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钧:识货
点击蓝字关注我
请允许我先回忆往事吧。
那时候我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跟着外祖父生活。
清楚地记得,外祖父家有一把在我看来旧气十足的太师椅,可外祖父每每指着它说,这把椅子怎生怎生了得。我以为,那不过是外祖父为了逗我这个外孙女开心在信口编故事。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远房亲戚。那个亲戚一进门,带钩的眼睛就死死钩住了那把太师椅!他毫不隐讳地说出了自己对占有那把椅子的渴望。外祖父笑笑说:“你就是给座金山,俺也不卖!”那人认真地开了个价,在我看来,那简直就是一座金山的价了呀!但外祖父一口回绝。那人便又加了价,外祖父依然不松口。最后,那人只好悻悻地走了。
他走后,外祖父兴奋地对我说:“这人识货!这人真识货!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识货吗?因为他是个木匠呀!”
当时我还不太明白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我想不通,为什么木匠才会“真识货”呢?
后来,大概是我开始了写作之后,我才慢慢明白了,木匠识货,那是因为,他天天跟木头、凿子、锤子打交道,他掂量得出一件木匠活的价值,他眼里有靠谱的价签呀!
这多像写作。
只有天天摩挲汉字的人,才能看出他人文字的好歹,才能“真识货”,那是因为,他为“吟安一个字”愁过、闷过、笑过、醉过,所以他才最能体察别人运笔之妙。
在我看来,欣赏的门槛,比批评的门槛要高出许多。就像那把椅子,木匠说得出它的妙处,而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却嫌它不够鲜亮。
我遗憾地看到,我的一些教作文的同行,连“的地得”都区分不清,却毫不脸红地评说别人文字的短长,全然不知他正在进行着一场可怕的冒险。
我在为语文教师做培训时,会将语文教师写作能力与鉴赏能力分为三类:手低眼低者,手低眼高者,手高眼高者。
有人可能会问:手高眼低者哪里去了?
我的经验告诉我,手高眼低的人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写作能力高了,其鉴赏能力肯定低不了!
在“手眼”关系这件事上,往往是,手能带动眼,眼难带动手。所以,在“手低眼高”这类人当中,只要“手低”成了定论,“眼高”往往就有水分可挤了。
我看过一些文章写得臭气熏天的人,却肥着胆儿对别人的文字指手画脚,他根本不晓得,挑剔的过程,恰是露怯的过程。
你若想让自己眼里能出“靠谱的价签”,就得像那个木匠一样拥有珍贵的“实操”经验,否则,你沦为一个“手低眼低者”将不费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