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最难与最好的项目”杭州国家版本馆,开放后一票难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条 Author 搜索下载一条
文章已获“一条”(ID:yitiao)授权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2022年7月,
由中国唯一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设计的
杭州国家版本馆建成,
开放后立刻成了杭州人气王,
有人打了150多通电话才约到,
成为“最难预约”的博物馆。
时隔一年,
陆续种下了松树、梅花、桂花、荷花,
王澍说,一个真正完整的园子才算见雏型。
山环水绕的建筑群落
版本馆有着诸多第一:
第一次将国宝龙泉青瓷大规模用在了建筑上;
第一次有如此尺度空前的木结构;
第一次建成亚洲超高超大的生态夯土墙。
王澍说,这是自己迄今为止
“最难与最好的项目”
。总建筑面积10万方的“宋代园林”,
脱胎于无数张宋画形成的气和韵,
被建筑师巧妙转化——
主体建筑来源于马远的《华灯侍宴图》,
宋画经典“三远法”在园子里随处可见,
还能在现场看到实景版《谿山行旅图》。
普通人眼中的小破山,在王澍眼中是宋画
时值版本馆建成一周年,
养了一年的园子,
使用了一年的建筑,
建筑师和普通观众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评价,
带着这些问题,
一条造访了杭州国家版本馆和建筑师。
责编:邓凯蕾
西北角航拍
7月23日,一条摄制组来到杭州国家版本馆(以下简称“版本馆”“文润阁”),见到了主创建筑师、中国唯一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以及他的妻子、工作室合伙人陆文宇。
我们拍摄的时节,正值荷花盛开,陆文宇告诉我们,这一年里陆续来安家的植物,几乎都有故事。
“以荷花来说,选的是宋种荷花,用这个种子培育出来的,来的第一年就开花了。去年种下的梅花,则是按照宋画里的梅花找的形。”
全透明的北阁,展陈公司不知道怎么用,王澍和陆文宇自己策了个展做示范,展览为《咫尺江南——林海钟作品展》,以扇面、手卷、册页为主要形式
而在项目建成后的这一年里,除了慢慢添进植物,王澍和陆文宇还义务为版本馆做了很多设计。
“毕竟是自己的作品,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最后基本上就是无限付出。”
从南往北看,得益于宋代园林为背景的要求,入口可以错开山体开在一侧,而不是在中轴线上
另一个理解项目的关键词是“版本”。
王澍告诉我们:“接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没有人说得清楚‘版本馆’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全新的说法。
但有一段历史可以参考,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共抄录了7套,藏于全国7个阁,杭州的叫做‘文澜阁’,我们这个叫‘文润阁’,看名字就知道和传统的藏书楼有关系。”
去年8月2日,文润阁正式对公众开放。开放后的版本馆,立刻成了杭州人气王,成为“最难预约”的博物馆。
起初电话预约,有人孜孜不倦打了150多通电话才约到。后来馆方开发了线上小程序预约,每天放号,有人半夜蹲守抢号,蹲到预约成了值得炫耀的社交货币,还有网友热心分享了抢号攻略。
一条摄制组住在距离版本馆7、8公里外的酒店,酒店大堂公告栏上清楚标注着到版本馆距离和开放时间,前台摆放着方便游客取阅的景点信息,1岁的版本馆,和2000多岁的西湖被摆在了一起。
我们在馆里遇到了多次来参观的本地家庭,“之前看了邮票,这次来看新的画谱、年画”,也遇到了暑假专程来学习参观的外地高校师生,“大热天参观也不热,室外是风道,整体体验非常好。”
