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报》2022年第3期目录
2022年第3期
专题约稿
基于移动经验取样法的量化自我参与流程及内在机理研究
朱庆华, 徐孝婷, 赵宇翔, 杨梦晴
面向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量化自我持续参与动机研究
徐孝婷, 朱庆华, 杨梦晴, 赵宇翔
量化自我研究:发展脉络、构成要素与学科机遇
杨梦晴, 朱庆华, 赵宇翔, 徐孝婷
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
关于ESI研究前沿的思考和使用方法研究
边文越, 李国鹏, 周秋菊, 冷伏海
跨学科知识融合对D指数的影响
吕冬晴, 阮选敏, 李江, 成颖
多维影响力融合视域下的数据论文评价研究
许鑫, 叶丁菱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产业链知识图谱构建
毛瑞彬, 朱菁, 李爱文, 周倚文, 潘斌强, 岳琳
基于专利计量的技术创新催化能力的多维度测量
宋昊阳, 侯剑华, 张洋
情报用户与行为研究
网络学术信息搜索中用户情感的识别及变化研究
韩正彪, 马毛宁, 翟冉冉
本期文章概览
基于移动经验取样法的量化自我参与流程及内在机理研究
朱庆华, 徐孝婷, 赵宇翔, 杨梦晴
量化自我作为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受到众多群体的青睐,对我国公民树立个人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践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关研究缺乏从微观角度分析行动体在执行量化自我时的具体参与流程。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移动经验取样法(mobile 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mESM),对15位被试开展为期两周的纵向实验并结合事后访谈的方法,最终获取了日志、个人汇报以及访谈等数据,以此编码并归纳量化自我具体参与流程、不同阶段中的关键信息行为和主要障碍以及相关内在机理。最终,将量化自我参与流程划分为初始、保持和发现三个阶段。其中,初始阶段中用户参与的关键信息行为包括确定量化工具、内容及目标,存在的主要障碍涉及工具选择困难以及信息过载;保持阶段中关键信息行为主要是数据查看、收集和分享,主要障碍有提醒不及时、系统不稳定、可视化分散、数据缺乏标准、多重输入、隐私安全、数据使用权不明等;发现阶段中关键信息行为包括用户对数据的比较、反思和解读,主要障碍有数据联系复杂、系统反馈异常、数据理解困难以及数据无法兼容等。同时,量化自我参与流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出递进、迭代以及重叠等内在机理。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面向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量化自我持续参与动机研究
徐孝婷, 朱庆华, 杨梦晴, 赵宇翔
随着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用户通过参与量化自我进行个人健康信息管理,进而实现健康行为改变,其中促进量化自我的持续性是维持健康行为的必要前提,也有利于指导量化自我相关实践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探索面向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用户量化自我持续参与的动机识别并开展实证研究。在文献归纳的基础上,发现持续参与动机有10个因素,主要涉及工具、社会以及个人三个驱动维度,并基于S-O-R(stimuli-organism-response)理论构建量化自我持续参与动机的实证模型。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本研究以Keep用户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相关数据(N=373),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工具Smart PLS 3.3.2进行了研究假设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面向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量化自我持续参与动机具有不同的显著性影响,其中工具驱动维度中自我监管正向影响感知有用、信息搜寻和易用性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外部奖励正向影响乐趣。社会驱动维度中主观规范正向影响自我效能、社会交往正向影响乐趣和归属感。用户驱动维度中的感知有用、自我效能、乐趣与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均显著正相关。与此同时,性别、年龄在部分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面向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量化自我持续参与动机的理论基础,为量化自我相关健康信息服务提出了若干建议。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量化自我研究:发展脉络、构成要素与学科机遇
杨梦晴, 朱庆华, 赵宇翔, 徐孝婷
本研究针对量化自我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综述,为健康信息学领域量化自我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对量化自我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明晰了量化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节点;然后对量化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外延进行界定;进而以信息管理领域的量化自我研究为综述对象,对研究主题进行归纳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深化对量化自我的理解,本研究引入活动理论,对量化自我活动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信息管理学科的研究特点,提出了量化自我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关于ESI研究前沿的思考和使用方法研究
边文越, 李国鹏, 周秋菊, 冷伏海
近年来,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数据库研究前沿成为国内外情报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ESI研究前沿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发,条分缕析地说明其功能在于揭示研究热点,不适合直接用于分析比较各国研究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ESI研究前沿的研究水平比较方法,尝试解决研究前沿碎片化、基础论文重要性不完备等关键问题,并引入知识元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各国研究水平。本文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一研究热点为例,成功地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结合验证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跨学科知识融合对D指数的影响
吕冬晴, 阮选敏, 李江, 成颖
为了探索学术论文跨学科性对其创新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参考文献多样性指数量化前者,通过能有效区分突破性与渐进性创新的D指数量化后者。据此,本研究采集了Web of Science(WoS)收录的神经科学领域发表于1975—2011年的498162篇研究型论文,主要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并在分析过程中控制了跨学科团队属性与学术文献计量属性对结果的干扰。研究发现,在神经科学领域,论文的跨学科性对其突破性创新具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参与跨学科合作的机构越多,越有利于产出突破性论文,但团队规模越大、涉及的国家越多,更有可能产出渐进性创新成果;未受到基金资助的论文却具有更高水平的突破性。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多维影响力融合视域下的数据论文评价研究
