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心肠先生:益生菌产业化,有哪些系统性风险?

肠Sir 热心肠先生 2019-03-19

今天我要特别致歉——我昨天文章中推送的个人微信号因加满5000人无法再加,有几百位粉丝没有顺利加为好友;同时,由于加的人太多,我还没有完成邀请大家进群的工作。


实在抱歉!


今天我紧急启动了一个新的微信号,如果你希望在我做群主的“热心肠菌群”500人微信群中获得两场演讲的高分辨率未合并图层的pdf版本,请按照以下方法入群:




如果你希望认识我或申请加入“热心肠菌群”微信群,请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注明单位和真名,群只向专业人士开放





已经是我其他几个微信号好友的朋友,不需要重复加我。


下面,开始今天的分享:


2017年10月27日,受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的邀请,我在无锡的“第一届益生菌、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对益生菌产业化中的系统化风险的认识。


呃(⊙o⊙)…系统性风险?!


是吃益生菌有很大风险么?


不!


这里一定要特别说明,虽然我是谨慎派,但必须告诉你的是,在益生菌的使用历史中,虽然有引起菌血症等的案例,但益生菌总体上是很安全的。


所以,Take it easy 哦!


呃(⊙o⊙)…我貌似应该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是“谨慎派”——


从事肠道菌群研究和转化的人,对益生菌的看法其实很不一致。


有人极为热衷,有人反对。热衷的人大多会认为肠道菌群的研究证明了细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那么补充益生菌就能对身体有好处;反对的人则大多会认为现有益生菌很难到达肠道,即便到达了也不足以撼动整个菌群,益生菌很难有效或效果有限。


我是属于认可益生菌的潜在作用但希望有更多证据支持的谨慎派,正在左右权衡现有益生菌的正反研究证据。受限于精力,调研工作做得还不够深,所以暂时还没有明确支持或反对的菌株和对应适应症。


我和小伙伴们预计会推出基于“热心肠日报”系统的益生菌证据系统,我们或许会通过评分,量化对益生菌的认识。


不过,这些工作需要一定时间,请让我们的子弹再飞一会。


说回到演讲。


我分享的并不是吃益生菌的风险,而是经营益生菌(选择益生菌作为产业化方向可能要提前充分考虑的风险。


当然,即便总体上很安全,服用益生菌还是可能带来风险,这是需要被正视的“产业化系统性风险”之一,这个我在下面专门介绍。


如同上一篇文章,我这依然是班门弄斧外加纸上谈兵,所以谬误会不少,欢迎你留言给我,拍拍砖,交个流~


以下是幻灯片和简要文字介绍:




呃(⊙o⊙)…因为是国际会议,用上了英文简介。



持续深入的人体微生物组研究。





2016年及之前在pubmed数据库中以“Microbiome”作为关键字搜索到的文献数量统计图。2017年,文献数量预计会突破10000篇。





领域持续火热,主流科学期刊不断以封面文章发表重要研究。





嫁给你的微生物!



你是你和微生物组成的超级共生体(生态系统)。





在人体的口腔、消化道、皮肤、生殖道、呼吸道等部位都存在种类和数量惊人的共生微生物。





特别强调细胞数量的计算方法:人体中自身细胞大约有30万亿个(主要为红细胞,成人有约5升血,每升中约有5万亿个红细胞),细菌数量大约有40万亿个(结肠内容物体积约有0.4升,每升中约有100万亿个细菌)。





共生微生物能够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方方面面。





肠道菌群除了影响肠道,还与身体其他各个器官的功能相关联。





大部分疾病都已经与肠道菌群建立了相关性(注意,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





众多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也被确认。



直接靶向微生物组干预疾病是有效的。


这是益生菌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从原理上说,把一些菌群失衡的人缺的细菌吃进去,或能部分恢复菌群里的特定细菌并促进健康。





最直接有效的是粪菌移植。


延伸阅读:50图+10000字,超深度解读粪菌移植!

延伸阅读:39张图,读懂中国医生的菌群移植创新!

延伸阅读:张发明:重新发明粪菌移植!

延伸阅读:Tom Borody:人生彪悍的诺奖门徒,便便治病世界第一!


粪菌移植直接证明了人体共生微生物对健康和疾病的重大作用,也充分说明了靶向微生物组治疗疾病的有效性。





利用益生元等膳食纤维,可以选择性促进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增殖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分子机制已被充分揭示。





今年8月,Nature上发表了植物乳杆菌与益生元的组合有效预防印度婴儿败血症的重磅研究,充分表明靶向菌群干预疾病的有效性。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属、种和株的众多益生菌被充分研究。虽然我个人是“谨慎派”,但也认可一些益生菌具有的较高等级证据能支持它们的部分有益作用。



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到的益生菌商业化系统性风险。





产品经理是现代商业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已经从原来单纯负责产品功能、外观、包装等设计转变为要全面综合考虑战略、人力资源、市场、销售、财务等商业要素来布局商业。