由于选址在良渚古城遗址东侧,建筑有着严格的高度限制,与之矛盾的是需求不小的使用面积,要10万方。
王澍参照传统藏书楼空间格局,将版本馆分为两部分:南园和北馆,南边以园为主,北边以藏书建筑为主,将主要的建筑都布置在北侧,满足使用要求。由此形成南边疏宕、北边密集的空间体验。
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包括主书房、南书房、文润阁、书库、附属用房等共计13座建筑单体,随着自南向北3座大小不一的水池依次展开,依着原始山体的位置,略略错动。
文润阁的设计是一道命题作文,诸多的条件中,“以宋代园林为背景”,看似简单,实则是一大挑战。
“没有人知道宋代的园子长什么样,没有实物,一张图纸都没有,仅有的,是几张宋代的山水画,画得特别含蓄,就是一个角落一棵树两棵树,露了半个房子。”王澍说。
▲
巧的是,在接到这个设计委托之前,王澍和陆文宇恰巧有一次在顶尖美术馆、博物馆的宋画之旅,进到库房去看宋画真迹。
结束这段宋画之旅不久,文润阁的设计邀约到了。“这段旅行,接了很多宋画的气,正好把那些看真迹的那些感受,回馈到版本馆的设计。”
如今的山环水绕的绝美园林,是曾经附近的村民绝难想象到的场面;如今的位于文润路1号的文润阁所在,曾经是归属于一个叫瓶窑镇长命村的矿坑,在上世纪90年代被关停,废弃多年。
由于长期开山取石,地面被掏成了东、西两个矿坑,山体的一面掏成是孤悬空中的崖壁。北侧临河。
这个问题后来也一直存在,还有人画了一个效果图,想用爬墙虎把整个岩壁给填满,拿来给甲方看想照着这个改,把王澍吓坏了。
“第一眼,别人看到的是小破山,我看到了宋画。残山剩水间,正好有一个主峰在中间,上面有很多树,但中间露出了大块的岩石,太棒了,那不是现成的《谿山行旅图》。”
“这些山石、树是先在的,我们是后来的,要尊重它们。”
如何补山,如何与山互动,建筑成了王澍补山和与山互动的“工具”,版本馆的建筑,也像是框出宋画的工具。
再往前,整个南园便在眼前,最大的一池水——南池,荷花迎风而开,草木葱茏。
北馆,一层是藏书库,以最高标准保存着包含两册《永乐大典》在内的馆藏,仅对专业工作人员开放。
二层作为展厅对公众开放,结束南园的参观后,北馆的参观延续左右两侧的绕山廊道,从2层开始不断向里延伸,引导者观众不断往前走,也不断遇见岔路,不断迷路。
在王澍看来,迷路是中国园林的另一重特色,甚至隐含了人生基底:任何时候都有2个及以上选择,这才能称为选择。
北馆明堂和琴台
北馆区的最北侧,走进最里面,是一座温润的水榭,一座木亭子,临水而立,“在南北轴线上的大建筑其实都是拉背景的,亭台、水榭这些小的建筑,才是主角。”王澍说。
北阁一角
“我们给这个项目设定了一个目标,超越自我的一个目标,我们试验了6、7种带有挑战性的技术。我们其实是挑战自己,虽然所有这些技术摸索都是超过20年的,但比我们以往做的标准都要高。”
其中一个重大的挑战,是“文润阁”的“润”如何表达。王澍的破题思路是“玉”。
确定青瓷以后,要如何使用在建筑上?马远的《华灯侍宴图》给了他灵感。
画中的建筑,晚上门扇全部打开,演变成了版本馆设计中的青瓷屏扇。加上建筑前后两侧大檐廊的设计,从大门开始,一层层来强化建筑的层次。
这个设计巧妙之处,还不仅仅止于此,“有了这个大的檐廊,比如今天这么热,你在廊子里头太阳晒不到,有小风吹过,体感很舒服。”
这个如今说起来顺理成章的设计,曾经数度遭遇危机,甚至差点夭折。
“一开始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做不了、解决不了,还开了专家论证,要求我们改设计,取消青瓷屏扇。包括钢木结构也是,我们没办法,只好在实验室里自己先试着做,做好了以后拿着这个东西给他们看。”
青瓷,人们熟知的是作为日用器皿,作为大尺度的建筑材料是第一次,为了制造这批屏扇,专门改造了龙泉的窑口。
安装和日常的维护用的铜扣,从构件大小和颜色,是建筑师和铜艺大师一起做研发,如今可以做到按单片替换。
“我觉得很多人,不管是大众还是其他建筑师,都会说你们都已经这么有名了,做这样的房子,肯定甲方都听你们的,施工单位都听你们的,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王澍和陆文宇形容自己在项目中角色,像教练,自己一边研究 、摸索,一边带着团队尝试。他们用“斗争”,形容一路的设计和建造历程,而斗争是全方位的:观念的、审美的、执行落地等等。
