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血点燃“人生热线”!今天,北京人“耳熟”的苏京平走了

北京晚报 2021-05-02

上世纪九十年代,
由苏京平创办并主持的
北京新闻广播《人生热线》节目
无疑是京城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
4月19日,
著名主持人苏京平因病去世,
把他的声音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苏京平,1950年生于北京,1977年进入北京电台工作,当过编辑、记者,1981年开始主持《生活顾问》节目,成为北京电台最早的主持人之一。30年间他参与或独自主持过15个栏目,其中,《人生热线》曾经火爆京城,深受听众朋友的喜爱。
他曾获得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中国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金话筒奖”金奖、银奖,“全国广播十佳节目主持人”等大奖和称号。他视广播为生命,视听众为亲人,是北京电台一代广播人的骄傲。


播音员不再站着拔高音说话


苏京平是在改革开放的前一年到北京电台工作的。1977年,他结束了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9年生活返城回京,正赶上新闻单位纷纷要人。苏京平在兵团时做过专职的广播报道员,文笔好,还自学过相关知识,被安排分配到北京电台工作。


他进台后先是当编辑,那时还没有主持人一说,只有播音员、播音部,播出稿都是播音员拿着稿子照本宣科地读出来;也没有开办专业化广播,只有新闻部、专题部和文艺部(文艺部包括戏曲、音乐、评书)三大部门;节目也比较简单、内容和形式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元。

苏京平从小就对广播充满好奇,来到电台后想看看当年景仰的那些播音员是怎么播音的,结果让他吃了一惊。“两个播音员有椅子不坐,站着跟比赛似的拔着高音说话。”苏京平诧异地问旁边的前辈为什么播音员不坐着,得到的回答是:“站着说才有战斗力。”苏京平说,这是当年给他印象挺深的一件事,后来播音方式很快就改过来了。

非科班却成北京电台第一拨主持人


苏京平从记者转型成为主持人是在1981年,用他的话说“是无意中走进这个圈子的”。他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生活顾问》。节目时间很短,领导觉得再找个播音员说这几句话没必要,就对当时担任记者的苏京平说:干脆你自己代劳得了,反正没两句话。就这样苏京平坐到了节目话筒前,他也因此成为北京电台最早的一拨主持人之一。


曾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苏京平能当上主持人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的播音主持方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不是科班出身,他的声音太哑,嗓音条件太差;他是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的播音方式,不太符合电台历来的播音主持要求。但是他真实、有个性,他的话、他的节目有魅力,能让人获得营养,给人启发或引人思考。他把听众进出电台的门槛一下降到了最低,让很多听众有可能走进广播在节目里和其他听众朋友交流。

主持《人生热线》引起热烈反响


从1981年到2010年退休前,苏京平先后在多个频率参与主持了15档栏目,其中有的是他的“独角戏”,有的是他与同事搭档或轮流主持,《生活顾问》《京城人家》《人生热线》《心目影院》很多栏目至今还被一些老听众津津乐道。“他的节目办到哪儿(哪个专业台),我们就跟到哪儿。”像赵景生一样,很多听众都是苏京平的忠实粉丝。


《人生热线》是其中反响最为热烈、影响最为深远的节目,从1993年3月1日新闻广播开台之日推出,经历13年之久。这是一档深夜直播访谈节目,通过讲述人物命运故事,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就人生话题与听众交流探讨,起到沟通情感、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又能让人获得人生启迪的作用。

《人生热线》一夜之间火爆京城,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电话,有对节目提意见、建议的,有咨询问题的,还有许多是提供线索的。而苏京平不是只把自己局限于办公室、直播间,他经常走街串巷、参加各种公益和社会活动,各行各业的百姓、名人名家都是他访谈的对象。

他的采访足迹还遍及各地、富有传奇色彩,他在黄河源头冒着生命危险采集的水声令人震撼,他去云南采访麻风村令人感动,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楼兰古城、三江源头、藏区、南极科考船、热气球上的直播至今令听众难忘。

据当年的收听调查显示,在同一时间段,收听率最高的就是新闻广播的《人生热线》节目。


追逐声音的人


苏京平一生中创作过很多广播佳作。

获得“金话筒”金奖的《为了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讲述了北京友谊医院的李桓英大夫治疗麻风病病人的动人故事。苏京平跟随李桓英大夫深入到云南的麻风病山寨采访,与麻风病患者同吃同住、一起聊天,目睹白衣天使与病魔搏斗,从死神手里抢夺病人的场景、过程。节目播出后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广大听众不仅被李桓英大夫的高尚精神所感染,也对苏京平深入麻风病山寨采访的勇气与责任感叹不已。

记者苏京平采访麻风村农民

与帕金森“战斗”


临退休时,苏京平被确诊患有帕金森。不过他并没有向疾病“投降”,而是勇敢地和病魔做斗争。


尽管疾病让他的肌肉僵硬、运动困难,但内心深处苏京平不愿向病魔屈服,他有意识地把病情公开化,调整个人心态,尝试着在多种社会活动中发掘潜意识中的生命自愈力。他还与亲朋好友一路同行,漂洋过海,周游世界。

苏京平说:“和健康的人相比,我的生命是有限期的,但我比以前更乐观了。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尽力做一支永不褪色的‘金话筒’。”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监制:童曙泉

编辑:陆琪

                 

推荐阅读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晚报视频号
快来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