的, 其本质是 “关系”, 因而提出 “Being is becoming (实在或本体就是成为的过程)” 的重要命题, 大力倡导哲学研究当从静态和守恒转向动态和创新。我们在索绪尔语言内部关系论的基础上转向探索语言与现实和认知的多重互动关系, 从而建构了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及其翻译观。 关键词: 实体论; 关系论; 有机哲学; 体认语言学( 1. 河南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摘 要: 本文以体认语言学为基础, 回顾前人对非人称构式的研究, 重点关注 Langacker、马应聪对非人称构式的解释,并提出了渐进控制参照模型。该模型认为, 人类的认知类似邦达尔科的功能语义场, 它是以不同的认知语义场组合而成的, 具体可分为核心区、近心区、过渡区、边缘区等, 概念化者在对事件概念化的时候既可以由外而内, 通过大辖域、中间辖域再到小辖域; 也可以由内而外, 由核心区中的事件编码开始, 再到小辖域、中间辖域和大辖域。这些辖域由于突显的不同, 有的可以显现, 有的可以隐现, 因此就出现了由非人称构式到类非人称构式再到人称构式的连续统。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非人称构式; 功能语义场; 渐进控制参照模型(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院 ;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 摘 要: 本研究结合 CCL 语料库分别对 “把” 的集合量词、个体量词和动量词这三种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历时分析发现, 量词 “把” 的这三种形式在出现时间和计量对象方面都有所差异, 而它们的计量对象都在不断增加和抽象化。我们进一步从体认视角分析发现, 主客体间的多重互动贯穿于量词 “把” 的意义和概念的整个生成过程, 从而使 “把” 完成了 “动词义 & 名词义→集合量词义” “动词义→名词义→个体量词义 (有柄事物)” “动词义→个体量词义 (无柄事物)” 和 “动词义→动量词义” 的词义转变过程。研究得出结论认为, 在体认的多重互动作用下, 认知主体基于反映相邻性的转喻机制实现了量词 “把” 的生成及其计量对象的抽象化。本文能为基于体认观研究词义演变提供参考, 并能为汉语外语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 量词 “把”; 体认的多重互动; 转喻机制汉英 “血 ( blood) ” 隐喻词簇异同及其体认语言学
——文化脚本理据阐发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 摘 要: 隐喻是一种人类通用而不自知的认知方式, Lakoff 和 Johnson 于 1980 年发表的著作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标志着认知隐喻的诞生。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 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血/ blood 是人体组成重要的营养物质, 以此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本研究利用 CCL 和 COCA 语料库对涉及 “血 (blood)” 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 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依据, 归纳总结汉英血液隐喻相同之处, 并结合文化脚本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 得出汉英血/ blood 隐喻具有包括亲属关系、残忍暴力、辛勤劳动、颜色、情感、人物与盟誓在内的七大相同意象, 以及词素搭配、投射范围、使用频度等方面文化脚本的精细差异, 并借此探究汉英语言中血/blood 隐喻生成机理。 关键词: 认知隐喻; 血隐喻; 汉英对比; 体认语言学; 文化脚本摘 要: 地名是人们为便于言语交际为地理实体所起的名称, 它记载着历史的年轮, 反映着生活的轨迹, 常被学界称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学旁涉诸多学科, 特别是语言学。本文基于本土化的体认语言学尝试建构 “体认地名学”, 以能从理论上更好地解释人们在命名地名过程中所遵循的 “体认原则” 以及 “突显” 和 “转喻” 机制。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体认地名学; 突显; 转喻摘 要: 《玫瑰之名》以历史书写元小说著称于世, 它既有后现代元小说特征, 又烛照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现实。本文采用文化批评研究方法, 对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文学文本 “去神秘化” 和 “再语境化”, 以此探寻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政治。它聚焦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演进的转型期, 探索新旧法则交替之际的西欧社会众生相。在生产力的推动下, 城市市民和商业经济应运而生, 引发教会内部价值观分流, 僧侣阶级的混乱与争斗层出不穷。小说中多次提及罗杰·培根和托马斯·阿奎纳等中世纪文化巨人, 他们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此来反抗教会的腐朽体制。本论文以这些为思辨资源, 批驳宗教狂热、知识狂热、语言狂热等信仰激进现象, 提倡尊重人性和理性的科学发展观, 从而揭示中世纪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玫瑰之名》; 中世纪; 文艺复兴; 转型焦虑“怀念主义” 叙事与文化帝国之梦
——以葡萄牙殖民史叙事的一个片段为例
