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2023年 第 4 期
目 录
摘 要
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与公司创新
作者:曹 丰(湖南大学)
代 明(湖南大学)
摘要:外源冲击导致机构投资者部分持仓公司的股价发生大幅波动,致使其对该类公司关注增加并相应减少对其他公司的关注,进而对关注度降低的公司形成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本文以200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通过减少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削弱减持股份的威慑,进而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关注度下滑公司的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负向影响主要表现在实质性创新上,对策略性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该负向影响在公司治理较差、国有产权、顺周期行业以及法治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更明显。本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对公司创新的抑制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对优化公司创新以及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有限关注;公司创新;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吗
——基于信息披露和信息挖掘的双重视角
作者:王 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冯晓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侯德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公司主动增加公开信息披露和激励分析师调研挖掘私有信息这两条路径提升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机构持股比例较高、较多明星分析师跟踪的企业以及市场处于牛市行情的样本中。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减少了分析师乐观偏差,且能显著降低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经济后果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度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传导效应。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资本市场;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信息披露质量;分析师调研
“逆向混改”影响审计师风险感知吗
——基于异常审计费用视角的经验证据
作者:陈正威(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逆向混改”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带来的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会影响审计师风险感知。本文以2013—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异常审计费用视角,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逆向混改”对审计师风险感知的影响。结果显示:“逆向混改”程度越深,审计师感知的风险越小,异常审计费用越低;企业经营风险和代理成本降低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常审计费用的降低主要体现在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增加上;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对“逆向混改”带来的风险变化更敏感。以上结果表明,“逆向混改”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财务信息风险,促使议价能力弱的审计师进一步减少了本就偏低的审计费用。本研究基于审计师风险感知视角探讨了“逆向混改”的经济后果,为促进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协同发展,进而实现“国民共进”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有股东;逆向混改;审计师风险感知;异常审计费用
行业锦标赛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
作者:高雅萍(安徽大学)
周泽将(安徽大学)
摘要:本文以2010—2019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考察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情境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锦标赛激励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行业锦标赛的激励效应在不同情境特征下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当CEO参与行业锦标赛竞争意愿较强和CEO职业生涯发展预期较高时,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烈。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锦标赛激励通过缓解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水平降低,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本文从薪酬激励视角考察了CEO的投资决策行为,研究结论丰富了行业锦标赛激励方面的相关文献,同时为如何有效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CEO;行业锦标赛激励;投资效率;代理成本
职工医保缓解相对贫困脆弱性的效应与路径
作者:张广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子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我国居民医保需求持续扩大但医保待遇不均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现象持续发展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和因病致贫产生新的不平等。本文使用CFPS2018数据实证检验职工医保相比于居民医保在缓解因病致贫风险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户主参加职工医保能有效减缓由健康风险冲击引致的相对贫困脆弱性,且该减缓效应对于慢性病风险的效果最大,住院风险次之,健康恶化风险最弱。异质性分析表明,职工医保对因病致贫的影响存在居住地异质性、户主年龄异质性和家庭受教育程度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职工医保可以降低家庭就业率、平均劳动时间和增加患者外出工作概率的分工调整;增加家庭公共转移支付、替代私人转移支付和增加人均纯收入的收入保障,以及增加家庭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消费平滑,这些效应发挥了降低相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因此,建议逐步缩小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待遇差距,改善医保受益不均的结构性矛盾,将医疗保险对家庭低效风险应对策略的替代作用纳入医疗保险最优保障水平的考量之中。
关键词:健康风险冲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对贫困脆弱性;因病致贫
财政透明、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入
作者:刘 华(华中科技大学)
王 姣(华中科技大学)
陈力朋(郑州大学)
摘要:财政透明是财政公平与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0年地级市层面财政透明度数据和A股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数据,考察了财政透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对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但是,金融市场化程度在财政透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中有负向调节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财政透明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政策层面应该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加强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引领作用,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从而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政透明;融资约束;金融市场化;企业创新投入
分好蛋糕:数字金融如何促进收入平等
作者:吕勇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郭懿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从宏观分析和微观数据相结合的视角,匹配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四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157个城市级的经济数据,依据家庭微观数据计算得到城市级的收入不平等指标,应用熵值法构建共同富裕指标,多维度验证数字金融与收入公平、共同富裕之间的因果关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促进共同富裕。其中,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正规信贷获得和增加居民就业是重要的作用机制。采取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也证明了基本结论的可靠性。本研究为优化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及制定数字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收入公平;数字鸿沟;共同富裕;熵值法
金融科技、特许权价值与银行风险承担
作者:赵江山(东北财经大学)
佟孟华(东北财经大学)
摘要: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科技;银行风险承担;特许权价值;经营效率;业务多元化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相邻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作者:贾凡胜(中国海洋大学)
张文瑞(中国海洋大学)
史欣向(中山大学)
摘要: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理论上,创新型城市建设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扩散效应、虹吸效应和鲶鱼效应三种影响,且相应结果具有本质区别。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研究发现:(1)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了相邻城市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鲶鱼效应提升相邻城市内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相邻城市辖区内企业的政府补贴力度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薪酬水平及高素质职工占比提高。(3)上述影响在相邻城市的要素流失可能性较高、创新发展潜力较小、官员晋升激励较大、财政压力较小时更强。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创新型城市建设实际效果以及国家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和策略,对于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扩散效应;虹吸效应;鲶鱼效应
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了工业低碳转型吗?
作者:罗良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孙立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本文利用2005-2022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以减污降碳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政策,运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各省(市、自治区)工业低碳转型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经济增长模型考察可再生能源政策对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具有地区性和阶段性特征,其能够促进工业低碳转型,但也可能带来技术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对环保意识较强、环境规制较弱和污染程度较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分地区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政策更能促进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工业低碳转型,且在东北地区主要体现为技术效率,而东中西部地区体现为技术进步。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实施的现实状况,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政策;工业低碳转型;Super-SBM;GML指数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福利
作者:龚联梅(湖北经济学院)
潘 莹(湖北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构建理论模型,从产品价格角度分析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并以中国入世为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如果不加入WTO,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提高中国消费品价格,使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福利平均降低1.02%,但出口国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竞争降低了中国消费品的价格,使高收入城市居民的消费福利上升0.004%;收入越高的城市居民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所损失的消费福利越大,在出口国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竞争中所获得的消费福利越大,主要原因是其对非农产品的支出份额较高;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城市居民消费福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最终品进口来实现。这意味着通过稳定的贸易政策,比如签订区域贸易协定,能够增加消费福利,但也要关注由此带来的消费不平等问题。
关键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消费福利;竞争效应
互联网使用能影响农户生产托管行为吗?
作者:童 婷(华中农业大学)
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
廖文梅(江西农业大学)
摘要:本文利用2021年湖北省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托管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提高农户生产托管程度,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替换变量后结果仍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不同环节生产托管参与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促进效果主要体现在植保环节;相较于服务专业户,互联网使用更显著地促进了农户参与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生产托管服务;另外,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托管行为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年轻农户、小规模农户及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监督成本与控制成本促进农户生产托管行为。基于上述结论,应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托管互联网平台建设,关注不同农户对互联网使用的差异性。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交易成本;数字经济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