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2021 技术专题】3D打印与社会制造 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将于2022年8月11-1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会堂举行。
本届大会设置共计近50个专题论坛,涵盖航天、类脑智能、军事智能、认知计算等多个热点方向!
技术专题——3D打印与社会制造 整装待发,将于2022年8月13日召开!精彩报告,不容错过!
3D打印与社会制造
3D打印近年来发展迅速,为柔性制造提供了重要的工具。3D打印与社会化制造结合,可有效地实现产品消费需求和生产供应之间的精准对接与相互转化。为促进3D打印与社会制造理论的发展与普及,加强3D打印与社会制造的应用研究,加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之间的联系,为我国3D打印与社会制造的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在CAC 2021组织“3D打印与社会制造”专题论坛。本论坛特别邀请到材料专家葛昌纯院士,金属3D打印专家杨永强教授,社群化制造专家江平宇教授,3D打印成型技术专家毋立芳教授,社会制造专家熊刚研究员,计算机图形学专家吕琳教授,智能制造专家杨磊高级工程师等做专题报告。
专题主席
熊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副主任
葛昌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专题报告
葛昌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致辞题目:
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交叉研究之浅见
致辞摘要:
我国先进材料的研究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高端关键先进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水平与美欧日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本报告将介绍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研究所的一些相关工作,并探讨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下,如何将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尤其是增材制造相结合,以人工智能方法赋能材料与制造的研究,提升效率和水平,并在规模化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人简介:
葛昌纯,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航空航天航海材料,核反应堆材料,空间太阳能发电及其它新能源材料,环境友好材料,轻量化材料,3D打印材料与部件。1985年作为第一发明人因“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90年因“ST3新型复合陶瓷刀片”获全国发明展览会奖银奖,1994年因“新型复相陶瓷刀片”获北京发明展览会奖金奖,1999年因“气-固体系燃烧合成氮化硅基复相陶瓷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0年因“以复合氮化物作助烧结助剂的氮化硅基陶瓷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因“聚变堆中面向等离子体功能梯度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评价”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10月获“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2020年1月获评“核工业功勋人物”。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交叉研究之浅见。
杨永强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致辞题目: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前沿
致辞摘要:
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金属增材制造可实现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尤其适用于传统的加工方法很难制造一些复杂形状和表面内部结构的金属零件。近年来主要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多材料等。本讲座结合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实践,介绍了一系列前沿的金属3D打印技术,譬如: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精密金属3D打印及批量工业应用、多材料(梯度材料,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等。
报告人简介:
杨永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增材制造协会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激光协会监事长等。在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材料加工、焊接装备与工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发表有关学术论文300余篇,SCI索引200余篇。申请专利36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6余项,软件版权2项,外观专利6项。
江平宇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社群化制造:一种服务型制造的新实现模式
报告摘要:
在对社群化制造模式的起源与当前制造业社群化趋势分析、概念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自组织的社群化制造模式的体系架构及其软硬件实现模型,并对诸如社群与社区的创成与自治运行、社群化生产网络演化、商务社交及其X2X协同、XaaS驱动的社群化生产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指出社群化制造模式会引领分布式自治制造生态圈的深度进化。
报告人简介:
江平宇,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化智能制造与服务系统工程。社会兼职包括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及技术创新方法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分会生产工程分会生产系统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毋立芳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智能3D打印的一点探索
报告摘要:
智能制造的核心思想是用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引领制造领域的变革与产业升级。3D打印作为一个信息、材料、机械等的交叉学科,是一个天然的智能制造实践平台。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领域的从业者,如何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有机融合到3D打印技术中,解决其中的挑战性难题,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次报告将以我们团队的两个工作为例,介绍我们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一点探索——大尺寸DLP面曝光3D打印技术和强度保持的多光源混色多方向FDM3D打印技术。
报告人简介:
毋立芳,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CSIG视觉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图像视频内容分析、智能3D打印、人脸活体检测等。近年来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获省部级或专业学会奖4项,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信号处理》、《中国科技论文信息卷》、《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编委。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多个国内学术会议。
熊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副主任
报告题目:
个性定制需求促进3D打印与社会制造发展
报告摘要:
当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社交网络将数以亿计的动态网民群体连接在一起,使得网络社会成为一台超级计算机,每个网民成为一个计算单元,帮助人们“计算出”任意想得到的信息。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加式制造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依据数字化产品设计模型以可接受的价格快速制造出任意复杂的产品。正如互联网让社会具有计算能力一样,加式制造设备和互联网的结合必将使得社会具有制造能力,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化需求。制造业在互联网技术、加式制造技术以及人们对产品的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下正走向社会制造阶段,“长尾”的价值被充分挖掘,个性化产品制造成本逐渐降低,用户满意度和制造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本报告介绍从大规模定制到社会制造,高端产品个性定制需求促进3D打印与社会制造发展的概况,社会制造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社会制造平台及其典型应用,未来发展等。
报告人简介:
熊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市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3D打印与社会制造筹委会副主任、芬兰Aalto大学国家级特聘教授(FinDiPro)等职。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智能控制与管理、云计算和大数据、3D打印与社会制造等领域的理论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
吕琳
山东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几何微结构的高效仿真与设计优化
报告摘要:
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复杂几何结构在航空航天、辅助医疗、交通运输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优异物理性能的几何微结构可以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进行制备。如何设计几何微结构以达到特定的物理性能目标已成为一个前沿交叉研究方向。报告将围绕几何微结构的设计与优化进行探讨,并介绍在通过深度学习网络进行几何微结构的高效仿真计算上的尝试。
报告人简介:
吕琳,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特别是智能制造中的几何优化计算。在ACM TOG、IEEE TVCG、CAD等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谷歌学术引用千余次,出版专著一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并转化应用3项,软件著作权4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团队科技部973项目、863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获2017年度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二等奖、国际实体与物理造型会议(SPM 2020)最佳论文一等奖、2020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杨磊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
5G+工业互联网的实践和探索
报告摘要:
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设备、数据、人等资源要素连接到了网上,通过工业物联网平台打通数据孤岛,并实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和协同性创新。
通过近几年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的实践探索,参与了一些龙头企业的标杆案例,同时也参与了瑞安汽配平台、余姚家电平台、武义电动工具平台、电机产业大脑等行业平台的打造,对5G+工业互联网的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报告人简介:
杨磊,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求是科创学者/智能制造与安全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及5G+工业互联网。社会兼职包括浙江大学兼任副教授、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浙江省工业互联网专家库成员、杭州市市级领军人才、杭州市经信局专家。
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抓紧时间注册CAC2021,让我们8月相约云南昆明,不见不散!
END
点击在看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