摘 要: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荣光消散无存, 葡萄牙从鼎盛恢宏的殖民主义帝国重新沦为偏安海角的弹丸之地。这种迅猛而巨大的心理落差像一记重拳闷闷地砸在每一个葡萄牙人的心头, “怀念主义” 渐渐成为伊比利亚民族的集体意识。本文从社会沿革、心理变化、叙事话语及相关论著等方面对葡萄牙 “怀念主义” 进行解析, 探讨其中蕴含的伊比利亚民族的文明观、价值认同、叙事话语。 关键词: 叙事话语; 怀念主义; 葡萄牙文艺复兴; 文化第五帝国摘 要: 《围棋少女》是华裔法语作家山飒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这部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它的流动性叙事, 即小说主人公始终处于流动中, 通过不断的空间变换探索世界和获得成长。其中, 各类交通工具在小说的流动性叙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小说的叙事空间、叙事视角、人物关系、心理感受和故事背景等紧密相关。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解读交通工具与小说流动性叙事的密切关系, 探索文学流动性研究的新视角。 摘 要: 本文以 20 世纪 80 年代新西部史学派问世以来发表的美国西部小说为研究对象, 提出这一文类对西部神话的三种亚类型——边疆神话、花园神话、牛仔神话——的改写, 意在书写多声部的西部史, 修正白人男性中心主义式的 “大历史” 观。这种历史修正起着对抗白人社会文化霸权的作用, 表达了赋权 “他者” 阐释历史的政治愿景。由此, 当代美国西部小说不仅参与了 “诗” “史” 之间的跨学科互动, 还丰富了该文类的文化政治功能。 关键词: 当代美国西部小说; 改写; 边疆神话; 花园神话; 牛仔神话摘 要: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 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 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 自建 “《俄语详解词典》 (第四版) 词类标注数据库”, 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 (1) 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 共311个, 占 0.49%; (2) 兼类词的类型较多, 共43种, 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 (3) 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 (4) 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 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 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摘 要: 交际主体的人格特征是信任关系的重要维度, 而学界对这一方面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基于人际信任关系模型,结合语料, 考察交往主体的人格特征如何动态影响人际信任关系建构。研究发现, 主体的人格特征和信任倾向影响交际双方的信任关系协商策略, 不仅左右信任方对被信任方的可信性评估, 也是被信任方可资利用的资源要素, 即针对信任方的主观特性在信任建构和修复过程中采取因应之道。本研究在凸显信任关系双向性的同时, 强调交际主体人格特征这一情感维度对可信性判断、信任协商的作用, 力求更为全面均衡地揭示信任关系建构的图景。 关键词: 信任; 人格特性; 关系工作; 双向互动性( 江苏警官学院 侦查系 ; 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摘 要: 国家安全话语研究服务于国家安全治理,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如何用话语来建构、维系、增强、消解、转化并利用安全问题来影响人们对安全的感知以及所采取的应对行为。国家安全话语研究的范畴和边界取决于国家安全问题, 要基于新的国家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进行研究,其研究范围包括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国家安全学所涵盖的众多领域和话语分析的工具性决定了国家安全话语研究必须采取多视角、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国家话语研究旨在以非强制方式来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 通过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来培养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凝聚人民共识和力量, 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从而消除安全威胁, 提升国际话语权; 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为国家战略服务。 关键词: 国家安全话语研究; 国家安全学; 安全建构; 安全治理摘 要: 中国减贫话语的英译是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智慧全球共享的前提。象似修辞翻译是运用语言象似性作为象征资源增进国际受众理解、互动与认同的交际行为, 翻译时对象征资源进行有效保留和创造性重塑才能再现原文蕴含的劝导、理解、合作的修辞动机。通过对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 白皮书英译本的分析发现: 对于顺序象似修辞的英译, 要确保逻辑顺序与原文的逻辑顺序象似一致, 必要时进行语法和结构调整; 对于数量象似修辞的英译, 在确保原文语符数量再现的同时, 进行同义词替换或句型转换以避免僵硬的重复; 对于距离象似修辞的英译, 首先尝试直接再现原文语符的距离象似性, 再根据修辞动机和受众心理对原文的距离象似修辞进行创造性再现与重构。