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腾腾↗ 凉飕飕↗

宗媛媛 北京晚报 2021-02-08


“嗬,真冷!”一阵北风吹过,在团结湖南路从事垃圾运输工作的黄师傅不由得缩了缩脖子,“幸好老杨那儿有热水,喝完身上能暖和不少。

12月7日,“大雪”节气伴随着断崖式降温如约而至,宣告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寒冬中,那些暖心之举显得格外珍贵,而人们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关于温暖的期待。

暖!

小店供热水 温暖众人心


黄师傅口中的老杨名叫杨新兴,今年61岁,在团结湖南路经营着一家副食店。小店面积不大,也就4平方米左右,货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烟酒粮油等商品,地上还堆着各类瓶装水,空间十分局促,转身都有些费力。

即便如此,老杨还是在玻璃门内立起一块牌子,上面用醒目的红字写着:本店为寒冬中防控执勤人员、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普通劳动者免费提供热水热茶。


“大冷天的,在外面干活都不容易,好多人天不亮就要开始忙,身上都冻透了,喝口热水能缓一缓。”除了一个不锈钢电热水壶外,老杨还特意在门口放了一个老式塑料暖瓶,“这样随时过来都能喝上现成的,也可以泡面。”

事实上,老杨免费提供热水已有多年,哪怕不立牌子,也常常会有人登门。“这么做最开始是因为一个拾荒的老大爷。”老杨至今仍然记得,五六年前的那个冬天,经常从门前经过的老大爷突然来到店里,小心翼翼地问有没有热水,他想吃点药,“挺心疼他的,那么大岁数,一个人在外头,身体又不舒服,实在撑不下去才张口求人。”

老杨赶忙给拾荒的老大爷倒了杯热水,又免费给他泡了碗热腾腾的面。打那以后,老杨店里的热水就再没断过。“夏天的时候给大伙儿煮绿豆汤,刚好有一口大锅,煮好了端出来,谁来了就喝点儿解解暑。”

在老杨看来,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就像他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义务送货一样。“附近社区老人多,腿脚本来就不太方便,拿东西更费劲,需要什么的话,我就给送过去。”小店门外,停放着一辆黄色人力三轮车,老杨笑着说,“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就是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

开店近30年来,老杨所做的其实远不止这些小事。2003年“非典”期间,眼看市民疯狂抢购导致米面油蛋等价格猛涨,他特意手写“安民告示”,呼吁市民保持冷静。此后,“安民告示”被首都博物馆收藏。今年初,他又把原本准备回河北老家翻修房子用的一万块钱捐给武汉市慈善总会,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这些年里,老杨累计捐款多达十七八万,而他和妻子依旧蜗居在附近租来的小房子里。“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对老杨来说,小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不图挣多少钱,只是对这儿有感情,想尽可能出份力。”

暖!

公厕能供暖 居民不受冻


对于住在草厂社区的居民来说,自带暖意的公厕让这个寒冬不再难熬。

“变化太大了,这要是搁过去,大冬天去趟厕所那真够遭罪的,冷风一个劲儿地吹,冻得人直打寒战。”居民刘大爷在胡同里住了大半辈子,对曾经的公厕条件记忆犹新,“好在前些年对公厕大改造,这下不光环境干净,还实现了冬暖夏凉,特别是冬天,看到墙上会发热的壁画,心里就觉得暖烘烘的。”

在草厂四条北侧,记者实地探访了一组这样的新型公厕。从外观来看,五个独立隔间整洁清爽,并设有无障碍厕所。推门而入,顿时觉得暖意融融。尽管当时室外气温仅有3度,但隔间墙壁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达到12度。环顾四周,似乎找不出有什么特殊装置。伸出手,才能觉察出墙上的壁画内有玄机。


这幅看似简单的装饰画其实是一个石墨烯取暖设备,通过持续散热,让公厕在冬天也能保持相对舒适的室温。

“自从装上暖气,上厕所好受多了。”同样作为平房区居民,住在骡马市大街北侧胡同里的李阿姨也颇有感触,“以前冬天厕所跟外面一样冷,地上会结冰,好多老人都不敢来,怕在里面摔跟头。”

如今,这片平房区的公厕都已经旧貌换新颜。在棉花头条南段,记者走进一处公厕,发现靠墙壁处摆放着一台白色取暖设备。离近一些,便能感觉到明显的热气。虽说公厕因疫情防控需要撤掉了门帘,室内难免进风,但总体仍然比外面暖和许多。

不远处,位于铁门胡同南段的公厕也有自己的“法宝”。站在公厕外,便能看到空调外机。进入后,可以看到一台白色挂机正在运行中,阵阵暖风扑面而来,让整个公厕内再无寒意。

凉!