许鑫, 叶丁菱
伴随数据论文影响力的凸显,数据计量逐渐兴起。本文基于数据计量,融合多维度、多指标综合评价数据论文的影响力。首先,本文通过信息传播模式分析数据论文影响力的产生机制,解析出数据论文影响力可以划分为潜在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维度。其次,融合Altmetrics与引文分析甄选指标构建数据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三维空间差异性分析解构数据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度影响力反映出数据论文综合影响力,三者相互补充与促进。同时,数据论文应在整体上促进评审机制、引用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发展,在内部促进数据论文质量、内容、逻辑和时效的优化。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产业链知识图谱构建
毛瑞彬, 朱菁, 李爱文, 周倚文, 潘斌强, 岳琳
产业链知识图谱在金融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多数研究是面向单一产业的知识图谱构建或面向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并没有把产业链和知识图谱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从产业链应用角度出发,对产业链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产业链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和本体库,再基于领域语言模型,实现知识分类、抽取、融合等金融领域文本处理方法,对海量的领域文本进行知识抽取和融合,最终成功构建产业链知识图谱。根据本文方法构建的产业链知识图谱系统,覆盖产业链78个,细分行业7629个,已经应用到投融资、监管和产业规划等多个重要场景中。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基于专利计量的技术创新催化能力的多维度测量
宋昊阳, 侯剑华, 张洋
作为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创新催化者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针对技术创新催化能力测量的研究十分有限,且多以问卷调研的主观评价为核心手段,缺乏综合性、量化测量工具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技术创新催化能力内涵的界定与解析,提出技术创新溢出催化与扩散催化的二维概念结构模型;并结合专利合作申请人排名与引文信息特征,从技术催化强度与广度两个方面,构建多维测量指标体系;进而以中、美、日、韩的国际创新催化者为样本,探究创新催化者技术创新催化能力水平差异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技术创新催化能力具有二阶多维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体现为创新催化的强度与范围两个方面,能够从创新催化的贡献、质量、地理范围、主体范围四个指标进行衡量;②创新催化者在各维度指标及能力上呈现两种能力偏好,即以Toyota(Toyota Motor Corp)为代表的同时发展技术溢出与扩散催化能力,与以SEC(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为代表的偏好技术扩散催化,而SG(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的“高溢出催化-低扩散催化”模式具有个体特殊性;③中、日、韩、美四国创新催化者的溢出催化能力依次降低,而扩散催化能力排名则恰好相反。本研究丰富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与测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创新催化者催化能力特征,能够为创新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提供新的决策视角与方法。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网络学术信息搜索中用户情感的识别及变化研究
韩正彪, 马毛宁, 翟冉冉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户在完成不同类型的网络学术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情感的识别及变化。研究综合采用实验法、出声思考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了75名被试完成事实型和主题型两类学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情感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用户在完成两类搜索任务过程中均会产生正向、负向和中性三种类型的情感。其中,负向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呈现出倒V形变化模式;正向情感的数量在不同任务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中性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非常小。第二,用户在完成搜索任务各阶段的情感源自不同的因素。在需求产生阶段,用户对搜索任务的认知是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执行搜索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和搜索策略的认知是导致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选择资源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认知是引发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第三,用户搜索满意度在不同任务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用户完成事实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完成主题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可为开发面向用户情感需求的信息检索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长按识别文章二维码查看全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A类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NSSD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长按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情报学报官网:qbxb.istic.ac.cn
邮箱:qbxb@istic.ac.cn
电话:010-68598273
欢迎投稿!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主要发布《情报学报》期刊的录用文章,或转载其他媒体与网站的图文资讯。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公众号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抄袭本文至其他渠道者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公众号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