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再艺术正确的山水营造丨首开龙湖·璟宸府

为生活而设计 看见景观 2022-05-17


如何造园?时下风景园林师的标准回答是:以场地为基,场所精神和文化特质……而后,再言尺规图画。


场地精神,成为空间艺术的金线,无可逾越,是为艺术正确。但现实却大多事与愿违:城市楼盘多数是推倒重来,或是一片新城的灰色基础设施上“平地起高楼”……


因此,在具体的项目中,我们更需要坦然面对一处城市白板,有节制地、坦诚地尊重应该珍视的存留。尝试丢掉生拉硬扯的厚重与冠冕撕扯掉沉重的包袱,去无中生有地营造佳境


形式、空间、精神、叙事、生活、功能等等,都是造园的切入口和途径,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路径,没有永恒的有效性,更没有对与错的价值标准。而特定坐标中的生成过程本身是否符合逻辑和常识,大概是唯一的优劣评判。




既然是平地起园,设计的起点、思维框架和演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能成为抓手的原型(prototype)千千万万,而在厦门首开龙湖·璟宸府项目中,设计师掠取的原型是山水文化的 “游”观。


 “游”这个理想的居行原型能够渗透出三种重要的景观概念:时空—身体运动—精神栖居,这些带有理论性能量的术语既是设计生成的思想框架,又是设计体验层面上的归宿。


时空体

“游”其实是回归到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中找寻遗落的宝藏,这个宝藏是把景观看成一种动态的、连续的时空体,而非静止的、框定的视觉客体。


在中国山水画中,观者或画中人就是“游”于二维的平面中。恰是“游”的姿态,导致这种观画行为成为一种既内化于时间又超越时间的体验。同理,“游”于园林也会让时间具化成栖居之态,而想要获得栖居的理想境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景观(山水)是一种多维的时空综合体。




身体运动

“游”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即身体运动(这里,身体运动既有动观,也包括静观)。实际上,景观的时空综合体可以理解成:在空间中不断移动的身体,随着时间性的持续展开,人物沉浸到一起的状态。


当然,我们可以用动觉(kinesthesias)这个时髦的理论来为之赋能。当观者的身体穿过景观空间时,存在着一股源于外部环境的动态流动的知觉(perceptions),而且有肌肉和神经上的活动。各种运动(奔跑、踱步、跳舞或者漫步)都可以发生于景观,身体移动的步幅和频率甚至能改变着彼此之间的意义。


栖居精神

无论是时空体,还是身体运动,说到底,于山水之间寻求诗意的生活状态,是古人安置流动生命之所。而在海德格尔的意义上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筑造活动(Bauen)等同于诗意居住/栖居(Wohnen)。


从原型,到概念,到物质时空体,再到身体体验;从人,到景,到身体,再到精神状态,由“游“切入的景观营造,就是要实现“拟入画中行”的理想世界。





设计草图是一个中间的衔接环节,让前期的概念原型与后期的物理空间营造实现有效过渡。因此,一遍遍推敲,一次次试错,一回回修改,就是要通过设计活动,把“游”“营造”紧密串联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获取最佳体验,请锁屏后,横屏浏览



注:项目来自 山水比德(ID:gz-spi),仅用于交流学习。


相关阅读-《一棵松,美了一个院子》

相关阅读-《景观水帘,也是一种浪漫》

上期阅读-《建造一座“消失”的体育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