座椅冰冰凉 扶手易打滑


在这个寒冬里,也有不少人切身体会到大风降温后的“透心凉”。

“这两边都是大高楼,刚好形成一个风口,站这儿等车只能被直吹,实在太冷了。”晚高峰将至,位于国贸桥北侧的大北窑北公交站上乘客越来越多,赵女士便是其中一员。尽管已经是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但她还是冻得直哆嗦,“本来想着坐下来能避避风,可一挨凳子发现太冰了,寒气几乎钻到骨子里,把身上仅有的一点热度都给抽走了。”


与绝大多数公交站一样,这里的候车凳夹在广告牌中间,由不锈钢板制成。一到冬天,金属表面便透出一股凉意,触感格外冰冷。一些乘客尝试坐下,但很快起身放弃,而体力不支的老人则只能陷入受累还是受冻的纠结中。

“说到底,这还是材质本身的问题,但马上统统换掉显然也不现实。”赵女士建议,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做些改进,“比如加装防寒垫等,改善使用体验。”

近日,有网友拍到一位老人给蓟门桥北公交站的不锈钢候车凳手工加装软垫,而在工人体育场公交站上,记者也看到部分不锈钢候车凳上“穿”有量身定制的“棉衣”。


除了公交站台的候车凳以外,不锈钢材质的无障碍扶手也让许多老人犯愁。“不抓吧,上下坡的时候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但要真是抓上去,又太冰手,戴上手套抓的话,还容易打滑。”家住椿树园小区的李大爷对此着实有些无奈,“能不能借鉴一下公交车上的做法,给扶手加个防滑套?那样握起来没那么凉,也更稳当些。”

在椿树园小区12号楼前,记者看到这里的无障碍扶手处境更为尴尬。左右两侧的不锈钢材质扶手均被巨大的绿植紧紧包裹,旁边还停放着自行车和电动车,导致扶手几乎沦为摆设。虽然楼门玻璃上张贴着“门厅内、大门口禁止停放自行车电动车”的通知,但14号楼前也还是停得满满当当,把两侧的无障碍扶手完全挡住。


凉!

母婴室灌风 低温缺设施


作为新手妈妈,小雅期待公共场所的母婴设施也能更有温度。“孩子小,出门难免会有需要换尿不湿或喂奶的时候,特别是大冬天,就怕不小心着凉。”在兴隆公园游玩时,小雅就曾被这样的难题困扰,“西门旁边的公共厕所那儿倒是有母婴室的标识,当时还挺欣慰的,可一进去就傻眼了。”


记者来到此处探访,发现母婴室位于无障碍厕所内。开门掀起帘子,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异味。由于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再加上开窗通风,冷空气直接灌进来,室内温度明显偏低,即使身穿羽绒服也不暖和。打开墙上安装的婴儿打理台,可以感觉到触感冰凉。

“在这种环境下,给孩子换尿不湿很容易感冒。”让小雅头疼的是,喂奶更不现实,“虽说有两把折叠椅可以坐,但毕竟还有厕所的味道,卫生条件也难保证。”在小雅看来,一些商场推出的移动母婴室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起码那是一个独立空间,相对干净一些,温度方面也可以控制,不至于让孩子受冻。”

根据导航搜索的结果,记者又来到四惠公交枢纽。在地图显示的母婴室所在地,并未看到任何有关母婴室的标识。沿途走来,也没有找到任何路牌或指示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记者推开无障碍厕所的门,发现所谓的母婴室同样藏在里面。

不过,这里除了一张挂在墙上的婴儿打理台外,再无其他与母婴相关的设施,也很难满足哺乳需求。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宗媛媛

监制:张力
编辑:陆琪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晚报视频号

快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