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访||王兆: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修订,加速汽车行业节能降碳进程
来源:中国汽车报2022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GB 30510《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节能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兆接受专访。
一、《征求意见稿》出台的背景?
汽车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据统计,2020年我国车用燃油消耗近2.27亿吨,占社会表观汽柴油消耗量的比例超过80%,同时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量比例也达到7%-8%左右。其中,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商用车具有单车能耗高、使用强度大等特点,虽然保有量占比不足两成,但贡献了汽车行业一半以上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因此商用车能耗长期以来是全球汽车行业管理的重点。我国于2012年率先实施《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其后经过两次修订,目前现行标准为第三阶段限值。为了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及汽车产业相关规划要求,受工信部委托我们于2020年组织行业启动了此次标准修订,本次《征求意见稿》发布标志着我国重型商用车能耗管理即将进入到第四阶段。
二、国外商用车节能管理是什么进展?
严格来说,国外并非全部采取能耗管理方式,例如欧盟主要采取的是CO₂排放量管控,但是由于油耗和CO₂直接相关,业内通常认为两种管理方式具有等效性。前期,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实施重型商用车节能管理的时间不同,具体法规阶段也存在差异,比如日本在2006年发布了全球首个重型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和限值标准,于2019年对限值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美国是在2011年首次发布中重型车及发动机燃料经济性及温室气体排放法规,2016年发布了第二阶段法规(适用周期是2018-2027年);而欧盟到2019年才首次正式发布重型车辆CO₂排放法规,主要涉及部分重型货车和牵引车。尽管各国标准法规阶段存在差异,但是我们发现欧美日法规均提出了面向2025年中期的重型商用车能耗目标,欧盟甚至规定了2030年重型商用车CO₂排放目标,这些趋势在我们制定《征求意见稿》时均需要关注。
三、《征求意见稿》是怎么形成的?
《征求意见稿》制定期间,为保障相关技术指标科学合理,中汽中心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机构,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潍柴、玉柴等近40家内外资商用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技术调研、沟通交流和试验验证等工作,在综合考虑规划目标、国际水平对比、节能技术潜力和成本等因素基础上,经多轮研讨提出了在工作组范围内达成共识的《征求意见稿》。相关技术要求既保证我国标准严格程度与国际趋势基本同步,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商用车产业的实际特点。根据我们测算,本次《征求意见稿》技术指标基本可以保障我国商用车节能水平在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与现行版本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限值加严幅度较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如果不系统了解我国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体系及变化趋势,确实会造成一定误解。前三个阶段的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是按照C-WTVC工况测试的,为使车型试验油耗更加贴近我国实际情况,本次《征求意见稿》我们转换成了中国工况,也是与最新发布的GB/T 27840—2021《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保持一致。由于车型燃料消耗量测试工况发生调整,测试结果肯定有所变化。根据行业试验摸底,工况切换普遍导致商用车油耗不同程度的增加:货车类车辆油耗平均增幅相对较小,自卸汽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平均增幅分别为5%、2.7%和2.8%;客车类车辆油耗增幅相对明显,城市客车平均增加18%,客车平均增加16.8%。由于《征求意见稿》配套试验方法发生变化,所以新旧版本标准的限值不可直接简单比较。当然,对于工况切换造成的影响,我们在限值制定时结合不同类别、不同质量车辆的统计结果对限值指标进行了相应的考虑和转换。
五、除了限值加严外,《征求意见稿》还有哪些主要的调整?
本次《征求意见稿》还新增了两点要求,大家可以关注下。一个是增加了与限值对应的CO₂排放量参考值的计算方法,这为行业企业科学评估商用车减排潜力及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未来重型车排放相关标准统一协调留出接口。另一个是《征求意见稿》增加了车型同一型式判定条件,可以一定程度简化企业申请新产品准入要求,有助于减轻企业测试负担。
六、《征求意见稿》对企业压力如何,预期未来标准实施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征求意见稿》实际加严力度看,第四阶段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较第三阶段平均加严了15%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前期研究时我们组织行业进行充分论证,相对而言降耗路线还是较多的,主要是围绕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空气和滚动阻力、提高传动效率、车型优化等展开,当然部分企业也可能选择采用混动等电动化技术路线,这都需要商用车整车、零部件企业共同努力完成。本次《征求意见稿》发布,希望企业能够提前研究、积极应对,做好节能技术储备和新产品研发,加快商用车节能降碳,为我国双碳目标落实提供积极支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