做建筑的原创与创新,可能会让实施单位眼前一黑,设计院不知道怎么画施工图,施工单位不知道怎么造。
建筑师说,参与建设的绝大部分人,是一边建造,但是并不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从木构、铜瓦屋顶,几乎都是超常规的挑战,如今南侧入口旁边,还立着不同的混凝土板、木构廊亭,这些都是先做的打样测试后,才在建筑上使用。
在南北轴线的中央,是整个版本馆的主建筑——主书房。主书房尺度最大,集合建筑创新浓度也最高。从墙面、结构和屋顶,集中使用了王澍及其工作室20多年的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实践成果。
墙面,王澍使用了生态可持续的夯土墙作为墙面,夯出10多米高3、4层楼高的墙体,是国内夯土技术领域上的一个探索极致。
中国传统的木构也被用在屋顶,王澍自主研发的钢木混合结构——小料大作,即用小的木头断面,彼此相交连接,加上钢,形成大尺度的结构体系。建成后的一年里,有无数业内人士惊讶于这些木头是真正的结构而非装饰。
此外,和青瓷一样,版本馆还移用了铜这项中国传统工艺,除了作为铜扣固定屏扇,还第一次将铜做成了屋顶。
“铜瓦的屋顶,随着风吹日晒雨淋,每一天都在变化,阳光照下来,你会看到是金色,有时候是五彩的,像鱼鳞一样,会发着鳞光。起初建造单位希望我们直接用不锈钢刷一个颜色,但那是死的,永远不可能有变化。”
这些“活着的”、会生长的的材料,如木结构、夯土墙、屏扇、铜瓦屋顶,用在建筑上,由此形成一个仿佛会呼吸的房子。
与这些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并列的主干材料,是混凝土,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最坚固的材料。
有两种混凝土肌理成对出现:代表西方现代建筑经典的木纹,和代表东方的竹纹。它们被使用在绕山廊道、北馆的建筑墙面上,象征着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檐廊的使用
总结版本馆在建筑上的特质,王澍说是自然与真实的建造。
“所有的结构、构造都是直接表达。中国传统管这种叫做明露,就是结构明露,我们的作品就是这个特点,上面没有装修层再做二次铺盖,我们的建筑一次性做完就结束了。”
阳光照到水面,水面反射到青瓷屏扇,像是文字,王澍说“这不是我设计出来的,很神奇”
回顾这3年的设计与建造,可能人回过头来会问,怎么敢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做这样多、这么大的创新动作?
“这3年来,从第一笔草图到结束,版本馆在我脑子里反反复复出现过无数遍,睡觉的时候,都在我的脑子里运行。真正做设计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至少有1000张图纸。”王澍说。
看见景观 视频号 项目频道 / 美学频道 / 纪律片频道/考察频道 更新中国内外项目考察预定中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看见助手微信咨询和报名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看见助手微信咨询和报名
近期考察
近期考察
11.14-11.12 台湾深度游学
探索乡村创富之道
10.15-10.18 广佛深度游学
探索文创赋能之道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活动详情
国际报奖
国际报奖
国际报奖资讯 | 景观篇 2023年8月-2024年4月
国际报奖资讯 | 建筑篇 2023年8月-2024年4月
近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