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性话题|你的恋爱模式正确吗

朱晨辉 爱在晨曦晚霞间 2020-09-12



每个人从一个人的单身到两个人的婚姻,情感中都要留下一些脚印,经历一些波折。有幸进展顺利,相处融洽的,就可能演绎成为楚楚动人的美好故事;不幸遭遇磕绊、寻死觅活的,就可能演绎成为痛不欲生的凄惨事故。每个人从孩提到青年再到成年,未必都能理解一个并不深奥的概念:不是所有的男孩都能长成男人,也不是所有的女孩都能长成女人。不同年代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理年龄上,还体现在伴随着成长出现的越来越练达的心理认知上。



作为恋爱中人,每一对的恋爱模式也都不一样,有双方平等的也有双方不平等的,有因为外在的也有因为内在的,有感情深的也有感情浅的,有看重结果的也有看重过程的。总之,适合自己的恋爱模式就长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恋爱模式就短一些。



一般来说,男孩和女孩的恋爱质量优于男人和女人的恋爱质量。男孩和女孩的恋爱富于青春活力和浪漫情怀,但较少持久,难以可持续发展;男人和女人的恋爱更具备一种历尽沧桑后酒逢知己的默契,但较少纯真,也略有远离纯粹爱情的嫌疑。如果说男孩和女孩的恋爱以感情为主,那么男人和女人的恋爱就是以理智占先。



在具体的生活中,男人和女人还有更复杂的特殊关系。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有情人不一定都能成为眷属,而结为伉俪的也不一定都是有情。抛开客观因素,很多时候双方之所以交往后不如人意,还主要在于选择对象时的阴错阳差。根本上讲,小男人不和小女人而是和老女人的恋爱,小女人不和小男人而是和老男人的恋爱属于旁门左道,不属于现代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模式。



男女恋爱,变化多端,悲欢离合,奥妙无穷。在爱河中沐浴和畅游的男女,始于一见钟情的,很少会注意对方的心理年龄所处的阶段,一旦在接下来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中双方的差异日趋明朗,摩擦日益增大,对比日渐悬殊,其赖以维系两个人密切关系的根基——爱情,通常会走向畸形的受伤的歧路。



恋爱中的男女,无疑需要避免以下四种倾向:


第一种,男孩和女孩的恋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率性而为,甚至一旦偶像不再成为偶像,就会破罐破摔,沦落为一场玩世不恭的感情游戏。



第二种,男人和女人的恋爱,容易工于心计,容易夹杂着世俗势利,会把对方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了解彻底;会精于算计自己的付出,是否和回报成为正比。



第三种,小男人和老女人的恋爱,这是相对比较少见的模式,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果双方在交往中出现问题,责任可以全部归咎到女方。如果女方不是在某一方面拥有强势地位,怎么可能会吸引一个涉世未深的小男人委身于她?比如女方在事物认知方面、爱欲方面、物欲方面的优越感。作为女方,不是在恋爱,而是在谋爱,谋取时过境迁的本来与自己毫不相干也不相称的爱情。



第四种,老男人和小女人的恋爱,是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恋爱模式,但不是很多局外人乐见的一种。作为这种模式中的老男人,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容易故作高深,有可能积累了抑或物质抑或精神领域的巨大财富,但却放大了小女人的仰视。作为这种模式中的女方,必定是娇小可人、小鸟依人的,必定是想通过“恋爱”一步到位,迈向世俗羡慕的婚姻殿堂,但也同时放大了老男人的俯视。



其实,无论老男人的俯视还是小女人的仰视,日久天长都会很辛苦很累人,严重的还会变换角度。只是生活中的男女对这种恋爱结构乐此不疲,继续飞蛾扑火。也许,这个世界上可以称之为老男人的和可以称之为小女人的太普遍了,成功的案例也在与日俱增,亦步亦趋者如火如荼。



波德莱尔说:“爱情是唯一的,最高的快感就在于确信使对方痛苦,一切快感都在痛苦之中。”这种痛苦我想应该指的是让对方爱上你,并为不能不爱你而痛苦。如果处在恋爱状况中的你,感受到了对方的痛苦,那么恭喜你,你在被人深深爱着,甚至爱的死去活来。



一份合适的爱情,会演出一个动人的故事,不仅能触动心灵,还能触动身体,化为具体的行动,小到跃跃欲试后的微妙变化,大到豁然开朗后的身体力行。一份不合适的爱情,会发生一起伤人的事故,不仅能伤到心灵,还能伤到身体,也能化为具体的行动,小到心生芥蒂后的局部挂彩,大到万念俱灰后的轻视生命。它们都有可能是惊心动魄的。



爱在晨曦晚霞间

“哲学感悟”往日文章部分回顾:

且慢且得意 小的也是美的 没有亲人,不一定没有亲情 不是人人都喜欢过节 人不能不清醒,也需要装糊涂 幸福是来自灵魂的努力 放逐烦恼 苦难是我们余生的老师 论自由 名利是一种向往,淡泊是一种标榜 形而上的孤独是哲学家式的孤独 如果有钱 节制欲念 带着思考去阅读 文化少的内心,娱乐想法就多 别让自己算计反被算计误 学会付出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 完美可求不可遇 最坏的是没有爱 和谁一起生长,和谁一起吟唱


作者小介:诗人、记者、专栏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二十多年来创作各类文学作品逾千篇(首),早年在《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诗刊》《当代诗人》等十多家报刊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数百件,已出版多部诗集和随笔集。祖籍浙江,生于北京,工作涉猎产经报道、热点评论、新闻策划、媒体发布等。民主党派人士(中国民主同盟)。

版面制作:武夏 王屹 王景瑞 王建国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