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2021产业专题】医疗机器人中的与人共融技术 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将于2022年8月11-1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会堂举行。
本届大会设置共计近50个专题论坛,涵盖航天、类脑智能、军事智能、认知计算等多个热点方向!
产业专题——医疗机器人中的与人共融技术 整装待发,将于2022年8月12日召开!精彩报告,不容错过!
医疗机器人中的与人共融技术
医疗机器人的高速发展来源于需求与技术的共同促进。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健康服务提出更高更广泛的需求;另一方面,医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先进制造等学科的发展和高度融合催生出大量革新技术。医疗机器人创新技术和系统的不断涌现,正持续地改变着临床诊疗过程,并逐渐形成具有巨大前景的新兴产业。与人共融是包括医疗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论坛邀请来自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就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发展、手术机器人产业化、自然腔道介入系统技术、自主超声扫描、脑肢融合康复技术、康复机器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等方向介绍与人共融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专题主席
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特聘顾问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
赵新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
刘浩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
专题报告
郭士杰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大面积触觉传感器及基于触觉的人机交互
报告摘要:
护理机器人是典型的人机直接物理接触机器人,需要具备基于触觉的人机交互与协作能力。本报告汇报大面积柔性触觉传感器的成型、信号处理芯片一体化设计、触觉模式识别、触摸意图理解以及基于触觉信息的机器人全身操作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触觉传感器在双臂移乘护理机器人上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郭士杰,1992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创新长期项目。现任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机器人感知与人机融合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工业大学学报主编,ISO 护理机器人国际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委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方面的研发工作,主持研制的RIBA 系列护理机器人曾被日本经济周刊评为全日本百项最有希望产业化的创新技术之一;主持研制的机器人皮肤触觉传感智能系统入选中国科协2020年度“科创中国”50项“先导技术”榜单。
韩建达
南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脑肢融合康复关键技术
报告摘要:
脑疾病致残的根本原因是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为实现充分治疗,需要将“肢体运动康复”与“神经功能康复”融合,保持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并提供适配其运动能力的训练任务。将介绍脑肢融合康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神经调控下的脑功能动态分析、脑-肌交互量化分析、康复训练在线评价与调整等。
报告人简介:
韩建达,1998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指南编制专家组专家、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多年从事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研究工作,在机器人自主行为技术、特种移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方向开展了有特色的研究工作。获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
段星光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医疗机器人之技术创新与核心部件国产化
报告摘要:
医疗机器人以其适应症多、微创、指征广、术后愈合周期短等优势,在骨科、神经外科、胸腹部外科手术等领域越来越彰显出重要的临床效果。同时,医疗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高技术集成平台,存在多种特殊的关键技术并与多种核心部件综合集成。不断实现医疗机器人特色技术的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是解决我国医用机器人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报告主要介绍医疗机器人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及其核心部件国产化问题。
报告人简介:
段星光,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智能机器人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能机器人高精尖中心、医工融合研究院PI;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人工智能与教育机器人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委会委员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SAC/TC159)。
杜志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
介绍国内外手术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及技术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
杜志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智能康复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用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主持和参加国家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陈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自然腔道介入机器人的人机共融性设计与实现
报告摘要:
经人体自然腔道介入手术机器人在支气管、耳鼻喉和消化道等疾病的早期诊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由于自然腔道结构复杂且空间狭窄,术中反馈信息不够全面和直观,且机器人与人体组织以及手术医生均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制约了手术安全性和医生操控精准性的提高。本报告以支气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为例,针对传统常曲率连续体机器人构型与支气管结构匹配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各向异形弯曲形状的多接触辅助的连续体机械臂。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增强现实的非接触式遥操作系统,将电磁传感器和形状传感器的感知信息以及虚拟解剖模型整合到头戴式AR眼镜中,并利用手势识别的方式对机器人进行操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上述机器人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人机协调性。最后,探讨该领域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人简介:
陈卫东,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或课题,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获得国际会议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曾在瑞士苏黎世大学AI实验室和日本电气通信大学脑科学生命支持研究中心任访问教授。目前担任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理事长,国际Intelligent Autonomous Systems Society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辅助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
胡颖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
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题目:
超声检查与引导介入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
超声检查具有价格低、无辐射、可便携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诊断
方式,然而超声接触式的检查方式对医生经验要求很高,需要医生手-眼-脑的高度协调配合,采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超声自主扫描可以有效提高超声检查的规范性和诊断的一致性。本次报告将在深入分析超声机器人自主扫描临床难点和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对我们研究团队近年来在超声图像处理与病变识别、超声图像质量评价、超声自主扫描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包括深度注意力机制在超声病变分割中的应用、深度学习在超声图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基于图像反馈和力反馈进行超声探头法向位姿调整及其在超声自主扫描中的应用以及在超声扫描过程中组织位移和变形的自动补偿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给出我们的见解。
报告人简介:
胡颖,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认知技术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机器人领域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和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重要组织者,鹏城学者。长期从事医疗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领导开发了骨科手术机器人、鼻内镜手术机器人以及自主超声扫描机器人等系统,在手术机器人精细感知、动态环境建模、手术规划与智能控制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重大国际合作及面上项目、国家863、中科院以及省市地方级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次。
明东
天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无创脑机接口发展与挑战
报告摘要:
脑-机交互是人-机交互的最高形态,是生物智能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必经路径,脑-机接口作为脑-机交互的关键核心技术,对现代医学与智能科技发展意义重大,特别在康复、特种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本次演讲将首先对脑-机接口技术进行基本概述,总结有创脑-机接口和无创脑-机接口发展的共同趋势;而后从基本框架、编码范式、解码算法、硬件平台等方面梳理无创脑-机接口的发展历史;最后围绕神经基础、传感方式、软硬件系统、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脑-机接口的全技术链条,介绍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在无创脑-机接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明东,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中组部/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任天津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医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医学部执行主任,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天津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聚焦于新一代神经工程学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以脑-机交互为研究主线,重点面向特种医学与人机工程、物理医学与康复工程等重大领域的工程应用,主持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
韩峰涛
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CTO
报告题目:
xMate柔性机械臂助力医疗机器人系统
报告摘要:
近些年,医疗机器人技术在手术、护理、理疗、康复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很多系统都已经或者即将采用机械臂作为主要操作设备,因此对于机械臂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往使用工业机器人或者第一代协作机器人的医疗机器人系统,由于机械臂本身性能的限制(仅能提供位置控制能力),使得使用机械臂作为主要操作手段的医疗机器人系统应用主要停留在辅助定位的层面,对于需要机械臂与人体进行物理解除的场合则很难做好。柔性机械臂技术的出现,使得医疗机器人开发人员可以方便的控制机械臂与人体骨骼、软组织之间的柔顺力交互策略,在关节置换、超声检测、经自然腔道手术、康复理疗等领域更简单的应用机械臂技术,以快速开发高性能的医疗机器人系统。
报告人简介:
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主导研发新一代柔性协作机器人xMate,将机器人产品的位置控制升级为力位混合控制,实现高灵敏力感知、高动态力控,拉近机器人性能与人手臂的距离。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专业本科,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拥有7年的工业机器人研发经验,曾在机械龙头央企国机集团主导负责机器人产品的需求定义和机器人运动算法方面的研发。
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抓紧时间注册CAC2021,让我们8月相约云南昆明,不见不散!
END
点击在看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