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C2021产业专题】工业机器人 精彩报告,敬请关注!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将于2022年8月11-13日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会堂举行。


本届大会设置共计近50个专题论坛,涵盖航天、类脑智能、军事智能、认知计算等多个热点方向!


产业专题——工业机器人 整装待发,将于2022年8月13日召开!精彩报告,不容错过!


工业机器人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国家战略,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工业机器人新技术创新应用发展,增强自主研发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联合产学研用各界,促进当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在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上举办工业机器人特邀论坛,邀请工业机器人领域权威专家分享最新成果。


专题主席



丁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王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专题报告人


赵杰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

赵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极端环境服役机器人、机器人化机电一体装备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24项,总经费1.1亿元。发表论文480余篇,SCI、EI 收录310余篇;发表文章被他引1700余次;出版著作1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奖1项,航天部二等奖3项。


宋锐

山东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机器人柔性装配技术研究


报告摘要:

家电、电子/电器、金属和机械等多个行业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提高了制造效率。机器人的柔性装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感知、分析装配过程中的位姿、接触力等多种信息,补偿机器人装配过程中的多种不确定性,并设计具有学习、分析、决策能力的机器人装配系统,指导机器人实现柔性装配的目的。机器人柔性装配技术对于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为装配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机器人柔性装配能力将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为装配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支撑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现国产机器人的高端化。


报告人简介:

宋锐,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现任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科技部“十四五”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指南专家组副组长,2021-2035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国家公共服务机器人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特邀委员;主要从事特殊环境作业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导航、机器人复杂作业技能学习与优化、机器人智能交互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陆军装备部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


陶波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探索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围绕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高可靠和安全的特性要求,分析工业机器人整机到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指标对应关系,拆解出对关键零部件的需求。研究安全开放控制器关键技术,实现控制器功能和信息安全。研究电机多场融合轻量化设计技术和优化集甄选方法,研究柔性变惯量等伺服关键技术,研究减速机振动噪声抑制机理、疲劳失效机理,开展机器人整机集成,进行整机可靠性验证,实现基于市场需求到工业机器人、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正向设计技术发展思路。


报告人简介:

陶波,男,1977年生。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2009年7月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2009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201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学者研究。长期从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应邀参与撰写英文专著2本。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集成创新项目、重点基金、国家“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总干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秘书长。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4)、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6)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曾入选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


李瑞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智能激光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及应用


报告摘要:

机器人激光智能焊接技术代表焊接制造的发展方向。目前,在高精度焊接机器人方面德国、日本等占有绝对领导地位,其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5mm;在大型激光焊接系统集成方面,瑞典ESAB、欧洲等方面实力相对较强,已应用于空客A380以及国防等领域。近十年来,国内许多科研院所针对高精度工业机器人与高端智能激光焊接装备也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但依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本报告介绍了从科学层面建立了高精度机器人机电系统优化设计的科学准则,以及在国产焊接机器人定位精度、多机器人多轴协调控制、大型、高速、精密多机器人协作激光智能焊接系统集成、以及复杂构件激光焊接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介绍了高精度激光焊接机器人在大飞机铝合金机身壁板、航天高超飞行器钛合金舵翼等航空航天领域典型产品的应用示范。


报告人简介:

李瑞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工信部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培养专家组组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学会工业机器人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863计划机器人项目的研发工作,目前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2015被评为中国科学人年度人物,2016被授予黑龙江首届十大“龙江工匠”称号,2017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多年从事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已有十多种机器人产品产业化。


刘海涛

天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高性能混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报告摘要:

混联机器人兼具串/并联机器人在工作空间、速度、精度和刚度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便于制成即插即用模块,搭建出形式多样的机器人作业单元或柔性制造系统,特别适合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建筑等领域完成大型复杂构件的现场加工、装配、切割、焊接作业。本报告简要回顾了混联机器人的研究背景与需求、国内外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技术挑战,重点介绍天津大学在混联机器人设计控制、综合性能保障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方面主要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刘海涛,男,1981年生,天津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洪堡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各1项;曾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首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


杜振军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

新松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


报告摘要:

第一部分回顾新松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介绍新松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与服务机器人技术创新进展;第三部分介绍公司开放式创新体系与产业技术创新合作需求。


报告人简介:

杜振军,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执行总监、中央研究院院长,负责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新业务孵化、校企合作与研究生培养等。兼任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科技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


肖永强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

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向研发思路探讨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围绕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高可靠和安全的特性要求,分析工业机器人整机到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指标对应关系,拆解出对关键零部件的需求。研究安全开放控制器关键技术,实现控制器功能和信息安全。研究电机多场融合轻量化设计技术和优化集甄选方法,研究柔性变惯量等伺服关键技术,研究减速机振动噪声抑制机理、疲劳失效机理,开展机器人整机集成,进行整机可靠性验证,实现基于市场需求到工业机器人、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正向设计技术发展思路。


报告人简介:

博士、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研发总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副主任。先后获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特支人才计划”人才。取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6项。长期从事工业机器人建模与控制技术、视觉及辨识技术、机器人应用工艺及机器人智能化的研究工作。


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抓紧时间注册CAC2021,让我们8月相约云南昆明,不见不散!


END


内容来源|大会组委会编辑|蔡舒婷责任编辑|叩颖

点击在看分享出去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