中国减贫话语句法象似修辞的翻译强调译文对原文语符象似的灵活再现, 注重对原文修辞力和感染力的重构, 重视对翻译受众的关照与考量, 引发国际受众情感共鸣, 达到理解、认同、合作的翻译目标。句法象似修辞视角下的中国减贫话语英译研究为讲好中国减贫故事、彰显国家话语自信和构建国家形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减贫话语; 句法象似性; 象似修辞; 翻译修辞学摘 要: 从形式和语义对比分析中俄两国景点名称, 并基于所比结果讨论中俄景点名称的互译。研究结果表明, 中俄景点名称的组构形式多为 “专名+通名” , 还有 “属性名+通名” “专名+属性名+通名” , 少见 “专名”。此外, 汉语还有专名通名化以及借用诗句的 “专名”。专名多为地名、人名, 也见动物名, 通名大多对应。属性名标明景点的类属、特征、质料、领域、功能、序号等。中国景点名称以托物言志命名为特色, 俄罗斯则以历史来源命名居多。中俄景点名称互译模式为逐词对应、专通互换、通名缀补、文化专名音译—意译互参、专名文化内涵阐释等。本研究旨在为中俄景点名称互译提供对比语言学视角, 为汉俄对比与翻译教学提供参考, 为中俄旅游文化互鉴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 景点名称; 形式—语义; 对比分析; 汉俄互译( 1. 闽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 ; 2. 华侨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摘 要: 鲍勃·迪伦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已蜚声欧美, 但直到 80 年代初, 中国才有零星译介; 改革开放以来, 迪伦在中国的译介趋向相对多元; 迪伦于 2016 年以诗人歌手的身份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后, 迪伦译介进入了相对繁盛期。检视这半个世纪以来迪伦在中国的旅行可知, 社会变迁与抒情传统的底蕴驱动构成了外国文艺的中国译介。梳理迪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可以管窥特定时期的文艺政策如何影响外国文艺在中国的接受与流变, 借此阐明其翻译与接受之嬗变的社会文化成因。 关键词: 鲍勃·迪伦; 歌曲; 译介与接受; 文艺政策; 审美(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 澳门大学 人文学院; 3. 湖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摘 要: 省译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省去原文或部分原文未进行翻译, 它属于译者常用翻译策略之一。目前, 鲜有研究关注省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及其认知理据。本研究通过自建三个汉英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 选择词和句子两类语言单位, 以中文叠词和英文连词为研究窗口, 考察省译在真实翻译情境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 (1) 省译在词和句子层面大量存在; (2) 翻译中文叠词和英文连词时, 译者均倾向于采用省译策略来翻译, 分别占比 58.23%和 56.55%。理论上翻译需要传递源语信息, 达到交际的目的, 即是要 “译”。然而,译者如此频繁使用省译作为编码方式来加工原文, 可能是其认知系统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所致。 摘 要: 二语表现三个维度 (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度) 之间的均衡发展是任务研究力图实现的主要目标。本文利用 139名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无任务前准备条件下的口语故事复述,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英语水平、内容准确性、句法复杂性和流利度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表明, 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内容准确性, 并且通过内容准确性间接影响流利度, 但是没有发现其他统计显著性关系。本研究部分支持取舍假说, 探讨了内容相对于形式的优先重视、协同和时间压力等因素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 复述; 英语水平; 内容准确性; 句法复杂性; 流利度21 世纪国际二语 / 外语教师心理研究的主题演进及启示
——基于 Web of Science 核心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陈金平1,2 程红艳2 周馥郁1( 1. 武汉学院 外国语学院 ; 2.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摘 要: 21 世纪以来国际上二语/ 外语教师心理研究持续增多, 但国内相关研究前十年不断上升近十年却呈下降趋势。本文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文献为语料, 运用 Citespace 5.0软件工具, 采用计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总结提炼出21世纪以来国际上二语/ 外语教师心理研究的主题和最新前沿热点。研究发现, 国际上的主题演进经历了基础期、发展期、爆发期、稳定期、繁荣期五个阶段, 教师能动性、积极心理、教师免疫是这一领域最新的前沿热点话题。国内应该更加重视外语教师心理研究, 在思路上从教育变革和教育政策给教师带来压力的角度分析教师心理的变化和干预措施, 在研究范式上逐步向后现代主义转向。关键词: 二语教师; 外语教师; 教师心理; 主题演进; 国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