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2021 基础专题】智能高速铁路 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将于2022年8月11-1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会堂举行。
本届大会设置共计近50个专题论坛,涵盖航天、类脑智能、军事智能、认知计算等多个热点方向!
基础专题——智能高速铁路 整装待发,将于2022年8月12日召开!精彩报告,不容错过!
智能高速铁路
当前,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高效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有利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群崛起。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未来先进轨道交通系统”等铁路发展前景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其中通过提升高速铁路智能化水平以提高旅客运输能力已成为共识性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高铁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是构建下一代高速铁路系统的必由之路,将为中国高铁抢占新的技术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是落实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重要途经。本论坛旨在汇聚智能高铁方向的科研人员,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展开深入讨论,激发新思想、新思路。
专题主席
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
中南大学教授
董海荣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秘书长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专题报告
周东华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
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报告题目: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实时故障诊断技术
报告摘要:
安全运行是高速列车系统研发和应用的首要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任何故障或安全隐患若不能实时诊断并得到有效处理,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灾难性后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是列车的信息控制系统,包含列车网络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牵引变流系统和制动控制系统等。而故障诊断则是高速列车信息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技术。尽管高速列车已采取了超限报警等故障检测措施,大大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但是微小故障、间歇故障、闭环故障、复合故障的诊断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列车运维产生的大数据也对故障诊断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报告将主要围绕其中的制动控制系统开展研究,介绍本课题组在上述故障诊断方向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周东华,CAA/IET/IEEE Fellow,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德国洪堡学者、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目前任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双聘)。主要研究动态系统故障诊断、运行安全性评估理论等。已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0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IEEE 汇刊和 Automatica 论文90余篇。目前任IFAC 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称号,并曾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
刘岭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
列车自主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报告摘要: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装备和关键技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制式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中国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技术基础上,针对多制式轨道交通应用需求,提出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技术总体框架,包括系统构架、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总结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的优势和应用发展前景,包括提高轨道交通全息感知和列车自主决策能力、提高系统防护安全水平、降低系统复杂度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运能和旅客满意度,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出行。
报告人简介:
刘岭,男,北京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列车自主运行智能控制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铁道学会通信信号分会信号专委会秘书长,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轨道交通智能运输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工作。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铁路集团重点课题等项目,带领团队攻克多项高速列车运行控制重大技术难题,研制了系列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装备并在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广泛应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完成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技术发展并引领相关智能装备产业升级。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专利4项,获中国专利奖银奖、铁道科技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铁路重大科技成果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等奖项。
都青华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
智能动车组技术创新与发展
报告摘要:
重点介绍了京张智能动车组创新历程及创新点。同时,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分析世界高速列车发展态势和我国高速列车发展现状基础上,对下一代智能高速动车组进行技术展望。
报告人简介: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城市轨道车辆研发及检修技术工作,主持公司研发数字化转型。在CRH380B型动车组、中国标准动车组及京张智能动车组研发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
曾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中车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中国中车两化融合创新实践优秀工作者等。
杨辉
华东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重载机车智能辅助驾驶策略研究
报告摘要:
重载机车具有车身长惯性大、空气制动延时和纵向冲动复杂多变等特点,其安全、平稳、节能运行充满挑战。课题首先采用重载列车钩缓系统和空气制动的特性实验数据,建立车钩力预测模型和空气制动迟滞特性模型,以准确描述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其次基于线路特征和金牌司机驾驶经验,使用回溯算法和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取重载列车最优目标运行曲线,并对该曲线进行在线调整;然后,基于以上模型和最优目标运行曲线,采用智能优化控制算法实现重载列车运行优化控制;最后,使用“大秦线”重载列车现场运行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和现场实验验证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报告人简介:
杨辉,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先后于企业、科学院和高校从事研究开发与教学工作,在稀有金属冶金智能优化制造、轨道交通运行优化与智能辅助驾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国家“863”等国家、省部级和产学研合作项目30余项,在Automatica、IEEE Trans.刊物、自动化学报等国际国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5项,研究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铁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常委,中国自动化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自动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从谦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
轨道交通电传动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摘要:
近年来,轨道交通装备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电传动系统的装车数量与日俱增,传统运维模式已无法满足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更高的要求。智能运维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基于数据驱动与边云协同的产品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通过变流器等关键部件PHM及车载PHM边缘计算主机等实现状态实时监测与评估,指导现场检修和维护,降低故障率及运维成本。电传动系统智能运维系统及相关技术已应用于FXD3-J、出口南非内燃机车和太原地铁等项目。
报告人简介:
徐从谦,男,正高级工程师,中国中车资深技术专家,从事轨道交通牵引及控制系统研发14年,负责研制的牵引控制产品已装用全速度等级“复兴号”动车组,批量装用干线电力机车600多台。拥有授权专利多项,获得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和火车头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彭涛
中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故障测试与验证平台研究
报告摘要:
牵引传动系统作为高速列车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核心部分, 是保障高铁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系统之一,也是高发故障的主要来源之一。故障测试验证平台是实现实时故障诊断技术有效车载应用的主要途径,但故障测试验证平台的缺乏,制约了先进故障诊断技术的车载应用。本报告围绕实时故障诊断技术测试验证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从牵引传动系统故障场景建模、故障注入/模拟实现和平台实现等技术研发以及平台搭建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制了一种集故障运行行为逼真模拟、随机故障注入和故障诊断算法测试于一体的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故障测试与验证半实物平台,已应用于复兴号高速动车组E44、动力集中动车组II型等车型牵引传动系统投运前测试验证。
报告人简介:
彭涛,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过程/装备的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和健康管理等。先后作为主持人/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科工局装备预研项目等20余项项目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收录5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8项,软件著作权19件。
贺诗波
浙江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数据驱动的高速铁路沿线强风预警
报告摘要:
高速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力,近年来发展迅速,保障列车在复杂自然环境高速运行的安全性成为重要课题。风速作为关键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列车安全运行。为保障强风环境下的行车安全,调度中心根据实时检测到的强风事件下达列车限速或停车指令。由于消息传递具有滞后性,存在限速指令下达不及时和报警时间冗余等问题,影响行车安全和效率。针对此问题,分别从算法和策略层面进行了研究。算法层面,我们旨在采用时序预测技术对沿线风速信息进行提前全面感知,以辅助调度中心及时决策。为提高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我们研究了多种深度学习模型。策略层面,基于上述预测信息,设计了动态的限速指令生成方案和自适应的报警解除方案,前者增设了潜在大风区段,实现及时限速,保障运行安全,后者有效减少了报警冗余时长,提高列车运行效率。
报告人简介: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出版学术专著/编著3部。在IEEE ToN、IEEE JSAC、IEEE TMC、IEEE INFOCOM、IEEE RTSS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录用110余篇。成果至今被国际同行引用5000余次。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5篇学术论文最佳论文奖等。受邀担任IEEE TVT等3个国际期刊编委,国际会议IEEE Globecom 2020专题主席、IEEE RTCSA 2019出版主席、I-SPAN 2018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ICC 2017专题主席、IEEE SECON 2016 宣传主席、ACM MobiHoc 2015注册及财务主席以及IEEE ScalCom 2014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等。
荀径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高速铁路运控调度一体化
报告摘要:
高速铁路运行控制与动态调度一体化是指运用先进的感知、传输、控制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合调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实现路网整体运行效率全局最优,全面提升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它包括考虑列车位置、速度等运控信息的运行图优化和考虑客流、信号开放时机等调度信息的列车运行优化控制等研究,通过复杂环境下的高速列车运行优化控制、提升系统弹性的高速列车协同抗扰控制、列车运行调整动态闭环优化等,提高高速铁路运营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满足旅客越来越高的出行品质要求,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储备。
报告人简介:
荀径,北京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运控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在IEEE Trans.刊物、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自动化学报、铁道学报等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含国际专利1项)。曾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受邀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等2个国际期刊编委。
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抓紧时间注册CAC2021,让我们8月相约云南昆明,不见不散!
END
点击在看分享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