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植物设计痛点,绿化接力跑体系了解一下!
本文转载自《城市建设》杂志,原标题《景观种植设计常见问题及解读策略》
作者:翁苑钧,资深景观人 绿化景观新体系实践倡导者
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植物设计门槛低
现阶段,绿化设计师专业水平的评判依据是不明确的,其中诸多设计师在缺乏系统的现场实践锻炼的情况下就赶着画图,导致设计多停留在平面布局及植物的观赏应用上,缺少对成本严制,也没预留现场后续调整的可能解决策略。现阶段,竖向中植物设计已经成为景观的最大短板。
1.2 图纸不直观,施工现场的混乱,造成与下游沟通不良
图纸本身不够直观,施工单位及业主方有时不易读懂抽象设计,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进度第一,成本超标时,设计师如果指导不到位,那最后图纸在现场很容易丧失指导意义。施工现场时候,一方面,现场到苗的无标准及无序,施工现场管理的交叉混乱,最终导致实施结果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设计方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优化调整如果不考虑成本,会导致施工失控。在临近竣工的考核节点时,若现场调整方案不及时,施工单位只能凭着主观的理解种植,那最终大概率造成效果不佳、结算成本被突破等问题。
景观绿化不同阶段接力跑的解决思路
植物景观有建造、生态、艺术三大功能,中小尺度景观绿化的建造基础是生态、艺术功能的前提,植物对于空间界定,起到了引导、暗示、渗透、组织系列的作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1]。绿化接力跑系统以中小尺寸景观为案例,在空间建造、艺术观赏方面,讲述绿化设计接力跑体系的思路。
2.1 绿化设计的前控阶段
设计作为后续施工、管控、养护的基础,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现阶段绿化图纸不落地、成本超标、现场优化缺乏指导等等一系列问题对后续的合作造成很大的难题。所以,绿化的设计阶段应对正面这些问题,对现状做法有所突破方能解决问题。
(1)流程规范,逻辑清晰,图面高效
应避免空间、品种一把抓的错误设计流程。植物树冠大小形成的竖向建造空间是中小尺度景观场景的关键。现在阶段绿化设计缺少每处细部空间建造的植物图示,植物构成的竖向图纸是施工阶段二次优化的重要依据,可摆脱对设计品种的死搬硬套,为后续成本优化提供更多性价比品种参考。
需避免过于主观性,景观设计的逻辑应通过分析场地的问题,同时把各类条件要求引入场地,通过推演生成最后的景观策略。所以,公共景观成果需避免太多的单体主观需求,尤其是审美因人而异。不同于艺术品,景观场地问题的解决往往在逻辑分析后,水到渠成得到最终的植物设计方案。
需突破低效的图纸格式及工作时间分配。将竖向及透视图作为空间示意加入施工图中,方便业主、设计、施工、养护人员对设计的理解,可提高各产业链人群的做事效率。另外,建议设计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绿化空间方案而非品种搭配,用方案能力来完成直到绿化施工图,并提供不局限于图纸规定的品种选择,为后续绿化景观实施“好、快、省”打下优良基础。而良好的图纸格式根据正确的设计流程自然生成,节省图纸格式绘制时间,方便修改,并始终抓住空间建造的重点。
(2)落地务实性
把建造空间作为首要任务,为后续施工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及多重选择,是绿化专业需要考虑的特殊方法。三分设计七分种,现场二次设计调整时,植物设计师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不可确定性,解决场地与设计图纸不匹配问题,灵活处理到场苗木质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问题,在赶工无序、界面完全不能按计划移交等复杂多变情况下,同时保工期、保成本、保效果。
在中国工期第一的前提下,种植往往作为工程关门节点的最后工序,各种不确定性及突发事件导致计划性缺失,而苗木、场地、工期等的临时变更都导致难于按图施工。把握“好、快、省”的平衡原则,是绿化设计师综合能力的表现,只有身临现场才能延续优化绿化种植设计。所以,设计师应综合效果、成本与工期三者的协调,保持设计与现场互动持续优化,形成设计与施工的接力跑,形成绿化图纸的落地。
植物多年成长壮大之后形成的景观与完工后的即时绿化效果差异大,所以设计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及生长周期。种植完成后,需长时间跟踪评估、复盘总结,以便反馈优化提升,并总结完善绿化模式的数据库。