产品经理是多面手,包括要关心所开发的产品和从事的商业会有什么系统性风险。



有些风险的呈现形式很微小,但可能带来全盘败局。


对即将要正式销售Iphone X的苹果公司来说,就差点掉到一个巨大的坑里。



iPhone 8出现了因电池问题引起的屏幕翘起问题。


万幸的是,问题似乎不大,出问题的iPhone 8貌似也不多,苹果的应急处理也到位,所以没有给品牌和被寄予厚望的产品线带来致命影响。



但之前的三星Note 7可就惨多了,算是系统性失败!三星品牌也受到很大的打击。


因一款手机的电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安全性问题,事实上成为了系统性风险。



要吃进嘴的益生菌的安全性问题,更要被充分正视。





2017年10月19日,我国台湾FDA宣布要将可能带来安全性风险的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踢出食品配料清单。


如果有企业和品牌恰好生产和使用这两种菌,可能即刻会面临系统性危机。


选择安全性不明确或者条件致病菌作为产业化菌株,一定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会带来商业全盘失败。





酸奶里的活性益生菌、临床常用的益生菌等都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风险,或者需要以消费警示的方式告知免疫低下或有免疫缺陷的人注意避免。


未来对菌血症的病因确认会变得简便快速,如果有更多因摄入益生菌而造成的菌血症案例出现,如果一些懂行并懂法的消费者或患者借未获得安全警示而起诉,如果安全性案例被放大传播,会对整个益生菌行业都产生冲击。


不过度宣称功能,不无原则地向任何免疫状态的人推荐益生菌,醒目提示特殊人群(如重症病人、严重感染病人、免疫低下人士、免疫功能还未成熟的婴幼儿等)避免摄入益生菌,应该成为益生菌行业的自律行动。



效果。





现在市场中的很多益生菌早先来源于发酵食物,并不是人体的共生菌。从一些重量级的共生菌群研究看,非同种来源的细菌或并不能有效刺激哺乳动物的免疫细胞增殖。


同时,即便是人体来源的菌株,也要经过严谨的对照试验才能证明是否有效。





加拿大Emma Allen-Vercoe教授的演讲幻灯。





从生态学家的角度看来,益生菌可能并不能有效撼动种类和数量都巨大的肠道菌群。





最近两项发表在美国儿科学会官方杂志上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表明,业内知名的两株益生菌(BB-12和LGG)在减少入托婴儿缺勤和感染、湿疹、哮喘等方面无效。


益生菌使用已经有百年以上历史,但绝大多数的功能有效性研究是在肠道菌群被充分认识之前开展,有系统性的局限性。


此外,之前很多研究是益生菌公司自身主导,并非由公证的第三方推动,无法避免利益相关性,存在系统性偏倚风险。


在益生菌行业中,有大量且确切的强科学背书的菌株几乎没有。


益生菌市场目前火爆,但如果效果有限,最终可能会被消费者抛弃和遗忘,产业败局会越来越普遍。



劣币驱逐良币。


益生菌行业存在乱象,有被过度包装成神药的风险。





类似于10斤宿便存在体内这样夸张的说法,恐吓消费者。





类似于完全不理会“酵素”的确切涵义胡说一通的说法,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类似于益生菌是最好的药的说法,同样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健康行业中的某个产品品类,到处都充满着这些似是而非、胡说八道的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宣传,这个品类可能离“臭名远扬”就不远了。


劣币驱逐良币,一些真正靠谱的益生菌企业、品牌和菌株可能因此受损。



随机对照试验和“有钱人的游戏”。





上面提到的益生元加益生菌有效预防印度儿童败血症的研究,是一项典型的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公认的证据金字塔的最顶级。


Lancet杂志关于证据等级的介绍表格很值得重点看一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专家的经验处于金字塔最底端,最不靠谱(所以不要轻易迷信专家,最好能自己掌握证据等级的原理)。





拥有严谨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的益生菌,会在产业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不过,虽然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强,对商业推广大有裨益,但花费巨大,小的创业公司可能很难承担。因此,益生菌(希望被声称功能的益生菌)可能成为有钱人的游戏,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才玩得起。


所以,做益生菌产业,要做好花大钱才能搞定好产品的准备,否则可能半途而废、万劫不复,或者只能懵懵懂懂去做市场、去忽悠人。



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更多微生物组研究证据支持下选择菌株。


如果是开发面向人的益生菌,尽量从人体菌群中筛选潜在菌株,尽可能选择已经被初步或深入明确功能的菌株。



从农业种植和牲畜养殖入手。


绕开人的益生菌,专注于动植物上用的益生菌。研发成本低,研究样本可控,效果可高效评估。这有利于企业和品牌在早期积累收入,降低风险。



开发能应用到临床菌群移植的菌株。


但要注意:这个需要临床医生和高水平数据分析团队的紧密配合,前景很好但门槛不低。



开发用于皮肤、阴道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菌株。


以女性阴道菌群为例,人类已经明确物种多样性低以乳杆菌为主的结构或是健康阴道菌群的特征。那么开发常见的乳杆菌菌株作为女性益生菌,就可能有应用于妇科炎症的潜力。





一定要避免“神化”菌株以及开发菌株的人。


凡事有利有弊,菌株功能再强大再安全,我们都还要担心过犹不及。何况益生菌往往只能针对特定适应症发挥有限功能,绝不可过度神化它们。


同时,也要避免不恰当的对研发者(如教授)的神化


请注意,神化只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企业可能会因此失去品牌和专家的权威性,造成商业溃败。



简要介绍“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








以上就是演讲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用。




如果你希望认识我或申请加入“热心肠菌群”微信群,请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注明单位和真名,群只向专业人士开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