(3)平衡性
除了解决场地的问题,绿化设计师做的更多,需平衡一系列的设计要求及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规划策划侧重效益最大化,设计则侧重考虑效果,而施工更侧重利润,苗木方则侧重移植难度,社区业主侧重体验功能,物业侧重维护成本,政府侧重生公共参与及生态效益,而业主管控方要工期,效果、成本一个都不能落下。一个完善的设计应都需要找到平衡点,诸多诉求如果得不到满足,那最终绿化景观的接力跑难以长期维持良性生态链。
总之,若仅回到前控的绿化设计,需构建突破、高效、逻辑的新体系,有别于陈旧做法,科学归纳性的系统梳理,达成产业链的上下游的良性合作,引导有设计价值的崭新之路。
2.2 施工中的绿化设计师角色转换
(1)设计师与工程师的角色补位配合
绿化设计的接力应持续到施工现场的二次设计,设计师应转换成为工程师对现场绿化继续设计。现场工程师的优势在于即看即得,身临其境多场景可辨,设计前期的植物空间细化竖向图是施工调整的依据,园林现场工程师方便利用现场经验来营造观赏美学,根据现场情况快速应用便利的苗木搭配调整,满足苛刻的工期,这时,设计施工接力棒转交成功。
在现场营造中,设计师也要到位并二次设计,提高“点”位植物组团观赏成型的能力,同时娴熟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等。设计师与工程师应取长补短,大家接力跑叠加赋能,一定是锦上添花。不同于建筑、室内、规划师,景观人的专业核心包括竖向设计及设计建造实施一体化,任何时候仅用单阶段能力都使得绿化接力跑中断。
(2)逆向设计能力的应用
逆向设计的技能,是为了满足苛刻的时间节点要求,同时保证成本预算及效果的平衡下不得已采用的方法。在节点前夕冲锋陷阵的种植现场,面对场地、苗木品质及其他突发事件的不可控,只能灵活多变发挥的综合应变能力来实施,这些能力包括抛开图纸的品种,参照空间竖向设计,按可用苗木快速搭配。抛开图纸现场搭,采用的是类似插花的原则。逆向设计能力还包括不出设计先下苗单去备料,后出设计图纸的做法。不出图先下苗单,类似餐馆食材采购,采用大经验数据来完成。
2.3 绿化产业串联合作的思考
现阶段的绿化产业链,从上游的策划设计、施工到下游的苗木种植、物业管养,缺乏沟通合作接力。也有不少施工队伍不愿与设计师接力合作,导致下游苗木商与设计、业主的未来主导方向脱节,只能跟风种植。而现实中设计图纸主观不逻辑及落地不够,现场不能及时应变解决问题,常让绿化师处于风头浪尖上,业主的信任不够及施工现场的恣意脱稿,日渐不被尊重。作为产业链的前端,只有提高设计水平,设计师才有话语权,也才有可能撬动产业链,达成共赢。业主管理方也可参考西方的独立设计师管理制度,赋予有能力的设计师更多权利来主导管理绿化施工现场,这样的话设计、施工合作的接力跑顺利接棒,主导的苗木产业方向清晰可辨。至于管养方,与东方的日本完全不同,更少参与到前端来。设计、施工、苗木、管养四端接力跑是业主管理的理想愿望,能串联产业链合作,并建立行业标准,这也是绿化设计新体系建立的初衷。
另外,绿化综合人才创造的价值有待挖掘。通过接力跑的前控设计,结合产品现场二次优化,降成本保工期还能提升效果。精通设计及逆向设计、娴熟现场调整、懂成本、能快速调整,这些综合人才创造大价值,但全国寥寥无几,例如连把绿化设计作为景观院品牌都少有,地产业主的燃眉之急迫切需要解决,而设计师仅仅是抱怨不按图。同时,这些绿化通才可为园林工程节省成本,施工一步到位,快速完成工期,实现其专业的价值。
总 结
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中,应把空间营造作为前提,逐步通过逻辑来推出最终解决方法。采用归纳思维、万物皆数理的科学方法对植物的设计及施工进行研究,也方便教育传播。
正确的植物设计能力提升途径,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学会归纳及提高专注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将逻辑推演贯穿整个过程;站在理性基础上看待感性的景观;重视科学性传承,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客观及数据去控制;绿化景观实施需统筹的思维,侧重系统性及统一性,使设计、施工、管控、材料四者之间环环紧扣,相得益彰,站在设计的起跑线上为落地接力。
[7]翟彦华.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M].浙江园林.2005.
[8]全国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及平台建设研究[J]师卫华;郑重玖;申涛;许士翔.风景园林.2019.8(39-43)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